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像我一样的Mac新手:用MacBook Pro办公这半年

从高中时频繁光顾网吧到去年,我一直用的Windows系统的电脑,用了15年。这期间陆续入手了多台笔记本、台式机,还在电脑城里学了一年多的维修。硬件和Windows系统的常见问题基本都遇到过。后来由于工作需要,换掉了沉重的游戏本儿,入手了我的第一台MacBook Pro。

目前使用的这台2019款MacBook Pro 13英寸,是官网512GB版本,未定制,去年10月从某东购入。到现在,作为我的主力办公设备已经有半年左右时间。日常工作使用最频繁的是微信和Word、Excel、PPT三件套,偶尔PS,基本没有考验设备性能的用途。

这半年里遇到了各种奇奇怪怪的问题。又找回了当年拥有第一台笔记本后的状态:不停地发现新问题,尝试各种方法来解决问题。当然也没少找售后。
所以这篇文章也是对入手MacBook Pro之后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的总结。写给像我一样的Mac新手。

Part 1

先来说说这段时间发现的一些问题,这些让人头疼的小毛病(当然其中有些根本不是硬件或系统问题,只是和Windows不一样而已)甚至一度让我觉得这东西并没有Windows系统的电脑好用。前后陆续求助了多次官方客服,也预约过天才吧,后来终于找到了解决办法。

第一个问题,是开盖之后不能正常唤醒,鼠标指针变成转动的菊花。相信很多人在将系统更新至10.15 Catalina之后,就一直遇到这种问题。同时,还有一系列的“并发症”。

比如在重启进入系统之后,无线网络连接突然出问题,Mac版微信可以正常使用,但浏览器打不开网页;比如风扇狂转像是要起飞,电量狂掉,一个小时能耗完;比如机身温度飙升,尤其是Touch Bar附近温度极高。

我尝试了网上可以找到的各种方法,比如重置SMC,重置NVRAM,但都是在短时间内有效,几天之后问题又重复出现。后来在官方客服的指导下,终于有了真正管用的解决办法:

打开“活动监视器”,查看占用CPU最高的进程,如果其中有“TextInputMenuAgent”、“distnoted”和“loginwindow”,并且占用CPU超高,就选中并强制退出这三个进程。风扇狂转和电量狂掉的情况立刻就会停止。

之后下载并安装搜狗输入法(或者其他第三方输入法),在系统偏好设置-键盘-输入法中删除系统自带输入法,只留下搜狗输入法和“ABC”,并重启笔记本,即可解决上述这些问题。

在解决这一问题之后,终于实现了传说中的MacBook Pro的使用体验,开盖自动唤醒,合盖自动休眠,不用关机,也不用担心机器发烫、电量猛降。

第二个问题,在合盖状态下笔记本会被自动唤醒,或者在放一段时间不用之后,打开发现电量下降明显。

这可能是笔记本被使用蓝牙的设备或使用WiFi的App唤醒了,解决办法如下:

系统偏好设置-蓝牙-高级,取消“允许蓝牙设备唤醒这台电脑”。有段时间在用蓝牙鼠标,下班带着笔记本回家发现路上笔记本一直是热的,到家之后发现电量掉了不少。后来才注意到蓝牙鼠标没有关。

系统偏好设置-节能-电源适配器,取消“唤醒以供WiFi网络访问”。

调整这两项设置之后,就不会再出现合盖状态下被自动唤醒的问题了。

第三个问题,屏幕色温自动变化,忽冷忽热。

尤其是像我这样经常需要面对Word文档的用户来说,这一问题十分明显。解决办法也很简单,在系统偏好设置-显示器中,关闭“原彩显示”即可。

原彩显示可以自动调整显示屏,以在不同环境光线条件下保持色彩显示一致。可能对于经常需要处理图片和视频的用户来说是一个有用的功能。但对于我这种长时间看各类文档的用户来说就有点别扭了,可能是由于我的工位附近光线变化比较频繁?

Part 2

接下来说说优点,轻便易携带就不说了,这里主要说一说macOS相比Windows系统的优点。

首先,MacBook Pro的触控板做这么大是有原因的,这块超大的触控板的确很好用,让你从此告别鼠标。各种多点触控手势能搞定几乎所有的操作需求,除非需要精准度更高的操作。具体有哪些多点触控手势,大家可以在苹果官网查询到。

第二个优点是MacBook Pro与其他苹果设备的高效协同,比如用“隔空投送”和iPhone互传文件,比如快速连接并使用AirPods Pro耳机,比如能实现跨设备任务接续的“接力”功能。

而在将macOS更新到10.15 Catalina之后,还可以使用“随航”功能联动iPad。只要你的笔记本和iPad使用同一个Apple ID登陆,并都开启WiFi、蓝牙和接力功能,就可以把iPad用作笔记本的第二个显示屏,可以扩展或“复制”笔记本的桌面。或者把iPad用作笔记本的输入设备,在笔记本上的App中使用Apple Pencil绘图。相当于把iPad变成了显示器或数位板。相信设计人员会很喜欢这个功能。

当然了,并不是所有的iPad都支持随航功能,根据苹果官方网站介绍,iPad Pro所有机型、iPad(第6代)或更新机型、iPad Mini(第5代)、iPad Air(第3代)可以支持随航功能。

你会发现,通过这些设备之间的高效协同,苹果牢牢地把用户圈在这个生态圈里,用过之后就再也回不去了。

接下来是macOS的一些人性化的小功能点,比如可以便捷地实现全屏,让工作更专注;比如“访达”的分栏显示,让文件目录更直观;比如窗口拼贴,可以快速实现左右分屏;比如设置屏幕的四个“触发角”,鼠标指针指向屏幕角落就可以快速触发某个功能;这些小功能还在陆续探索中。

对了,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优点,MacBook Pro的电池续航能力的确很强,我日常需要处理大量文字内容,偶尔简单地处理图片,很少进行其他工作任务。在不连接电源的情况下使用七八个钟头之后,还能有三分之一左右的电量。这样的续航能力真是惊到我了。

如果你经常关注笔记本行业的新动态就会发现,MacBook Pro和macOS的这些优势,正在被各大厂商效仿。高分辨率和高色域的屏幕,大容量的电池,类似的外观设计,都陆续出现在了联想、华为等厂商的产品身上。虽然生态优势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学”来的,但我还是希望能有更多厂商把这些优秀的特性用到自己产品身上,让更多用户都能享受更好的产品使用体验。

Part 3

在这部分,我来说一些在我日常办公场景下发现的MacBook Pro和macOS的缺点:

先说硬件方面,2019款MacBook Pro采用的是备受争议的蝶式键盘,打字时虽然手感还不错,但声音的确有点大,而且还总是担心会遇到故障。2019年底推出的16英寸MacBook Pro和2020年3月推出的MacBook Air都将键盘换回了剪刀式,看来苹果自己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然后是接口,我手上这款MacBook Pro只有四个雷雳3接口和一个耳机接口,没有传统的USB-A接口。使用起来的确是不方便,经常需要使用转接口。毕竟Type-C接口的U盘、移动硬盘等存储设备目前还未普及。雷雳3接口的优势暂时还没有发现,可能是我还没用到吧。这个以后再琢磨琢磨。

说完硬件说软件。在macOS下,办公软件的使用体验稍微差一些。尤其是Ofiice 365,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在PPT中内嵌的文档无法打开,无法另存;比如PPT的页面无法右键快速切换幻灯片版式;比如经常会弹出不明所以的要求权限的窗口等等,希望这些小问题能随着后续更新得到解决。

然后,NTFS格式的移动硬盘在macOS下只能读取,不能写入。对这一问题我的解决办法是,将移动硬盘格式化为exFAT格式,就能Windows和macOS通吃了。但是涉及到格式化操作,需要先把其中的文件转移出来。个人建议转换为exFAT格式,一劳永逸。

还有,由于macOS系统的原因,无法使用公司的基于IE浏览器的考勤系统,我的工位还一直放着一台Windows笔记本用于填考勤,当然其他只能在IE浏览器中运行的网站也都无法正常使用了,比如一些银行的网银安全控件。

最后一点就是游戏比较少,虽然可以安装macOS版Steam,但游戏库中支持macOS的游戏并不多。很多大作是只有Windows版的。而且,还需要连接鼠标或手柄才能玩。由于MacBook Pro的硬件配置并不是多高,在玩游戏时还会遇到发热量过大,机身温度飙升的问题。所以这半年就没再玩过端游了,一心扑在了Switch上。

先到这里吧,最近在找各种好玩的、实用的App以及MacBook Pro配件,后面再给大家分享。

最初发布于2020年3月29日

游戏测评之《丧尸猎手VR》:武器效果逼真 但总感觉缺点什么

僵尸射击游戏融合恐怖和第一人称射击于一体,是很多玩家朋友们首选的游戏类型,而在结合VR之后,又是一种全新的体验。

今天笔者要测评就是一款僵尸射击VR游戏。这款来自国内开发商极乐VR的《丧尸猎手》(Steam平台英文名:ZombieFight VR)目前已在Steam平台发布了抢先体验版。

根据官方的介绍,该游戏与其他游戏不同之处在于体验真实、画面逼真、操作上可谓是发烧级别。那么实际表现究竟如何呢?本次就由笔者来为大家做一个测评。

画面

《丧尸猎手VR》的游戏画面还是很值得称道的。在细节上的表现也可圈可点,比如枪械的金属质感,细小的纹理都会呈现在玩家面前。尤其是游戏中的弓,在细节处理上很用心,不像那些粗制滥造的游戏,满屏的锯齿。

目前该抢先体验版所提供的场景是“坚守阵地”。顾名思义,玩家位于一处掩体内。身边的一张桌子上摆放着手枪、步枪和弓等武器(目前只有这三种,开发商表示以后还会增加手雷、生化武器等等)以及弹夹,随着玩家的游戏进程,会自动补充弹夹。

作为一款站桩射击游戏,“坚守阵地”这个场景的布置也符合用户的操作习惯。身后不会出现僵尸,这一点请胆子较小的玩家放心。除非是玩家自己破坏了面前的掩体,并且来不及射杀来袭的僵尸,可能玩家一转头,发现身后就有一个僵尸在挠啊挠。

另外,远处随风飞起的沙尘,以及黄昏时黯淡的阳光效果,对于提升游戏的恐怖氛围也有很大帮助。

虽然以上提到的这些细节都足够细致,但是,摇摇晃晃地来到玩家面前的僵尸,建模就略显粗糙了。衣服虽然脏了点破了点,但是好整齐的说。这一点还可以再处理下细节,对于突出恐怖氛围也有帮助。

音效

作为一款射击游戏,笔者在体验《丧尸猎手VR》时重点关注了射击的音效。手枪和步枪在装弹、上膛、拉弓射箭时的逼真音效对于沉浸感的提升起到了很大帮助。弓箭射击时手柄提供的振动反馈加上拉弓弦时紧绷的声音,真的是让人爱不释手。

在目前提供的场景,即“坚守阵地”中,BGM的声音较弱,对于游戏氛围的衬托作用不足,而且感觉这音效也不是多瘆人啊,感觉太安静了,不够恐怖。要不要再强化下?

再有,在对僵尸进行射击时,僵尸中弹之后的惨叫声也太过单调。从恐怖游戏的角度来看,现在的体验效果还是不够吓人。

而且,即使僵尸来到玩家的身边时,也没有声音。希望这时的游戏音效能够给玩家带来一种紧迫感,音效结合视觉效果,对于营造恐慌感是必不可少的。

操作

正如开发商所说,这款游戏的操作方面与其他射击VR游戏有所不同。比如在射击过程中,手枪和步枪需要换弹夹,双手配合上膛。虽然真实度倍增,但是在这里无法避免的是两个手柄会产生碰撞。这里还需要开发商做出优化和调整。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丧尸猎手VR》还提供了弓箭供玩家选择,玩家可以一手拿弓,另一只手伸向背后取箭。当把箭放在弓弦上向后拉时,手柄提供的震动反馈会让玩家体会到逼真的手感。在Steam页面的评论区,我们也可以看到玩家对于这一武器的好评。

这种趋向真实的武器操作方式虽然在刚刚上手时还感觉有些别扭,但在经过教程之后(玩家也可以利用菜单启动教程),战斗时还是很流畅的。并且还可以同时使用两把手枪射击,在使用两把手枪时换子弹是需要技巧的,各位玩家朋友可以自己尝试下。

在这些方面还有待提升

作为一款处在抢先体验阶段的游戏,《丧尸猎手》目前的游戏模式还略显单调,只有一个“坚守阵地”场景。也就是在游戏首次启动时,教程部分所在的环境。不过据开发商介绍,今后该游戏将会包含坚守阵地、载车逃离、偷袭埋伏、寻找幸存者等多种玩法。而且会加入计时战、无尽战、武器练习等多种模式。

其次,目前游戏中提供的手枪和步枪在射击时会显示弹道,但是这种视觉效果会让玩家感觉子弹飞得慢,而且子弹打到僵尸之后也应该丰富下视觉和音效反馈,不然会感觉缺乏力度感。

然后,玩家会发现在艰难的打完一大波僵尸之后,没有任何的奖励,也没有休整的时间,下一波僵尸就会接踵而至。这里还希望开发商能够做出一些改进。

最后,希望开发商能够为游戏增加一些文字提示,比如积分增加了多少,经验值或等级的提升等等,甚至还可以增加排行榜功能,让玩家能够与好友一较高下。

感兴趣的玩家不妨入手体验一番,虽然目前可玩的内容还较少,但考虑到今后要增加的模式,以及对武器的逼真模拟,还是值得期待的。

最初发布于2017年3月2日

简约不简单:Steam平台十大精品免费VR游戏推荐

Steam作为重要的游戏分发平台,在VR游戏方面也是不遗余力。自从HTC Vive和Oculus Rift开始发售,该平台就不断有优秀的VR游戏作品上线。

目前Steam平台支持VR的游戏作品(含游戏和试玩Demo)已经近千款。但是这些游戏的品质参差不齐,而像是《EVE:Valkrie》这样的精品大作售价又太贵(全套售价近2000元),玩家应该如何选择?

今天笔者就来为大家盘点一下Steam平台的精品免费VR游戏。入选的这些作品满足两个条件:免费、好玩。

至于免费,好多玩家可能都会认为免费游戏的品质不够好,或者体验时间太短玩不够,但本文中盘点的这些游戏无论是在画面还是在体验内容上都足以与一些收费的游戏作品相媲美。而说到好玩,除了要根据笔者亲身体验之外,还参考了Steam平台游戏评论中玩家的反馈。

接下来笔者就来一个个为大家介绍这些值得一玩的精品免费VR游戏。

1、The Lab

设备支持:HTC Vive、Oculus Rift

推荐指数:★★★★★

Steam链接:http://store.steampowered.com/app/450390/

首先要提到的就是这款来自Valve的VR游戏。该游戏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VR示范游戏。如果说用两款游戏让一个人明白VR是什么样,那么《The Lab》和《theBlu》当仁不让。《theBlu》售价75元,不在本文范围,不再赘述。

这款游戏合集中包含Slingshot、Longbow、Xortex、Postcards、Human Medical Scan、Solar System、Robot Repair、Secret Shop八个小游戏,对于初次接触VR的玩家来说是非常好的一个作品。并且游戏还原生支持简体中文,直到现在我们还能在许多的线下VR体验店中见到它。

《The Lab》中的射箭、修理机器人、养机器宠物的场景也频繁出现在各种有关VR的宣传片中,毫不夸张的说,这是第一款真正深入人心的VR游戏。已经入手HTC Vive的玩家朋友一定要亲自体验下。

2、NVIDIA VR Funhouse

设备支持:HTC Vive、Oculus Rift

推荐指数:★★★★★

Steam链接:http://store.steampowered.com/app/468700/

这款游戏同样是一个小游戏合集,由英伟达开发,初衷在于展示其最新的帕斯卡架构GPU,尤其是在VR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如VRWorks和GameWorks方面的新技术,并且英伟达已经开放了该游戏的源代码。

借助英伟达的最新技术,该游戏在物理特效方面做的很细致,固体碰撞、流体影响、火焰、粉尘等等效果都十分逼真。忽略这些技术方面的因素,在游戏性上表现也很不错,也适合家中孩子体验。但需要注意的是,该游戏仅支持英伟达的显卡,使用AMD显卡的玩家可以尝试下本文中介绍的其他游戏。

3、Waltz of the Wizard

设备支持:HTC Vive

推荐指数:★★★★★

Steam链接:http://store.steampowered.com/app/436820/

这是一款魔法题材的免费VR游戏,虽然免费,但游戏的画面质量比很多收费的VR游戏都要精细,很多玩家都表示这是他们接触过的最棒的魔法游戏。

除了合成各种各样的魔法,玩家可以与《Waltz of the Wizard》中几乎所有的物体进行互动,这样一来使游戏的玩法更加丰富。可以说该游戏是比较适合妹子们体验的,毕竟不是所有人都喜欢射击或者恐怖题材的重沉浸游戏,这种轻松愉快的游戏作品也有相当大的市场。

4、Trials on Tatooine

设备支持:HTC Vive

推荐指数:★★★★☆

Steam链接:http://store.steampowered.com/app/381940/

这是工业光魔旗下ILMxLAB打造的正牌星球大战VR游戏体验。如果玩家的显卡足够好的话,可以看到其建模的精细程度,当然与星球大战有关的故事是其中必备的元素。挥舞光剑时带来的音效也足以让星战迷们激动不已。

唯一的遗憾,应该是体验时间太短了。这一点在Steam对应页面的评论区就可以看到,玩家们纷纷表示没有过瘾,但毕竟免费嘛。想要获得更加完整的星球大战VR体验,不妨关注下《星球大战:前线》的PSVR版。具体上市时间目前还不清楚。

5、Wake Up

设备支持:HTC Vive

推荐指数:★★★★☆

Steam链接:http://store.steampowered.com/app/499540/

这是一款风格迥异的VR游戏作品,目前大多数VR游戏都在尝试写实风格,而《Wake Up》中更多的是纯粹的几何体。这样一来,玩家会更加注重玩法本身,注意力也更加集中。还有一款非常著名的VR游戏作品也使用了这种风格,那就是《SUPERHOT》。

玩家需要在游戏中跟随一只飘忽不定的蝴蝶完成一系列的谜题,让自己“醒过来”。玩法还是很简单的。据外媒Road to VR,《Wake Up》是一款超现实主义且充满沉浸感的解谜游戏,其中的游戏音效更是亮点。游戏时长大概在20到40分钟。

6、Blueshift

设备支持:HTC Vive、Oculus Rift

推荐指数:★★★★☆

Steam链接:http://store.steampowered.com/app/565030/

《Blueshift》更像是一款竞速游戏,但不是常见的赛车,而是飞行竞速。玩家需要控制自己的火箭加速器,操纵翅膀来完成其中的飞行场景,并且可以自由地控制飞行轨迹和飞行方向,配合精致的游戏画面,总体体验还是很不错的。

虽然是一款免费游戏,但开发商在游戏的更新上非常用心,即将发布的更新中将会增加新的武器,支持多人游戏,以及在飞行过程中呈现在面前的HUD显示效果,为《Blueshift》增加了更多可玩内容。非常值得一试。

7、The Cubicle.

设备支持:HTC Vive

推荐指数:★★★☆☆

Steam链接:http://store.steampowered.com/app/452490/

这款游戏的题材和玩法就像是工作模拟《Job Simulator》,但是画面比较简洁,或者说是配色比较单调。玩家可以通过这款游戏熟悉下HTC Vive手柄的操作方法。游戏的配色、玩法加上其中的背景音乐,会给玩家一种压抑的感觉,不像《Job Simulator》那样有着明快的色彩。

但是笔者在体验过之后还是会觉得很过瘾。玩家可以用它来帮助朋友上手VR,掌握基本的操作方法。这款游戏还获得了包括圣丹斯电影节、Unity年度最佳游戏在内的多项大奖。其中的背景音乐也备受赞誉。

8、Egg Time

设备支持:HTC Vive

推荐指数:★★★☆☆

Steam链接:http://store.steampowered.com/app/531990/

虽然乍看起来这只是一个无聊的小游戏,但玩起来还是很有趣的。玩家需要操纵HTC Vive的手柄,用篮子在接住落下来的鸡蛋。根据关卡的不同,道具和玩法也会发生变化。比如在遇到炸弹时需要接到水桶里来熄灭炸弹的导火索,或者又变成球拍,玩家需要在零重力环境下完成任务。总之,作为一款免费游戏有如此多的玩法,实在是称得上业界良心。

看到这里你会发现,上面介绍的这几款游戏大多是休闲题材,此种题材相比射击、恐怖、打僵尸等等,更适合与家人一同体验。家中有HTC Vive的朋友不妨尝试下,毕竟免费。

9、Magic Lantern

设备支持:HTC Vive

推荐指数:★★★☆☆

Steam链接:http://store.steampowered.com/app/575110/

这是一款非常适合儿童体验的VR游戏,游戏画面就是浓浓的童趣风格,玩家可以在这间布置精美的儿童房里画画、看电视等等。虽然免费,但其中的画面无论是风格还是制作都足够精细,让人感觉十分温馨。

但需要注意的是,家长在带孩子体验该游戏时一定要注意控制游戏时间,虽然VR体验对于孩子视力的影响还有待考证,但其中绚丽的灯光效果可能会引起孩子的不适应。另外,《Magic Lantern》还有一款售价21元人民币的DLC,为其增加了更多可观赏的影片和小游戏。家长朋友们可以用这款游戏让孩子接触VR。

10、InMind VR & InCell VR

设备支持:HTC Vive、Oculus Rift

推荐指数:★★★☆☆

Steam链接:http://store.steampowered.com/app/343740/ (InMind VR)

Steam链接:http://store.steampowered.com/app/396030/ (InCell VR)

之所以把这两款游戏放在一起介绍,不仅是由于它们都出自Nival工作室。而且在体验内容方面也有很大的相关性。在《InMind VR》中,玩家在进行射击游戏的同时,探索的是人类的大脑和神经系统。而在《InCell VR》中,玩家在进行赛车游戏的同时,探索的是细胞内部结构。

游戏画面精细没得挑,不过有一点美中不足,那就是体验时会有较明显的眩晕感,建议玩家坐着体验这两款游戏。另外,玩家可以自己放慢速度,尽量避免产生晕眩,欣赏下游戏中精细的画面也是很不错的。

以上就是笔者为大家带来的十款(确切地说是十一款)Steam平台上的精品免费VR游戏,其他免费游戏还有很很多,但游戏的品质与上述这些相比要差很多。玩家不妨从这些游戏入手,逐渐熟悉VR中的操作方式之后,再来购买那些大型VR游戏作品。在此笔者还是希望大家能够尽量支持正版,毕竟游戏开发者们奉献出这些作品,值得大家的支持和鼓励。

最初发布于2017年2月7日

硬件升级+内容发力 蚁视两款新品VR头显体验手记

今天(9月7日)下午,蚁视在中关村创业大街举办了针对蚁视VR套装2S和蚁视VR头盔2C的媒体品鉴会,向媒体朋友们透露了近期蚁视的一些新动态,以及新产品的详细信息。

品鉴会一开始,蚁视CEO覃政向大家介绍了蚁视在VR领域的主要技术探索及目前的研发状况。在光学技术领域,从2012年覃政申请复眼光学专利技术至今,蚁视先后在无畸变光学方案、近眼光场显示技术、瞳距自适应及支持佩戴眼镜等领域探索尝试和产品落地。在今年,蚁视又将更大FOV光学方案应用到了2C和2S两款产品上,这两款产品的视场角均为近圆的110度。覃政还向大家透露,其自主研发的复眼光学超薄VR头显即将产品化,有望在今年年底与公众见面。而且,蚁视已开始了100°以上FOV在AR/VR混合光学方案上的研究探索。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蚁视的两款新品。蚁视VR套装2S继续使用Inside-out红外感知系统定位技术,并且其定位摄像头模组的精度提升4倍,视角范围提高2倍,位置追踪更加精确。控制器升级为2.4G无线双手柄,使用起来便捷不少。另外2S的头盔的线材也进行了升级,更加细软,佩戴也更方便。简单的说,这款产品是对去年发布的蚁视2代头盔的一个更新。

在品鉴会期间,笔者使用蚁视VR套装2S体验了《Arizona Sunshine》和《Raw Data》这两款备受欢迎的VR游戏,由于体验时间较短,最直观的感受就是,由于蚁视2S的无线双手柄在按键布局和操作方式上与Vive控制器存在一些差异,玩家可能需要一个操作习惯的迁移过程。不过在开始第二局之后,操作明显顺畅了许多。在游戏画面上,与Vive基本一致,没有感觉到什么不同,佩戴要更方便一些,且对戴眼镜的玩家更加友好。而3799元的售价,则使其更具竞争力。

蚁视CEO覃政在面对媒体朋友提问时也坦言,蚁视2S对Steam平台的VR游戏并不能做到100%兼容,这是由于蚁视头盔采用的Inside-ouot定位技术所限,当两个无线手柄超出定位摄像头的捕捉范围时,定位就会出现问题。比如部分VR游戏需要玩家用胳膊从身后拿东西,不过这种比较“反人类”的操作还是很少见的。基本上Steam平台主流的VR游戏都可以使用蚁视VR套装2S来体验,而这也是其他的PC VR头显厂商努力的一个方向,毕竟仅仅依靠自建平台,内容数量还远远不能满足玩家的需求。

另一款新产品,蚁视VR头盔2C主打沙发级应用,独创了Xbox手柄新玩法,用Xbox手柄模拟VR操作,使用户坐在沙发上通过蚁视大厅就可以畅玩更多Steam平台VR游戏。在硬件参数上,蚁视VR头盔2C的FOV和蚁视VR套装2S一样,升级为110度近圆视场,此外蚁视VR头盔2C还瞄准了B端市场,可以与驾具、骑具、行走平台、动感平台等载具搭配使用,打造不同的情景模拟,可谓是B端C端两手抓。

笔者在ChinaJoy期间使用蚁视VR头盔2C体验了《 VR Funhouse》中的部分内容,今天的品鉴会期间又体验了《Serious Sam VR》。对于没有接触过其他PC VR设备,但熟悉Xbox类游戏手柄操作的玩家来说,上手是很容易的。其核心交互原理是:左右摇杆控制左右手柄,头部手柄运动绑定,头部偏转耦合头部平移。实际上手体验过程中可以发现,对于习惯了双控制器操作的玩家而言,要转换操作方式还需要一个过程,并且由于双手不能在空间中自由移动,体验过程有些别扭。在选择游戏时,也需要选择操作简单一些的游戏。蚁视CEO覃政表示,今后还会在游戏适配上下大力气,为玩家带来更加完善的沙发级VR体验。

由于蚁视VR头盔2C去除了定位摄像头和耳机,并且无需定位地毯和无线手柄,其价格也相对便宜了很多,目前蚁视2C在京东的售价仅为2099元,可以说性价比非常高。并且蚁视也在积极将这款产品推向载具市场。

蚁视CEO覃政在与众多媒体交流中还透露,为了让更多的VR爱好者体会到VR的乐趣,蚁视将在9月中旬电商平台上线大力促销活动。蚁视这次推出的两款新产品对蚁视二代硬件进行了一系列的升级,并且在VR游戏内容上积极做适配,从此VR爱好者们又多了两个更具性价比的新选择。

最初发布于2017年9月7日

虚拟现实或许可以拯救古埃及的“西斯廷教堂”

一个新的虚拟现实体验或许可以帮助拯救奈菲尔塔利王后的古埃及陵墓,这座陵墓中的绘画非常惊艳,人们甚至将其比作是意大利的西斯廷教堂。

奈菲尔塔利王后的陵墓建于大约3250年前,是为拉美西斯二世(统治期为公元前1279年至公元前1213年)最爱的王后所修建的,该陵墓位于卢克索附近的皇后谷。这座陵墓仅对少数参观者开放,因为随着大量游客到来,逐渐提升的湿度会破坏其中的绘画作品。

现在,只有少量的参观者被允许进入陵墓中,每个参观者需要支付1000埃及镑(约56美元)才能进入其中,曾担任前国务大臣的考古学家Zahi Hawass说道。

在1986年至1992年间,Getty Institute与埃及的古迹最高委员会修复了这座古墓,在此之前,这座古墓已经饱受盐水垢、细菌和菌类的破坏,并且研究人员发现,不断上升的湿度还会导致细菌和菌类的更快滋生。“当我和Getty一同开始这个项目时,我们都认为,我们无法向公众开放这座古墓。但我们能向那些支付更高费用的小群参观者开放,”Hawass表示。

“而虚拟的参观,将会拯救这座陵墓。”Hawass说道。

捕捉这座陵墓

为了创作这个虚拟现实体验,Experius VR与Curiosity Stream达成合作,后者是一家为纪录片提供串流服务的公司。

ExperiusVR的CEO和联合创始人Elliott Mizroch表示,Experius VR的三个员工在奈菲尔塔利古墓中花费了两天的时间,对其进行了3D扫描,并且拍摄了数千张重叠的高分辨率图像。该团队接下来在后期制作上花费了两个月的时间,将3D扫描和照片转制成了一个虚拟现实体验。

如今,这个虚拟参观体验已经完成,可以在Steam和Viveport平台上免费下载,名为Curiosity Stream VR。当然,你需要使用HTC Vive头显来观看它,Curiosity Stream的发言人Emma Tiernon说道。同时他还说,该团队还希望能够对这个虚拟参观体验进行调整,使其能够在其他头显上观看。

在这个VR体验中,参观者能够通过佩戴VR头显和使用控制器在古墓中四处走动。如果参观者想要了解某件艺术品的更多信息,他们可以虚拟地触碰这件作品,解说人会提供更多信息。

不断增长的趋势

奈菲尔塔利古墓是正在不断增加的在虚拟世界中得到拯救的历史遗迹之一。在今年4月,谷歌宣布它和一家名Cyark的公司达成合作,来对历史古迹进行扫描。

奈菲尔塔利古墓的VR参观体验仅仅展示了这座古墓现在的样子,而一些人正在尝试在VR中重建古迹,来展示其在数千年前的样子。比如一家名为Lithodomos VR的公司在2017年曾发布了一个古耶路撒冷的虚拟参观体验。

目前,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创作出一个历史古迹的逼真的虚拟现实参观体验,比如奈菲尔塔利古墓的参观体验花费了大约两个月。随着虚拟现实和全息摄影技术的进步,这一过程将能够更快,Tiernon说道。他还补充说Curiosity Stream计划帮助创建更多历史古迹的虚拟参观体验。

“随着虚拟现实技术日渐提升,并且变得越来越容易使用,这些工具将能够带来超越今天水平的制作能力,并且将参观者们带到我们曾经认为无法想象的地方,”Curiosity Stream的执行制作人Jorge Franzini说道。

最初发布于2018年7月24日

原文链接:https://www.livescience.com/63010-ancient-egypt-sistine-chapel-virtual-reality.html

获蔡文胜投资 造梦科技要打造全球VR游戏分发的第四极

目前,国内的VR体验店大概有三五千家之多,当然并不是所有的VR体验店都摆满了各种大型设备,更受欢迎的还是HTC Vive。而为其提供VR游戏的分发平台,也已经成为了国内诸多公司的研发重点。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原因在于,Steam平台并不适合VR体验店这种业态,除了界面和操作方面不符合线下应用场景的需求之外,收费功能的缺失,也让很多体验店店主感到头疼。

笔者在近日获悉,国内专注于VR游戏线下分发平台的造梦科技获得了由蔡文胜隆领资本领投的千万元Pre-A轮融资,作为当前主流的线下VR体验店游戏分发平台之一,造梦科技推出的造梦平台自上线之日起就获得了大量店主的好评,并且其市场占有率也在与日俱增。

作为一家初创公司,造梦科技成立1年便能迅速完成种子轮、天使轮以及目前的Pre-A轮融资。这一平台为何能够受到体验店店主和游戏开发商们的青睐?为何能够获得互联网业界大佬蔡文胜的投资?作为线下VR体验店游戏分发平台,对于VR游戏的开发有何建议?带着这些问题,笔者在近日前往造梦科技位于北京实创商服中心的办公地,对造梦科技CEO王安镇进行了专访。

更懂中国市场,对标Steam等VR游戏分发领域巨头

王安镇告诉笔者,他也曾在2015年年初自己开VR体验店,但在实际运营中发现了很多的问题。比如VR游戏的来源,当时并没有一款适合VR体验店使用的游戏分发平台,大多都是从国外网站去下载盗版VR游戏资源。游戏质量参差不齐,版本混乱且经常遇到BUG,这也是他成立造梦科技,着手来研发VR游戏分发平台的动力。

基于此,造梦科技打造了一款专门用于VR体验店的游戏分发平台,并且提供了会员收费系统。其中的游戏商店仅对体验店店主开放,店主们可以自主选择下载。这样一来,不仅解决了游戏下载问题,还解决了体验和体验店运营中极为重要的收费问题。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体验店店主可以很方便的对设备和游戏进行控制。

图:Steam平台游戏名几乎全是英文,对体验店店主并不友好

而对于体验店店主来说,还有很重要的一点,便是游戏中的语言。Steam平台上很多优秀的游戏作品都因为缺乏对简体中文的支持,收到了一些国内玩家的差评,而加入简体中文,也被视为是重视国内游戏市场的表现。在造梦平台,我们几乎看不到名称是英文的VR游戏。这对于接触VR比较少,甚至是初次接触VR的玩家来说,也是比较友好的。

“我们造梦平台现在可以在国内VR游戏分发市场跟Steam竞争,我们已经占据了国内VR游戏分发的源头。很多国内的VR游戏公司都主动来找我们来做游戏分发。“王安镇骄傲地说。据笔者了解,目前造梦科技已和国内200多家VR游戏厂商达成战略合作,并且已经上线将近100款国内VR游戏大作,今年还将陆续上线200多款针对体验馆研发的优质VR游戏。

一家中国的创业公司,凭什么去跟国际巨头去竞争?很显然,只靠游戏作品是远远不够的。笔者认为,游戏作品只是基础,平台能够提供的服务才是关键。

王安镇表示,相比Steam,造梦科技更懂中国的VR游戏市场。除了平台上的游戏尽量采用中文,设计符合使用场景的收费系统外,还要针对用户做服务。国内目前的VR设备用户以B端为主,VR体验店店主占了很大一部分,造梦平台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到了游戏的选择,使用者的习惯,体验店经营者的习惯等因素。与之相比,Steam更像是一个面向C端用户的平台,并不适合VR体验店的日常使用。并且在游戏语言方面,Steam平台也不占优势。

当然,并不只有造梦平台注意到了这一问题,HTC推出的Viveport也在尽量推进中文化,其中的VR游戏作品基本都是中文命名,毕竟不能指望所有的用户都懂英语。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哪个更好用,从市场占有率便可见一斑。据了解,目前造梦平台ZamerVR已拥有线下合作体验馆近3000家,稳定的活跃终端超过5000台,游戏月点击量超过100万次,市场份额在60%以上。

在谈及本轮投资之后的发展方向时,王安镇称会在三到五年内,国内个人VR市场成熟时,择机推出ZamerVR游戏平台个人版,并有机会在国际市场上与Steam、Oculus和PSVR三大平台进行正面交锋。当然这是要以足够的用户数量为基础的。我们期待着一款真正从用户需求出发,面向C端用户的平台能够尽快问世。

VR体验店的业态,随着VR游戏内容一同进化

当问及VR体验店这种业态今后的发展时,王安镇认为,VR体验店本身其实是一个服务行业,只是在其中加入了VR设备和元素。类比一些比较相似的业态,比如网吧和电玩城就可以发现,现在的VR体验店就如同网吧和电玩城的发展初期,今后还会有一个爆炸式的增长,或许会在未来五年内增加五十倍的体量。

当然,VR体验店也是在不断进化和迭代。

首先,从设备方面来说,最早的是蛋椅是一种刷人流量的一次性消费,没有可持续的生命力。而现在,主流的VR体验店设备变成了高通用性的HTC Vive,这就是最明显的设备迭代。在今后还会出现更加轻便的VR头显设备。

再来看游戏方面,早期VR体验店以体验类内容,或者说是纯观赏的内容为主。在HTC Vive铺开之后,像是《雇佣兵》这样的游戏快速流行起来,但没有粘性的内容,仍然也只能凭新鲜感刷人流量。慢慢开始出现了一些主打联机对战,联机闯关元素的游戏作品,比如《原罪》、《亚利桑那阳光》,这时体验店的状态才有了改变,玩家真正对游戏产生了复玩的念头。王安镇表示,根据造梦平台大数据分析,目前VR体验店受欢迎的VR游戏正在慢慢进化,《雇佣兵》之流慢慢减少了,包含联机闯关,联机对抗元素的游戏的点击量正在逐步上升。

在设备和游戏进化的同时,体验店开始了缓慢的升级。从一开始刷人流量,到运营有粘性的游戏,设立并运营会员体系。造梦科技还经常针对热门游戏组织线下活动,比如以《原罪》和《义庄派对》为主题的比赛,此类赛事也是经营方式升级的一个表现。

王安镇认为,VR体验店在今后可能会发展为类似网吧的业态。比如现在很多VR游戏都是需要有人指导, 体验店的成本很大一部分要用在店员薪酬上,而未来可能会慢慢转变成自助化的体验过程。人力成本减小之后,价格也会降下来,慢慢就能发展为较为理想的业态。

虽然最近经常传出VR体验店因经营不善等原因而倒闭的消息,但王安镇仍然对VR体验店的前景充满信心。他认为,对任何行业来说,都是只有20-30%是赚钱的,其他70%是不赚钱的。但只要有赚钱的商家,就会刺激其他人去学习其经营模式,之后逐步形成较为规范的VR体验店的盈利模式。

除了组织比赛等活动之外,造梦科技还会把做得好的体验店的经营方式进行传播,进一步帮助体验店店主学习运营。“古话说得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你要把优秀的经验告诉他们,比任何的优惠都要好。”王安镇说道。

适合VR体验店的好游戏长啥样?市场会告诉你答案

在专访过程中,王安镇不止一次地提到《义庄派对》这款游戏,笔者也对这款游戏进行了深度体验。虽然这款游戏目前并没有主打联机,但这种玩法简单,恐怖又有趣的VR游戏作品很容易引发口碑传播,因而成为了目前VR体验店的一个爆款游戏。

那么,适合VR体验店的游戏作品还应该具有哪些要素呢?当笔者和王安镇探讨这一问题时,王安镇表示,根据造梦平台的运营数据,可以看出目前VR体验店中点击量最高的一些游戏作品有如下共同特征:

首先,一定要简单。这是因为线下体验店很多玩家都是第一次或第二次玩VR的小白用户,不懂怎么玩VR游戏。如果游戏不容易上手,VR体验店就需要花人力去教会玩家,不仅提高了人力成本,还导致工作人员不愿去推广这款游戏。试想,如果店主都不去推广,还有谁能知道这款游戏?所以,适合VR体验店的游戏的第一个明确的指标就是游戏一定要简单易上手。

其次,要包含联机闯关,联机对抗的元素。与单机版相比,联机版游戏能够更多的新玩法。在与真人对战或者合作时,其乐趣也不是AI能够替代的。当然,在VR设备还远未普及的现阶段,为了防止出现进入游戏之后无法匹配到对手的情况,设置一个AI还是有必要的。

再次,由于VR游戏的体验过程主要集中在眼睛看到的虚拟影像,所以游戏的画质,整个场景和人物的构建一定要好。也就是说,视觉冲击力也是硬指标之一。开发者们需要在开发工具的钻研和游戏的优化上下功夫。

王安镇认为,对于VR体验店玩家来说最重要的一点是,VR游戏在启动之后要有一个简单的操作教程。这样一来,不需要体验店花费人力去教,慢慢就可以形成一个自助化的经营模式,运营成本也可以大幅度下降,进而带动更多的玩家参与到VR游戏中来。

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国内游戏开发商已经在针对VR体验店实际运营中的问题开发对应的VR游戏作品。比如奥嘉科技在前段时间推出的《牧场星球》,以及极引科技开发的《原罪》等作品,主打联机元素,同时画面质量上相比以前的作品有大幅提升。这便是在对线下VR体验店市场进行深度研究之后的结果,作为针对VR体验店的游戏分发平台,造梦科技分享的这些经验很值得游戏开发商们思考和探索。

此外,为了帮助游戏开发商,除了向他们提供这些游戏开发方向方面的建议,举办比赛等活动之外,造梦科技还会与CP有更加深入的合作。王安镇透露,在前段时间刚刚宣布融资消息的郁野科技,便是造梦科技帮忙引荐的投资方,另外还有游牛科技的天使轮也是由造梦帮忙引荐。接下来,造梦科技还会持续帮助好的开发团队,对于VR游戏开发团队的扶持,必将催生更多的好作品。

写在最后

在本次访谈过程中,笔者刚好接到了造梦科技运营团队的电话。由于在前段时间注册过造梦平台,并对该平台进行了一些测试,此次电话回访便是关于平台日常使用的问题收集。王安镇表示,造梦科技会根据客户的情况做很多的沟通,不仅是回访,还会处理客户的问题。比如平台的故障,体验店硬件的问题,都会帮助VR体验店店主去做售后,保证日常经营。“推荐好游戏自是必不可少,更重要的是传授好的经营方法,“王安镇表示。“我们会去告诉店主们哪些游戏比较好玩,我们的运营部门会经常去跟体验店的老板沟通,甚至我们会在半夜或凌晨帮VR体验店做售后,因为VR体验店都是白天开的,这是为了不影响他们营业。“

在VR行业发展初期,我们的确很需要像造梦科技这样为用户着想的公司,作为游戏分发平台,造梦科技连接了游戏开发商和体验店店主这两个重要的B端用户,其在游戏研发方向和体验店经营方面的一些总结,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王安镇表示,在获得蔡文胜隆领资本之后,将会努力把造梦科技打造成VR游戏全球分发的第四极,国外Steam、PSVR、Oculus,国内造梦。我们期待着这家公司带给我们更多的惊喜。

最初发布于2017年6月1日

专访蚁视CEO覃政:B端C端两手抓 用差异化与行业巨头竞争

在刚刚过去的ChinaJoy 2017大展期间,国内较早从事VR头显硬件研发的蚁视科技推出了2C和2S两款VR头显,以及全新的大空间多人交互方案。但笔者发现,这两款产品相比之前的2代头盔,在硬件参数上并没有太大的提升,而是将原有的蚁视2代头盔产品线进行了细分。除此之外,他们还提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大空间多人交互方案。

那么,这家公司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要对产品线做出这样的调整?其大空间多人交互方案相比目前市面上常见的大空间方案有何优势?笔者就这些问题,对蚁视CEO覃政进行了专访。

让笔者感到惊讶的是,已经完成B轮融资的蚁视仍然保持着创业者的热情,在喧闹的展会上,刚刚和员工们一起吃完盒饭的覃政顾不上休息,就在展区中的一个洽谈室内,和笔者畅谈了此次发布的新产品和新思路。

房间级VR+沙发级VR 进军C端的两把利器

首先当然要谈一谈这次发布的新产品。覃政表示,蚁视一直在改善房间级VR体验。比如,本次发布的蚁视2S对红外追踪摄像头进行了升级,从而使手柄的追踪范围获得了大幅提升,解决了游戏体验过程中体感手柄偶尔会丢失的问题。视场角提升为近圆的110°,增大了用户的视野面积。去掉了原有手柄的连接线,并且还将与电脑相连的线材进行了升级,使用更加方便。在使用过程中可以发现,无论是定位精度、稳定性还是佩戴舒适度方面都有了很明显的提升。

更让笔者感兴趣的是,覃政在此次发布会上提出了“沙发级VR体验”这一新概念。他认为,能够让玩家坐着玩,而且能够玩很长时间去体验游戏的情节和玩法,而不是简单的体验一个视觉冲击感,才是目前VR行业要做的事。未来在C端,玩家还是会回到沙发去玩游戏,那在这种状态下怎么让玩家玩的更爽,能让玩家体验到更多的真实感,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因此,蚁视2C头盔便应运而生。

蚁视在2C上提出了创造性的Xbox手柄玩法,来解决上述问题。玩家可以坐在舒适的沙发上,用Xbox手柄,通过蚁视大厅畅玩更多Steam平台的VR游戏。

覃政认为,目前市场上采用双手柄加位置跟踪的设备,比如HTC Vive和Oculus Rift,其实在C端市场上卖的并不是特别好。而目前为止最成功的VR游戏,也就是PSVR平台的《生化危机7》其实是一款坐在原地玩的游戏,并且可以用PlayStation的DualShock手柄来玩,也是很轻度的体验方式。

基于这些原因,蚁视2C头盔去掉了红外定位摄像头、液晶光阀、内置耳机这三项略显奢侈的功能,进一步降低了成本,在售价方面更具竞争力。并且通过辅助软件,可以让Xbox手柄模拟原有的体感手柄的操作方式,玩家能够体验到的VR游戏数量也大幅增加。

覃政亲自向笔者进行了演示,并且笔者通过实际上手也发现,熟悉Xbox手柄的用户能够很容易地进行操作,甚至是射箭这样的需要两个Vive手柄配合的操作,都可以通过一个Xbox手柄轻松完成,即使是很少使用Xbox手柄的玩家,也可以轻松地掌握操作方法。

在笔者看来,蚁视2S和2C是两款定位截然不同的VR头盔。轻度的沙发级VR体验和完整的房间级VR体验各有其消费群体,但在VR行业发展初期,或许价格方面更容易让玩家接受,使用习惯上也更容易迁移的蚁视2C,才是更加适合普通玩家的产品。细思极恐,这是要霸占整个C端市场的节奏啊。

大举进军B端 为载具客户提供更具性价比的选择

除了用两款VR头盔新品进一步抢占C端市场之外,作为B端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蚁视还要在大型载具市场分一杯羹。

在发布会期间,覃政表示,蚁视2C可搭配驾具、骑具、行走平台、动感平台,实现不同的情景模拟,与教育、旅游、体育、设计建筑等行业充分融合,丰富产业形态及用户体验。目前此产品已经与玛雅电竞显示器、AOC、某摩托车品牌和一些载具厂家达成了合作,即将全面落地,运营实施。

根据笔者的了解,目前主要的载具设备使用的头显分为以下三类:较为高端的使用HTC Vive/Oculus Rift,中端的设备使用大朋E2/E3,部分低端设备还在使用老旧的星轮VR头盔,甚至还有一些使用3Glasses D2的载具存在。虽然略显复杂,但这一领域的市场已经基本成型,那么蚁视靠什么抢占市场份额呢?

覃政向笔者坦言,之前确实没有考虑过进入载具市场。蚁视2代头盔刚刚推出时,主打的是带位置追踪的版本。但目前的载具市场大多是不需要定位功能的,去掉了定位功能的蚁视2C显然更加适合这一市场。

与目前载具市场上主流的头盔相比,蚁视2C可以做到价格更低,并且是少数采用两块OLED屏幕,且刷新率达到90Hz的产品,显示效果也是其加分项。与之相比,HTC Vive价格过高,并且全套设备中还包含定位基站和控制器,并不适合用在载具设备上。而大朋E2等头显则在分辨率、刷新率等参数方面逊于蚁视2C。综合来看,蚁视2C的性价比更高。

在ChinaJoy展会现场,蚁视展出了与影动力等厂家合作的载具设备,如同下文要说的大空间方案一样,想要体验的玩家排着长长的队伍。

超低成本大空间多人交互方案

除了大型载具之外,最近还有一种备受青睐的方案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了VR体验店中,那就是大空间多人交互方案。而蚁视也在ChinaJoy期间的发布会上正式推出了自己的大空间多人交互方案。

具体来说,这一方案使用了蚁视2S头盔和背包电脑,配合地面上铺设的大面积的绿色定位地毯,使用头盔上的摄像头对地毯上的标记进行识别,从而实现定位,在保证定位精度和灵敏度的同时,成本上的优势可以说是极为明显的。

据覃政介绍,蚁视的方案中,每增加一平米的成本仅有100元,而其他厂商所推出的使用光学定位摄像头的outside-in方案除了穿戴上的不便之外,随着场地面积的扩大,每增加一个摄像头都要花费数千甚至上万的资金。蚁视的方案由于使用了inside-out定位方式,只需要头盔上的一颗摄像头,即可实现对外界空间的定位,安装调试方面也节省了大量的人力。

“光学动捕的成本太高,几乎没有办法商用,你现在拿它赚钱是不可能的,至少三年都回不了本。如果你就是想砸钱去做项目,做样板工程当然是没问题的,但如果你想拿它去赚钱是不可能的。”覃政表示。

在体验形式上,蚁视的方案和其他厂商的方案也有一些不同点,比如同一片区域中的玩家既可以进行联机游戏,也可以体验单机游戏,互不干扰。这样一来就可以避免玩家之间的互相等待。此外,在体验店中还会把不同类型的体验分开,既有大面积的体验,也有房间级的体验,还有一些轻度体验适合想尝鲜的玩家,这样对于提高体验店的“翻台率”也有很大的帮助。

在游戏内容方面,覃政向笔者透露,目前基本上不会定制专属的游戏,除非客户有特殊需求。目前所有的大面积的游戏都是在现有VR游戏的基础上改造的,这种游戏可能本身并不适合大面积体验,但是游戏场景本身是大面积的。比如有些游戏中的运动是通过瞬移完成的,可以去掉其中的瞬移机制,改用直接用行走的模式。这种开发过程省时省力,成本也较低,自然价格也会更加便宜。目前已经有四款此类游戏,后续还会不断有新游戏上线,除了传统的射击游戏之外,还有密室逃脱等适合大空间体验的游戏类型。

在发布会上,覃政向大家介绍了蚁视在北京西单设立的“红巢危机——蚁视VR主题公园”。其经营策略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点。覃政介绍,为了在现阶段提升人气,需要提高单店的滞留时间,蚁视采取的策略是使用全天通票机制,不限次数。500平米的自由行走体验区最多可以容纳二十个玩家,在体验过程中可以实现多人联机互动,也可以同时玩不同的游戏。蚁视开设这家店的目的是进行商业模式和业务模式的探索,今后会把解决方案打包销售给合作伙伴。

我们可以看到,蚁视提出的大空间多人交互方案,优势在于成本较低,B端用户回本周期快,客户复购率高。相比传统的VR体验店体验项目,能极大提升用户的体验效果,促进VR在广大用户中的普及。

用差异化、性价比与行业巨头竞争

相比目前主流的PC VR头显,蚁视此次推出的新品可以说是“不走寻常路”。当问及如何与HTC和Oculus这样的行业巨头竞争时,覃政这样回答:

“我们一贯的策略就是尽量避开与巨头的正面竞争,差异化发展。包括我们的定位技术就是差异化的,我们的定位技术是用单摄像头和inside-out,所以能够很便宜,能够用3000多块钱的价格买到房间级的VR体验。而outside-in方案的话,一个摄像头只能做到小面积的VR体验,做不到房间级,我们可以一个摄像头做房间级,这就是一个优势。这种优势不仅体现在价格,也体现在大面积扩展的时候,我们的系统更加简单实用。”

在较为低端的产品方面,覃政也有自己的打算。他向笔者介绍说,很多的客户都反映说想跟HTC合作,但HTC做不了定制化,而蚁视可以为客户做所有的定制化,客户提出需求,只要有量,都可以定制化。与行业巨头相比,创业公司的灵活性比较强,而且研发成本也会比较低,所以能够很好的为一些行业公司服务。

从覃政的身上,我们丝毫看不出来这是一家已经拿到B轮融资的公司,反而充满了创业者的激情。无论是在新品上的性能突破,还是在B端行业的模式探索,都象征着创业者在VR产业在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实践。正是有了许许多多像覃政这样的创业者,VR行业才有持续前进的动力。我们期待着蚁视能够在B端和C端市场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让我们一起,向创业者致敬。

最初发布于2017年8月4日

《Code 51》制作人吴亚光:看好VR游戏的长尾效应 为全球玩家提供联机对战体验

一年一度的行业盛会“2018 Unreal Open Day 虚幻引擎技术开放日”于5月23日在上海正式开幕,持续两天的大会囊括了主旨演讲、技术分享、优秀游戏和行业应用的展示、虚幻引擎年度优秀作品颁奖典礼等活动,为虚幻引擎开发者们送上了一场技术盛宴。

打造了机甲题材VR游戏《Code 51》的第一摩码娱乐科技有限公司CEO吴亚光,也是该作品的制作人,在虚幻引擎技术开放日期间针对其作品进行了两场主题演讲。《VR游戏Code51在虚幻引擎4上如何最大化PlayStation 4的硬件机能》、《基于虚幻引擎4开发的Code51在英特尔酷睿处理器上的性能和用户体验优化》(和Intel资深软件工程师王文斓一起)两场演讲吸引了数百位开发者和媒体前来学习,场面可谓爆满。在演讲结束之后,吴亚光就《Code 51》今后的发展路线,以及该游戏在VR电竞领域的前景等问题接受了媒体群访。

据笔者了解,《Code 51》已于4月24日正式上线美服PS Store,接下来该游戏将会陆续上线欧服和亚服PS Store。之后才会考虑在Oculus和Steam等平台上线。

目前市场表现低于预期 看好其长尾效应

笔者询问了该游戏上线之后的市场表现,吴亚光表示,《Code 51》从上线美服PS Store到现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始终能维持在Popular榜单第一页。即便如此,开发团队仍然感觉有些低于预期。

“我们可以看到,有很多大家公认的精品VR游戏,从最初上线至今,始终能够保持较高的人气,并且占据平台的排行榜前列,这就证明,优质的VR游戏也许在一两个月内卖的并不好,但其长尾效应是非常强的。在上线国服PS Store之后,我们有信心让《Code 51》成为国内表现最好的PSVR游戏。”吴亚光对该游戏未来的市场表现充满信心。

根据索尼官方公布的数据,目前全球的PSVR销量已经超过了200万台,虽然这一数字与目前PlayStation 4近8000万的用户数量还无法相比,但目前优质的VR游戏仍然是供不应求的,尤其是在索尼PS Store这样一个以审核严格著称的平台。能够上线PS Store,也表明了《Code 51》的游戏品质与团队的开发实力。

正在部署全球服务器 为全球玩家提供联机体验

目前,《Code 51》虽然已经上线美服PS Store,但后期的维护的工作是非常繁重的。吴亚光表示,开发团队会在游戏的平衡性、机甲的技能、玩家间的互动、积分规则、游戏模式等方面不断完善,给玩家提供更棒的体验。

更重要的是,《Code 51》想要部署全球的服务器,让Oculus Rift、HTC Vive和PSVR的玩家都能在同一个服务器中联机体验。通过分别上线各个区域的PS Store,能够逐步建立起在各个区域的服务器。之后上线Oculus和Steam平台时,玩家们可以直接使用已在全球完成部署的服务器,进行联机对战。

当然,之所以先分区域上线PS Store,也是为了能够在团队成员的工作分配上取得平衡,毕竟上线后的维护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至于Steam平台,早在2017年4月,《Code 51》就已经通过了Steam青睐之光,但考虑到后续与一些线下游戏发行平台的合作,推迟了上线Steam平台的时间。并且如果没有部署完成全球服务器,对于想要提供全球联机体验的《Code 51》来说,过早上线Steam平台也没有什么意义。

吴亚光认为,跨平台多人联机游戏将会是一个趋势,《Code 51》在不同平台上的游戏节奏和操作几乎是一致的,尽量保证其平衡性。比如使用HTC Vive进行体验的话,Code 51会推荐用户使用XBOX手柄,并且XBOX的键位配置与PlayStation的键位配置是一致的。

”就像Epic Games第一方的游戏《堡垒之夜》,这是一款要打造All Platform的游戏作品,我觉得,这可能是多人联机的一个趋势。“吴亚光说道。

《Code 51》有成为VR电竞爆款游戏的潜力

在去年的ChinaJoy展会期间,《Code 51》与顺网、Pico联合举办过一次VR电竞比赛,根据笔者在此之前的亲身体验,充满竞技元素的《Code 51》也的确有成为VR电竞爆款游戏的潜质,那么开发团队是怎样看待VR电竞的呢?

吴亚光首先肯定了《Code 51》在电竞方面的潜力。在他看来,《Code 51》在电竞方向最大的优势在于可以提供观众视角,在四个玩家同时进行游戏时,其他人还可以通过观众视角来观战,这对于电竞是很有利的。其次,《Code 51》游戏中有精彩的人与人互动的过程,“换句话说,这叫做‘主播效应’,能够吸引玩家来观看,”正是基于这两点,《Code 51》在VR电竞方面的表现值得期待。

但是,用作电竞的游戏还需要市场基础,在目前VR游戏玩家还比较少的情况下,VR电竞赛事也只能在小范围内进行,并且由于目前缺乏足够的变现渠道,进行VR电竞赛事的经费也是一个问题。

即便如此,我们仍然期待着《Code 51》能够在VR电竞这个正在起步的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写在最后

当被问及后续的新作品时,吴亚光也坦言,目前正在筹划开发一款关于汽车的游戏,但并非是常见的赛车题材,而是希望通过尝试人与车的交互方式,来探索一些新的玩法。目前尚不确定该作品是否会是VR游戏。

当初之所以要开发VR游戏,吴亚光表示,正如国内很多VR开发者一样,是由于亲自体验到了Oculus DK1,并坚信这会是下一代的计算平台。虽然目前的VR设备还需要更舒适更清晰,VR游戏还需要更丰富更优质,但有一点可以肯定,VR能够带来完全不同的游戏体验,值得在这一领域进行深耕。

不过,站在一个公司CEO的角度,吴亚光也认为现金流是第一要务,毕竟要养活整个团队,光靠对VR的信仰是不够的。“你需要公司盈利,需要让投资人相信你的能力,需要让玩家觉得你的作品好,才有机会开发自己想要的游戏。”

以上是本次群访期间《Code 51》制作人吴亚光群访环节的重点内容。除了虚幻引擎官方的工程师与技术人员外,在今年的虚幻引擎技术开放日期间,Epic Games还邀请了来自各行业的技术专家,全面展示虚幻引擎在开发过程中的经验之谈。

最初发布于2018年5月24日

华为AR/VR产品线副总裁赵学知:为用户提供极致VR体验 为生态合作伙伴提供优质服务

6月22日至23日,以“开放&创新”为主题的华为终端·全球合作伙伴及开发者大会在北京举行。在本次大会期间,华为正式发布全场景生态战略,宣布全面推行耀星计划,设立DigiX创新工作室,通过芯端云开放平台,赋能合作伙伴,真正为用户带来更美好的数字生活。

在6月23日的VR/AR分论坛期间,华为AR/VR产品线总裁李腾跃正式发布了VR SDK 2.0和AR Engine 1.0,并宣布将会面向所有开发者开放。之后,华为AR/VR产品线副总裁赵学知对HUAWEI VR 2头显产品和华为对VR开发者的支持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

华为曾在2016年4月的P9手机发布会期间发布了一款类似三星Gear VR的VR头显,需要配合华为旗下的高端手机使用。这款VR头显是华为发布的首款VR硬件,并且是首款兼容谷歌Daydream标准的VR头显。

而在去年10月的华为Mate 10系列手机发布会期间,又正式推出了HUAWEI VR 2。与前者不同,华为VR 2配有独立的显示屏,并且华为与IMAX和DTS公司合作,意在为用户提供极致的观影体验。

从用户体验角度出发 推出HUAWEI VR 2

华为VR产品的研发团队认为,VR头显一定要在显示上达到极致,这是给用户提供极致体验的基础。所以,团队在显示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同时不在其中设置计算单元,而是可以连接手机或电脑,甚至还可以用IPTV的机顶盒。这样还方便了对设备重量的控制。目前,华为VR 2已经可以支持华为旗下的旗舰手机,如Mate 10系列,P20系列,连接电脑时可以支持Steam平台的部分内容。

在显示方面,华为选择了京东方的Fast-LCD屏幕,单眼分辨率为1440*1600,双眼分辨率达到了3K,大幅减少了VR头显的纱窗效应。同时采用了特殊的光学镜片来提高PPD(Pixel Per Degree)。另外,Fast-LCD屏幕的刷新率比较高,能够减少动态模糊和眩晕感,它在90帧的刷新率下结合global illumination,在快速运动的物体的呈现上,也不会有明显的拖影和变形。华为在这里进行做了大量的实验和技术优化。

华为VR 2的屏幕亮度达到了180nit,视场角为100°,同时华为与IMAX合作,能够模拟出标准IMAX影厅22m*16m的幕布,并且给用户提供“皇帝位”的观影体验(即IMAX影厅中的最佳观赏位置),同时,还引入了一些IMAX专供的高质量影片内容。在音效方面,华为与DTS合作,用户可以享受到专业的5.1声道音频体验。

当用户将手机与华为VR 2连接时,可以把手机上的所有内容直接投到VR屏幕上,当用户戴着华为VR 2头显的时候,可以观看手机里的一些内容,比如已经下载的电影,手机上的所有应用等等。赵学知表示,这一功能未来还可以延伸到AR眼镜,甚至可以延伸到任何的可穿戴显示屏上。

而将华为VR 2通过DP接口连接到电脑时,用户就可以有更广的选择余地,比如体验Steam平台的部分游戏内容,甚至还可以连接赛车游戏的座椅。同时,华为VR 2有一个开放式的USB接口,可以接入第三方配件。比如在华为开发者大会现场,展示了使用NOLO VR定位套件的华为VR 2头显,可以为其带来6DOF的定位和交互,《Tilt Brush》等优质的PC VR内容均可进行体验。

开放生态,吸引优质内容,服务开发者

在这方面,赵学知表示,华为将VR/AR定义为下一代的终端,同时也是一个私人的可穿戴平台。华为正在做很多的技术储备,也在与开发者和合作伙伴一起来做研究。他希望能够有更多的技术向公司,如从事手势识别、眼球跟踪或者特殊模组研发的公司和内容开发商,以及将VR用在教育、游戏、艺术等领域的从业者们能够加入华为VR的生态。

在内容的分发上,VR应用可以通过华为的VR应用市场来下载和管理,在今年1月份,已经支持付费下载,而在VR内的3D场景免密支付功能也将会在今年7月份正式上线。赵学知表示,华为推出这样完整的支付方式,意在帮助更多的开发者变现。

同时,华为还有自己独立的视频平台,目前已经采购了大量的优秀影片,现在也在扩充VR影片库。华为有专门的基金来进行优质视频内容的采购,也希望有更多的视频内容方向的合作伙伴加入其中。

此外,借助华为广泛的线下渠道和参展机会,华为也会同步展示和推荐优质的VR和AR内容及应用。

赵学知表示:“我们的目标就是跟开发者一起,能够吸引更多的用户,让用户有更长的使用时间。我们有专门的开发样机,开发者可以申请,同时也会提供VR SDK、交流论坛和各种资源给开发者。并且,会和优秀的合作伙伴一起来推广。“

推动VR标准统一 探索云化VR

当谈及开放生态时,赵学知还提到了目前仍然较为混乱的VR硬件标准问题。在这方面,华为是OpenXR的创始会员之一(创始会员还包括AMD、苹果、ARM、谷歌、三星、高通等等),正在积极推进OpenXR标准的成熟化,希望通过一个标准的接口,把不同厂商的硬件进行适配,推动整个产业的蓬勃发展。

此外,华为还发起成立了一个Cloud VR/AR特别兴趣组,这个兴趣组以云化VR/AR为主要方向。“我们认为现在的VR头显重量还是太重,我们需要更轻量化的,更高分辨率的头显,华为要把头显优化好,让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用户能够接受它,使用它。下一个技术就是怎么能够把一些高分辨率的渲染放在云端,通过5G和无线等方式,把高质量的内容呈现在高分辨率的VR头显上,这是我们的一个宗旨,我们会跟合作伙伴一起来推动这样的解决方案的成熟。”赵学知说道。

在本次演讲的最后,赵学知还表达了对VR产业的长期看好。他表示:“虽然在最近有一些合作伙伴提前离场,但我们也看到一些新的合作伙伴在进入VR/AR领域,坚持下来的合作伙伴都是对VR/AR有坚定信念,同时也有一定本事的公司,无论是在技术上还是在内容上。我觉得能够真正走下去的合作伙伴都是有远见而且有实力的公司,我们希望大家一起把VR/AR产业推向成熟。”

最初发布于2018年6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