3999元起的Vive Focus一体机或将加速高端VR在C端的普及

12月7日下午,HTC VIVE在北京举办了“VIVE沉浸日之大眼睛剧场”媒体体验活动,这次活动公布的消息可以说是相当重磅,相信很多VR行业的朋友们也已经被相关的消息刷屏了。

在上个月的VDC2017开发者峰会期间,VIVE中国区总裁汪丛青正式对外发布了Vive Focus一体机,称这款设备具备“Compiling自在沉浸、Comfort佩戴舒适、Convenient携带方便、Content内容丰富”的特点。这四个“C”也可以说是VR设备进入普通消费者手中所必需的条件了吧。

然而大家普遍关心的配置和售价信息则只字未提,当然了,毕竟VDC大会主要面向的是开发者。在昨天的活动上,我们终于得知了这款备受关注的VR一体机的详细配置和售价信息。

根据汪丛青在现场的介绍和Vive官方网站的资料,Vive Focus一体机采用了3K分辨率(2880*1600)的AMOLED屏幕,刷新率75Hz,视场角为110度,处理器则是目前顶级的高通骁龙835,硬件配置方面基本上是目前移动VR头显中最高端的了。与市面上已有的其他品牌VR一体机相比,Vive Focus使用了inside-out追踪定位,无需借助外部的基站或摄像头即可实现追踪定位,当然了这还需要VR内容的配合。另外,配套的手柄为3DOF手柄,可以实现一些基本的互动操作。头显还内置了扬声器,支持调节瞳距,由于内部空间较大,即使是较大的眼镜也可以不必摘下,直接进行VR体验。

笔者在VDC2017开发者峰会期间曾经体验过这款设备,从当时的体验来看,Vive Focus还是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首先,Vive Focus一体机的重量较高,上手掂了掂,重量估计在500克左右,比预期的要重一些。个人感觉重量300-400克是比较合适的。不过得益于其头戴方案设计,佩戴时并无明显的压迫感。由于头戴部分的特别设计,头顶的带子和后方的调节机构共同担负了头显前方的重量,使得佩戴的体验较为舒适,但如此复杂的头戴设计方案,尤其是后方的调节机构和皮质衬垫,是不是也让整体重量更大了呢?

其次,Vive Focus一体机附带的3DOF手柄轻便顺手,使用两节电池作为电源,Vive官方称续航时间可达30小时,但在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指针跑偏的情况,还需要手动校准。这一问题在其他使用3DOF手柄的VR一体机中也有出现,但笔者仍然希望Vive能够尽力解决这一问题,让手柄的表现更加稳定。

还有就是,头显的贴面部位采用的是皮质材料,虽然易于清理,但不吸汗也不透气,体验过程中产生的水汽也不容易排出,不适合长时间体验。很明显,这并不适合VDC2017现场播放的宣传片中的一些场景,比如戴着头显蹬单车。

当然了,这些只是发布会当天笔者较为主观的体验,或许Vive也会在之后的量产版机型中对这些问题进行一些调整和修正。

在活动现场,工作人员准备了20余款配套的内容供媒体朋友体验,其中囊括了《雇佣兵》、《骷髅海》这样的VR游戏,还有Jaunt VR、Veer VR等360°视频应用,以及vDesign这样的设计工具,可以说是比较全面了。无奈,笔者拿到的白色版Vive Focus一直无法使用,最终还是没有体验到就悻悻而归。

如何丰富Vive Focus的内容呢?HTC Vive在VDC2017峰会期间推出了名为VIVE WAVE的开放平台,该平台集开发工具与配套服务于一身,旨在助力第三方合作伙伴简化移动VR内容开发流程,优化高性能设备的使用体验。开发者们可以基于统一的开发平台和应用商店进行跨硬件的内容开发和发行,相信此举可以帮助解决目前已经出现的移动VR市场碎片化问题。VIVE WAVE SDK提供开放接口,兼容多种移动VR头显设备和配件,并以Viveport应用商店作为通用的内容平台,而Vive Focus一体机的内容也正是来自Viveport。

谈完了佩戴体验和内容,至于大家最关注的价格,两个不同配色的版本价格也有所区别,电眼蓝(或者叫做Vive蓝?)价格为4299元,魅力白则是3999元。双十二即将开启预售,预计明年1月开始发货。预售渠道包括HTC VIVE官网、京东、天猫、国美、苏宁。

在之后的媒体群访环节,VIVE中国区总裁汪丛青解答了媒体普遍关心的一些问题,问的最多的当然还是售价。毫无疑问,Vive Focus的硬件配置在目前的VR一体机产品中是数一数二的,并且最快明年1月就能拿到产品,但与Vive刚刚问世时的情况不同的是,目前已有大量优质的VR内容可以通过VIVE WAVE平台进行移植,相信凭借HTC Vive在VR行业的号召力,支持该一体机的内容也会快速涌现。

在笔者看来,相比PC头显Vive,Vive Focus一体机才是真正能够进入C端市场,也是真正适合C端市场的产品,佩戴舒适,价位适中,无需高端电脑,没有线缆束缚,定位方案简便易用,再配合丰富的优质VR内容,正如汪丛青今天活动的演讲标题:Entering the VR Mass Market Era,迈入虚拟现实的大众市场时代。如同Vive一样,做一个品类中最好的头显,在B端已经有了较为坚实的基础之后,是时候尝试进入C端了。

最初发布于2017年12月8日

朗迪锋科技正式发布MakeReal3D V3.0虚拟仿真平台 服务于工业产品全生命周期

4月10日上午,2018朗迪锋新品发布会北京站在北京万方苑国际酒店举办。笔者到场参与了本次发布会,见证了朗迪锋科技MakeReal3D V3.0工业产品全生命周期虚拟现实仿真平台的正式亮相。

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副秘书长付晓宇表示,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当前正在积极地推动软件开发的工程化、软件产品的商品化和集成化,以及软件的服务化等一系列新技术、新模式和新业态。朗迪锋科技是一家很有代表性的公司,立足于高端制造、能源、军工和汽车行业,为客户打造专业的、全流程的、量身定制的虚拟与现实综合解决方案,其产品在业界可谓是独树一帜。希望通过这次活动,使虚拟现实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得以提升,不断的创新发展,为中国制造2025做出重要贡献。

Epic Games商务总监谢添敏介绍了虚幻引擎的企业应用。他表示,虚幻引擎从最初的版本到最新的4.19,版本迭代一直在进行,已经成为商业化游戏开发引擎中的头部产品。游戏引擎并不仅仅是渲染工具,而是建立在渲染工具上的一整套工具链集合,包括编辑器和各种配合周边环境的开发工具的一整套体系。虚幻引擎具备实时性、交互性、沉浸感、协同工作等特性,使其能够服务于于企业用户。

朗迪锋科技技术总监宋涛对MakeReal3D V3.0工业产品全生命周期虚拟现实仿真平台进行了详细介绍。宋涛认为,目前,虚拟现实仿真领域存在的三个问题:虚拟现实仿真应用各自为战、虚拟验证及体验手段亟待创新、虚拟现实技术工程化程度不够。

针对上述问题,朗迪锋科技推出了MakeReal3D V3.0工业产品全生命周期虚拟现实仿真平台。该产品专注于虚拟现实仿真技术在产品设计、制造、营销、使用、维护等生命周期各环节的应用与开发,从而帮助工业客户提高工作效率及产品体验。

MakeReal3D V3.0平台包含了一系列的工具,其中包括快捷的交互式数字样机协同评审工具EzStyle、专业的人机工程仿真分析工具SoErgo、专业的维修性设计分析与验证评估工具VMPro、多学科工程数据后处理可视化工具、三维工艺及数字化工厂仿真工具。

MakeReal3D V3.0具备平台化、体验化、工程化三大特点:

平台化:包含模块化设计、多种业务需求支持、扩展开发接口,三维接口重用等。

体验化:包含沉浸式体验、照片级实时渲染、三维模型轻量化、可视化编程、多维度协同、一键酷渲等。

工程化:包含精确测量与装配、专业分析工具、实时物理仿真、主流CAD软件接口、工程数据管理、异构融合等。

此外,MakeReal3D V3.0采用了模块化设计,包含三维模型本地导入接口、数字样机评审、交互式虚拟装配、三维模型在线导入、多通道立体显示、通用VR外设接口、刚体物理仿真、动画编辑器、约束管理器、场景管理器、材质管理器、柔体物理仿真、可视化编程、照片级实时渲染、VR协同编辑器、人机工程仿真等模块。

在发布会最后,朗迪锋科技销售总监孙田介绍了朗迪锋科技能够为合作伙伴提供的服务,包含产品研发和增值服务、市场开拓支持、产品售前技术服务、技术培训及售后技术支持等等。

在发布会现场,朗迪锋科技提供了部分功能的演示供与会者体验。其中包含使用MakeReal3d V3.0制作的柯尼塞格跑车虚拟现实仿真体验。如下图:

该体验使用了由合作伙伴利亚德提供的小间距LED作为展示屏幕,体验者需佩戴带有Vive Tracker的安全帽,使用HTC Vive的定位基站和手柄作为交互手段,在体验者和观看者所佩戴的3D眼镜中即可体验由MakeReal3D V3.0制作的内容。

MakeReal3D V3.0基于领先的虚拟现实开发平台,结合工业客户的具体应用场景,旨在构建工业虚拟现实仿真应用基础环境,创造全新的客户体验,使虚拟现实技术实现工业化落地。

最初发布于2018年4月10日

工业应用领域会是虚拟现实的真正市场所在吗?

“虚拟现实能够产生独特的体验,这种体验在其他任何平台都是无法获得的,并且其产生的体验能够满足不同的需求,来吸引更大范围内容的用户。”HTC Vive的执行董事Vinay Narayan表示。听到他这样谈论VR的潜力,我们并不感到奇怪,毕竟他是市场上仅有的两个VR大玩家之一的高管,但有趣的是,Narayan相信,VR在企业领域还有着大量尚未得到开发的潜力。

HTC和Valve合作开发了HTC Vive,这家著名的游戏公司开发了Steam分发平台,以及一些最著名的游戏作品,比如《半条命》和《传送门》系列。并且Narayan也承认,VR在早期的多数发展动力都来自游戏。实际上,当被问及他最喜欢的VR体验时,他承认,他有很多的选择,但他首选的游戏作品当属工作模拟游戏《Job Simulator》。

现在,距离HTC Vive开始接受预定差不多一年的时间了,人们有些担忧消费者对VR的兴趣开始趋于稳定了。比如在看今年1月份的Steam硬件和软件调查数据时,你可以看到在早期的Oculus Rift和HTC Vive份额上涨之后,目前这一份额已经停滞不前。这对于VR来说是一个“凶兆”吗?

“用户登记信息–从他们预定产品开始–这一曲线是非常典型的,”Narayan说道。“这和任何设备会面对的情况都相似,并且虽然我们不能分享具体的销量数据,但这一状况是很正常的。我们仍然在见证着人们逐渐接受这一事物,并且现在最大的增长量来自于一个全新的领域,并不是游戏领域。仅仅在Steam平台上就有超过1000款内容,并且我们期待着在企业应用领域能够迎来大爆发。”

这就是来自印度诺伊达的SmartVizX公司的切入点。有些公司在开发VR游戏,有些公司在制作VR电影,而SmartVizX则在使用VR来设计建筑。Narayan本人也是SmartVizX公司董事会的成员之一,同时这家公司还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公司的支持。他告诉我们,他在这家公司的角色是比较趋向于实干型的,他可以帮助这家公司确定其VR战略,并且给他们提供一些VR在世界各地的应用方式的观点。

对于那些研究VR的公司来说,无论是在印度还是在世界上其他国家,Narayan认为消费者对于虚拟现实的认知程度,或者说是了解的缺乏,是最大的挑战。“这些人正在做一些非常伟大的工作,但是如果大众们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这就会成为一个问题,”他说道。“目前,VR才刚刚起步,还没有很多人了解这个行业,但这一问题在企业应用领域就不那么严重了。”

在游戏以外,他还见到很多公司在为VR开发软件,比如设计工具,同时他还说VR能够用于教育和培训行业。

“对于设计、蓝图和模型,它们都是一种解释的方法,”他说道。“即使是一个建筑物的3D模型也有其局限性。但是在VR中,你可以以完美的精确度来设计原型。你可以让人们进入现场。如果你是一位建筑师的话,你可以让客户在它们的新房子里四处走动,而无需在3D建模上浪费时间,并且可以让他们四处观看,获得一个真实的感受,这将会是极为有益的。”

“这对于教育来说也是非常有价值的,”他补充道。“如果有人想用VR来解决一个难题,他们可以在更具沉浸感的环境中进行。你的意识会更多地沉浸在你所学习的内容中,这会有很大的影响。HTC Vive已经被用来培训消防员。很明显,你不能让建筑物一直燃烧来进行营救人员的培训。这种培训的效果是非常惊人的。”

实际上,在最近的CES 2017展会上公布的Vive追踪器已经被用在消防员培训上。这款配件被安装一个真正的消防水带上,这样一来,就可以在虚拟世界中对其进行追踪。这相比Vive游戏控制来说,用于消防训练时会更加真实。“Vive追踪器将会将其一系列新的体验,无论是在游戏还是在其他领域。”Narayan补充道。

这已经超越了游戏,并且可以探索VR的各种能力。这也是HTC Vive上线其自家的VR应用商店Viveport的部分原因。随着这一平台的发布,目前已经有了三个不同的VR应用商店,即Viveport、Oculus Store和Steam。这并不是一个独占的应用商店,HTC Vive的用户也可以充分使用Steam平台,Viveport也不排除Oculus Rift。

“我们相信,平等地使用VR体验会让世界变得更好,增强我们的日常生活,并且帮助我们更好地连接所有事物。Viveport团队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让开发者们接触全球的用户,并且促进此自身的发展,”Viveport的高级副总裁Rikard Steiber 说道。

Narayan解释道,这不仅能够让Vive帮助游戏行业的发展,同样还有其他类型的VR内容。“SteamVR是一个用途非常广泛的工具,但在游戏领域才是最出名的,”他说道。“Viveport将会允许我们推动非游戏应用,并且这在企业应用领域同样能够起到帮助作用。”

当然,问题在于是否会有足够多的用户能够维持对VR的兴趣,并且能够接受这三个内容平台的扩张。部分问题在于高昂的价格–即使是最便宜的PSVR也需要花费399美元,并且你还需要拥有一台PS4来运行它。HTC Vive是目前最贵的VR设备的,价格高达799美元,并且你还需要一台足够强大的PC来使用它。

但是Narayan却不这么认为,他表示人们对VR的认识才是HTC和其他VR行业公司要面对的真正的挑战。“从成本的角度来讲,目前VR设备的成本已经在下降了,”他说道。“我们也在和很多的PC合作厂商一起来帮助降低成本,比如降低最低配置需求,并且发售捆绑套装来降低价格。这回随着时间而逐渐改善。所以目前我们要关注的,是人们对VR的意识。”

最初发布于2017年2月9日

原文链接:http://gadgets.ndtv.com/entertainment/features/could-the-future-of-virtual-reality-lie-in-enterprise-software-1657286

亲测TPCAST无线套件 这款Vive配件是否值得买?

在去年双十一期间,除了VR购物产品Buy+上线之外,还有一件让全球VR玩家激动不已的新产品问世,那就是由传送科技打造的用于HTC Vive的TPCAST无线套件。这款配件在双十一期间和去年年底进行了两轮预售,并且即将正式发货。

这款产品的实际表现如何,是否对得起玩家漫长的等待?笔者在近日受邀前往传送科技位于北京非中心商务花园的总部,亲自体验了这款TPCAST无线套件。经过亲身体验和对比,笔者认为,这款无线套件是目前HTC Vive用户最值得购买的配件产品。

当然并不是只有传送科技看到了无线VR的前景,Rivvr和Quark VR等国外公司也在开发无线VR方案,但与TPCAST相比,在产品化方面还有较大差距。

笔者和同行的小伙伴分别体验了HTCVive平台最具代表性的两款游戏,《雇佣兵》和《音盾》。通过体验无线版本的VR游戏可以发现,与之前未使用无线套件的Vive头显相比,基本不存在额外的延迟(在去年的Vive X加速器Demo Day期间,传送科技的COO樊佳鑫表示,TPCAST无线套件可以做到画面不失真,基于无线高清+自有专利算法,能够实现双向交互,延迟在2毫秒以下)。经过实测,笔者认为,该产品已经达到了当时宣传的水平,游戏过程依然流畅如初,对头部运动的跟踪和反馈都感觉不到延迟方面的变化。

更重要的是,在摆脱线缆束缚之后,玩VR游戏时的体验效果上了一个台阶。玩家无须担心会被线缆缠住,可以自由地在HTC Vive的定位范围内活动。要知道在此之前,玩游戏时需要拖着一条粗壮的线缆走来走去,在转身时和走动时还需要小心脚下。而使用无线套件之后,由于电脑和头显之间没有了线缆,弯腰,下蹲,甚至是跳来跳去都不会受到线缆影响(之前笔者曾经提供过外媒在测评TPCAST无线套件时的的文章,UploadVR甚至还邀请了专业的体操运动员,在VR游戏过程中做出各种高难度动作,并且还抛接Vive手柄来测试其延迟,当时外媒给出了极高的评价)。

值得注意的是,当时外媒测评的设备还是原型机,在此之后,传送科技的研发人员对产品的细节进行了大量的修改。目前的产品已经适合普通消费者的日常使用。比如头显与接收端的连接形式,电池的连接形式,线缆接口的设计等等,都经过了大量的测试和完善。

传送科技的工作人员表示,其实研发无线方案并不是最难的,难的是实现产品化。从最初亮相到出货,基本上每参加一次发布会,就需要对原有的产品进行一次小调整,在不断地尝试过程中,最终达到了目前的产品状态。比如接口稳固不易脱落,同时又不影响安装的便捷性,又比如20000mAh的大电量电池,可以支持5个小时的持续使用等等。目前的消费者版产品的使用已经足够简洁。即使是普通消费者,在产品说明书的指导下,也可以自己完成安装过程。

体验结束之后,传送科技的工作人员向笔者展示了最终发货的消费者版产品,其中包含电池、头显接收端,PC发射端,电源盒,专用路由器等配件,虽然看上去满满一盒子小配件,但安装过程还是相当轻松的。

玩家可以把这块电池装在裤兜里(使用过程中会有正常的发热现象,长时间运行之后的温度也尚可接受)。TPCAST无线套件固定在头显顶部的接收端重量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发热量方面,由于中间隔着头带和线缆,不会直接接触头顶,使用时也不会感觉到明显的热量。至于发射端,只需保证没有东西遮挡其视野即可。发射端具有160°的FOV,可以覆盖5米见方的范围,也就是说,HTC Vive所能提供的房间规模VR体验是完全处于TPCAST无线套件发射端的覆盖范围的。

唯一遗憾的是,消费者版的无线套件还需要使用一个专用的路由器,增加了安装过程的复杂程度,如果安装和使用能够更加简化的话,是不是会更好呢?

另外,在近日举行的VRVCA投资大会上,传送科技展示了可支持四人同空间使用的商用版TPCAST无线套件,相信能为线下体验店,VR房产和教育等领域带来一些新变化。笔者将会持续关注并报道,敬请关注。

最初发布于2017年4月29日

在影院观看《拾梦老人》和《窗》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2017年的威尼斯电影节首次设立了VR电影竞赛单元,而这第一年就有五部华语VR电影入围。其中包括Pinta工作室的《拾梦老人》、Sandman工作室的《自游》、蔡明亮执导的《家在兰若寺》、黄心健和外国导演合作的《沙中的房间》以及邵晴执导的《窗》。

其中《拾梦老人》已经在9月份上线了国内各大VR内容平台。这部片长约12分钟的影片讲述了一个梦想循环的故事,主人公是捡垃圾的老头和一只可爱的小狗,在巨大的垃圾场中,日复一日捡拾人们丢弃的梦想,为这些人们带回希望。

而《窗》这部作品就比较神秘了,即使是在入围威尼斯之后,网上也很少见到这部作品及其主创团队的相关信息,目前也没有上线任何的线上平台。

笔者了解到,《窗》是一部关于弱势群体的作品。观众在其中可以看到一个苏醒后的小男孩在梦幻奇境中遨游,他经过狭长的甬道,目睹巨大的鲸鱼,置身壮观的图书馆,直到抵达一片静谧旷野。画面淡出,小男孩原来是一个画中人物,画他的正是一个双腿残疾的小女孩。她坐在轮椅上,头戴VR设备,靠画笔和科技的力量翱翔在窗外世界。

笔者也在Jaunt VR应用中观看了《拾梦老人》。但是在手机端观看时,受限于屏幕分辨率和网络等因素,画面较为模糊。而《窗》目前还没有上线任何线上平台。

近日,笔者来到了位于北京世茂工三广场的艾米1895电影街,体验了《拾梦老人》和《窗》的线下版本。与使用手机App观看相比,线下版本是一种完全不同的体验。

艾米电影街的两个包间已经根据《拾梦老人》和《窗》的主题进行了精心装饰,你可以在《拾梦老人》主题的包间里体验到主人公工作的环境,其中的所有工具都是真实的。伴随着轻松的主题音乐,观众可以预先沉浸到影片的环境中。而《窗》的放映厅中,墙面上也布置了一些影片中的鲸鱼等等与电影主题相关的元素(手机拍摄效果略渣)。

在设备方面,《拾梦老人》使用了HTC Vive头显,当然了影片中并没有互动元素,所以体验者只需坐在沙发上,等着工作人员播放就好了。而《窗》则是使用的三星Gear VR,与HTC Vive相比要更加灵活一些,可以在一个体验厅中同时使用多台设备,供多人观看。

不过笔者还是认为,VR一体机更加适合观影,Gear VR需要搭配三星旗下的高端手机,成本自然要比VR一体机高出许多。而HTC Vive或Oculus Rift这类的PC VR头显则需要高端PC的支持,不仅成本更高,而且占地面积较大,多台设备之间可能形成干扰,进而影响观看体验。当然了,VR一体机还需要搭配影片播控系统,才能实现高效和稳定的VR观影体验,这也是国内很多公司正在努力的方向。

说到实际观看体验,使用HTC Vive头显观看《拾梦老人》时,画面中的很多细节终于得到了体现。相比Jaunt VR平台的版本,使用Vive观看的画面清晰度以及音频表现力要更强。Pinta工作室在影片中综合使用了光线(主人公的手电筒)、声音以及跑来跑去的小狗来引导观众的视线。在观看过程中,虽然笔者有时会想要环顾四周,但为了不错过故事情节,绝大多数时间还是在跟随这些引导元素。整个故事给人一种舒畅的观影体验,可以说是充满了正能量。

再来看《窗》,笔者在影院中见到了《窗》的导演邵晴,除了和他谈谈这部电影相关的话题之外,自然也是要体验一下这部在威尼斯电影节期间备受现场观众好评的作品。现场的工作人员准备好了Gear VR,只需观众进行简单的确认操作即可开始观影。虽然时长仅有6分钟左右,但触动心灵的配乐,以及缓慢推进的画面,甚至还有其中一个场景(杜绝剧透)会带来的失重感,无处不体现着制作者想要表达的人文关怀。正如上文所说,《窗》是一个主题非常温暖的作品,希望大家能够关爱残疾人等弱势群体。

据邵晴介绍,《窗》在制作过程中采用了绿幕+CG的拍摄方式,结合传统的三维制作软件,而非常见的使用Unity或Unreal引擎进行创作。从与邵晴的交谈中也可以看到,他是在以电影的创作方式来创作这部作品。

至于《拾梦老人》和《窗》的更多剧情,在这里就不剧透了。据笔者了解,接下来艾米1985电影街会针对这两部作品发起抢票活动,吸引更多朋友关注好的VR影片作品。之后,这两个包间还会有其他优秀的VR影片上映。并且这种形式的VR影院还会铺向全国,年底之前将会在上海、南京、成都、长沙、西安、郑州等地的艾米电影街中建成。

最初发布于2017年10月17日

全球首款8K VR头显最新迭代版本亮相CES 来看看外媒怎么说

近日,小派科技带着最新迭代版本的Pimax 8K登上了CES展会,实际表现如何呢?外媒RoadtoVR记者在CES现场进行了深度体验,一起来看一下:

Pimax是一家中国的VR初创公司,正在开发一款具备超大视场角的消费级VR头显,据说将会很快给众筹支持者们发出其首款Pimax 8K VR头显。虽然小派科技在Kickstarter平台上创造了VR头显品类的众筹记录,并且在最近获得了近亿元的融资,但小派8K能否满足欧美玩家们对高端VR头显的期待,还是个未知数。在CES展会期间,我们体验到了小派科技最新的原型机,尤其是其独特的“接近最终版”的透镜吸引了我的注意力。

虽然小派科技已经成功开发出了Pimax 4K头显,并已经上市,但这家公司仍希望获得欧美的硬核VR玩家的注意,于是他们在开发一款具备200°视场角的Pimax 8K VR头显,这比目前主流的消费级VR头显都要高出许多。其产品名“8K”,恕我直言,可能有些用词不当。虽然这款头显中有两块4K屏幕,但标准的8K分辨率应该是4K的4倍才对。

让人羡慕的视场角

我们先来谈谈其宣称的200°视场角。是的,这是个非常宽大的视场角,比你曾经体验过的Oculus Rift或HTC Vive都要宽。当你戴上它时,你会觉得世界就围绕在头的两侧。我们尚不能确定200°这个参数的真实性,除非我们能够对这款设备进行独立测试。但无论其真正的视场角参数是多少,Pimax 8K对于目前的消费级VR头显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独特的透镜

如此宽广的视场角要归功于其独特的、定制化的透镜,看起来就像是由两块其他VR头显中常见的菲涅尔透镜组合而成的,其中一块稍大些,整体看起来就像是上方和下方都是直线的椭圆形。通过这样的透镜获得的大视场角当然是值得期待的,但其在光学方面有一些问题,可能会影响体验时的沉浸感。

好消息是,通过这个最新的透镜可以看出,Pimax应该是一直在尽力改善畸变问题(让渲染出的图像产生畸变,以抵消透镜带来的畸变)。之前我曾体验过的原型机有比较明显的图像拉伸和弯曲问题,尤其是你在移摆动头部的时候。现在这一问题已经基本消失了,但在原有的畸变比较严重的地方,还存在一些明显的缺陷。

仔细看头显中的整个画面,我的视野中上方和下方的几度范围内有一些问题,这里貌似会反射在屏幕上显示的内容。当我晃头时,这些位置的画面也会跟着动,但却不是与整体画面一致的。这一问题在画面的最左边和最右边也同时存在,这里显示的并不是反射出的图像,而是较为严重的模糊。

结果就是,在你视野的四周,你会看到一些条状的画面,但却与其他的场景完全不符,这对你的周边视觉来说也是非常敏感的。虽然看起来这些区域可能会让你感觉视场角更大了,但在实际应用中,这些区域却分散了你的注意力,且破坏了沉浸感。我宁可把视场角减小几度,如果能够消除这些分散注意力的区域的话。

对像素的渴望

我们再来谈谈画面清晰度,相比Oculus Rift和HTC Vive,你确实会看到非常大的提升,但可能并没有像你想象的字面对比中那么大的差别。虽然这一分辨率会非常吸引人,毕竟与Oculus Rift和HTC Vive的单眼1080*1200分辨率相比,Pimax 8K的单眼3840*2160分辨率会让你感到震惊。但有很重要的一点你需要知道,Pimax 8K的屏幕分辨率会被宽大的视场角拉伸,这也就意味着像素密度的提升并不会像分辨率数值的提升那样明显。

当然,你会看到清晰度的提升,但这并没有彻底消除纱窗效应和失真问题。此外,Pimax 8K的LCD屏幕与OLED屏幕相比,在对比度和色彩表现力方面稍显逊色。

出乎意料的不均匀

现在仍然存在可见的不均匀问题(像素之间出现的色彩和亮度的不一致,导致用户视野中出现一片模糊的“乌云”),这有点奇怪。多数我所见过的使用LCD面板的VR头显几乎都没有不均匀的问题。Pimax 8K使用的是LCD屏幕,我知道可能会有一小点不均匀现象,但在Pimax 8K上这一问题比较明显,尤其是当屏幕呈现长条状的像素块时,通常这个长条会比长条上方或下方的像素颜色要浅。Pimax当然还在调校屏幕,并且我也非常希望在正式上市之前,能够看到这些问题被修复了。

Pimax的工作人员表示,目前面板的刷新率是80Hz,并且他们希望能够提升至90Hz,正如他们之前宣传的那样。在我体验这款头显时,我没有发现任何明显的颜色污点或明显的持久性模糊。

定位跟踪方面的问题

目前,Pimax 8K的定位跟踪还不理想。它使用的是SteamVR的定位技术,和HTC Vive的一样,但看起来Pimax还没有完全掌握它。对于一款将要上市的产品来说,它的延迟是高于可接受水平的,尤其是当你转动头部时,这是非常明显的。虽然有定位跟踪系统,但当你在走动时定位不太稳定。对我来说,我并不清楚这一移动时间延迟是如何产生的,但我可以明确感受到的是,定位跟踪的质量和延迟并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

在这次体验Pimax 8K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并没有展示其控制器。而在去年11月我所体验过的上一个原型机,其定位跟踪表现也并没有增强我的信心。

人体工学方面有待改进

Pimax 8K在人体工学和长期使用的舒适度方面仍然有待改进。目前这款头显使用的是软质头带,就像原版的HTC Vive的头带一样。为了让头显达到最好的观看位置,你需要调整侧面的头带,让头显紧紧地压在脸上。Pimax 8K比它看起来要轻,但基本上头显全部的重量都直接压在用户前额上,这并不是适合长期使用的方案。

HTC已经发现了这一问题,并且在使用畅听头带配件来修正这一问题。据称Pimax也计划升级其头带部分,使用环状造型,可以把头显的重量从前额分散开,并且在后脑位置还会有一个棘轮来调整松紧。这种方案会比软质头带更加舒适。

综上所述,Pimax 8K有很大的潜力,但该公司能否高效地优化这款头显,来满足那些没有选择其他大牌,反而选择支持这家创业公司的用户们的需求,还有待考证。在Pimax面前,或许还会有更多的障碍,他们还需要足够的细心和执行力,才能达到目标。

最初发布于2018年1月11日

原文链接:https://www.roadtovr.com/ces-2018-pimax-8k-hands-on-long-way-kinks-to-iron/

有颜值更有内在 华硕MR头显已知信息汇总

在今年的CES大展期间,华硕再次展示了其与微软联合打造的Windows MR头显,这也是该公司推出的首款MR设备。

华硕MR头显最初亮相是在2017年的IFA展上,当时华硕宣称这款头显将于2017年年底上市,售价约449欧元。但直到现在,也没有正式进入市场。这次,华硕宣布这款头显将于今年1季度在北美地区上市。

到目前为止,微软首批MR头显合作伙伴(联想、戴尔、华硕、宏碁、惠普)的产品已经悉数亮相,并且已有部分在国内上市。而之后加入的合作伙伴,3Glasses、三星也已经多次公开展示其头显,接下来就等富士通了。

与这些厂商相比,华硕在高端玩家心中颇具号召力,其玩(败)家国度系列产品向来备受追捧。而其与微软联手打造的MR头显,一旦推向市场,必将成为高端PC玩家的新宠。

在本文中,笔者将为大家梳理目前为止华硕MR头显的所有已知信息。我们先来看看华硕MR头显的主要参数:

重量:低于400克

屏幕尺寸:2.89英寸*2

屏幕类型:LCD屏幕

分辨率:1440*1440*2,组合分辨率2880*1440

刷新率:90Hz

视场角:95°

接口:HDMI 2.0接口*1、USB 3.0接口*1、3.5mm耳机接口*1

从上面这些参数来看,华硕MR头显与其他厂商的MR头显并没有多大差别。在定位跟踪上也同样是借助两个前置摄像头,实现6自由度的inside-out定位,而无需像HTC Vive或Oculus Rift那样借助外部的基站或摄像头。

配套的控制器,也就是Windows MR系列头显通用的控制器上包含32个LED,头显通过这些LED来跟踪其位置。虽然其实际的定位精确度还有待测试,但控制器位于头显可见的范围内时,其精确度应该是有保证的。并且据正在使用其他厂商的MR头显的开发者反馈,手柄的定位效果相当不错。

和其他Windows MR头显一样,华硕HC102也需要最新版本的Windows 10系统,同时需要使用一个USB 3.0接口和一个HDMI接口来与电脑连接。

那么,华硕MR头显都有什么独特之处,值得让笔者来单独介绍呢?

首先是产品外观,由于华硕MR头显采用了极具未来感的3D多边形外观设计,相比宏碁、戴尔、联想的MR头显更具特色。虽然这一设计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目的,但的确比其他MR头显都要更具科技感,尤其是与宏碁MR头显那塑料感十足的蓝色外壳相比。

其次,与联想的MR头显类似,头显可以直接向上翻起。除了方便佩戴之外,这在实际使用中也会方便很多,以往用HTC Vive,在戴上头显之后只能凭内容画面中手柄的位置去摸索,而华硕MR头显则可以轻松切换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

再次,根据华硕官网的介绍,华硕MR头显的贴面部位采用了抗菌且快干的材料,既卫生,又能保证空气流通,避免长期佩戴的过热问题。

至于其头带部分,我们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VR头显采用此类方案,而非之前的软质带子。除了减少束缚感之外,在调节松紧度时也会更容易。并且这种头带方案还可以有效的分散头显的重量,避免大部分的重量都压在用户额头。

华硕MR头显本身的重量不到400克,这一参数相比HTC Vive和Oculus Rift都颇具优势,无论是在日常使用,还是携带,都会更加便利。

现在唯一未知的,应该就是价格了。在IFA大会期间华硕称其价格为449欧元,但并未提及这一售价是否会包含配套的控制器。与其他厂商的MR头显相比,华硕MR头显的价格稍高,相信在正式上市之后也会如此。

最初发布于2018年1月15日

获蔡文胜投资 造梦科技要打造全球VR游戏分发的第四极

目前,国内的VR体验店大概有三五千家之多,当然并不是所有的VR体验店都摆满了各种大型设备,更受欢迎的还是HTC Vive。而为其提供VR游戏的分发平台,也已经成为了国内诸多公司的研发重点。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原因在于,Steam平台并不适合VR体验店这种业态,除了界面和操作方面不符合线下应用场景的需求之外,收费功能的缺失,也让很多体验店店主感到头疼。

笔者在近日获悉,国内专注于VR游戏线下分发平台的造梦科技获得了由蔡文胜隆领资本领投的千万元Pre-A轮融资,作为当前主流的线下VR体验店游戏分发平台之一,造梦科技推出的造梦平台自上线之日起就获得了大量店主的好评,并且其市场占有率也在与日俱增。

作为一家初创公司,造梦科技成立1年便能迅速完成种子轮、天使轮以及目前的Pre-A轮融资。这一平台为何能够受到体验店店主和游戏开发商们的青睐?为何能够获得互联网业界大佬蔡文胜的投资?作为线下VR体验店游戏分发平台,对于VR游戏的开发有何建议?带着这些问题,笔者在近日前往造梦科技位于北京实创商服中心的办公地,对造梦科技CEO王安镇进行了专访。

更懂中国市场,对标Steam等VR游戏分发领域巨头

王安镇告诉笔者,他也曾在2015年年初自己开VR体验店,但在实际运营中发现了很多的问题。比如VR游戏的来源,当时并没有一款适合VR体验店使用的游戏分发平台,大多都是从国外网站去下载盗版VR游戏资源。游戏质量参差不齐,版本混乱且经常遇到BUG,这也是他成立造梦科技,着手来研发VR游戏分发平台的动力。

基于此,造梦科技打造了一款专门用于VR体验店的游戏分发平台,并且提供了会员收费系统。其中的游戏商店仅对体验店店主开放,店主们可以自主选择下载。这样一来,不仅解决了游戏下载问题,还解决了体验和体验店运营中极为重要的收费问题。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体验店店主可以很方便的对设备和游戏进行控制。

图:Steam平台游戏名几乎全是英文,对体验店店主并不友好

而对于体验店店主来说,还有很重要的一点,便是游戏中的语言。Steam平台上很多优秀的游戏作品都因为缺乏对简体中文的支持,收到了一些国内玩家的差评,而加入简体中文,也被视为是重视国内游戏市场的表现。在造梦平台,我们几乎看不到名称是英文的VR游戏。这对于接触VR比较少,甚至是初次接触VR的玩家来说,也是比较友好的。

“我们造梦平台现在可以在国内VR游戏分发市场跟Steam竞争,我们已经占据了国内VR游戏分发的源头。很多国内的VR游戏公司都主动来找我们来做游戏分发。“王安镇骄傲地说。据笔者了解,目前造梦科技已和国内200多家VR游戏厂商达成战略合作,并且已经上线将近100款国内VR游戏大作,今年还将陆续上线200多款针对体验馆研发的优质VR游戏。

一家中国的创业公司,凭什么去跟国际巨头去竞争?很显然,只靠游戏作品是远远不够的。笔者认为,游戏作品只是基础,平台能够提供的服务才是关键。

王安镇表示,相比Steam,造梦科技更懂中国的VR游戏市场。除了平台上的游戏尽量采用中文,设计符合使用场景的收费系统外,还要针对用户做服务。国内目前的VR设备用户以B端为主,VR体验店店主占了很大一部分,造梦平台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到了游戏的选择,使用者的习惯,体验店经营者的习惯等因素。与之相比,Steam更像是一个面向C端用户的平台,并不适合VR体验店的日常使用。并且在游戏语言方面,Steam平台也不占优势。

当然,并不只有造梦平台注意到了这一问题,HTC推出的Viveport也在尽量推进中文化,其中的VR游戏作品基本都是中文命名,毕竟不能指望所有的用户都懂英语。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哪个更好用,从市场占有率便可见一斑。据了解,目前造梦平台ZamerVR已拥有线下合作体验馆近3000家,稳定的活跃终端超过5000台,游戏月点击量超过100万次,市场份额在60%以上。

在谈及本轮投资之后的发展方向时,王安镇称会在三到五年内,国内个人VR市场成熟时,择机推出ZamerVR游戏平台个人版,并有机会在国际市场上与Steam、Oculus和PSVR三大平台进行正面交锋。当然这是要以足够的用户数量为基础的。我们期待着一款真正从用户需求出发,面向C端用户的平台能够尽快问世。

VR体验店的业态,随着VR游戏内容一同进化

当问及VR体验店这种业态今后的发展时,王安镇认为,VR体验店本身其实是一个服务行业,只是在其中加入了VR设备和元素。类比一些比较相似的业态,比如网吧和电玩城就可以发现,现在的VR体验店就如同网吧和电玩城的发展初期,今后还会有一个爆炸式的增长,或许会在未来五年内增加五十倍的体量。

当然,VR体验店也是在不断进化和迭代。

首先,从设备方面来说,最早的是蛋椅是一种刷人流量的一次性消费,没有可持续的生命力。而现在,主流的VR体验店设备变成了高通用性的HTC Vive,这就是最明显的设备迭代。在今后还会出现更加轻便的VR头显设备。

再来看游戏方面,早期VR体验店以体验类内容,或者说是纯观赏的内容为主。在HTC Vive铺开之后,像是《雇佣兵》这样的游戏快速流行起来,但没有粘性的内容,仍然也只能凭新鲜感刷人流量。慢慢开始出现了一些主打联机对战,联机闯关元素的游戏作品,比如《原罪》、《亚利桑那阳光》,这时体验店的状态才有了改变,玩家真正对游戏产生了复玩的念头。王安镇表示,根据造梦平台大数据分析,目前VR体验店受欢迎的VR游戏正在慢慢进化,《雇佣兵》之流慢慢减少了,包含联机闯关,联机对抗元素的游戏的点击量正在逐步上升。

在设备和游戏进化的同时,体验店开始了缓慢的升级。从一开始刷人流量,到运营有粘性的游戏,设立并运营会员体系。造梦科技还经常针对热门游戏组织线下活动,比如以《原罪》和《义庄派对》为主题的比赛,此类赛事也是经营方式升级的一个表现。

王安镇认为,VR体验店在今后可能会发展为类似网吧的业态。比如现在很多VR游戏都是需要有人指导, 体验店的成本很大一部分要用在店员薪酬上,而未来可能会慢慢转变成自助化的体验过程。人力成本减小之后,价格也会降下来,慢慢就能发展为较为理想的业态。

虽然最近经常传出VR体验店因经营不善等原因而倒闭的消息,但王安镇仍然对VR体验店的前景充满信心。他认为,对任何行业来说,都是只有20-30%是赚钱的,其他70%是不赚钱的。但只要有赚钱的商家,就会刺激其他人去学习其经营模式,之后逐步形成较为规范的VR体验店的盈利模式。

除了组织比赛等活动之外,造梦科技还会把做得好的体验店的经营方式进行传播,进一步帮助体验店店主学习运营。“古话说得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你要把优秀的经验告诉他们,比任何的优惠都要好。”王安镇说道。

适合VR体验店的好游戏长啥样?市场会告诉你答案

在专访过程中,王安镇不止一次地提到《义庄派对》这款游戏,笔者也对这款游戏进行了深度体验。虽然这款游戏目前并没有主打联机,但这种玩法简单,恐怖又有趣的VR游戏作品很容易引发口碑传播,因而成为了目前VR体验店的一个爆款游戏。

那么,适合VR体验店的游戏作品还应该具有哪些要素呢?当笔者和王安镇探讨这一问题时,王安镇表示,根据造梦平台的运营数据,可以看出目前VR体验店中点击量最高的一些游戏作品有如下共同特征:

首先,一定要简单。这是因为线下体验店很多玩家都是第一次或第二次玩VR的小白用户,不懂怎么玩VR游戏。如果游戏不容易上手,VR体验店就需要花人力去教会玩家,不仅提高了人力成本,还导致工作人员不愿去推广这款游戏。试想,如果店主都不去推广,还有谁能知道这款游戏?所以,适合VR体验店的游戏的第一个明确的指标就是游戏一定要简单易上手。

其次,要包含联机闯关,联机对抗的元素。与单机版相比,联机版游戏能够更多的新玩法。在与真人对战或者合作时,其乐趣也不是AI能够替代的。当然,在VR设备还远未普及的现阶段,为了防止出现进入游戏之后无法匹配到对手的情况,设置一个AI还是有必要的。

再次,由于VR游戏的体验过程主要集中在眼睛看到的虚拟影像,所以游戏的画质,整个场景和人物的构建一定要好。也就是说,视觉冲击力也是硬指标之一。开发者们需要在开发工具的钻研和游戏的优化上下功夫。

王安镇认为,对于VR体验店玩家来说最重要的一点是,VR游戏在启动之后要有一个简单的操作教程。这样一来,不需要体验店花费人力去教,慢慢就可以形成一个自助化的经营模式,运营成本也可以大幅度下降,进而带动更多的玩家参与到VR游戏中来。

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国内游戏开发商已经在针对VR体验店实际运营中的问题开发对应的VR游戏作品。比如奥嘉科技在前段时间推出的《牧场星球》,以及极引科技开发的《原罪》等作品,主打联机元素,同时画面质量上相比以前的作品有大幅提升。这便是在对线下VR体验店市场进行深度研究之后的结果,作为针对VR体验店的游戏分发平台,造梦科技分享的这些经验很值得游戏开发商们思考和探索。

此外,为了帮助游戏开发商,除了向他们提供这些游戏开发方向方面的建议,举办比赛等活动之外,造梦科技还会与CP有更加深入的合作。王安镇透露,在前段时间刚刚宣布融资消息的郁野科技,便是造梦科技帮忙引荐的投资方,另外还有游牛科技的天使轮也是由造梦帮忙引荐。接下来,造梦科技还会持续帮助好的开发团队,对于VR游戏开发团队的扶持,必将催生更多的好作品。

写在最后

在本次访谈过程中,笔者刚好接到了造梦科技运营团队的电话。由于在前段时间注册过造梦平台,并对该平台进行了一些测试,此次电话回访便是关于平台日常使用的问题收集。王安镇表示,造梦科技会根据客户的情况做很多的沟通,不仅是回访,还会处理客户的问题。比如平台的故障,体验店硬件的问题,都会帮助VR体验店店主去做售后,保证日常经营。“推荐好游戏自是必不可少,更重要的是传授好的经营方法,“王安镇表示。“我们会去告诉店主们哪些游戏比较好玩,我们的运营部门会经常去跟体验店的老板沟通,甚至我们会在半夜或凌晨帮VR体验店做售后,因为VR体验店都是白天开的,这是为了不影响他们营业。“

在VR行业发展初期,我们的确很需要像造梦科技这样为用户着想的公司,作为游戏分发平台,造梦科技连接了游戏开发商和体验店店主这两个重要的B端用户,其在游戏研发方向和体验店经营方面的一些总结,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王安镇表示,在获得蔡文胜隆领资本之后,将会努力把造梦科技打造成VR游戏全球分发的第四极,国外Steam、PSVR、Oculus,国内造梦。我们期待着这家公司带给我们更多的惊喜。

最初发布于2017年6月1日

七鑫易维副总裁徐筱:眼球追踪技术终将进入消费级市场

在VR行业,说到眼球追踪,没有人不知道七鑫易维。这家公司在2016年发布了全球首款VR眼球追踪配件aGlass,率先实现了注视点渲染、眼控交互和眼动数据分析三大“黑科技”,并且在最近HTC举办的VDC开发者峰会、抉择科技”怨灵”发布会中,我们也见到了七鑫易维的身影。

近日,笔者来到了七鑫易维,与其副总裁徐筱进行了深度交流。这家连续三年获得高通的风险投资的公司,不仅在VR领域驾轻就熟,在医疗、手机、汽车、商业调研等领域也有着诸多成功案例。经过这次专访才发现,”让世界读懂你的眼神”不仅仅是七鑫易维的口号,更是其坚持的信念。

产品体验:超乎想象

在专访开始之前,笔者先体验了七鑫易维的部分产品。据了解,七鑫易维目前主打的产品有aGlass眼球追踪配件、aSee Pro眼动分析设备和全能眼沟通辅具。

aGlass眼球追踪配件发布于去2016年年底,我们体验了使用aGlass配件的HTC Vive头显,体验的内容则是NVIDIA开发的《NVIDIA VR Funhouse》。

众所周知,《NVIDIA VR Funhouse》是一款比较“吃显卡”的VR内容,要达到高画质,需要使用2张GTX1080显卡。测试的电脑使用的GTX980显卡,在应用注视点渲染技术之后,中央凹视野内的画面能稳定在90帧,画面清晰流畅。而未开启注视点渲染时,仅能达到40帧左右,画面模糊且卡顿明显。由此可见,使用注视点渲染技术可以大幅降低VR内容对电脑硬件,尤其是显卡的需求。

而aSee Pro眼动分析设备则包含了桌面式眼动分析系统和VR眼动分析解决方案两种形式。桌面式眼动分析系统安装在普通的电脑显示器上,通过对用户眼球运动的追踪,可以快速、精确地获取用户的注视点路径、时长及热力图等数据。aSee Pro VR眼动分析解决方案类似aGlass,但主要面对专业的研究人员和科研机构,数据接口较为全面且帧率更高。

之后我们又体验了全能眼沟通辅具,这一系列产品已经帮助数万名渐冻人、丧失沟通能力的病患、残疾人等通过眼睛打字恢复了沟通能力。七鑫易维将其集成到了一台Windows平板电脑,在经过简单的校准之后,通过眼球的动作即可实现打字等基本操作,甚至还可以体验一些操作较为简单的游戏,比如《水果忍者》。

但七鑫易维的产品能做的不止于此,相比传统的手部交互,眼球的动作能够传递更加真实的信息,其应用场景也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在接下来的交流中,徐筱向笔者介绍了眼球追踪技术的更多应用场景。

VR领域:解决三大行业痛点

作为HTC Vive X加速器第二批的成员团队之一,七鑫易维在2016年底发布了用于HTC Vive的aGlass DK I眼球追踪配件。之后,七鑫易维用了一年的时间,根据开发者和合作伙伴的反馈对产品进行完善,推出了aGlass DK II。

与上一代产品相比,aGlass DK II在软硬件方面都有所提升。比如支持双眼同时使用、自动检测主辅眼、提升使用舒适度、增加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算法、优化校准流程、优化API接口等等。徐筱介绍,在为VR头显加入眼球追踪技术之后,可以为其增加多项基于眼球追踪技术开发的功能,包括注视点渲染、眼控交互、眼动数据分析,解决VR行业存在的硬件成本高、缺乏新的人机交互、无法真实高效收集分析数据的三大行业痛点。

在去年年底抉择科技的”怨灵”发布会上,抉择科技宣布与七鑫易维合作,在其产品中使用aGlass眼球追踪配件,并对内容进行了深度定制。比如在用户由于胆小而不看其中的恐怖场景时,剧情就无法继续,以此来进一步提升内容的恐怖感。

由此可见,除了上文提到的降低VR内容的硬件需求之外,眼球追踪技术在VR领域还有更多的应用空间。前段时间刚刚开启预售的HTC Vive Focus一体机,也会推出内置aGlass配件的高配版本。我们也期待着更多基于眼球追踪技术的优秀VR内容。

医疗领域:让特殊人群重获沟通能力

除了VR之外,医疗也是七鑫易维重点发展的领域之一。其打造的全能眼沟通辅具,主要适用于渐冻人、脑瘫、高位截瘫、中风失语等人群。单渐冻人群体 ,目前国内统计在内的有20多万,脑瘫患者有600多万,并以每年4-5万名的数量在增加。通过使用全能眼沟通辅具,这些病人可以通过眼球的动作来打字,重获沟通能力。

在2015年,国务院总理高度评价眼控沟通辅具并肯定了七鑫易维为残疾人做的贡献。并且,最近几年政府在沟通辅助器具领域的扶持力度越来越大,会有更多患者拥有沟通辅助设备。目前,七鑫易维已经与某专业残疾人辅具代理商签订代理协议,即将在医院等渠道进行产品的推广。

“七鑫易维也希望我们的全能眼沟通辅具可以帮助更多的人群,让他们重建与外界的联系,生活的越来越好。”徐筱说道。

商业调研:数据更加真实直观

兰亭数字COO庄继顺就曾提到,使用七鑫易维的眼球追踪技术进行的商业调研。通过收集用户的眼球追踪数据,可以判断用户对不同的产品外观的喜好。而最近七鑫易维与某服装行业巨头的合作,也是在使用这一技术。

“比如当我换了货架或者整个店面的布局,我会让分析师戴上AR眼镜,在里面走一圈看看,从分析师的眼动数据中可以看出新的店面布局有没有不合适的地方,或者判断消费者对哪些款式更感兴趣。”通过眼球追踪获取的眼球轨迹、停留时间和热力图,可以获取更加真实、直观的反馈。与之相比,常见的收集用户反馈的手段,比如问卷是很容易被商家或客户过滤掉的,且不如眼动数据直观。

总之,通过眼球追踪技术,可以实现对消费行为的分析,实时记录用户在消费过程中自然的视觉行为,通过眼动数据分析用户需求,开展精准营销、精确导购等应用场景。

汽车领域:交互更加自然高效

不久前,七鑫易维与极鱼科技合作,为奔驰S500EL车型推出了全新的车载娱乐系统,通过眼球追踪和手势识别技术,实现了更加自然高效的交互体验。除此之外,在汽车行业也可以使用眼球追踪技术来进行商业调研。

比如,一些汽车行业客户希望消费者在进入4S店之后,不需要太多销售去做无聊的介绍。这时可以使用加入了眼球追踪技术的AR眼镜,在消费者佩戴之后,走到车旁边可以看到所有的配置信息,同时在这一过程中,通过眼球追踪的数据,4S店也就知道了用户都关注了哪些地方,从而进一步改善产品,提升服务质量。

此外,七鑫易维的车载眼球追踪解决方案可以对驾驶员进行疲劳驾驶检测,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

智能手机:全新的解锁和交互方式

在指纹识别成为智能手机的标配之后,苹果、三星等手机厂商也已经开始探索新的解锁和交互方式。而面部识别、虹膜识别和眼球追踪则成了新的研究方向。徐筱介绍说,使用七鑫易维的技术,用户可以通过眼睛来控制手机实现快捷交互,比如进行眼神解锁、眼控对焦拍照、眼动浏览信息、眼控游戏等。

目前,七鑫易维正在与国内两家手机大厂合作,为其开发结合了眼球追踪和虹膜识别的解锁和交互方式。其解决方案即将在CES展会期间亮相。同时亮相的,还有其AR眼球追踪配件产品。

眼球追踪技术终将成为VR头显的标配

当笔者问及眼球追踪技术的前景时,徐筱信心满满地说道:“眼球追踪技术更加符合人类使用习惯,必然会成为未来重要的交互方式,从这一趋势来看,眼球追踪技术必定会成为VR头显的标配,也终将进入消费级市场。”

但同时他也提到,眼球追踪技术要进入消费级市场,还需要3个方面的配合:

首先,要提高眼球追踪技术的稳定性和适配性。目前,七鑫易维正在与NVIDIA开展深度合作,将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算法融入眼球追踪技术。

其次,要与VR头显厂商加强合作,先从B端开始,探索VR头显+眼球跟踪技术的应用场景,再将其推向更多的消费级VR头显。

此外,还需要内容厂商合作,接入更多应用眼球追踪技术的VR游戏、VR社交、VR旅游内容。

写在最后

当然了,全世界从事眼球追踪技术的公司不止有七鑫易维一家。苹果、谷歌、Facebook等行业巨头也在抓紧布局。徐筱表示,与SMI、Tobii、Eyefluence、The Eye Tribe等公司相比,七鑫易维具备“反应速度快,定制能力强,产品性价比高”等优势。

“七鑫易维团队里有70%以上都是研发人员,百分百自主专利中国就我们一家,我们也是全球最早成功应用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的眼球追踪技术公司”,并且其现有的千万级的眼动数据库可以为算法优化提供大数据的支撑,这也是其核心优势之一。

在产品方面,七鑫易维已经有量产的眼球追踪配件aGlass。徐筱表示,今后七鑫易维也会与更多的VR头显厂商和传统行业企业一起推动眼球追踪技术在VR领域的应用,推动眼球追踪技术的普及。

最初发布于2018年1月4日

《Code 51》制作人吴亚光:看好VR游戏的长尾效应 为全球玩家提供联机对战体验

一年一度的行业盛会“2018 Unreal Open Day 虚幻引擎技术开放日”于5月23日在上海正式开幕,持续两天的大会囊括了主旨演讲、技术分享、优秀游戏和行业应用的展示、虚幻引擎年度优秀作品颁奖典礼等活动,为虚幻引擎开发者们送上了一场技术盛宴。

打造了机甲题材VR游戏《Code 51》的第一摩码娱乐科技有限公司CEO吴亚光,也是该作品的制作人,在虚幻引擎技术开放日期间针对其作品进行了两场主题演讲。《VR游戏Code51在虚幻引擎4上如何最大化PlayStation 4的硬件机能》、《基于虚幻引擎4开发的Code51在英特尔酷睿处理器上的性能和用户体验优化》(和Intel资深软件工程师王文斓一起)两场演讲吸引了数百位开发者和媒体前来学习,场面可谓爆满。在演讲结束之后,吴亚光就《Code 51》今后的发展路线,以及该游戏在VR电竞领域的前景等问题接受了媒体群访。

据笔者了解,《Code 51》已于4月24日正式上线美服PS Store,接下来该游戏将会陆续上线欧服和亚服PS Store。之后才会考虑在Oculus和Steam等平台上线。

目前市场表现低于预期 看好其长尾效应

笔者询问了该游戏上线之后的市场表现,吴亚光表示,《Code 51》从上线美服PS Store到现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始终能维持在Popular榜单第一页。即便如此,开发团队仍然感觉有些低于预期。

“我们可以看到,有很多大家公认的精品VR游戏,从最初上线至今,始终能够保持较高的人气,并且占据平台的排行榜前列,这就证明,优质的VR游戏也许在一两个月内卖的并不好,但其长尾效应是非常强的。在上线国服PS Store之后,我们有信心让《Code 51》成为国内表现最好的PSVR游戏。”吴亚光对该游戏未来的市场表现充满信心。

根据索尼官方公布的数据,目前全球的PSVR销量已经超过了200万台,虽然这一数字与目前PlayStation 4近8000万的用户数量还无法相比,但目前优质的VR游戏仍然是供不应求的,尤其是在索尼PS Store这样一个以审核严格著称的平台。能够上线PS Store,也表明了《Code 51》的游戏品质与团队的开发实力。

正在部署全球服务器 为全球玩家提供联机体验

目前,《Code 51》虽然已经上线美服PS Store,但后期的维护的工作是非常繁重的。吴亚光表示,开发团队会在游戏的平衡性、机甲的技能、玩家间的互动、积分规则、游戏模式等方面不断完善,给玩家提供更棒的体验。

更重要的是,《Code 51》想要部署全球的服务器,让Oculus Rift、HTC Vive和PSVR的玩家都能在同一个服务器中联机体验。通过分别上线各个区域的PS Store,能够逐步建立起在各个区域的服务器。之后上线Oculus和Steam平台时,玩家们可以直接使用已在全球完成部署的服务器,进行联机对战。

当然,之所以先分区域上线PS Store,也是为了能够在团队成员的工作分配上取得平衡,毕竟上线后的维护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至于Steam平台,早在2017年4月,《Code 51》就已经通过了Steam青睐之光,但考虑到后续与一些线下游戏发行平台的合作,推迟了上线Steam平台的时间。并且如果没有部署完成全球服务器,对于想要提供全球联机体验的《Code 51》来说,过早上线Steam平台也没有什么意义。

吴亚光认为,跨平台多人联机游戏将会是一个趋势,《Code 51》在不同平台上的游戏节奏和操作几乎是一致的,尽量保证其平衡性。比如使用HTC Vive进行体验的话,Code 51会推荐用户使用XBOX手柄,并且XBOX的键位配置与PlayStation的键位配置是一致的。

”就像Epic Games第一方的游戏《堡垒之夜》,这是一款要打造All Platform的游戏作品,我觉得,这可能是多人联机的一个趋势。“吴亚光说道。

《Code 51》有成为VR电竞爆款游戏的潜力

在去年的ChinaJoy展会期间,《Code 51》与顺网、Pico联合举办过一次VR电竞比赛,根据笔者在此之前的亲身体验,充满竞技元素的《Code 51》也的确有成为VR电竞爆款游戏的潜质,那么开发团队是怎样看待VR电竞的呢?

吴亚光首先肯定了《Code 51》在电竞方面的潜力。在他看来,《Code 51》在电竞方向最大的优势在于可以提供观众视角,在四个玩家同时进行游戏时,其他人还可以通过观众视角来观战,这对于电竞是很有利的。其次,《Code 51》游戏中有精彩的人与人互动的过程,“换句话说,这叫做‘主播效应’,能够吸引玩家来观看,”正是基于这两点,《Code 51》在VR电竞方面的表现值得期待。

但是,用作电竞的游戏还需要市场基础,在目前VR游戏玩家还比较少的情况下,VR电竞赛事也只能在小范围内进行,并且由于目前缺乏足够的变现渠道,进行VR电竞赛事的经费也是一个问题。

即便如此,我们仍然期待着《Code 51》能够在VR电竞这个正在起步的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写在最后

当被问及后续的新作品时,吴亚光也坦言,目前正在筹划开发一款关于汽车的游戏,但并非是常见的赛车题材,而是希望通过尝试人与车的交互方式,来探索一些新的玩法。目前尚不确定该作品是否会是VR游戏。

当初之所以要开发VR游戏,吴亚光表示,正如国内很多VR开发者一样,是由于亲自体验到了Oculus DK1,并坚信这会是下一代的计算平台。虽然目前的VR设备还需要更舒适更清晰,VR游戏还需要更丰富更优质,但有一点可以肯定,VR能够带来完全不同的游戏体验,值得在这一领域进行深耕。

不过,站在一个公司CEO的角度,吴亚光也认为现金流是第一要务,毕竟要养活整个团队,光靠对VR的信仰是不够的。“你需要公司盈利,需要让投资人相信你的能力,需要让玩家觉得你的作品好,才有机会开发自己想要的游戏。”

以上是本次群访期间《Code 51》制作人吴亚光群访环节的重点内容。除了虚幻引擎官方的工程师与技术人员外,在今年的虚幻引擎技术开放日期间,Epic Games还邀请了来自各行业的技术专家,全面展示虚幻引擎在开发过程中的经验之谈。

最初发布于2018年5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