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VR 50强企业名单,看中国VR行业现状

在2021世界VR产业大会云峰会期间,虚拟现实产业联盟连续第三次发布“中国VR 50强企业”名单。从中我们可以对国内VR行业现状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从今年的名单来看:

1、国内VR行业中年销售额超亿元的企业占比首次超过50%,年销售额突破百亿元的VR企业达到5家;

2、北京VR产业领跑全国,广东、上海、江西形成第二梯队;

3、从产业链分布环节来看,近三年,中国VR 50强企业更多聚焦整机设备、VR文旅应用、VR教育应用三个领域。

此外,平均研发投入比相比去年有回升,扭转了2020年的下降趋势。

从三年来中国VR50强企业评选结果可以看出,整体而言,我国虚拟现实产业链基本健全,在突破关键技术、丰富产品供给、推动行业应用等方面成效显著。形成技术、产品、服务、应用协同推进的发展格局。

在关键技术领域,近眼显示技术、多感官协同技术、全景摄录技术、虚拟仿真技术、内容处理技术等方面取得显著突破;

在产品供给领域,整机设备、感知交互设备、内容采集制作设备、分发平台等方面取得有效进展;

在行业应用领域,VR/AR在智能制造、医疗健康、影视文化、教育培训、购物商贸等方面取得广泛应用。

下一步,我国VR企业还应聚力发展成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实现创新能力、应用能力显著增强,促进我国VR产业综合实力实现跃升。

VR企业规模整体增长迅猛

从2021年VR50强企业年销售额分布情况来看,年销售额超亿元的企业占比首次超过50%,达到27家,2019年仅为14家。其中年销售额超过百亿元的企业从2019年的2家扩充到今年的5家。北京沃东天骏、京东方、北京达佳互联、歌尔股份、科大讯飞位列前五位。 

2021年销售额为1亿-10亿元的企业数量增长明显,从2019年的7家猛增至17家。具有代表性的有百度、爱奇艺、影石创新科技、NREAL、亮风台、上海影创、青岛小鸟看看、当红齐天、凌宇智控、联想新视界、深圳市虚拟现实技术、千种幻影等企业。

VR产业呈“一超多强”区域格局

从2021年中国VR50强企业地区分布情况来看,北京领跑行业,广东、上海、江西形成第二梯队。 

2021年,百度、咪咕、京东方、爱奇艺、贝壳找房、虚拟动点、凌宇智控、当红齐天、东方瑞丰、达佳互联、千种幻影、金山云、耐德佳、易智时代等共26家北京企业挺进50强,较2020年增长5家。在第二梯队中,广东有丝路视觉、影石等5家企业;上海有上海影创、亮风台等5家企业;江西有泰豪创意科技集团、江西科骏等4家企业。

VR企业产业链分布更趋均衡

从2021年中国VR50强企业产业链分布环节来看,我国VR产业发展日趋全面,在近眼显示、渲染处理等关键技术,整机设备、开发工具软件、行业解决方案、分发平台等产品供给,VR+教育、文旅、制造、健康、房地产等应用领域均取得较大发展。 

三年来,中国VR50强企业更多聚焦整机设备、VR文旅应用、VR教育应用三个领域。2021年入围企业中,11家为整机设备企业,包括HTC、歌尔、Nreal、爱奇艺、凌宇智控、影石等。VR文旅应用企业有9家,包括中国动漫集团、当红齐天、泰豪创意科技集团、红色地标、为快科技等。VR教育应用企业有7家,包括上海影创、北京润尼尔、千种幻影、威爱科技集团等。在分发平台、行业解决方案、开发工具软件、渲染处理技术以及VR+制造、健康、房地产领域,中国企业也均有深耕,产业链分布更趋均衡。

VR企业研发投入止降回升

从中国VR50强企业研发投入来看,2019年到2021年三年间,中国VR50强企业平均研发投入比为60.3%、40.7%和48.5%,发明专利总数也呈先降后升态势,2020年下降约20%与疫情抑制产业发展有关,2021年提升约8%与VR产业整体复苏有关。 

从研发专利数量来看,2021年中国VR50强企业的研发专利总量达到41893余件。排名前十位的企业主要涉及重要元器件、整机设备、内容采集制作设备、分发平台、教育应用环节,以HTC、歌尔股份、京东方、北京达佳互联等企业为代表,专利研发数量远超5000件。

最初发布于2021年10月26日

[解读]全球首家专业VR影院研究报告

6月12日,国美电器旗下首家VR影院正式开启。作为“全球首家专业VR影院”,国美VR影院历经一年的时间,由来自十二个国家的团队成员共同参与设计施工建设,占地面积近300平方米,是全世界专业化程度最高的交互式VR影院。

该影院采用了3D建筑打印技术,激光区隔观影区域,现代化、科技化效果与传统印象中观影大厅截然不同。另外,还采用了由悦诚科技自主研发的VR影院远程控播系统和云计算平台,也为这座VR影院注入了更多科技感。

在试营业期间,悦诚科技联合HTC Vive一起开展了一次关于VR影院的问卷调查,获得了163份有效问卷,并发布了《全球首家专业VR影院研究报告》。虽然调查样本较少,但作为一次尝试,其中的有些数据还是值得我们参考的。

悦诚科技表示,在该VR影院开业初期,特意设置了一个月的时间免费对外开放,目的就是获得一些媒体和消费者的反馈,从而不断改进工作。在此期间,总计有近2000位体验者走进了这家VR影院。以下为该报告的主要数据及解读。

报告首先公布了VR影院对消费者开放两周的客流变化图,可以看到在工作日期间,客流量很低。悦诚科技认为,随着VR影院正式运营,预计周末客流量将会有明显提升。

在收集到的163份有效问卷中,男性体验者占据绝大多数,为79%,女性仅占21%。貌似与VR行业从业者目前的性别比率基本一致,与之相比,传统影院的消费群体在性别方面的差异并不会如此悬殊。年龄层分布上,全部处于25至40岁之间,也与VR行业从业者的年龄分布基本一致。

结论:参与者普遍年轻,男性居多,这是新型科技尝鲜阶段的普遍现象。

通过何种渠道了解到这家VR影院?有效数据中的大多数体验者表示是通过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了解到VR影院,因此,互联网宣传是最重要的途径,另外口碑效应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至于体验VR影院的理由,超过半数的有效数据表明,对新事物的好奇心是吸引大家的主要原因,此外体验者中还不乏VR资深发烧友,毕竟目前在国内“VR影院”还是一个新概念,不少VR行业从业者也在这段时间内前往国美VR影院一探究竟。

影院中的主要设备是6台HTC Vive和25台三星Gear VR。二者都是目前主流的VR头显设备,但在笔者看来,真正适合VR观影的设备,应该是VR一体机,无论是成本,还是使用的便利程度,都更加适合VR影院这种场景。

接下来是一组用户对这两款VR设备满意程度的调查数据,分别从重量、舒适度、内容质量、音效质量、操作难易五个维度进行调查。

总体满意度上, Vive更胜一筹。Vive的优势在于其内容,悦诚科技认为,高端VR虽然昂贵,却能提供最好的体验,然而对于经营者来说,空间成本和运营成本也是不得不去考虑的重要因素,因此VR一体机和PC VR相结合将成为未来线下体验的完美组合。

在VR设备购买意愿调查方面,数据反映了人们对PC专业设备在线下实体场景体验感受的青睐和对一体VR设备的期待。超过90%的体验者有意愿将来购买VR设备,大多数人对HTC Vive的满意度更高,但数据表明超过60%的消费者未来更倾向于购买价格较低且所需空间更小的一体VR设备和智能手机VR设备。

92%的参与者为首次体验,当被问及“你愿意再次体验吗”这个问题时,竟然有高达99%的体验者表示愿意再次到访。看来这种新奇的体验形式还是很受玩家欢迎的,至于其正式开放营业之后是否还能保持如此热度,还有待观察。

值得注意的是,国美VR影院中并不仅仅提供VR体验,还陈列了一些机器人、3D打印机等高科技产品,这些新奇陈设也有利于吸引更多的体验者。有将近三分之一的观众表示,VR影院的设计超出他们的想象。

在调查报告的最后,悦诚科技提供了如下几点参考意见,对于VR影院行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内容的有趣程度和丰富性是VR影院长期吸引顾客的关键,未来可增加部分VR游戏场景的设置,如大空间对战游戏等。

观众对价格非常敏感,初期定价门槛要低。普通经营者面临极大的经营压力,单纯依靠销售门票很难维持生计。

消费者普遍在体验结束后询问他们是否可以购买VR设备,并表示他们倾向于先体验后购买。因此VR影院是顾客了解感受VR设备的重要场所,可成为线下VR设备销售的重要场景。

专业服务是提升观众满意度的重要因素,VR影院的员工招募及培训极其重要。在这个阶段对观众的引导教育显得尤为关键,我们发觉消费者在尝试前和尝试结束后都会花相当的时间来了解VR设备和VR内容。

最初发布于2017年7月18日

变革VR行业?谷歌Chrome浏览器能否胜任

谷歌在上周发布了最新版本的Chrome浏览器,作为备受欢迎的网页浏览器,将会支持在网页中运行VR内容,让用户在任何设备上观看VR内容,并且是跨平台的。

为了达成更具沉浸感的体验,用户可以使用Daydream-ready设备来观看WebVR内容,比如谷歌的Pixel手机。如果手上没有Daydream头显或者兼容的设备,也可以观看这些内容,不过是以360度的形式,就像谷歌街景一样。

从目前来看,仅有少数几个网站提供VR内容,然而,谷歌正在和开发者们合作来扩充这一数量。这家公司还宣布他将会把WebVR开放给其他VR头显,比如Cardboard和Oculus Rift。

WebVR在最近获得了大量的关注,因为Facebook旗下的Oculus和三星Gear VR在最近几个月内都增加了WebVR支持。这是因为WebVR有多平台优势,不仅是对于消费者,对于开发者们也是一件好事,这会对平台起到极大帮助。

WebVR也让消费者们更加容易接受VR。WebVR相比那些价格高昂的PC VR头显和主机驱动的VR头显来说要更易得,比如HTC Vive和PSVR。这种VR体验在网页和头显中都能够获得,这样一来也扩大了内容基数。

WebVR还可以刺激更多的开发者来创作更多的VR内容。比如对浏览器APP的支持可以引导开发者们,他们对于这一领域“一开始是拒绝的”。直到他们对这项技术的演化进行评估之后才会进入这一领域。随着不同的VR平台之间竞争日渐激烈,想要吸引最佳的VR体验,其关键就在于有越来越多的开发者来创建内容。

网页应用还有一个优势,会让潜在的用户更加简单地接触新的VR内容,而无需下载和存储在手机上。由于VR内容的复杂性,它对于手机存储和电量都会造成较大损耗。而通过网络接触这些内容,至少会解决这两个问题,用户可以从网上将这些内容串流到手机上。

更广泛的VR内容被接收可以让这项技术吸引更多的企业,来开发的新的方法以接触用户。目前,VR可能最适合游戏和观看视频,但是,它同样有大量的机会来进入其他移动应用领域。比如教育、会议和医疗等等。并且, 虽然这项技术目前还相当不成熟,早期的研究已经表明,VR视频内容天生的沉浸感会带来更好的参与感以及情感反馈,这对于其中展示的广告来说也是很有效的。随着用户群体逐渐扩大,想要接触到目标消费者的话,结合VR视频会使其营销策略更完整。

虚拟现实市场在2016年获得了显著的进步。

像是Oculus Rift和HTC Vive这样的新VR头衔来到市场,并且已经获得了大量的消费群体,同时VR内容也在不断更近,比如像《Batman: Arkham VR》和《Chair In A Room 》这样的作品也在不断扩大用户群体。

同时,行业内的会议和展会也将更多的开发者、投资者和内容生产商聚到一起,进一步促进了这一新领域的发展。

谷歌将会凭借Chrome浏览器数以亿计的用户群体,让更多的用户接触到VR这个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还太新的概念,结合其他VR技术厂商的加入,WebVR将带给人们更多的惊喜。

最初发布于2017年2月15日

原文链接:http://www.businessinsider.com/google-chrome-webvr-2017-2

亲自体验The VOID主题乐园 终极VR体验需要怎样的设备和方案?

The VOID体验区中传出的近乎不停的尖叫声使我很难听从工作人员的指导。对于有些人来说,他们是非常害怕鬼的。

尽管存在这些使我分心的因素,我还是在大概15秒的时间内进入了一场《捉鬼敢死队》的旅程。我把背包的第一条带子从胸前系好,其他的磁力扣也很容易地安装到位。戴在头上的VR头盔很稳定,我立刻就从犹他州林登市传送到了一个虚拟世界,就像我在家用Oculus Rift和HTC Vive看到世界那样新奇。

与之不同的是,我是自由的–完全没有束缚。我不禁咯咯笑了起来,因为我开始相信,这家诞生在风景优美的山谷,远离好莱坞的360°视频和硅谷的风投资本的公司,已经真正打造出了终极的虚拟现实体验。

在The VOID中,无需任何妥协

去年The Void首次公布位于纽约杜莎夫人蜡像馆的体验项目时,他们做出了一些妥协。虽然大部分的游客不会注意到,但VR行业从业者们都已经注意到了。而现在,这些问题已经得到了解决,这家公司领导者所畅想的“无限维度的视野”已经近在咫尺。

The Void最初项目中所做的妥协就是刷新率和分辨率。首个The VOID体验区使用的头显,根据当时的报道,是Oculus Rift的开发版DK2,刷新率为75FPS。这种刷新率会产生一种对一些体验者来说有些迟缓的虚拟世界,相比消费者版的Oculus Rift和HTC Vive所拥有的90FPS的刷新率,这一参数存在显著劣势。Oculus DK2的分辨率也较低,毕竟相比消费者版头显,DK2的发售时间要早一年左右。

当你在虚拟世界中走动时,设备提供的最基础的刷新率和分辨率,才能说服你正在体验的环境是“真实”的。如果刷新率太低,你会在移动时感受到虚拟世界的模糊。而如果分辨率太低的话,你会感觉像是隔着纱门观看虚拟世界一样,因为你甚至可以看到单独的像素点。Valve和Facebook旗下的Oculus将90FPS的刷新率和单眼1080*1200的分辨率设定为入门标准,对于第一代消费者版VR头显来说,这也是会让大多数消费者感到舒适的基本参数。

在今年二月,我们确认The VOID终于将其设备升级到了这一水平,并且在今年,将会有多达20个体验中心开业,并且配备这些设备。随着上周在犹他州The VOID总部的体验中心的开业,我可以亲自体验这些升级的设备,以及所有The VOID为了增强虚拟世界的沉浸感而做出的努力。

为基于位置的VR体验找到最佳方案

对于那些想要把基于位置的VR体验变成一种可盈利的娱乐方式的人来说,还有很多挑战需要面对。你需要吸引大量的玩家来这里,提供给他们令人惊艳的体验,并且是以可承受的价位。或许更据决定性意义的是,你需要可信赖的设备,允许玩家快速的穿戴和卸下。The VOID的联合创始人James Jensen在今年二月份时曾经说道:

“如果你只看重那些商业版的设备,比如说在家用的系统,或者在商场中使用过的设备,或者说你重点关注人们能够体验多长时间,从这种体验中走出来需要多长时间的话,你会发现这些商业版的设备并不合适。重要的是穿戴和卸下设备的细节,以及为终端用户提供足够惊艳的体验。”

The VOID貌似已经解决了这一问题。从进入这座建筑开始到走出The VOID的大楼,大概用了30分钟。这其中包括一个自我介绍,观看安全指南视频,在休息室等待几分钟以及佩戴装备–当然还包括在虚拟世界中的体验时间。实际上我在穿戴背包和头盔时是很灵活和快速的。

至于可靠性方面,The VOID也是首批使用较低成本的OptiTrack跟踪方案的公司之一,这种方案允许构建仓库级别的跟踪系统,并且其成本相比过去的定位系统要低很多。来自OptiTrack的新的跟踪摄像头能够降低最多40%的成本。因而在南加利福尼亚州纳氏草莓园的一处基于位置的VR体验中心也使用了这一方案。

借助位于华盛顿州贝尔维尤的初创公司VRstudios的帮助,位于纳氏草莓乐园的VR主题乐园所使用的头盔和枪支上覆盖了一些浅颜色的小球。这些小球根据特定的形式安装在设备上,可以让玩家头顶的相机跟踪玩家、头显、枪械或玩家身上其他设备的精确位置。不幸的是,如果在虚拟世界中,想要伸手触摸VR头盔,或者你手中的枪支,那些小球会出现问题,提示你正是这些奇怪的东西把你带到这个虚拟世界中的。对于操作人员来说尤其如此,如果经常使用的话,这些小球很容易就会坏掉,对于VR主题乐园的长期运营来说,这不是什么好事。同时这还增加了维护的成本,并且有可能造成玩家体验质量的降低。因为当一个小球坏掉时,系统跟踪就会丢失。

与之不同的是,The VOID最新的硬件包含覆盖在头盔和枪支表面的发光点,这些发光点能被头顶的摄像头所看到。

作为对比,位于纳氏草莓乐园的VR主题乐园要浏览一遍,需要三分钟时间,花费6美元,而The VOID浏览一遍需要12到15分钟,花费25美元,这需要根据玩家探索游戏场景的时长来决定了。

纳氏草莓乐园的VR主题乐园并不需要背包,而是从临近的PC将视觉画面无线传输到头显上,但这样一来只能以每秒60帧的速度运行。这与The VOID相对更加清晰,且高达每秒90帧的速度相比,是一个明显的倒退。

要我选的话,我肯定选择The VOID每秒高达90帧的背包方案,而非每秒60帧的仅有头显的方案,这个差距还是很明显的。

一个体验无限虚拟世界的乐园

我们之前曾经报道过The VOID所营造的难以置信的环境特效,这能增强玩家的沉浸感,当然《捉鬼敢死队》体验本身也非常棒。所以在这里我主要关注新内容,以及该系统与其他系统的比较,和未来的可能性。

我自己单独体验了一遍The VOID的体验内容,在我之后,我和我的妻子以及其他三人组队体验了一遍。就我个人而言,这些体验内容毫无疑问是完美无瑕的。我一次也没有遇到丢失跟踪或系统故障。我妻子还单独和其他三个人一起体验了一次。在有些区域,你会离其他体验者很近,这时你有可能会碰到他们。The VOID暗示我们,这种拥挤的空间可以增加并肩作战捉鬼的氛围。我妻子注意到,体验过程中玩家的化身偶尔会处于错误的位置。这或许是只跟踪头显和枪支,而非跟踪玩家全身的系统的一个局限吧。

还有,当我意识到我可以伸出手出触摸墙面、椅子时,我获得了极大的满足感。甚至我还可以按下一个电梯的按钮,或者扶着扶梯,而它就出现在我希望它出现的地方。但是在这样一种沉浸式体验中,让我极为失望的是我看不到自己的手。The VOID所使用的VR头盔的正前方有一个很合适的区域可以安装Leap Motion手部跟踪模块,我极为期待这一功能能够出现在未来的The VOID设备中。实际上,The VOID已经在正在开发中的不同的体验项目中加入了这一功能,那就是在去年TED大会期间展示的The Curse of the Serpent’s Eye体验项目。

我先停下来,说说好多人可能在猜测的话题:25美元只能玩15分钟?这值得吗?如果你就在这里的话,我会说,当然值。如果你离得很远,你最好还是有其他的理由说服自己来这里体验下。

The VOID的联合创始人James Jensen在二月份时说道,一个VR主题乐园中会包含两到三个场景,这样就更加有趣了。有了The VOID现有的这些硬件设备,对于你和家人朋友们来说,每人花费50美元,就能在一个主题乐园中体验三种完全不同的虚拟世界还是很令人兴奋的。

《捉鬼敢死队》VR体验当然能让玩家尖叫,但未来的VR体验不应止步于此。无疑,The VOID想要打造的“无限维度的视野”即将到来,因为他们已经有了正确的设备来探索。

最初发布于2017年5月5日

原文链接:https://uploadvr.com/infinite-dimensions-hands-on-with-the-voids-latest-in-utah/

探秘Zero Latency:什么样的游戏适合VR主题乐园?

在过去的三年间,位于澳大利亚墨尔本的初创公司Zero Latency一直在致力于改善其VR游乐平台,该平台目前有三款游戏,最多支持六名玩家同时体验。该公司计划在今年年底之前提升到可供八人同时体验的水平。

这一想法来自于该公司的联合创始人Tim Ruse(现任CEO)和Scott Vandonkelaar(现任CTO),当他们同时在网络代理公司Roadhouse Digital工作时,首次见到了Oculus Rift,便产生了这种想法。

“Oculus Rift刚刚推出,同时还出现了来自IRLShooter的电影《Patient Zero》,其中包含了真实的演员和僵尸主题的故事线,其创意在于,将二者融合,在恐怖之外,创造出一种全新的娱乐体验,”Ruse解释道。

之后这二人离开了稳定的工作,转而发起了众筹项目来支持其创意,他们在Pozible的众筹项目于2014年7月获得了30000美元的资金。Ruze说,虽然这笔钱很难筹集,但众筹的确可以让初创团队了解到VR狂热者们的想法,他们非常渴望进入虚拟世界,和伙伴们一起战斗。并且众筹也为传统的VR行业投资开启了大门。

到2014年8月,这家公司有了一片2200平方英尺的场地,其中允许两位玩家获得完全无线的多人自由体验,并且使用手枪。一年之后,该团队对这一系统进行了升级,六名玩家可以在其中用突击步枪对抗VR版的僵尸。游戏内容是使用Unity引擎开发的《Outbreak》。

到今天为止,该公司的开发团队又创作了三款新游戏,分别是:《Survival》,一款要塞防御式的僵尸射击游戏,其中包含成小队的重装战士;《Singularity》,玩家会扮演一组星际战士,在巨大的太空船上与机器人战斗;《Engineerium》,是一款基于解谜的探索游戏,玩家需要探索反重力的远古外星世界。

Zero Lantency团队中有十来人研发游戏,另外还有一些承包商在开发新的游戏,以及为现有的游戏开发DLC。Vandonkelaar说,开发一款游戏大约需要七到九个月的时间。还有一款新的游戏将会在今年8月登陆该平台,这款游戏会让僵尸概念的游戏变得更具探索性。

“我们现在已经成为一个一站式的开发商,”Vandonkelaar说道。“虽然我们自己并不是游戏设计者,我们也已经进入了当地的游戏开发者社区。并且我们已经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来开发和探索自由漫游的VR体验。我们的目标是创作出15到30分钟的体验内容,让所有不同水平的玩家都能够享受乐趣,并且能够让人们及时了解这个系统。”

到今年6月,Zero Latency将在全球范围内开设10家主题乐园,到年底这一数字将达到24家。其中包括位于美国奥兰多、波士顿、费城、威斯康星和波科诺斯。这家公司有几处自营的乐园,包括位于墨尔本的场地,并且还通过与Main Event Entertainment这样的公司达成合作,来对外授权其平台。该公司在其Pointe Orlando游乐场和娱乐中心中开设了一家Zero Latency VR主题乐园。

亲自体验ZeroLatency

我有幸在奥兰多体验到Zero Latency的三款现有游戏,这一乐园名为VPlay Reality。在体验开始前,我见到了游戏管理员,他向我讲解了所有的设备信息,之后在这个面积达4000平方英尺的场地内做我的向导。游戏管理员介绍背心和背包(其中包含一台Alienware外星人游戏电脑)大概花了八分钟时间,另外还有OSVR HDK2头显和雷蛇的耳麦,之后又开始介绍双手握持的突击步枪(又花了7分钟时间)。

虽然在重量上离真实的步枪还很远,这款步枪还是很坚固的,在其底部有一个按钮,用来重新装填弹药。在侧面有一个按钮,可以用来在游戏中切换四种不同的枪支。其中有两种枪是自动步枪,而另外两种则需要在每次射击之后进行装填操作。后面这两种游戏中的枪支(每个游戏中的枪是不一样的)会让你在第二天感觉胳膊酸麻,因为在游戏中,当僵尸蜂拥而至,或者机器人和无人机围着你飞的时候,确实会有很大的运动量。不过,相比自动步枪,在游戏中使用这种类似霰弹枪的武器能够获得更多的积分。

Vandonkelaar说,这些定制的枪械混合使用了光学和传感器跟踪,可以在场地中对每把枪进行单独控制。这项正在申请专利的技术使用了超过100个摄像头和动捕设备,来对每个玩家的动作进行实时跟踪。

“你可以在不同玩家之间交换枪械,甚至还可以在游戏中使用两把枪,”Vandonkelaar补充道。“在此之前,作为我们众筹项目的一部分,我们还使用过两把手枪的方案。但是考虑到安全因素,我们开始专注于使用步枪的方案。如果你让玩家用手枪的话,他们可能会挥动手枪,伤及其他玩家。”

在游戏前的简介中也提到,当游戏中任意两位(或更多)玩家离得太近时,雷达系统会发出警告。雷达系统会提供视频信号,展示其他玩家的位置,所以对于玩家来说,要从其他玩家身边走开,防止在激战正酣时撞到其他玩家是很容易的。

当你所在的六人团队全部穿戴完毕,就可以进入这个超大的体验区了。体验区基本上就是一个空房子,游戏管理员会通过手电筒来引导你进入其中或离开游戏。在体验区里,你可以把枪放在你面前的地上,然后就可以佩戴好VR头显和耳麦。游戏管理员启动游戏,这时你可以看到并拿起步枪。接下来,通过在屏幕上选择你的名字,就可以让游戏开始载入了。

在玩过大量的Oculus Touch和HTC Vive游戏之后,在VR游戏中看不到自己的手就会变得有些奇怪了。这一平台专注于射击体验,并且允许你四处走动和甚至跑步,但是你并没有任何形式的手套,来把自己的手带进体验过程中(至少目前还没有)。并且对于那些在家玩过很多Oculus和Vive平台的游戏的玩家来说,Unity引擎制作的VR内容只能说差强人意。这些第一代游戏的画面当然是很一致的,但却没有什么提升。

Vandonkelaar也说道,他们的平台将会支持Unreal Engine 4虚幻引擎,以及其他非Unity的开发技术。并且Zero Latency还在开发SDK,允许开发者们为该平台创作原创的游戏。

真正让这个多人的主题乐园体验区别于其他类型VR体验(无论是家庭中的VR体验还是其他VR主题乐园中的体验)的地方在于,游戏场景中存在游戏管理员这个角色。Ruse说道,该公司在招聘这一职位时,会选择那些充满激情的,技术纯属的重度游戏玩家,同时还要足够友好,并且熟悉客户服务。

“在以前,我们发现这些人对于体验内容来说是必要的,因为玩家会与他们有一对一的联系,并且游戏管理员会把玩家带进游戏中,”Ruse说道。“我们想给予他们更多的控制权,比如说让他们可以真正控制你的命运,就像很古老的《龙与地下城》游戏那样。这些游戏管理员很熟悉玩家,知道玩家的水平,并且可以通过做出不同的选择来调整游戏,以迎合特定的玩家。”

Zero Latency已经在墨尔本针对其常客测试这一概念,所以,这种方法推向世界其他地区的店面也仅仅是时间问题了。我亲眼见到了这种定制化会给游戏带来的变化。当我在奥兰多的VR主题乐园中体验长达30分钟的《Singularity》时,在15分钟的时间里,有五个玩家和我一起对战僵尸,只有一个玩家才对机器人感兴趣。

在我们进入游戏之前,我们的游戏管理员警告说,游戏中的场景会是相当疯狂的,这个游戏是为六位玩家设计的。如果她调整过一些东西,游戏体验会更加有趣。虽然我在对战僵尸时,由于团队合作和完整的六人队伍,我一次都没死,但是在之后我和Enrique在体验这个为六人设计的游戏时,我死了19次,他死了15次。

所有这三款游戏都是不同的,并且适合复玩。我个人更喜欢玩打僵尸的游戏,因为你不会出错。在夜晚,这些僵尸会从破坏殆尽的城市中向你袭来。在这些怪物从各个方向突破防御工事来袭击你时,你有一些时间来修复防御工事。游戏中僵尸的动作是很快的,并且都被限制在围绕你的防御工事的固定区域。另外还有两组电梯,狙击手可以获得更高的视角,来狙杀敌人。但是我在整个体验过程中一直站在地上(到最后,所有玩家都乘坐军方的直升机逃离了这群僵尸)。

《Singularity》是三款游戏中时间最长的游戏(长达30分钟),并且是价格最贵的游戏(40美元)。在六位玩家同时体验时,能获得更多的乐趣,大家可以一起与机器人、无人机和AI疯狂地战斗。这款科幻射击游戏有趣的地方在于,在VR世界中走动是非常简单的,因为同时也在真实世界中走动。通过使用电梯,狭窄的走廊和可移动的平台,你的确会觉得自己就在这艘大型飞船中活动,直到干掉BOSS为止。游戏中还有一个离奇古怪的零重力墙面行走体验,以及会引起眩晕的悬崖边的战斗。这款游戏还会在过程中把玩家分成两个小队,在最后决战时,再重新组合到一起。

一款并不适合恐高玩家的解谜游戏

谈到眩晕,最新的游戏《Engineerium》,并不适合惧怕高处的玩家。游戏场景位于外星世界上方,你需要探索的路线和平台会转向任何方向。甚至有时你会头朝下,你需要习惯,你在真实世界中是头朝上走动的。这的确是一款非常不一样的,会让你思想有些混乱的体验。

该平台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当属在游戏体验过程中无论是射击还是探索时的无缝体验。你的思想可以完全专注于在游戏世界中享受乐趣,而无需担心会碰到其他玩家。Zero Latency不断在这些第一代游戏上下功夫(比如会在背心上增加某种触觉反馈),我能够看到这种游戏体验的进化,以前你只能在科幻小说中看到这样的场景。

该团队正在扩展支持玩家的数量,未来将增加到八人。Ruse表示,目前在墨尔本的主题乐园里可供16人同时互动,但是考虑到安全因素,为了保证游戏中有足够的空间来活动,他们也在控制人数,以保证让每位玩家都享受到游戏的乐趣。

最初发布于2017年4月28日

原文链接:https://uploadvr.com/zero-latency-shoots-multiplayer-vr-arcade-network/

VR色情内容正在崛起 想要享受“完美sex”有什么不对吗?

是的,虚拟现实将会把偷窥狂变成其幻想场景的积极参与者。

最初,它被认为是科学幻想,并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它经常和悬浮板、时间机器一样被认为是遥不可及的,未来主义的梦想。但是现在,随着虚拟现实慢慢进入技术爱好者的收藏行列,有一个非常特殊的类型即将成为主流,那就是色情。

在2016年,Playstation,Facebook旗下的Oculus Rift,以及价格低廉的谷歌Cardboard都发布了VR头显,并且,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话题很快就转向了性内容。色情已经在引领VR行业的创新。问题在于,这是否会发生,并且如果不需要头显就能呈现的话,会更加吸引人,那么它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虽然VR有着很大的魅力,但它仍然处在诺基亚3310的阶段。但与之相比,色情行业却充满了创意。在引领互联网现金交易的趋势之后,它又开始转向了VR能够带来的沉浸式体验。实际上,在一些成人网站,已经有了可供消费的虚拟色情内容,并且很快就变得越来越流行了。从去年到现在已经增长了250%,比其他任何类目的增速都要快。虚拟色情内容不像那些被动观看的电影,它还提供了额外的选项,比如放大,甚至还可以通过蓝牙进行同步。

英国纽卡斯尔大学在本月发布了一项研究结果。“他们只是Tixel Pits,”人们已经研究过了VR色情内容潜在的影响,并且发现,除了晕动症之外,还可能会导致一些健康问题。研究者们讨论这样一个假设的情景,在其中有一个虚拟色情用户,参与者们需要区分他的体验是很棒,或者太完美,以及对女性有侮辱。

这次研究的牵头人Mathew Wood说,对于一些参与者来说,VR“意味着推进技术的边界,通常伴随着明确且激烈的想象”。由于没有限制,虚拟色情内容有变得更加易上瘾,更加激烈。

“我们从对当代色情内容的研究中可发现,暴露在此类内容中,可能会更容易上瘾,并且会随着时间变得越来越极端,”Wood说道。

在了解了参与者的故事之后,研究者们也警告道,VR色情也增加了人们的担忧。一个用户可以创作出同伴的VR版本,并且对他们“做出在真实世界中可能遭到拒绝的事”。同样还增加了复仇式的色情内容产生的可能性,因为用户可以创作和分享以前伴侣的3D模型。

由于虚拟色情用户可以参与到性场面中,而不仅仅是作为一个偷窥者,研究者相信,虚拟色情内容能够以足够近的视角观看,普通的色情内容是做不到的。

Wood说道:“VR改变了色情内容的体验,首先就是从第三人称变成了第一人称。这虽然可能是一种欺骗,但这总比在观看色情内容时要更具沉浸感,色情内容普遍上都需要我们去等。关于VR色情内容的研究成果的报告中提到,这些内容会是非常强大的体验,并且或许能够为性关系增加一个全新的元素,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

Wood建议道,虚拟色情内容无限的可能性能够导致更具实验性的性爱想法。比如,虚拟现实可以允许一个男性用户假装自己是女性角色,反之亦然。Wood相信,VR可以提供给性爱体验更强的“关系元素”,因为用户可以更专注于感官,叙事驱动的体验。并且如果他们使用激烈或者非合意性(比如强奸)的内容的话,扮演一个更积极的角色可以让用户感觉更加可靠。Wood表示:“移情是开发VR体验时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并且我认为,如果体验内容用这样的方式来设计的话,可以预见,移情将会扮演一个重要角色。”

但是,在另一个世界中太过沉浸,对于那些对现实生活并不满意的用户来说也存在风险。性心理和性关系治疗师Sarah Calvert提出,有些人把色情内容当做逃避不幸福的现实生活的手段,而在体验虚拟世界之后,当回到没有改变的现实生活时,不幸福感又会加强。

并且当你在另一个人的身体里时,如果这个身体恰好很接近被普遍认同的理想状态,这又会让你受到伤害。Cavert表示,尤以年轻人为甚,当他们使用VR时向下看,看到强壮的腹肌和巨大的阴茎时,他们的自尊心可能会受到打击。而当回到现实世界时,她说道,会非常具有破坏性。

色情内容有其负面效应,包括成瘾,不切实际的期望,以及它能够为人际关系带来的动荡。VR色情会强化这些风险,正如VR色情体验本身也是更加强化的。

Wood认为,通过他的研究可以发现,对于大多数人来说,VR色情“开启了一扇通往看起来‘完美’的性爱体验的大门,这是一个在真实世界中无人能够做到的情景”。但是正如他的研究所表明的,这种“完美”并没有它听起来那么美好。

最初发布于2017年6月2日

原文链接:http://www.newstatesman.com/science-tech/technology/2017/05/there-anything-wrong-perfect-sex-rise-virtual-reality-porn

解读爱奇艺iVR+2017产业白皮书 你是当前VR的核心用户吗?

今天(6月8日)下午,由爱奇艺主办的“2017 iVR+全球虚拟现实大会”在北京中国大饭店举办。该论坛是本次爱奇艺世界大会13大高峰论坛之一。

作为互联网新时代下的新技术,VR已经从小众走向大众,并以VR+的形式渗透到各行各业。在此大会上,爱奇艺高级副总裁段有桥发表了以”相信VR内容的力量”为主题的演讲,并正式发布iVR+2017产业白皮书。段有桥表示,爱奇艺将继续贯彻2016年发布的VR生态激励计划,全面开发和扶持平台优质内容,树立VR内容标杆,通过开放全平台资源,与合作伙伴共荣。

笔者受邀参与本次大会,并在现场见证了《iVR+2017年VR产业白皮书》的发布,现为大家整理其中的重点内容如下:

1、年龄分布方面,用户趋向年轻化,集中在90后及95后,男性用户占绝大多数,达到了80%,在地域分布方面,广东省、江苏省、浙江省分别位居前三位。

2、学历分布方面,本科占据半数以上,而情感状况上,则是单身居多,职业集中在IT/互联网,其次是在校学生。看来通过上述数据,可以对VR视频用户有一个大概的画像了,说不定你就是其中一员。

3、VR活跃用户使用的设备仍以Cardboard类为主,其次是类Gear VR设备,当然了,随着高端VR头显逐渐进入市场,相信使用HTC Vive等设备的用户占比也会逐渐上升。至于VR设备的用途,还是以视频为主,游戏占比较低。

4、谈及VR设备体验渠道时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位居前十名的手机中,前七位均是苹果手机,之后才有国产的小米和OPPO,以及三星S7 edge。不过在笔者看来,用iPhone 5S观看VR视频的话,是不是屏幕太小了点儿?

5、再来看用户使用时段。TV热门时段基本在19:00到21:00,而使用VR的高峰时段集中在20:00到22:00,使用VR的时段滞后TV端一小时,并且VR用户在中午没有明显的使用高峰。毕竟现在要体验VR,操作上还是比较麻烦的,而观看普通视频就要简单得多。

6、在内容偏好这里分了三部分。首先是内容类型偏好,体验类仍然占据了半壁江山,其次在内容题材方面就比较丰富了,虚拟探索,惊悚刺激,美女明星,向来都是各大VR视频平台首选的内容,当然也是最能让用户感受VR独特魅力的内容题材。最后是内容功能偏好方面,互动功能是最受用户喜爱的元素,在这方面,开发者们还需要加强。

7、接下来是对用户观影行为偏好的研究,爱奇艺发现,VR致胜的关键时间段,也就是高跳出时间是视频的前40秒,单集最佳时长8到15分钟,场景切换最短停留时间为10秒。VR影视行业从业者们在今后的制作过程中,需要注意这些重要信息。

之后,爱奇艺高级副总裁段有桥总结了爱奇艺VR APP的VR用户观影情况,其中日人均播放时长为23.5分钟,日人均播放次数为5.5次。

在白皮书发布的最后环节,段有桥对目前国内VR用户的现状进行了总结:

1、中国VR用户尝鲜积极性超出预期,超过1.1亿独立用户打开过爱奇艺主APP播放器的VR开关。

2、核心用户画像:男性,90/95,东部沿海,单身,苹果和安卓旗舰机。

3、VR影视制作三原则:聚焦开场黄金40秒,单集时长8-15分钟,场景切换不低于10秒。

4、VR用户偏好体验类内容,最喜欢虚拟/探索题材,最期望内容中加入互动、自由移动功能。

爱奇艺通过对用户画像的描述及对VR影视制作原则的探索,用大数据揭示VR行业的用户行为及消费习惯,对整个VR行业的发展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尤其是对VR影视行业从业者来说,要熟知行业现状,尽量少走弯路,爱奇艺本次发布的白皮书值得参考。

2017年,爱奇艺将继续整合全平台资源优势,重点投入上游IP内容,对平台的PPC、PGC合作伙伴进行开发扶持,以IP孵化更多优质VR内容,实现“10+100+1000计划”的继续深耕。笔者也期待着爱奇艺能够带来更多优秀的VR影视和VR游戏内容。

最初发布于2017年6月8日

[盘点]看完这17件大事 就看懂了VR/AR行业的2017年

经历了2016年这个大起大落的“VR元年”,VR/AR行业在2017年更多了一些沉淀和积累。

2017年已经过去,这一年里,各大厂商为了推动VR进入主流市场可谓是不遗余力。去年被频繁吐槽的VR头显笨重、操作复杂等等问题已经引起厂家的重视,并且正在被解决,价格的调整则让这些高端设备更加亲民。VR/AR也更多地与传统行业结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逐渐出现了此类设备或技术的身影。虽然VR/AR明显还不是刚需,但经过了这一年,让我们对VR/AR的信念更加坚定。

在2018年的第一天,笔者来和大家一起盘点一下,刚刚过去的2017年VR/AR行业发生的17件大事。

1、Magic Leap首款产品终于现身

这件事排在2017年VR/AR行业大事件的第一位可以说当之无愧。Magic Leap曾爆出演示视频造价丑闻,但仍然一轮轮融资拿到手软。就在前几天,Magic Leap终于公开了其首款产品Magic Leap One,虽然引来了无数的吐槽,称其像Walkman、充电宝、肉夹馍,但以目前的技术,能做到这种水平已经颇为不易。其开发者版本将于2018年发货,笔者将和读者朋友们一起静待上手及测评。

2、三大主流VR头显纷纷降价

高昂的价格一直是限制高端PC VR头显进入普通消费者家庭的重要因素,而在2017年,HTC Vive、Oculus Rift和PSVR纷纷降价,虽然在硬件配置上并没有什么变化,只是进行了一些小修小补,但至少通过降价,降低了门槛。截至发稿,三款VR头显的价格分别为:HTC Vive售价5488元、Oculus Rift(含Touch)售价399美元(约合人民币2600元)、Playstation VR精品套装售价3399元。

3、微软MR系列头显上市

微软在去年年底宣布将会联合联想、惠普、戴尔、华硕、宏碁这五家PC厂商推出MR头显,后来三星、富士通、3Glasses也加入这一阵营。微软这一狠招充分利用了已有的供应链优势,集合大批PC行业巨头,推出的MR头显不仅在内容上兼容SteamVR,由于使用inside-out定位方式,且无需安装复杂的软件,在使用中的便利性让其他PC VR头显望尘莫及,且价格方面也占据优势,相信很快就会有大量的配套内容问世。

4、苹果推出ARkit开发平台

在WWDC开发者大会期间,苹果正式发布了ARKit开发平台,之后立刻就有铺天盖地的文章,为那些主研AR SDK的厂家捏了把汗。苹果的影响力自不必多说,且能够支持ARKit的手机数量级已相当恐怖。在ARKit随iOS 11系统更新正式来到用户的手机之后,大批基于ARKit的AR游戏也出现在App Store,ARKit已然成为全球最大的增强现实平台。其CEO库克更是多次发表看好AR技术未来前景的言论。

5、谷歌停止开发Tango 转向ARCore

谷歌在年底宣布,将于明年三月正式关闭对Tango的技术支持,专注于新推出的AR开发平台ARCore。但正如Daydream平台一样,谷歌ARCore只适用于高端的安卓手机,且由于目前安卓系统的碎片化极为严重,又有多少机型能够支持这一技术呢?Tango项目的停止,也是由于其对硬件配置和传感器的要求过高,来自手机厂商的支持也很有限。从这个角度来看,谷歌与苹果在AR领域还有较大差距。

6、英特尔无奈放弃Project Alloy

英特尔在去年的IDF大会期间首次公开了这款“融合现实”头显Project Alloy,用户甚至可以通过实感摄像头“看到”双手,并且用手与虚拟世界中的元素互动。无奈,因为”没有找到硬件合作商“,这一项目被英特尔舍弃了。英特尔希望说服惠普或戴尔等硬件制造商使用Project Alloy的设计蓝图打造自己的头显。然而,这些公司似乎不感兴趣。没过多久,英特尔又决定放弃自己的AR眼镜品牌Recon。

7、国内PC VR头显新品频出

HTC和Oculus两大巨头并没有新的PC头显产品计划,但国内的PC VR头显厂商仍然在不断推出新品,比如小派8K、大朋E3、蚁视2S和2C、Hypereal Pano等等。新型号相比之前的产品,多了一些对市场的思考,和对用户习惯的妥协。比如手柄越来越像Vive手柄(符合用户的使用习惯,且更利于内容适配),头显硬件参数也在各个方面“吊打”Vive和Rift。在国内的B端市场疯狂抢占原本属于Vive的市场份额。

8、VR一体机市场风起云涌

看完PC头显再来看VR一体机,国内国外厂商扎堆进入这一领域。由于VR一体机无需电脑或手机即可运行,且价格较低,体验质量高于VR眼镜类产品,携带和使用都更方便,可以说已经成为VR设备市场的新宠。在2017年,HTC发布Vive Focus、Oculus发布Oculus Go并展示新版Santa Cruz、PICO发布Pico Goblin和Pico Neo CV、暴风魔镜发布Matrix、爱奇艺也有一款4K屏幕VR一体机“奇遇”。

9、手机VR眼镜遇冷

手机VR眼镜类产品在2015和2016两年间“野蛮生长”,各种粗制滥造的VR眼镜虽然体验质量差,但至少让普通消费者们知道了VR这种技术的存在。在2017年,VR眼镜类产品预冷,仅有谷歌推出新款Daydream View,三星推出新款Gear VR,小米推出Play2,国内其他厂商基本消停了。一个例子可以说明这一点:那些曾经在VR行业群里出售VRBOX套料的源头厂商,已经转行做指尖陀螺和充电宝了。

10、HoloLens正式在大陆开售

微软HoloLens可以说是目前唯一的混合现实头显,虽然其价格昂贵,且一直未面向大陆销售,但仍然无法阻挡开发者和极客们对新技术的渴望。现在好了,HoloLens在今年5月正式进入了大陆市场,虽然价格还是那么高,但至少不用经历艰辛的海淘,不用天天查物流了。在微软商城和天猫旗舰店销售的HoloLens包括商业套件和开发者版本。此外,微软还推出了MRPP混合现实合作伙伴计划,以推动混合现实内容的研发。

11、高通发布骁龙835/845移动平台

2017年3月,高通在北京举办了骁龙835移动平台亚洲首秀发布会,正式推出了高通骁龙835移动平台,骁龙835旨在同时满足下一代VR/AR的高性能需求、散热限值和能效限制,支持基于高通自主研发的传感器融合技术的六自由度VR/AR运动追踪,目前已有Vive Focus和Pico Neo CV一体机搭载了这款芯片。而在2017年底,高通正式发布了骁龙845移动平台,在VR/AR沉浸式体验方面又做了提升。

12、苹果开始拥抱VR

一直以来,苹果都没有正式地对VR头显提供支持,而在今年的WWDC期间,这家科技巨头也终于也坐不住了,宣布iMac Pro将支持HTC Vive,并为Macbook产品线发布了外置的VR-Ready显卡处理单元。目前,这两款产品均已上市,相信很快我们就能看到开发者使用Mac OS创作的VR内容。如上文所说,苹果正在VR/AR领域全面发力,虽然其设备的价格仍然是相当感人,但这对身为VR/AR从业者的我们来说仍是一个好消息。

13、Palmer Luckey离开Oculus

称Palmer Luckey为天才少年并不为过,由其创办的Oculus在2014年被Facebook以20亿美元的天价收入囊中,更是很多VR从业者进入这一行业的开端。但在2016年,Palmer Luckey支持特朗普的事件被曝光之后,导致其公司受到影响。之后Palmer Luckey便很少公开露面。终于有一天传来消息,Palmer Luckey已经离开了Oculus。至于其之后成立的Anduril,官网称以研发军用VR/AR产品为主,目前还没有产品露面。

14、Facebook首个VR社交产品亮相

Facebook在2017年4月的F8大会期间正式推出了其首款VR社交应用Facebook Spaces,在Facebook眼中,有了Facebook Spaces之后,VR将不再是一个抽象的东西,也不再是小部分人的自娱自乐。除了Facebook Spaces之外,还有一些厂商也在VR社交领域奋战,国内有BeanVR,国外有Altspace、Rec Room、BigScreen等产品,虽然愿景很美好,但VR用户数量不多的情况下,VR社交产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15、3A大作纷纷推出VR版

如果说去年VR领域最热闹的是VR硬件,那今年最热闹的当属VR内容,尤其是高品质的3A级VR游戏,比如《辐射4VR》、《DOOM VFR》、《上古卷轴5:天际VR》等。其中尤以《辐射4VR》最具代表性,在2017年年底上线Steam平台之后,迅速达成了Steam平台同时在线玩家最多的VR游戏记录。虽然上线初期因画面BUG收获不少差评,但B社及时修正这一问题,玩家们终于可以愉快地在VR中捡垃圾了!

16、Pokemon GO终成过气网红

《Pokemon GO》在刚刚推出时可以说是红极一时。虽然很多AR从业者批判其并非AR游戏,但正是这款游戏,让普通消费者们也知道了还有AR+LBS这样一种新奇的玩法,之后的模仿者也相当多,甚至淘宝App也内置了一款与之类似的游戏。当然了阿里系的产品你懂的,最终还是要帮你花钱带你买。进入今年以来,《Pokemon GO》终成过气网红,活跃用户数量大幅降低,看来还是得琢磨一些新的玩法才行啊。

17、四部华语VR电影入围威尼斯电影节

2017年的第74届VR电影节在常规的四个竞赛单元(主竞赛、地平线、威尼斯日、未来狮)以外,特设了VR单元。其中入围的作品包括四部华语作品:来自Sandman工作室的《自游》、Pinta工作室的《拾梦老人》、导演邵晴的《窗》和导演蔡明亮的作品《家在兰若寺》。这也是中国VR作品首次入围国际标杆电影节。相信之后也会有更多的优秀VR影视作品出现,对这种新的媒介形式的探索,也会为传统影视行业带来新思路。

正是这些事,让我们看到了VR/AR从业者心态和思路的转变,苹果、谷歌、高通、微软行业巨头全面发力,你还在质疑VR/AR行业的前景吗?

2018年,我们期待着VR/AR进一步渗透到日常生活,进入普通消费者手中,进入主流市场。

最初发布于2018年1月1日

专访VRCORE:VR内容是国内开发者赶超国外的好机会

虽然“VR元年”早已过去,但如今的VR内容,无论是VR游戏、VR影视还是行业应用,从质和量两方面来看都存在明显不足。优秀内容的缺乏不仅限制了主流VR设备的出货,更是让一些普通消费者对VR敬而远之。如何让更多的开发者进入VR内容开发领域,带来大量的优秀VR内容,就成了推动VR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去年5月4日,首届VRCORE硬核虚拟现实开发者大赛正式启动,从此次大赛中脱颖而出的优秀VR内容备受业界认可。甚至据知情人士透露,一些投资人按照VRCORE开发者大赛的入围名单,一家一家去和开发团队谈投资的事。这项赛事不仅产生了大量的优秀VR内容,并且也在资金支持方面帮助了VR开发团队,使他们有了进一步开发优秀VR内容的动力。

在今年5月4日,新一轮VRCORE硬核虚拟现实开发者大赛正式开启。那么,今年的赛事与去年有何不同?对于国内的开发团队而言,能够从比赛中获取到哪些帮助,未来的VR内容又会有哪些新的发展趋势?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在近日对VRCORE虚拟现实开发者社区的创始人/CEO刘品杉进行了专访。

意在鼓励更多优秀的、新的VR内容涌现

正如本文开头所说,目前的VR内容存在数量和质量两方面的问题,如果将不够优秀的内容如果作为入门体验,对于VR行业也是一种伤害。“为了VR行业的正常发展,我们需要足够多的,足够优秀的VR内容。基于这种想法,VRCORE发起了硬核虚拟现实开发者大赛,意在繁荣行业,鼓励优秀的新VR内容更多地涌现。”当笔者问及举办开发者大赛的初衷时,刘品杉这样说道。

但是,目前很多VR内容开发团队面临这样的问题,他们有创意,有技术,有激情,但缺乏资金和业界资源支持,发展受到了很大限制。“因此,VRCORE希望通过开发者大赛,把更多的优势资源集中起来,给到优秀的作品和优秀的团队,鼓励他们的创作热情。”

并且,VRCORE作为中立第三方的开发者社区,不会限制开发者所使用的设备,以及VR内容的发行渠道。从去年的首届开发者大赛开始,就已经有VR影视,VR游戏和行业VR应用参与比赛,今年也是如此。

多样化的VR内容对于VR行业的意义自然不言而喻,毕竟并不是所有的用户都会为了玩游戏而购买VR设备。笔者认为,适合观赏娱乐的VR影视,以及能够为传统行业带来新思路,新手段的行业VR应用,都是必不可少的。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引起开发者们对VR内容中音频重要性的重视,今年的开发者大赛会有一个特殊的奖项,叫“最佳音效奖”。刘品杉表示,声音是很重要的营造沉浸感和临场感的手段,为了引起开发者的重视,今年的比赛会特意单独设立这样一个奖项。“虽然四个月的开发时间对于VR内容开发团队来说可能有些短,但作为要引领VR内容发展趋势的开发者大赛,有义务提醒开发者注意音频的重要性。”从这里,我们也能看出VRCORE这家开发者社区的担当。

VR内容是国内开发者赶超海外的好机会

当谈及对今年参赛作品的期望时,刘品杉向笔者表示,VR内容(VR游戏)将会是国内开发者赶超海外的好机会,并且对今年参赛的国产作品充满期待。

由于诸多原因,国内外的游戏玩家朋友都有一种偏见,认为中国的游戏作品就是不如海外的好。当然这是能够理解的,毕竟在端游方面,海外先于国内起步。主机游戏方面,国内存在着严重的断层。而在手游方面,虽然国内的手游行业已然很强,但是由于中国的手游生态存在问题,恶性竞争和抄袭现象使其在海外很难得到认可。但与这些领域相比,VR内容还是一个新领域,中国的VR内容与海外的VR内容并没有上述那么大的差距。

在今年3月底,VRCORE携去年开发者大赛的4款获奖作品以及两款社区内的新作前往圣何塞参加SVVR举办展会。在这次展会期间,这些来自国内开发团队的优秀作品受到了国外玩家的认可,获得了很好的反响,并且得到了Road to VR、VRScout等海外科技媒体的关注。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国内VR开发团队的水平,并不逊于国外VR开发团队。

“VRCORE要做的,就是要继续保持中立第三方的姿态,让国内的优秀VR内容在世界上得到认可。”刘品杉坚定地说道。

不过,在今年的开发者大赛中,国内VR开发团队要面对的,将会是来自世界各地的竞争对手。根据笔者之前的报道,在2017年6月23日,VRCORE将在全球七大地区(中国、中国台湾、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加坡和美国)同步启动Global VR Hackathon联动预选赛,之后在8月,将在中国举行全球冠军总决赛。到时会有来自全球的优秀VR开发团队与国内VR开发团队角逐,国内VR开发团队是时候迎难而上了!

行业VR应用应具有“社会示范效应”,开发者应担负社会责任

毫无疑问,VR技术不应仅仅服务于游戏行业,VR真正的普及,还是要依靠与广泛的传统行业的结合才能实现。因而在本次专访中,笔者尤其关注行业VR应用。

在去年的开发者大赛中,获得最佳行业应用的作品,是来自华域数字的《人卫3D系统解剖学》,该VR应用凭借1:1的复原人体结构,严谨扎实的医疗知识做支撑,能够非常有效地帮助医学生熟悉人体结构,练习解剖操作。据刘品杉透露,该应用的开发团队凭借该作品,已经获得了相当高的收益。

至于其成功的原因,刘品杉认为,该作品能够从去年入围的大量行业VR应用作品中脱颖而出,在于其能够满足具体的使用需求,有着非常明确的应用领域,并且对今后的医疗VR应用开发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至于具体的评判标准,刘品杉透露,行业VR应用与VR游戏/影视内容的评比过程有一个明显不同,那就是要考虑其“社会示范效应”。

“如果某一个行业已经充分使用VR,并且大家一窝蜂扎到这个行业里,那就拿不到社会示范效应这个分数。我们需要考虑它会不会让这个行业更繁荣,能不能启发更多的人加入这个领域。行业VR应用跟游戏和影视这种娱乐的不一样,要肩负社会责任。假设,如果今年有一个涉及色情的平台参赛,即使做的再好也不可以,因为它对社会的示范效应是很烂的。”刘品杉这样解释道。

另外,行业VR应用还应该符合具体的诉求,解决具体痛点。也就是说,哪个行业结合VR之后能够大大降低成本,提高生产力,提高工作效率,就可以引入VR。但行业VR应用需要在更多的领域去探索。

继续保持公正独立 助力VR开发者变现

近期有多家VR内容开发商传出融资的消息,让VR开发者们对未来有了更多的期许。而作为开发者社区,VRCORE也有全新的目标。刘品杉对笔者表示,希望能够把这场比赛打造成为国际上广受认可的比赛。今年将会增加评委中海外评委的席位。希望VRCORE能够成为一个国际级别的比赛,而不仅仅是局限于中国。

另外,VRCORE还会为开发出好作品的VR开发团队提供优质资源,比如目前大部分CP的困难就在变现这个问题上,因而从今年起,VRCORE将进军游戏发行,并且已经取得了索尼PlayStation全球发行资质。

“我们每个阶段都要看现在这个时间点开发者需要什么,我们再去做什么。去年开始我们就知道今年开发者们需要的是变现支持,所以我们要做发行,或者对接一些ToB的项目。作为开发者社区,一些有需求的人会找到我们,我们也会和一些机构平台或地方政府合作,尽可能VR开发者们解决变现问题。”

至于未来的发展方向,刘品杉表示,要继续保持VRCORE硬核虚拟现实开发者大赛的公正性和独立性,继续一届一届的踏实做下去,让这一赛事在国际范围内有更强的影响力,从而帮助到国内的开发者。并且会在发行业务上重点发力,希望能够探索一些有价值的方法论,能够进一步帮助优秀的VR开发团队。

写在最后

优秀VR内容对VR行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毫不夸张的说,优秀VR游戏甚至可以带动一款VR头显的热卖,索尼PSVR便是一个例子。但VR不应局限于游戏,行业VR应用的出现,让我们看到了VR的更多可能性,也看到了广阔的发展前景。笔者期待着今年的VRCORE开发者大赛中,能够有更多具有“社会示范效应”的行业VR应用出现,为传统行业带来新的变革,为VR的普及铺平道路。

不过,真正好的商业模式应该能够持续盈利,当问及这一问题时,刘品杉表示目前举办大赛的费用主要来自赞助商的支持,目前也在寻求融资。对于这样一个开发者社区来说,如同国内外许多的开源社区和开发者社群一样,要维持正常运转,一定要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希望VRCORE在今后的发展中,能够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盈利模式,在保持中立第三方的基础上,继续自己的使命。

最初发布于2017年5月27日

除了黑盾,7663还拿什么应对VR体验店的平台之争?

作为C端用户接触高端VR体验最直接的途径,VR体验店一直备受媒体关注。对于体验店来说,除了形形色色的设备,游戏内容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VR体验店对好的游戏内容的渴求,从盗版游戏下载站的火热程度,以及各家VR体验店平台购买独家代理权时的狂热便可见一斑。当然,Steam也做出了不小的贡献,毕竟是一个重要的下载渠道,然而,有这样一款游戏,自诞生之初就备受关注,却鲜见盗版,甚至没有登录Steam,那就是《黑盾》。

这款游戏曾在首次中国区VR内容大赛上赢得最佳Vive作品奖,在声名鹊起之后,不但一直不见出现在Steam平台,人们对其线下代理权的归属也一直有各种猜测。

而在去年11月中旬,重磅消息传来,《黑盾》的独家代理权卖给了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平台:7663。这是一家什么样的平台,为何能够拿到这款号称是3A大作的《黑盾》的独家代理权?

带着这些问题,在3月3日下午,笔者对7663 VR竞技平台的掌门人,即上海紫乾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CEO曾畇斐进行了专访,通过这次专访,我们可以看到这家平台对于VR体验店平台之争的应对策略。当然,更重要的,是CP们、体验店店主们以及其他的VR行业从业者们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Part 1 7663为何能够拿到《黑盾》的独家代理权?

这是笔者非常关心的一个话题,当然,也是VR行业内人士一直想要了解的一个问题。曾总毫不避讳的向我们坦言,7663本身是《黑盾》孵化的一个产品,但很快,紫乾科技,即7663平台马上就要完全独立。7663目前算是《黑盾》全资,但是马上就独立融资,之后《黑盾》就会变成7663的股东之一。

至于为何要做这样一个平台,曾总表示,他本人一直有意去做VR这个行业,但是一直找不到一个切入点。曾总的好朋友,《黑盾》的创始人陈修超找到了他,在亲自体验《黑盾》之后,曾总更加坚定了进入VR行业的决心。于是,曾总便召集了一帮朋友来搞7663平台。当然也是考虑到平台和CP在一起的话有一定的劣势,不是很便于业务的开展,当时在思考公司架构时,就想要从《黑盾》这一个点把7663引开。最后还是想让7663自己独立去壮大,自己扩展产品线和市场。

也就是说,7663是《黑盾》内部孵化的一个项目,但很快将会完全独立运营。其实这种做法也是很常见的,企业内部孵化的项目在壮大之后独立,也利于企业规避风险。但是在当初公布《黑盾》代理权归属的PR稿中为何要故弄玄虚呢,笔者实在是摸不到头脑,简单直接的说出来二者的关系不好嘛?

同时,曾总还表明了自己对VR行业的看好,目前的VR还受限于很多因素,它的未来不是那么清晰。但试问,如果你对一个行业的市场前景、盈利模式等等都看清楚了,那还轮得到你来做吗?曾总的这一观点与最近笔者采访的焰火工坊CEO娄池不谋而合。但一个新兴行业为什么能够突然爆发,是因为它有长期的技术积累、资源积累和市场积累。我们之所以不持悲观态度,原因是至少现在还有盈利模式,还有体验店这种业态可以经营,还有一些大厂在进入这个行业。谷歌、Facebook、微软等巨头都已经在看好,并且已经在投入了,此时不进入这个行业,更待何时?

Part 2 VR体验店平台之争

目前,国内的VR体验店平台主要有乐客、造梦、7663三家,当然还有一些体量较小的平台不在此文讨论范围。除了市场占有量的差距之外,三者在游戏内容、运营策略、与设备的融合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差别。

那么,7663平台要拿什么跟这二者竞争呢?或者说,7663平台有什么独特之处,可以与之竞争呢?

曾总认为,要谈7663的优势,首先要回归到什么是平台这个问题上,平台不能只是提供游戏下载的下载器。7663平台的主要优势在于账号体系,同时有玩家账号和店家账号。也就是说,7663平台具有B2C性质,体验店用7663平台下载游戏,这是现在所有的平台都在做的事。在下载之后,所有的游戏需要玩家来扫码启动。用户需要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这个时候就可以记录玩家的数据,比如玩到哪一关,达到多少分,玩了多少次,在哪里玩的,这些数据都会有记录。

有了这些数据,可以给C端用户进行展示,比如推荐大家都喜欢的VR游戏等等。这也是在针对现在VR体验店存在的普遍问题:复玩率非常低。

除了游戏内容方面不够吸引人之外,线下店不会运营,不会做活动也是原因之一。为此,7663平台凭借账号体系和APP,记录玩家的分数,配合体验店举办的活动,刺激玩家二次消费的欲望,也就提高了游戏的复玩率。

实际上,国内不止7663一家在这样做,笔者前段时间在指挥家位于北京的办事处体验了《原罪》,该游戏的开发团队,即指挥家旗下的极引科技,也是这个思路,玩家的账号会记录每一场游戏的积分和排名等数据,这样看来,此种账户体系或许会成为VR体验店平台的标配。

至于APP的用途,曾总向笔者介绍说,通过该APP,玩家可以查找附近的店,可以导航到附近的店,以后还会加入团购、推荐游戏、推荐硬件等等内容,最后就会成为一个综合的产业链。并且7663平台网站上的硬件商城,以后会逐渐变成一个一站式的开店方案(当然了其他平台也在这样做)。这样的话,就相当于把店家、商家和玩家进行一个整体串联,这样才能够称之为一个平台。这就是7663平台的优势。

另外,据曾总介绍,7663平台目前也在积极优化联机VR游戏体验。配合优秀的VR游戏内容,联机游戏能够带给玩家更多乐趣。

据笔者了解,其他的体验店平台也在尽力研发此类功能,比如乐客旗下的VRLe S平台,目前也已经有多款游戏实现了联机对战。如同上文提到的账户体系一样,该功能也应该是VR体验店的标配,并且应该是每款VR游戏的标配。玩家间的互动对于提升复玩率和游戏的可玩性而言,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对于VR体验店游戏平台来说,游戏的粘性直接关系到玩家是否会再次进店,除了游戏设计思路、操作方式要考虑VR体验店玩家的特点之外,画面、音效、沉浸感都是不可或缺的。在这一点上,多次获奖的《黑盾》自然是有优势的。

据曾总介绍,截至目前,《黑盾》已经推出了4款作品,今年全年的研发计划中会出到8款。基本上1到2个月就会有一款新游戏上线,这对于7663平台的内容来说也是一个保障。

另外,曾总还建议广大CP,在体验店推广自己的游戏产品时,与其按启动次数分成,不如采取免费的方式。这样的话,店主乐于向玩家推荐,CP可以在玩家们体验的过程中获取对游戏的反馈,可以完善提高自己的产品。

面临着目前VR体验店平台之间日趋激烈的竞争,7663该如何去应对?在谈到这一问题时,曾总表现的异常兴奋,他对笔者表示:我特别喜欢跟人打仗,喜欢跟不同的平台打仗。曾总认为,这其实跟他之前的一些企业文化是有关的,从盛大到蝴蝶互动都是一路打过来的。

现在,我们可以在7663的官网看到这些数据,从今年1月5日正式运营到现在,已经有1285家店使用7663平台,游戏总数为327款。之所以铺开速度如此之快,除了《黑盾》之外,还有两个原因。

首先,7663团队在不停的做硬件和软件开发,目前其开发人员占多一半,重点就在客户体验和产品开发上。

第二,在研发团队中,负责网络通讯和对战技术方面一直是用最好的人来做最好的程序,网络延迟也是最低的。

对于VR体验店平台来说,使用时是否流畅(Steam平台的确是不太适合线下体验店使用),联机对战时的延迟是否足够低,都是直接关系玩家体验,进而影响VR体验店的财路。优秀的产品,自然不用担心用户。

Part 3 VR体验店能不能赚钱?不赚钱的怎么办?

对于VR体验店的生存现状,笔者之前已经有了多次分析,很多人都在说,VR体验店可能只有20%盈利,当然这与体验店的位置、设备、游戏内容等等都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也就这一现状询问了曾总的看法。

首先曾总表示,不是所有的VR体验店都赚钱,这是肯定的,但不要认为只有20%的体验店赚钱,这个市场就做不好。

在曾总看来,目前的VR体验店,有50%肯定是不赚钱的,可能有30%的人处在赚钱和不赚钱之间,10%左右稍微赚一点钱,剩下的10%可能是比较赚钱的,最后可能有1%或2%是非常赚钱的。但正是这样的情况才会产生商机,体验店游戏平台要做的,就是在后面的这50%里挖商机。特别是处在赚钱和不赚钱之间的30%,因为这部分店主会去努力,想尽一切办法去做运营。比如购买设备,参与平台的活动等等。而7663要做的就是抓住这部分人的刚需,去给他们做服务。

对于赚钱的那部分人,7663会把这些店的数据提取出来,把这些好的经验做成周报,让做的不是很好或比较差的店主来学习,也就是在帮助这些店主做运营。

除此之外,还可以在VR体验店的业态方面入手。曾总建议想要进入此行业的人们,可以将VR体验店做成综合体。比如网吧网咖+VR,娱乐休闲+VR,或者竞技+VR。原因在于,今年VR还不会到特别成熟的程度,现在还需要人们去认知。通过VR+这种形式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到VR。之后,才会逐渐从了解到接受。

Part 4 关于VR竞技游戏及VR电竞比赛

抉择科技CEO吴昊曾这样阐述VR电竞赛事对于VR体验店的帮助作用,他这样认为:

体验店在参与VR电竞赛事的过程中可以引流创收,给大赛输送选手。电竞赛事的主办方在线下进行海选和练习赛,可以增加体验店的粘度。也就是说,VR电竞能够整合线下体验店成为比赛海选场地、为体验店引流、创收。而全国范围的线下海选、练习赛和多人对抗赛程设置可以增加用户复玩率。这就是VR电竞赛事对于VR体验店的实际帮助。

在谈及VR电竞比赛时,曾总也表示7663平台在今年也会着手做此类赛事。但是,目前VR电竞还存在一个大问题,那就是如何转播,如何让观众感受到玩家的快乐。曾总自己曾经试想过这样的场景,在观看比赛时不佩戴VR眼镜,场馆内可以呈现一个全息的游戏场景。这样一来,观看者也可以沉浸在这个场景中。或者将VR与AR结合,如果能够实现的话,效果将会是非常震撼的。

而且从近一段时间的元旦晚会期间,可以看到一些电视台已经在尝试AR和全息等技术了,相信也是可以在电竞赛事中尝试使用的。

曾总认为,目前要做的,是先让VR电竞行业能够起步,说不定在做的过程中,就会找到一些转播、互动的突破点。电竞是一个大的生态圈,传统电竞都花了非常多的时间才构成这样的生态,VR电竞需要太长的时间去沉淀。所以要先做一步看一步,从比赛开始做起。

至于电竞比赛的组织形式,曾总和抉择科技吴总的看法基本一致,即联合全国的VR体验店,先在店里海选。这种形式可以让体验店的玩家关注到VR竞技类游戏,让更多的人了解VR,来玩VR。

在本次采访的最后,曾总再次表示了他对平台的看法。在他看来,做平台和游戏是不一样的。游戏需要潜心研发,憋大招,而平台一开始就是高调的,因为平台要不停地吸纳资源。做平台之所以要烧钱,其实是要拿钱去吸纳更多的东西进来。想必这就是几家VR体验店平台在争抢好的VR游戏内容的原因吧。

另外,曾总还向我们透露了7663目前正在与合作伙伴研发的新产品的一些信息,比如包含柔性算法的力反馈手套,用于手臂的力反馈设备,以及用于脚部的平衡车等等。其实这都是在解决鼠标和键盘的问题,也就是现有的输入设备的问题。并且,这些设备也会用在别的游戏上,也不仅仅局限于7663平台,SDK也将开源。这对于游戏开发者们也是一个好消息。

写在最后

VR体验店这种业态,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之内还是C端用户接触高端VR的重要渠道。体验店平台之间的竞争也是不可避免的,真正符合店主需求,同时满足玩家需求的平台,才是最终的胜利者。无论是7663,还是乐客和造梦,抑或其他的平台,以市场为导向,以用户需求为导向,才是唯一的出路。

最初发布于2017年3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