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命已完成 基于手机的VR已成为过去

移动虚拟现实头显帮助数以百万计的人体验了VR,但从近日开始,它们似乎已经完全成为过去。

Oculus首席技术官John Carmack上个月对手机驱动的Gear VR移动头显表示了“悼念”,他说属于这种形态的头显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并且Google刚刚透露,除了从最新的Pixel 4系列手机中取消对Daydream的支持之外,还将停止使用Daydream View移动头显。该应用程序仍可在旧手机上运行,但Google现在已经放弃了这个曾经被描绘成Android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的平台。

Daydream是在2016年亮相的,它是Google推出的更为简单的由手机驱动的Cardboard头显的后续产品。当时,Google预计在未来两年内,与Daydream兼容的手机将拥有“数亿用户”。但是,在2019年,没有哪一款新手机支持它。一位Google发言人表示,“它没有像我们希望的那样被广泛的消费者或开发人员所采用,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已经看到Daydream View头显的使用量正在减少。”

出现这种现象并不奇怪。Cardboard提供了简单且可用的VR体验。《纽约时报》免费向其订阅用户提供了100万个头显。但这是一种超级便宜的一次性产品,旨在提供短暂的体验。但想要成为消费类头显则非常困难。“我们看到了智能手机VR的巨大潜力-能够随处使用随身携带的智能手机来提供身临其境的移动体验。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注意到一些明显的局限性限制了智能手机VR成为可行的长期解决方案。”

Google表示,人们不喜欢失去使用手机的能力,因为Daydream实际上需要进入独立的应用生态系统才能使用。这不是基于电话的VR的唯一问题。Carmack指出,身临其境的3D应用程序消耗了宝贵的电池,尤其是Gear VR令人讨厌的设置。“我认为最大的问题只是进入体验时的一些小麻烦,”Carmack说。

从数据上看,Gear VR受到了极大欢迎。三星在销售该设备的第一年就售出了至少500万台这种由Oculus提供技术支持的设备,而像Oculus Rift这样的高端头显则只卖出了数十万台。但是Carmack表示,它无法保留用户,因为“如果您必须将手机从手机壳中取出并放入头显中,你可能只会使用它两次。”三星尚未正式宣布停止Gear VR的生产。但是,这款头显似乎无法(至少在美国)通过三星商店或以第一方产品的形式从亚马逊和百思买等零售商处获得。

Daydream面临的问题虽然不像Gear VR这样繁琐,但是它还有另一个大问题:手机制造商不支持它。Google最初宣布了几个合作伙伴,包括三星,LG和HTC。不过,大多数厂商在添加对Daydream的支持方面都落后了,部分原因是许多手机的显示屏不符合Daydream的标准。

基于手机的VR头显也无法提供与Oculus Rift,HTC Vive或PlayStation VR相同的强烈物理体验。随着开发人员开始深入VR内容的开发,这种差距变得越来越明显。移动VR头显非常适合播放虚拟现实视频,但是VR视频很难制作,也很难变现,像Jaunt和Inside之类的早期VR电影公司正逐渐将注意力转向增强现实。Google曾收购了一些著名的VR应用程序,包括最受欢迎的绘画工具Tilt Brush,但大多数需要高端头显才能运行。

同时,独立式头显变得更便宜,功能更全面,增加了手持控制器和inside-out的跟踪功能。Oculus用Oculus Go移动头显填补了原本属于Gear VR的空间,现在它正在吸引用户使用Oculus Quest,这是一种更贵一些但功能也更强大的设备。当您可以以200美元的价格购买独立的Oculus Go或以400美元的价格购买Quest时,Gear VR这种100美元的塑料外壳似乎并不划算。

Google并未真正尝试赶上独立VR的潮流。它最初与HTC和Lenovo合作开发了两套独立的Daydream头显,但HTC 退出了交易,联想的Mirage Solo实际上只是一个开发工具包。在今年的I/O会议之前,Google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负责人Clay Bavor表示,该团队正在进行VR硬件的“深度研发”,“构建我们需要的Lego积木,以便将它们拼凑在一起,并制作出一些真正引人入胜的体验。”Google发言人还强调了该公司在移动搜索和地图的AR功能方面的工作。

Google发言人Michael Marconi拒绝评论Google独立式Daydream头显的计划。“拥有Lenovo Mirage Solo的人没有改变。他们将继续使用头显及下载的应用程序,并可以从Google Play商店下载新的应用程序。”他说。如果Google确实回到了虚拟现实,那么独立头显(或通过无线网络连接到手机的头显,如果未来的技术可以做到这一点)似乎仍然是最明确的选择。

简单的移动头显实际上只是一个装有镜头的盒子,基本的VR应用也不难制作。因此,移动VR可能不会完全消失。Marconi确认Google仍在其商店中提供第一方Cardboard头显以及来自Homido和Mattel等第三方销售商的设备。但是,随着Google和三星放弃Daydream和Gear VR,基于手机的成熟VR平台的梦想似乎已经结束。

最初发布于2019年10月21日

原文链接:https://www.theverge.com/2019/10/16/20915791/google-daydream-samsung-oculus-gear-vr-mobile-vr-platforms-dead

Jaunt VR电影拍摄指南中文版 第一章

Jaunt在2016年9月发布了《The Cinematic VR Field Guide: A Guide to Best Practices for Shooting in 360°》,为VR电影制作人们提供了VR电影拍摄的指导说明。笔者为大家提供翻译稿。首先为大家带来的是该指南的第一章,主要讲述了虚拟现实的两大类型、VR电影的基础知识等等。

1、虚拟现实基础知识

据维基百科,虚拟现实是一种计算机技术,可以复制真实的或想象中的环境,并且可以模拟用户的临场感,用户可以与其环境互动。在电脑或者手机上,这通常意味着屏幕上呈现的视觉内容和扬声器或耳机呈现的听觉内容。可供触摸或可提供反馈的设备也正在涌现,提供嗅觉和味觉的设备还需要一段时间。

对于任何形式的虚拟现实来说,其关键都是临场感和沉浸感。正是这些使其区别于以前的其他媒体,并且能够把素材创作出一种强烈的情感联系。Chris Milk是早期的VR电影导演之一,他经常引用一个观点,称虚拟现实为“共情机器”。

1.1虚拟现实的种类

虚拟现实有两个基本的阵营-电影级虚拟现实和基于游戏引擎的虚拟现实。区别在于生产手段、回放方法、真实度以及互动内容的多少。

1.1.1 什么是基于游戏引擎的虚拟现实

很长时间以来,当人们想到虚拟现实时就会想到这一种。这是由3D CG游戏引擎实时生成的电脑图形,比如Unity或Unreal。这些内容被生成之后,可以使用特制的头戴显示器(头显)比如Oculus Rift或HTC Vive,这些头显包含运动跟踪功能,用户可以在虚拟现实中走动,感觉就像是真的一样。

这种虚拟现实同样适用于高互动性的内容,可以使用提供手部跟踪控制的Rift和Vive,可以让你拿起并移动物体,比如挥舞一把剑,开枪射击,或者和整个环境进行互动。感觉很像是自己进入了一场游戏。

并不能说第一批VR头显主要针对重度游戏玩家,就意味着这种技术仅仅是为了游戏而开发。游戏引擎也可以用来创作互动电影或音乐视频,就像是创作游戏那样。因为它们尤其擅长创作出完全不像现实生活的世界。

1.1.2 什么是电影级虚拟现实?

Jaunt专注于电影级虚拟现实。下面就是一段360度电影,使用一台全景摄像机系统,可以作为一个圆柱投影那样进行回放,并且允许观众随着剧情的展开而四处观看。圆柱投影是一个非常好地展示场景的方法。根据摄像系统和拼接步骤的不同,其中的场景可以是单视场的(扁平)或者立体的(3D)。

现在你已经了解到,在电影级虚拟现实中你可以看到非常真实的场景,而在由游戏引擎在电脑上生成的虚拟现实中则不会这样。同时,这些场景在拍摄过程中还会使用空间音频麦克风,来让声音听起来就像真的一样。如果你听到你的右边有条狗在叫,并且转头看左边,你会看到有一条狗就在声音传来的地方。感觉就像是进入了电影场景中一样。

但并不像基于游戏引擎的虚拟现实,在电影级虚拟现实中你无法自由地在场景中移动,除非在你移动的同时,摄像机也随着移动并进行拍摄。随着新的摄像系统的采用和新技术的逐步开发,今后你也将可以在拍摄的场景中进行四处走动。在下文中的“VR摄像机的种类”章节中可以了解更多信息。

虽然电影级虚拟现实并不像完全基于游戏引擎的虚拟现实环境那样充满互动性,你仍然可以为其添加互动元素。以《Choose Your Own Adventure》为例,其中就包含凝视检测、可互动的叠加和界面、声音或图片的触发、手势、甚至加入完整的CG内容也是可以的。

所有这些将会构成一种全新的媒体,这是一个我们刚刚开始意识到其潜力的空白的画布。VR领域的杀手级应用将会融合了电影、游戏和互动影院。现在,我们还在带妆彩排阶段,一切皆有可能。即使是区区五年之后,VR内容也会与今天的截然不同。

1.2、立体vs单视场VR

VR影片素材既可以是单视场3D,也可以是立体3D。单视场的素材是扁平的,并没有景深数据,在360°的可视范围内都是以同样的景深被投射的。当然,你同样可以转动头部,四处观看这个场景,但没有任何的东西会变得离你近一些,只会变得大一些而已。这就像是普通的2D电影中的特写镜头,和3D电影中那些东西会逼真地离你越来越近,并且从屏幕中跳出来所形成的对比一样。

而在360°立体3D影片中,你将获得完整的每个方向的3D观看体验,其中的物体也会真正地离观众越来越近。这会产生更加逼真地、更具沉浸感的感觉,就像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所经历的一样。想象一下在VR中拍摄一只水下的鲨鱼的情景。为了达到最大的视觉冲击效果,你会希望观众感受到鲨鱼正在离自己越来越近,并且每个观众都能有此感受。使用立体3D技术,你可以达到此种效果,而是用单视场的话,虽然鲨鱼仍然来势汹汹,但它不会离你越来越近,你将会丢失临场感和沉浸感–当然还有恐惧感。

无论在哪儿,你都应该尽力去尝试拍摄完整的360° 3D内容。但是,为什么并不是所有人都在这样做呢?你可能会想到,这种拍摄需要的设备更加昂贵,而且拼接过程更加复杂,如果没有大量的后期工作和资金投入的话,也不会获得好的回报。Jaunt推出的Jaunt ONE摄像机和Jaunt云服务(JCS)就是为了简化这些程序,最大限度地自动化整个过程。

你可以在Jaunt云服务文档中获取更多信息。

还需要说明的是,并不是每个场景或镜头都缺失需要在3D中拍摄,当然了,也不一定都能做到在3D中拍摄。目前,只有极少数几款360°拍摄设备可以用于水下拍摄。而且由于防水设备的限制,更难以把3D拍摄设备装在其中,所以通常会使用较小的单视场设备。在下文的“水下拍摄”部分可以获得更多信息。

同样,在汽车内进行拍摄时,会受到车内空间的限制,其中的物体会距离很近,这时通常使用一个较小的GoPro式的拍摄设备,并且采用单视场来拼接素材,会获得比较好的拍摄效果。大部分的相机都有最小物距的要求,你必须遵守,这样才能拼接出质量较高的作品,而且在3D拼接时,这一物距的要求会更大。如果你想要离拍摄的物体很近的话,尽量选择单视场的拍摄方法。在下文的“物距”部分可以获得更多信息。

类似的,如果使用无人机的话,重量也是一个问题。所以,在很多情况下,我们还是要使用一个更小的,更轻便的GoPro类设备,并且拼接单视场的素材。在很多情况下,拍摄地会离地面非常远,你也无法获得足够的立体视察,而且观众们也几乎察觉不到。

无论是哪个已经推出的作品,其中的大部分内容都是完整的360° 3D手法拍摄的,其中也有些许画面,比如上面这些情景是使用更小的、更轻便的GoPro设备进行拍摄,并且在单视场中拼接的。如果处理正确并且使用的时机很得当,你的观众们或许不会察觉。

1.3、360°视频

当我们谈论360°视频时,我们必须要澄清一件事。那就是它和VR有什么区别?为了让人们了解VR,并且充分利用现有的重度使用的平台,许多公司,尤其是Facebook和谷歌旗下的YouTube都已经在推广360°视频。这是你可以用浏览器在网页中观看的视频,并且 可以使用鼠标拖动画面,或者在手机APP中,通过把手机移动或旋转来达到同样的效果。

同样,我们的Jaunt手机端和web端应用也可以做到这一点,对于那些暂时无法使用或手上没有VR设备的用户来说,也可以在3D中体验到这些内容。像是Facebook这样的品牌和公司之所以喜欢360°视频,是因为这可以帮助他们撬动所有人都在使用的平台上巨大的用户群体。

然而,要称其为虚拟现实,我们必须要谨慎。如果太多的用户都认为这就是虚拟现实的话,他们或许会认为,他们已经真正地体验过了虚拟现实–并且包含3D中的临场感和沉浸感,以及空间音效–但却并没有多深的印象。我们必须要明确区分360°视频和真正的VR,并且使用前者来激活观众们,让他们体验后者。或者像是3D电视那样,让VR也经历快速的死亡。

而这,也就让我们来继续思考真正地虚拟现实内容的需求到底是什么。

1.4、VR的最低需求

你可以和100个人去谈论虚拟现实的必要条件,但会获得非常多的答案。既然我们在寻找最大限度的沉浸感和临场感–也就是真正身临其境的感觉–Jaunt提出四点最低需求:

360°圆柱投影图像–这是一个你可以上下左右360°观看的场景。有些摄像设备则是采用了180°的特制的相机来进行在线直播,这样可以减少带宽需求,降低拼接的复杂程度。但是,当你看向身体后方时,你会直接离开这个场景。通常为了减少这种身后只有黑色背景的情况,会插入一张图片,比如节目的宣传海报,比赛的比分情况等等。

立体3D–这是比较有争议的需求之一,因为今天很多人都在拍摄单视场的内容,毕竟这种内容在捕捉和拼接时都会更便宜且更简单。然而,想要真正获得临场感–身临其境–也就是VR真正特别的地方,你真的需要尽量拍摄立体3D内容。立体3D就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所看到的那样,并且在VR中也同样重要。

空间3D音效–声音是任何电影类产品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能够提升沉浸感,同时也是像运动和光线那样的仅有几个线索之一,可以用来获得观众对重要事件的注意力,因为观众们可能在看任何地方。捕捉空间音频可以增强你的临场感。

在头显中观看–最后,如果你没有真正的观看方式的话,上面这些都是没用的。虽然经常会有给没有设备的观众创作的360°视频,并且允许你拖动画面。但这种视频并不能看到3D效果,也不能提供空间音效回放。为了达成完整的体验,你真的必须要用合适的头显设备。好消息是,你不一定要购买Oculus Rift或HTC Vive这样的昂贵的设备。市场上还有很多非常便宜甚至是免费的产品可供选择,这些产品会让你目不暇接。

1.5、头显的种类

市面上有很多不同类型的头显设备,它们在价格和性能上的差异也非常大。从非常简单的谷歌Cardboard,到三星Gear VR,再到Oculus Rift和HTC Vive。就像手机和那一套集成电路组件那样–其中包含陀螺仪、加速度计、小型高清屏幕–正是这些复活了曾经的虚拟现实,让Palmer Luckey创作出了首个Oculus头显。手机是这些产品的基础,甚至是高端的Rift和Vive的基础。

较高端的头显可以提供全身的追踪,其中还有些包含了手部控制器,可以提供“房间规模”VR系统,让用户四处走动,并且和环境进行互动。但仅仅使用你的手机加上简单的透镜,也就是Cardboard或塑料外壳的产品也可以让你获得惊人的体验。随着手机生厂商在头显中集成更好的VR子系统,这种体验会变得越来越好。

头显设备的清单还在急速扩充,你可以在网上查询到此类设备的信息。

最初发布于2017年1月23日

[解读]全球首家专业VR影院研究报告

6月12日,国美电器旗下首家VR影院正式开启。作为“全球首家专业VR影院”,国美VR影院历经一年的时间,由来自十二个国家的团队成员共同参与设计施工建设,占地面积近300平方米,是全世界专业化程度最高的交互式VR影院。

该影院采用了3D建筑打印技术,激光区隔观影区域,现代化、科技化效果与传统印象中观影大厅截然不同。另外,还采用了由悦诚科技自主研发的VR影院远程控播系统和云计算平台,也为这座VR影院注入了更多科技感。

在试营业期间,悦诚科技联合HTC Vive一起开展了一次关于VR影院的问卷调查,获得了163份有效问卷,并发布了《全球首家专业VR影院研究报告》。虽然调查样本较少,但作为一次尝试,其中的有些数据还是值得我们参考的。

悦诚科技表示,在该VR影院开业初期,特意设置了一个月的时间免费对外开放,目的就是获得一些媒体和消费者的反馈,从而不断改进工作。在此期间,总计有近2000位体验者走进了这家VR影院。以下为该报告的主要数据及解读。

报告首先公布了VR影院对消费者开放两周的客流变化图,可以看到在工作日期间,客流量很低。悦诚科技认为,随着VR影院正式运营,预计周末客流量将会有明显提升。

在收集到的163份有效问卷中,男性体验者占据绝大多数,为79%,女性仅占21%。貌似与VR行业从业者目前的性别比率基本一致,与之相比,传统影院的消费群体在性别方面的差异并不会如此悬殊。年龄层分布上,全部处于25至40岁之间,也与VR行业从业者的年龄分布基本一致。

结论:参与者普遍年轻,男性居多,这是新型科技尝鲜阶段的普遍现象。

通过何种渠道了解到这家VR影院?有效数据中的大多数体验者表示是通过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了解到VR影院,因此,互联网宣传是最重要的途径,另外口碑效应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至于体验VR影院的理由,超过半数的有效数据表明,对新事物的好奇心是吸引大家的主要原因,此外体验者中还不乏VR资深发烧友,毕竟目前在国内“VR影院”还是一个新概念,不少VR行业从业者也在这段时间内前往国美VR影院一探究竟。

影院中的主要设备是6台HTC Vive和25台三星Gear VR。二者都是目前主流的VR头显设备,但在笔者看来,真正适合VR观影的设备,应该是VR一体机,无论是成本,还是使用的便利程度,都更加适合VR影院这种场景。

接下来是一组用户对这两款VR设备满意程度的调查数据,分别从重量、舒适度、内容质量、音效质量、操作难易五个维度进行调查。

总体满意度上, Vive更胜一筹。Vive的优势在于其内容,悦诚科技认为,高端VR虽然昂贵,却能提供最好的体验,然而对于经营者来说,空间成本和运营成本也是不得不去考虑的重要因素,因此VR一体机和PC VR相结合将成为未来线下体验的完美组合。

在VR设备购买意愿调查方面,数据反映了人们对PC专业设备在线下实体场景体验感受的青睐和对一体VR设备的期待。超过90%的体验者有意愿将来购买VR设备,大多数人对HTC Vive的满意度更高,但数据表明超过60%的消费者未来更倾向于购买价格较低且所需空间更小的一体VR设备和智能手机VR设备。

92%的参与者为首次体验,当被问及“你愿意再次体验吗”这个问题时,竟然有高达99%的体验者表示愿意再次到访。看来这种新奇的体验形式还是很受玩家欢迎的,至于其正式开放营业之后是否还能保持如此热度,还有待观察。

值得注意的是,国美VR影院中并不仅仅提供VR体验,还陈列了一些机器人、3D打印机等高科技产品,这些新奇陈设也有利于吸引更多的体验者。有将近三分之一的观众表示,VR影院的设计超出他们的想象。

在调查报告的最后,悦诚科技提供了如下几点参考意见,对于VR影院行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内容的有趣程度和丰富性是VR影院长期吸引顾客的关键,未来可增加部分VR游戏场景的设置,如大空间对战游戏等。

观众对价格非常敏感,初期定价门槛要低。普通经营者面临极大的经营压力,单纯依靠销售门票很难维持生计。

消费者普遍在体验结束后询问他们是否可以购买VR设备,并表示他们倾向于先体验后购买。因此VR影院是顾客了解感受VR设备的重要场所,可成为线下VR设备销售的重要场景。

专业服务是提升观众满意度的重要因素,VR影院的员工招募及培训极其重要。在这个阶段对观众的引导教育显得尤为关键,我们发觉消费者在尝试前和尝试结束后都会花相当的时间来了解VR设备和VR内容。

最初发布于2017年7月18日

一家之言:目前的移动VR阻碍了虚拟现实行业的发展

当现在的VR设备首次出现时,我们希望移动VR能够以非常快的速度取得进步。然而现状却是,移动VR的改变非常小,在某种程度上,这种缓慢的进步会拖慢VR在整体上成为主流的步伐。

为了证明我们的观点,我们只需要看看三星Gear VR和它唯一的真正的竞争对手,谷歌Daydream View。这两款头显是目前移动VR领域的代表性产品,虽然我们在一开始的确有几个理由对其感到兴奋,但这些设备的缺陷和缓慢的步伐让我们的热情逐渐冷却。

我们先从Gear VR开始谈起。这是三星和Oculus合作打造的VR头显。Oculus(在2014年被Facebook收购)正是PC VR头显Rift的开发商,这或许是世界上最著名的VR头显了。在CES 2015期间,Oculus的产品副总裁Nate Mitchell告诉我们,可以期待一场Rift和Gear VR之间的游戏,Gear VR不久就会跟上Oculus Rift原型产品的步伐。

即使我们是按照字面意思来理解这句话,这一预言也言之过早了。直到现在我们才迎来第三个消费者版本的Gear VR,虽然增加了一个控制器(提示:毫无疑问地与Daydream的控制器基本一样),我们还是看到了和最初发售的版本几乎一致的Gear VR体验。除了在视场角、连接方式和颜色方面的小变化之外,基本上没有什么大变化。

同样的问题还存在于内容库的整体质量方面。虽然在过去的几年间一些好的作品已经添加到了内容库中,我们看到的Oculus Store中增加的大多数内容质量还是很低的,其中的移动版和街机类游戏也基本没有用到VR这个新媒介的能力和特性。许多我们非常喜爱的体验自从发售之初就已经存在,或者有些是设备发售之后很快就已经上线了。

当然了,开发者们为移动VR开发游戏时,必须要面对消费者们的期待:Oculus Rift的用户在面对价格为30-40美元的游戏时也不会退缩,但是大部分人不会为移动VR游戏花这么多钱。不过,我们认为这一障碍能够被真正惊艳的移动VR头显克服掉。

再来看谷歌Daydream平台的内容库,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可以用“贫乏”来概括。这款头显完全不用考虑去兼容那么多的安卓手机,目前只有六款手机能够支持Daydream平台:Pixel、Pixel XL、Moto Z、华硕ZenFone AR、华为Mate 9和中兴Axon 7。并且很明显,移动VR对于大多数手机厂商来说也不是优先的方向。

我们的确很欣赏Daydream View的一些小细节,比如柔软的表面材质,和易于安装手机的特性。而然,它的控制器–以及三星Gear VR的控制器–突出了移动VR的不足之处,而不是尝试着去靠近PC VR头显的控制器。

例如,为什么只有一个运动控制器?想要真正在游戏中模拟双手,你需要两个控制器(比如Oculus Touch)。所以,现在的设备被限制只能提供Wii一样的游戏体验,也就是指向某处并点击。这对于最近推出的头显上设有的触摸板来说是一个进步,但距离类似Oculus Rift和HTC Vive这样的在游戏中“有一双手”的体验还有非常大的差距。

并且,我们会在最近的某个时间在移动VR设备上看到位置跟踪(头显能够跟踪你在空间中的动作,而非仅仅转动头部)吗?如果没有这种技术,当你移动时,虚拟世界也会跟着你移动,而非在虚拟世界中移动–这并不是向新用户介绍VR的最具沉浸感的方式。

除了不能留给人们深刻印象的硬件和软件开发之外,移动VR还有一个让人很烦恼的问题:即使你有一台移动VR头显,并且你找到了一款你喜欢的游戏,长时间佩戴引发的不适和固定视角的显示也会让你想要远离它。这可能是位置跟踪技术能够解决的最大的问题。

这种中等质量的体验的长期问题在于,他们无法让消费者们对高端VR体验产生兴趣。移动VR设备的定位是负担得起的入门级的产品,以探索VR的可能性。但是我们被逼迫着让移动VR体验足够吸引人,以鼓励人们花费上千美元去购买基于PC的VR设备。目前甚至连手机行业都缺乏这种激情,因为目前还极少有旗舰手机急于让自己的产品支持Daydream平台。

移动VR目前距离PC VR体验还很远,甚至这二者极少有关联。如果移动VR想要进入大众消费市场,它们需要取得长足的进步。否则,它们会吓退那些想要探索VR技术潜能的消费者。

最初发布于2017年4月1日

原文链接:http://newatlas.com/mobile-vr-not-good-enough/48703/

新款三星Gear 360相机上手体验:VR内容需要先上量?

近日三星在纽约举办了新品发布会,在本次发布会期间,三星发布了一系列新产品,包括Galaxy S8和S8+手机,以及全新的Gear VR头显和Gear 360相机。实际上,在发布会期间,三星给每一位与会嘉宾一台Gear 360相机,并在同一时间记录下了新品发布的场面。

在此之前,有关这款相机的传言已经满天飞了,并且现在看来,这些传言也基本都是真的。去年发布的旧款Gear 360是三星首次尝试360°相机产品,由于产品问题过多,基本上无法用“成功”来形容旧款相机。然而,这个全新的Gear 360看起来能够减少人们对上一代产品的抱怨。

首先,新款Gear 360比老款要更小巧。由于镜头更加靠近,让拼接效果也变得更好了,并且也更便于携带。新款Gear 360的外形相比上一代产品,在工效学设计上也更加科学。不再需要三脚架来支撑,这样一来在拍摄时底部被遮挡的画面也更小。老款相机虽然能够借助三脚架自行站立,但会遮挡大片的下方内容。新款Gear 360也有内置的电池,但不再是可拆卸的。然后,用于充电的USB端口也被移动到了侧方,由Micro-USB换成了USB Type-C。新款相机还把录制按钮从相机顶部移到了相机底部,这是用户通常手持的地方。从我们的经验来看,这可能会引起一些误触,不过相比把录制按钮放在相机顶部,已经不那么让人恼火了。有了这种新的设计,你可以使用任何的三脚架来支撑Gear 360,并且几乎任何的安装方式都可以。

用户对于旧款Gear 360最大的抱怨在于,它仅仅支持三星最新的手机产品。而这次发布的新版本则基本上脱离了三星的设备,允许你使用其他安卓设备,甚至是iOS设备,因为它是通过蓝牙和Wi-Fi来连接的。新款相机支持蓝牙4.1标准和802.11 a/b/g/n/ac Wi-Fi,并且最大支持256GB的MicroSD存储卡,双倍于旧款相机,这应该足够使用了。三星在发布会现场提供了一张32GB的存储卡,可以支持拍摄超过2小时的4K画质视频、1万张1500万像素的照片,三小时的1/2缩时摄影,三小时的五分钟视频循环,或者是超过1万张HDR照片。

同时,视频的分辨率也从3840*1920/30FPS提升到了4096*2048/24FPS,这也表明我们不会看到图像质量上太大的提升。谈到图像质量,新款Gear 360只能以1500万像素的分辨率捕捉360°照片,而非3000万像素。这可能暗示着较小的840万像素的传感器与上一代产品的1500万像素传感器截然不同。视频的拍摄格式为MP4格式,使用了H.265编码,基本与上一代产品相同。

新款的Gear 360支持的视频拍摄格式:4096*2048/24FPS、2880*1440/30FPS、2560*1280/60FPS、1920*960/30FPS、1440*720/120FPS。

三星还把电池容量从1350mAh降到了1160mAh,这也是为什么新的相机尺寸更小的原因之一,并且由于使用了较小的传感器,也降低了电量消耗。

总之,新款Gear 360使用起来更加舒适,并且解决了老款相机最大的问题,那就是兼容性。三星已经意识到,他们需要用户生产尽量多的内容来让人们产生对VR和360°内容的需求。如果没有足够的内容,VR是无法继续存活的,并且我们认为,2017款的Gear 360是三星走出的正确的一步。

我们现在仍然在等待官方定价,但我真诚的希望,价格能够低于299美元。因为像是Insta360 Air这样的产品价格仅为129美元,而Insta360 Nano则只需199美元。必须承认,这些产品并不能拍摄4K画质的内容,但是价格上占据很大优势。价格对于市场普及来说是一个重要因素,花费349美元来购买一台仅支持三星手机的相机,是会让很多人心生厌恶的。至于支持新款Gear 360的APP,目前还处在公测阶段,旧版的APP也不支持新款的Gear 360(是的,我们已经试过了)。

最初发布于2017年4月1日

原文链接:https://uploadvr.com/samsung-gear-360-2017-first-impressions/

移动VR的平台之争 三星和谷歌该何去何从?

在我们大家都在关注索尼、Oculus或HTC在去年的VR头显销量如何时,谷歌和Facebook却在进行着一场无声的关于平台的战争。这场战争最终聚焦于移动VR将成为VR用户体量的驱动力上。Facebook的目标是,尽量把VR设备的价格降到最低,以发展VR社交体验。而谷歌的目标则是让更多的合作伙伴来生产Daydream头显,这样,他们就可以出货尽量多的VR设备,甚至达到像安卓如今的体量。这两家公司都希望有尽量多的头显使用他们的软件,因为最大的市场通常也就意味着最多的开发者参与。

谷歌的Daydream目前仅能使用自家的Pixel等极少数手机,而三星的Gear VR则是由三星旗下的一系列高端机型来驱动的,比如去年发布的S7和Note7。随着在CES期间话说发布Zenfone AR,这一局面将会发生变化。今年,我希望能够看到至少6款支持Daydream的手机,而支持三星Gear VR的产品,估计只有2到4款。需要注意的是,三星Gear VR的软件是由Facebook旗下的Oculus提供的,也就是说三星在这方面的成功与Facebook是分不开的。

在过去的几个月里,我同时在测试谷歌的Daydream和三星的Gear VR。这是我对这两个平台及其硬件的一些观点。

首先来说说安装。这两款设备的使用都很简便。然而,我认为谷歌在安装和使用过程上要更胜一筹,这也是谷歌账户集成的结果。如果你想要从Oculus商店上购买应用的话,你必须创建一个额外的账号,使用该账号进行购买。而对于谷歌来说,由于谷歌账户的完整性,购买应用是非常快捷的,同时这也意味着谷歌能够像更新你的其他APP那样,便捷地更新Daydream中的应用。

说到硬件,三星Gear VR仅能支持三星旗下的高端手机。但是三星的设计并不能防止漏光问题,而这一问题在Daydream上是不存在的,使用Gear VR时,你甚至偶尔会看到微尘飘进来。同样,当在测试Daydream View头显时,很多人都在无意间碰到了暴露在外面的手机的电源键。为了舒适起见,这两款设备在佩戴时都很舒适,Gear VR更加适合长时间佩戴,Daydream则更加灵活。即使是三岁的孩子也能够进行安装,这也正符合谷歌想要将其推向学校的计划。Daydream头显明显胜过Gear VR的地方在于其蓝牙手柄。虽然反应稍有迟缓,但仍然增进了沉浸感,而头显右侧的触摸板是做不到这一点的。这是一种稍好的使用体验,但仍然有改进的空间。

两款设备都有移动VR设备的通病,那就是在使用时间长了之后会过热。毕竟手机在散热的设计上是有限的,无法完全排出来自手机内部芯片的热量,尤其是在CPU满速运算,提供VR体验时产生的热量。一旦热量飙升,这两款头显都开始变得反应迟钝,甚至还会引起晕动症。这是我目前体验过的移动VR设备的最大问题,也是我更加提倡一体式VR设备,即将运算和显示单元都整合在头显中的设备的原因。因为这样的头显只会用于一种目的,同时还可以用于混合现实和增强现实内容,来填补移动VR和PC VR之间的空缺。这样的头显能够更好地控制热量,并且有更好的电池表现。我们可以见到中国一些公司推出此类产品,希望能够在美国也有更多此类产品。我认为,谷歌和Facebook应该努力解决散热问题,不然移动VR的体验时长不会超过30分钟。

Daydream在内容方面的努力是有目共睹的,这一平台的内容正在追赶Gear VR平台。比如,最近经常可以看到Daydream平台又迎来新应用的消息,同时还有像Zenfone AR这样的新手机发布。如果谷歌能够在今年年底之前,在内容数量上追上Gear VR的话,我一点也不会觉得奇怪。Daydream是非常谷歌的一次VR方面的尝试,并且我认为,谷歌的目标是要有尽量多的能够运行高端VR内容的手机出现,并且价格也公道。而Facebook在VR方面最近也有新的生力军,那就是他们雇用了来自小米的Hugo Barra。他曾经在谷歌担任副总裁,在安卓系统生态和移动设备市场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

感谢Daydream平台的发布,我期待着2017年能够见证移动VR的崛起。三星和Facebook已经在Gear VR上付出了很多的努力,并且有着目前最大的市场份额,该平台的内容质量也相当高。我现在还无法确定他们会怎样与谷歌Daydream抢占市场份额,除非他们能够获得更多的合作伙伴。而且,三星也是Daydream平台的合作伙伴之一,同时还是Gear VR的唯一合作伙伴,这是一个很尴尬的局面,三星必须决定未来支持哪个平台。当然,最好是能够同时支持Daydream和Oculus平台,但我不确定Facebook是否允许三星这样做。

最初发布于2017年2月13日

原文链接:http://www.forbes.com/sites/moorinsights/2017/02/09/the-future-of-virtual-reality-mobile-vr-platforms-in-a-battle/

首款第三方Daydream头显 华为VR眼镜上手体验

近日外媒记者在CES期间体验了华为首款谷歌Daydream兼容头显,在该设备上,我们可以看到三星和Oculus联手打造的Gear VR的身影,当然了,华为VR和它的“近亲”Daydream View头显也有相似之处。

华为这款Daydream兼容的VR头显需要适配华为Mate 9 Pro或保时捷设计版Mate 9手机,在本次CES展会期间也有展示,外媒记者亲自上手体验了这款VR眼镜。

华为VR头显的外观有很多地方都类似于三星Gear VR,但是却运行着谷歌最新的VR平台Daydream。除了外观之外,这款头显在视觉体验方面还有很多地方很像谷歌的头显。我将会把华为VR头显与谷歌和三星的产品进行对比,尤其是突出其与谷歌Daydream View相同的软件,使其更利于对比。我现在能说的,就是这款头显采纳了三星Gear VR的一些成功设计,并且将其应用到了谷歌Daydream平台。

外观

这里还是要说,华为VR头显给人的感觉很像是Gear VR。材质是塑料的,在头显顶部有一个调节焦距的滚轮,并且贴面部分是可以拆卸的,另外还有一个距离传感器、触摸板,并且可以直接连接手机(与之相比,Daydream View宣称可以“连接任何手机”)。从这些方面来看,它避开了与Daydream View采用同样的设计。但与之相比,Daydream View给人的感觉要轻很多,也更加便于携带。但是Daydream View缺乏华为VR所具有的调节焦距的功能,而且也没有距离传感器。这一传感器可以在不佩戴头显时自动让手机熄屏。

据说,华为在CES期间展示的产品并不包含可使用的触摸板和距离传感器。考虑到Daydream控制器是运行Daydream应用所必需的,并不清楚在运行Daydream应用时触摸板是否可用,或许这个触摸板是为了让华为VR头显兼容其他的VR平台也说不定(就像华为手机在中国会使用的系统那样)。

视觉效果

华为VR头显的视场角FOV相比谷歌Daydream View要稍微大一些,但是透镜的边缘会呈现出更多的扭曲和畸变。除此之外,视觉效果基本一致。就我个人而言,色差、清晰度、头部运动跟踪和亮度等等基本与Daydream View一致。也就是说,如果你知道Daydream View和Gear VR在体验上的区别的话,华为这款VR头显的体验质量更加偏向Daydream View。

舒适度

虽然Daydream View要轻一些,但是它使用了相对硬一些的泡沫填充材料。华为VR头显则使用了非常柔软的贴面材质,同时重量有所上升。如果Daydream View也是用柔软的泡沫材料的话,从舒适性角度来看显然更加值得入手。不过既然已经采用了这样的材质,哪款头显更加适合长时间使用则取决于每个用户的面部结构了。

漏光,是Daydream View上存在的一个明显的问题,但我发现这一问题并不存在于华为VR上,只有极少数的光线会从外面反射到透镜上。

再来看看电视寿命、发热量和其他关系到使用时长的因素,我不能通过这次短时间的体验来判断,但至少在发热量方面,华为VR的表现要更好一些。因为华为VR使用了像Gear VR那样直接的卡扣结构,不会有盖子类的东西把热量给“关”在头显内部。而是用Daydream View时,你必须要使用盖子才能把手机固定。

考虑到这些不同点,尤其是可以调节焦距这一亮点,华为VR头显可以说是谷歌Daydream View很好的替代产品,而且二者还运行着同样的软件平台。当然了,华为VR近支持华为的Mate 9 Pro或保时捷设计版Mate 9。其价格和发售信息目前并不知晓,但是如果华为能够做好的话,这个首款第三方的Daydream兼容VR头显还是有着把高质量移动VR体验带给更多人的潜力。

最初发布于2017年1月17日

原文链接:http://www.roadtovr.com/hands-huawei-vr-cross-daydream-view-gear-vr/

解读爱奇艺iVR+2017产业白皮书 你是当前VR的核心用户吗?

今天(6月8日)下午,由爱奇艺主办的“2017 iVR+全球虚拟现实大会”在北京中国大饭店举办。该论坛是本次爱奇艺世界大会13大高峰论坛之一。

作为互联网新时代下的新技术,VR已经从小众走向大众,并以VR+的形式渗透到各行各业。在此大会上,爱奇艺高级副总裁段有桥发表了以”相信VR内容的力量”为主题的演讲,并正式发布iVR+2017产业白皮书。段有桥表示,爱奇艺将继续贯彻2016年发布的VR生态激励计划,全面开发和扶持平台优质内容,树立VR内容标杆,通过开放全平台资源,与合作伙伴共荣。

笔者受邀参与本次大会,并在现场见证了《iVR+2017年VR产业白皮书》的发布,现为大家整理其中的重点内容如下:

1、年龄分布方面,用户趋向年轻化,集中在90后及95后,男性用户占绝大多数,达到了80%,在地域分布方面,广东省、江苏省、浙江省分别位居前三位。

2、学历分布方面,本科占据半数以上,而情感状况上,则是单身居多,职业集中在IT/互联网,其次是在校学生。看来通过上述数据,可以对VR视频用户有一个大概的画像了,说不定你就是其中一员。

3、VR活跃用户使用的设备仍以Cardboard类为主,其次是类Gear VR设备,当然了,随着高端VR头显逐渐进入市场,相信使用HTC Vive等设备的用户占比也会逐渐上升。至于VR设备的用途,还是以视频为主,游戏占比较低。

4、谈及VR设备体验渠道时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位居前十名的手机中,前七位均是苹果手机,之后才有国产的小米和OPPO,以及三星S7 edge。不过在笔者看来,用iPhone 5S观看VR视频的话,是不是屏幕太小了点儿?

5、再来看用户使用时段。TV热门时段基本在19:00到21:00,而使用VR的高峰时段集中在20:00到22:00,使用VR的时段滞后TV端一小时,并且VR用户在中午没有明显的使用高峰。毕竟现在要体验VR,操作上还是比较麻烦的,而观看普通视频就要简单得多。

6、在内容偏好这里分了三部分。首先是内容类型偏好,体验类仍然占据了半壁江山,其次在内容题材方面就比较丰富了,虚拟探索,惊悚刺激,美女明星,向来都是各大VR视频平台首选的内容,当然也是最能让用户感受VR独特魅力的内容题材。最后是内容功能偏好方面,互动功能是最受用户喜爱的元素,在这方面,开发者们还需要加强。

7、接下来是对用户观影行为偏好的研究,爱奇艺发现,VR致胜的关键时间段,也就是高跳出时间是视频的前40秒,单集最佳时长8到15分钟,场景切换最短停留时间为10秒。VR影视行业从业者们在今后的制作过程中,需要注意这些重要信息。

之后,爱奇艺高级副总裁段有桥总结了爱奇艺VR APP的VR用户观影情况,其中日人均播放时长为23.5分钟,日人均播放次数为5.5次。

在白皮书发布的最后环节,段有桥对目前国内VR用户的现状进行了总结:

1、中国VR用户尝鲜积极性超出预期,超过1.1亿独立用户打开过爱奇艺主APP播放器的VR开关。

2、核心用户画像:男性,90/95,东部沿海,单身,苹果和安卓旗舰机。

3、VR影视制作三原则:聚焦开场黄金40秒,单集时长8-15分钟,场景切换不低于10秒。

4、VR用户偏好体验类内容,最喜欢虚拟/探索题材,最期望内容中加入互动、自由移动功能。

爱奇艺通过对用户画像的描述及对VR影视制作原则的探索,用大数据揭示VR行业的用户行为及消费习惯,对整个VR行业的发展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尤其是对VR影视行业从业者来说,要熟知行业现状,尽量少走弯路,爱奇艺本次发布的白皮书值得参考。

2017年,爱奇艺将继续整合全平台资源优势,重点投入上游IP内容,对平台的PPC、PGC合作伙伴进行开发扶持,以IP孵化更多优质VR内容,实现“10+100+1000计划”的继续深耕。笔者也期待着爱奇艺能够带来更多优秀的VR影视和VR游戏内容。

最初发布于2017年6月8日

在影院观看《拾梦老人》和《窗》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2017年的威尼斯电影节首次设立了VR电影竞赛单元,而这第一年就有五部华语VR电影入围。其中包括Pinta工作室的《拾梦老人》、Sandman工作室的《自游》、蔡明亮执导的《家在兰若寺》、黄心健和外国导演合作的《沙中的房间》以及邵晴执导的《窗》。

其中《拾梦老人》已经在9月份上线了国内各大VR内容平台。这部片长约12分钟的影片讲述了一个梦想循环的故事,主人公是捡垃圾的老头和一只可爱的小狗,在巨大的垃圾场中,日复一日捡拾人们丢弃的梦想,为这些人们带回希望。

而《窗》这部作品就比较神秘了,即使是在入围威尼斯之后,网上也很少见到这部作品及其主创团队的相关信息,目前也没有上线任何的线上平台。

笔者了解到,《窗》是一部关于弱势群体的作品。观众在其中可以看到一个苏醒后的小男孩在梦幻奇境中遨游,他经过狭长的甬道,目睹巨大的鲸鱼,置身壮观的图书馆,直到抵达一片静谧旷野。画面淡出,小男孩原来是一个画中人物,画他的正是一个双腿残疾的小女孩。她坐在轮椅上,头戴VR设备,靠画笔和科技的力量翱翔在窗外世界。

笔者也在Jaunt VR应用中观看了《拾梦老人》。但是在手机端观看时,受限于屏幕分辨率和网络等因素,画面较为模糊。而《窗》目前还没有上线任何线上平台。

近日,笔者来到了位于北京世茂工三广场的艾米1895电影街,体验了《拾梦老人》和《窗》的线下版本。与使用手机App观看相比,线下版本是一种完全不同的体验。

艾米电影街的两个包间已经根据《拾梦老人》和《窗》的主题进行了精心装饰,你可以在《拾梦老人》主题的包间里体验到主人公工作的环境,其中的所有工具都是真实的。伴随着轻松的主题音乐,观众可以预先沉浸到影片的环境中。而《窗》的放映厅中,墙面上也布置了一些影片中的鲸鱼等等与电影主题相关的元素(手机拍摄效果略渣)。

在设备方面,《拾梦老人》使用了HTC Vive头显,当然了影片中并没有互动元素,所以体验者只需坐在沙发上,等着工作人员播放就好了。而《窗》则是使用的三星Gear VR,与HTC Vive相比要更加灵活一些,可以在一个体验厅中同时使用多台设备,供多人观看。

不过笔者还是认为,VR一体机更加适合观影,Gear VR需要搭配三星旗下的高端手机,成本自然要比VR一体机高出许多。而HTC Vive或Oculus Rift这类的PC VR头显则需要高端PC的支持,不仅成本更高,而且占地面积较大,多台设备之间可能形成干扰,进而影响观看体验。当然了,VR一体机还需要搭配影片播控系统,才能实现高效和稳定的VR观影体验,这也是国内很多公司正在努力的方向。

说到实际观看体验,使用HTC Vive头显观看《拾梦老人》时,画面中的很多细节终于得到了体现。相比Jaunt VR平台的版本,使用Vive观看的画面清晰度以及音频表现力要更强。Pinta工作室在影片中综合使用了光线(主人公的手电筒)、声音以及跑来跑去的小狗来引导观众的视线。在观看过程中,虽然笔者有时会想要环顾四周,但为了不错过故事情节,绝大多数时间还是在跟随这些引导元素。整个故事给人一种舒畅的观影体验,可以说是充满了正能量。

再来看《窗》,笔者在影院中见到了《窗》的导演邵晴,除了和他谈谈这部电影相关的话题之外,自然也是要体验一下这部在威尼斯电影节期间备受现场观众好评的作品。现场的工作人员准备好了Gear VR,只需观众进行简单的确认操作即可开始观影。虽然时长仅有6分钟左右,但触动心灵的配乐,以及缓慢推进的画面,甚至还有其中一个场景(杜绝剧透)会带来的失重感,无处不体现着制作者想要表达的人文关怀。正如上文所说,《窗》是一个主题非常温暖的作品,希望大家能够关爱残疾人等弱势群体。

据邵晴介绍,《窗》在制作过程中采用了绿幕+CG的拍摄方式,结合传统的三维制作软件,而非常见的使用Unity或Unreal引擎进行创作。从与邵晴的交谈中也可以看到,他是在以电影的创作方式来创作这部作品。

至于《拾梦老人》和《窗》的更多剧情,在这里就不剧透了。据笔者了解,接下来艾米1985电影街会针对这两部作品发起抢票活动,吸引更多朋友关注好的VR影片作品。之后,这两个包间还会有其他优秀的VR影片上映。并且这种形式的VR影院还会铺向全国,年底之前将会在上海、南京、成都、长沙、西安、郑州等地的艾米电影街中建成。

最初发布于2017年10月17日

大厂强势入局 创业团队持续迭代 VR一体机将在2018年集中爆发

首批消费级VR头显设备进入市场已经有了差不多两年的时间,但要成为主流,还需要努力。阻碍其成为主流有很多的原因。其中有一个就是,目前的VR设备还需要连接到某个外部的计算设备,比如高端PC,或者智能手机,或者游戏主机。

而在2018年,这一市场状况将会随着多款VR一体机设备的发布而改变。准备好进入VR的2.0时代吧,我们认为,只有这样的革命才能帮助那些分析机构实现之前的预期:2026年VR行业的规模将达到380亿美元。

虽然虚拟现实这个概念早已经存在了几十年,但直到谷歌在2014年年中发布了Cardboard,才开启了消费级VR的时代。之后在2015年11月,随着三星Gear VR这款需要新款三星手机的VR设备的发布,VR又开始了新一轮的猛攻。

之后的2016年,VR行业迎来了充分的发展,Oculus Rift和HTC Vive这样的高端头显进入市场,但它们都需要连接到高端PC,即使是中端的索尼PSVR,也需要连接到PS4游戏主机。如此高的成本,并不是所有用户都能承受的。即使是移动VR头显,比如谷歌在2016年推出的Daydream View,也需要使用谷歌自家的Pixel系列手机。

在上述的这些产品中,VR设备都需要额外的处理能力,因为运行VR应用会有很大的计算量。而在两年前还没有比较合适的方式来将价格适中的计算单元集成到VR头显中。

如今,计算机系统变得越来越小、价格越来越低,越来越高效,VR也不例外。虽然目前的VR一体机设备给人一种“体验质量和手机VR眼镜并没什么区别”的印象,但它们对于推动VR进入主流市场,成为主流的消费级技术将产生巨大的助力。尤其是在国内市场,大朋、IDEALENS、酷开、爱奇艺、Pico、小宅、暴风魔镜等等厂商都已经将VR一体机推向市场。

接下来,我们看看2018年将会有哪些新的VR一体机进入市场,它们又能给VR行业带来哪些改变。

Oculus Go

在去年10月的Oculus Connect大会期间,Facebook旗下的Oculus公布了Oculus Go这款VR一体机,并称其将会在2018年上市。这款设备可以支持为三星Gear VR平台开发的内容,售价为199美元,可以说这是一个比较合理的价格了,毕竟需要配合三星的高端手机才能运行的Gear VR,也需要100多美元才能买到。

Oculus Go并不能提供位置跟踪,也就是说你虽然能获得360°的视野,但只能处在你所看到的内容的中心。不过将其用作入门级的VR设备还是很不错的,尤其是对那些没有合适的高端手机的用户,比如使用iPhone的用户。多方消息称Oculus Go的国内版本将会与小米合作,或许很快就会有产品亮相了。

Oculus Santa Cruz

除了Oculus Go这款“入门级”VR一体机,Oculus还在开发另一款代号为Santa Cruz的产品,这款VR一体机是提供位置跟踪功能的,有了这台VR头显,用户可以在3D的虚拟环境中四处走动,同时这款设备支持6DOF,这就意味着它能够支持更多类型的应用。

在2016年Oculus Connect大会期间,这家公司首次展示了初步的原型机,与Oculus Rift头显的外观类似,但在头显后方还有一个计算部件。而在2017年的展示中则有了一些新变化,新的原型机有着更加圆滑的工业设计,并且看不到之前的计算部件了。据外媒称,体验时就像Rift一样,同样支持Oculus的手部控制器Touch。但与Rift相比,除了没有烦人的线缆之外,也不用与PC连接,便利性大幅提升。

在Connect大会期间,Facebook的CEO扎克伯格承诺,开发者们将会在2018年拿到Santa Cruz的开发机,或许这意味着消费者们在2019年之前都拿不到这款VR一体机,同样其价格也无法得知。不过,能够到达开发者们的手中,也是其进入市场之前的重要一步。

Google Daydream

在2017年5月的谷歌I/O开发者大会期间,谷歌宣布将会推出基于Daydream VR平台的VR一体机,着实让VR爱好者们兴奋了一把。当时的消息称谷歌将会和HTC、联想一起打造具备位置跟踪功能和6DOF的VR一体机,基于谷歌的WorldSense系统。

不幸的是,谷歌和HTC在最近宣布他们搁置了开发Daydream VR一体机的计划,谷歌将会和联想一起打造Daydream VR一体机,虽然目前还没有发布日期或售价的信息,但或许在2018年,我们能看到这款设备进入市场。

HTC Vive Focus

HTC虽然没有与谷歌合作打造基于Daydream的VR头显,但仍然发布了一款VR一体机。在上个月,HTC在北京公布了Vive Focus的售价和发售渠道、出货日期等信息,魅力白版售价3999元,电眼蓝版售价4299元,并在去年双12正式开启预售,今年1月开始出货。但可能这款设备仅仅面向中国市场,目前并不知道这款设备是否会推出面向北美或欧洲市场的版本。

在内容方面,HTC在VDC大会期间推出了Vive Wave平台,大群的开发者们已经在为Vive Focus开发内容,而此举也将有利于缓解日益严重的移动VR碎片化问题。

除了上面这四款VR一体机之外,Pico在近期发布的Pico Neo CV以及IDEALENS近期发布的IDEALENS K3也很值得关注,前者主打头部和手部双6DOF跟踪,后者则针对教育场景深度优化,主打B端市场。国内创业团队虽然比国外大厂较早进军VR一体机,但面对大厂在品牌认知和供应链等方面的优势,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细分市场或许是更好的出路。

越来越多的VR一体机设备进入市场,可以确定的是,更多的可选设备不仅会带来性能的提升,更会促进价格的下降,使其更容易被消费者接受。

诚然,VR还面临着无数的挑战需要克服,才能成为真正主流的消费级技术,比如更多的内容,更低的价格,更轻的重量等等,但一体化的VR头显已经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并且对于使用这种设备的用户来说,也会很乐意接受这种进步。

最初发布于2018年1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