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颜值更有内在 华硕MR头显已知信息汇总

在今年的CES大展期间,华硕再次展示了其与微软联合打造的Windows MR头显,这也是该公司推出的首款MR设备。

华硕MR头显最初亮相是在2017年的IFA展上,当时华硕宣称这款头显将于2017年年底上市,售价约449欧元。但直到现在,也没有正式进入市场。这次,华硕宣布这款头显将于今年1季度在北美地区上市。

到目前为止,微软首批MR头显合作伙伴(联想、戴尔、华硕、宏碁、惠普)的产品已经悉数亮相,并且已有部分在国内上市。而之后加入的合作伙伴,3Glasses、三星也已经多次公开展示其头显,接下来就等富士通了。

与这些厂商相比,华硕在高端玩家心中颇具号召力,其玩(败)家国度系列产品向来备受追捧。而其与微软联手打造的MR头显,一旦推向市场,必将成为高端PC玩家的新宠。

在本文中,笔者将为大家梳理目前为止华硕MR头显的所有已知信息。我们先来看看华硕MR头显的主要参数:

重量:低于400克

屏幕尺寸:2.89英寸*2

屏幕类型:LCD屏幕

分辨率:1440*1440*2,组合分辨率2880*1440

刷新率:90Hz

视场角:95°

接口:HDMI 2.0接口*1、USB 3.0接口*1、3.5mm耳机接口*1

从上面这些参数来看,华硕MR头显与其他厂商的MR头显并没有多大差别。在定位跟踪上也同样是借助两个前置摄像头,实现6自由度的inside-out定位,而无需像HTC Vive或Oculus Rift那样借助外部的基站或摄像头。

配套的控制器,也就是Windows MR系列头显通用的控制器上包含32个LED,头显通过这些LED来跟踪其位置。虽然其实际的定位精确度还有待测试,但控制器位于头显可见的范围内时,其精确度应该是有保证的。并且据正在使用其他厂商的MR头显的开发者反馈,手柄的定位效果相当不错。

和其他Windows MR头显一样,华硕HC102也需要最新版本的Windows 10系统,同时需要使用一个USB 3.0接口和一个HDMI接口来与电脑连接。

那么,华硕MR头显都有什么独特之处,值得让笔者来单独介绍呢?

首先是产品外观,由于华硕MR头显采用了极具未来感的3D多边形外观设计,相比宏碁、戴尔、联想的MR头显更具特色。虽然这一设计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目的,但的确比其他MR头显都要更具科技感,尤其是与宏碁MR头显那塑料感十足的蓝色外壳相比。

其次,与联想的MR头显类似,头显可以直接向上翻起。除了方便佩戴之外,这在实际使用中也会方便很多,以往用HTC Vive,在戴上头显之后只能凭内容画面中手柄的位置去摸索,而华硕MR头显则可以轻松切换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

再次,根据华硕官网的介绍,华硕MR头显的贴面部位采用了抗菌且快干的材料,既卫生,又能保证空气流通,避免长期佩戴的过热问题。

至于其头带部分,我们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VR头显采用此类方案,而非之前的软质带子。除了减少束缚感之外,在调节松紧度时也会更容易。并且这种头带方案还可以有效的分散头显的重量,避免大部分的重量都压在用户额头。

华硕MR头显本身的重量不到400克,这一参数相比HTC Vive和Oculus Rift都颇具优势,无论是在日常使用,还是携带,都会更加便利。

现在唯一未知的,应该就是价格了。在IFA大会期间华硕称其价格为449欧元,但并未提及这一售价是否会包含配套的控制器。与其他厂商的MR头显相比,华硕MR头显的价格稍高,相信在正式上市之后也会如此。

最初发布于2018年1月15日

Hypereal Pano+Sens详细测评出炉 国产VR头显该如何打入C端?

Hypereal被称作是去年ChinaJoy期间最大的“黑马”,但在今年3月发布的产品与去年CJ期间亮相的产品相比,无论是外观,还是定位原理都完全不一样。Hypereal Pano和Sens套装更像是Oculus Rift和Touch控制器的组合。

这几天,笔者对Hypereal Pano和Sens进行了长时间的深度体验,本文将从安装、佩戴、内容等方面对这款设备进行详细测评。概括地说,在笔者看来,这款头显佩戴舒适,显示效果较好,但内容较为欠缺。要进入C端市场,还需要在内容上多下功夫。

安装过程:安装和设置较复杂 定位范围有限

首先,包含Hypereal Pano和Sens的双定位套装版设置和安装过程稍显复杂,与Oculus Rift CV1+Touch控制器的安装和设置过程类似。

双定位套装版共需要3个USB接口,其中两个定位摄像头需要使用USB 3.0接口,如果再加上Xbox风格手柄的无线接收器的话,共需要4个。今后Hypereal会推出无线摄像头,希望能够解决这一问题。入手双定位套装版的玩家可以直接选择Sens进入设置向导。

整个设置过程完成之后,笔者搞定的定位范围大概四五平米。当然也可以在SteamVR中进行设置,选择“站立式体验”,按照向导一步步来操作即可,很容易就可以识别到Hypereal Pano头显和Sens手柄。

由于定位范围较小,在超出定位范围时,头显中的画面会出现漂移现象,Sens手柄也会丢失定位,这对游戏体验造成了一定的限制。建议大家可以把摄像头固定在较高的位置,朝向下方进行定位。

其实定位范围小,应该是采用红外定位摄像头方案的通病。这种定位方案价格相对低廉,成本容易控制,但缺点也是很明显的。Oculus Rift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目前Oculus已经推出了较为完善的三摄像头方案。Hypereal也会在近期推出三摄像头方案,定位范围可以达到12平米,基本上可以做到Room-Scale级别。

佩戴体验:头显重量较大 但佩戴舒适度较高

经历了复杂的安装过程,终于可以戴在头上体验一把了!在玩游戏之前,我们再来评价一下Hypereal Pano的佩戴感受。

Pano头显重量达到了680克,这一数据可以说是同类产品中比较高的了,与之相比,1月份左右上市的HTC Vive新版头显的重量大概是490克,Oculus Rift CV1的头显重量约470克。应该说Hypereal Pano的重量是比较“出众”的。但根据多位用户佩戴后的反映,由于采用了类似PSVR的头带方案,实际使用时前额不会有太明显的压迫感,且比较稳定,舒适度较高。

另外,不会像使用HTC Vive时那样容易出汗,Vive的面贴部位是海绵,还很容易吸汗,虽然隔绝外界光线效果出众,但卫生为题也是不容忽视的。Hypereal头显与玩家面部接触的位置使用了橡胶软片,与皮肤的接触面积较小,不会吸收汗水,也很少产生雾气,设计者应该也是在考虑如何减少漏光,鼻子位置基本不会出现漏光问题,且面部不会感受到明显的压迫感。

后脑位置有一个按钮和一个紧固旋钮,头显左下方还有一个按钮,使用这些按钮,经过调整可以获得比较舒适的佩戴感受。在笔者看来,这样的结构略显复杂。如果没有这么复杂的头带部分,头显的重量应该会有明显的降低。

值得称赞的是,头显内部空间较大,佩戴眼镜的用户也可以很容易地使用Hypereal Pano头显。

上述多项设计细节综合下来,佩戴体验相比HTC Vive要好了很多,比Oculus Rift CV1也有很大改善,头部不会感觉太紧,重量也不是全都集中在前额。多位用户持续使用这款头显的时间能达到一小时左右,看来,Hypereal Pano在重量上的妥协还是值得的。

这里还要单独说一下这块屏幕。Hypereal Pano使用了分辨率为2160*1200、刷新率为90Hz的AMOLED屏幕,配合独特的近椭圆菲涅尔镜片,视场角达到了120°。另外,Hypereal还开发了Super Sampling、Queue Ahead、Space-time Image Reconstruction等技术,虽然在实际体验过程中,并未感觉画面清晰度上有大的提升,2K屏幕的晶格依然存在,但优势在于很少见到拖影问题。

内容平台:建议强化对SteamVR的支持

没有好的VR内容,再好的VR硬件也是白搭。接下来笔者就来谈一谈Hypereal的内容策略。

根据Hypereal官网的介绍,目前其自建的内容平台提供以下三种套餐,用户可以按需选择,当然也可以选择单独购买某个体验内容。具体套餐如下:

休闲会员,29元每月,可畅玩60%的游戏

达人会员,69元每月,可畅玩80%的游戏

尊荣会员,109元每月,可畅玩99%的游戏

但从目前来看,其自建平台Hypereal VR现有的体验内容数量还很少,仅有三十余款,且其中夹杂一些品质并不高,体验时长也很短的内容。建议加快平台内容建设,让用户觉得会员更加物有所值。

在Hypereal VR商店的底部,我们看到了一些即将上线的VR游戏,比如威魔纪元的《永恒战士VR》、奥嘉科技的《18层之幽灵密室》、神武互动的《Reborn VR》以及钛核网络的《奇境守卫》等,已经接触过HTC Vive等设备的玩家朋友应该对这些游戏比较熟悉了,在上线之后,应该可以缓解下内容的不足。

除了自建的内容平台之外,Hypereal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兼容SteamVR,用户只需在Hypereal VR客户端的系统设置中,启用SteamVR插件即可。

笔者使用Hypereal头显测试了《水果忍者》、《极限滑雪》、《Mega Overload》、《BEN 10》、《Sairento VR》、《英雄萨姆》等等不同类型的VR游戏,兼容性方面基本没有问题。笔者认为,Hypereal还是应该适当强化一下对SteamVR的兼容性,毕竟自己筹建内容商店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先让玩家有游戏可玩,留住玩家,再逐渐为自己的平台增添重量级的内容,或许是一个更好的发展思路。

在开箱环节中,笔者就曾提到Hypereal Sens控制器的包装盒上,有其自研的两款主打应用:CastBox和DirecTool,笔者也对这两款VR应用进行了长时间的体验。

我们先来说CastBox,这是一款创意性的VR创作建模工具,除了可以像《Tilt Brush》那样进行立体绘画之外,还可以使用多种类型的预制件来进行创作。

在CastBox中,左手手柄会提供调色盘和一系列的预制件库,右手手柄可以安放模型、进行绘制等操作,最终的作品还可以进行3D打印,当然笔者暂时还不具备这样的条件。不足之处在于,其中的预制件库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再来看DirecTool,这是一款创造性动画制作工具,简单易用,无需专业知识就可以制作出充满创意的动画作品。在该应用中有较为丰富的预制件库和风格包,可以在短时间内构建场景。当然如果其中的预制件库再丰富一些就更好了。

写在最后:巨头的游戏 创业公司该怎么玩

在今年3月份的发布会期间,Hypereal还曾发布了Hypereal Pano Pro。Pano Pro相对于Pano增加了英特尔RealSense技术,这项技术能让Pro版能进行定位和其他三维重建的功能。比如在Pano Pro上可以扫描周围环境重建VR画面和提供“实时避障”,而Pano则需要用户在使用之前通过PC进行安全区的划分。这个产品的功能看起来很不错,但在笔者看来,要真正打入C端市场,还是先完善Pano,丰富内容更重要。

从内容角度来说,对比Oculus平台那些大作,Hypereal目前自有平台的这些内容还略显不足。Hypereal不妨先强化对Steam平台的支持,同时扩充自有平台的内容,这也是一个“双保险”。先从已经接触过HTC Vive等高端头显的玩家中挖掘一部分用户过来,会更稳妥些。

Hypereal的CEO黄柴铭曾经对外宣称“全世界只有两家全栈VR公司,一家是Oculus,另一家就是Hypereal。“并且这二者也是走的类似的发展路线,无论是硬件还是内容,都在稳步推进。但是,要和HTC Vive、Oculus Rift这样的巨头抢占市场,不能只靠这样唬人的口号。在这场巨头之间的游戏中,Hypereal能走出怎样的一条路,笔者将会持续关注。

最初发布于2017年8月14日

当主流VR头显还在用2K屏时 这款8K VR头显是否名副其实?

近日,笔者受邀参加了小派科技2017融资发布暨8K产品品鉴会,在活动期间,小派科技宣布完成近亿元的A轮融资。本轮融资来自星河集团旗下上市公司天马股份和上市公司欧菲科技。据了解,这是小派科技第二次获得融资,其首轮数千万融资来自国内知名投资机构常春藤。

在之后的体验环节,笔者终于能够亲自体验到这款期待已久的VR头显。从其在国外展会频繁亮相,到上线Kickstarter众筹平台,小派8K一直吸引着国内VR行业和媒体的目光。最夺人眼球的,当属其8K的超高分辨率。与之相比,主流的HTC Vive和Oculus Rift还停留在2K的水平。

实际上,小派科技在去年就推出了全球首款4K VR头显,在显示的精细程度上已经超越了其他主流VR头显,而此次推出的8K头显则更进一步。那么,小派8K的实际表现如何呢?

接下来笔者将从外观、佩戴、显示效果和交互等方面来谈谈小派8K的实际上手体验。需要注意的是,在发布会期间展示的产品仍然是工程机,据小派科技的工作人员表示,2018年年初的CES展会上还会展出最新的迭代版本。

首先,来谈谈外观和佩戴感受。

小派8K的外观造型夸张,充满了极客范儿,可能这也是由其内部的屏幕结构造成的。由于两块分辨率3840*2160的屏幕成一定夹角,头显也基本是这样一个造型。是不是和StarVR的造型有点像呢?看图:

初次上手,最直观的感受便是其重量,这可以说是小派8K的一大亮点。与其他VR头显相比,小派8K的重量

头戴部分有两种方案可选,一种是类似Vive的带子,另一种则是类似PSVR的头戴方案。

在今年7月的ChinaJoy展会期间,笔者上手体验了StarVR头显,StarVR头显的线缆较多,并且在实际体验过程中,成捆的线缆就悬挂在体验者头顶的架子上。而小派则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与电脑之间的连接只通过一条二合一线缆,且质地较为柔软。此外,小派8K头显与电脑连接需要使用一个USB接口和一个DP接口。

对了,小派8K对近视用户十分友好,除了内部空间足够大,完全可以佩戴眼镜进行体验之外,还可以手动调节。想想在体验StarVR时,佩戴眼镜无法使用头显,戴上头显之后又不能调节物距瞳距,实在闹心。

接下来,谈谈显示效果和屏幕。

根据现有的数据,小派8K的视场角为200°,在视觉呈现上,与其他头显最明显的区别在于没有了周围的黑边,即使是努力看向眼角,也看不到边界的存在,在视觉上的沉浸感要明显优于其他VR头显。

但现场展示的内容《theBlu》和《Fruit Ninja》并没有很好的展现出小派8K在分辨率上的优势,如果两个体验区分别用8K分辨率的360°视频和VR游戏来展示,会不会效果更好些呢?

关于小派8K头显所使用的屏幕,目前已知的参数信息还比较少。笔者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到的信息包括分辨率为2*3840*2160(双目组合分辨率8K,或者说是单眼4K,标准8K是指7680*4320),刷新率90Hz,视场角200度,整体延时在15ms以内。

在外媒之前的报道中,均称其使用了定制的低延迟液晶屏CLPL。CLPL和OLED似乎在对比度和色温上只有很小的不同,但前者可以在同样成本的前提下获得更高的像素密度。通过现场体验可以发现,相比采用的OLED屏幕的VR头显,目前小派8K所使用的屏幕在亮度和色彩表现力上稍显逊色,不过,感觉不到延迟和拖影问题。

工作人员表示,现场供体验的两台头显是不同批次的工程机,也进行了不同材质屏幕的测试,期待小派8K的量产版能够在显示效果上做足优化,给玩家们一个更加优秀的产品。

还有一点,分辨率方面需要补充的是,根据Engadget在今年年中展会期间的体验稿,小派8K实际上设计的是4K输入,之后在内部将信号升高至“8K”,因此在对显卡的要求上并不算苛刻,工作人员表示GTX 1070足矣。

然后我们再来谈谈交互。

小派科技的上一代产品,小派4K本身是没有交互功能的,如果需要交互功能,还需要增加额外的交互套件。与小派4K相比,小派8K已经是一套完整的VR设备,包含了交互所需的定位器和控制器。

与HTC Vive类似,小派8K也使用了outside-in的定位方式,现场展示的产品使用了lighthouse激光定位,定位基站比Vive的基站要稍大一点。上手体验了两把,在定位精度上没有感觉到差异。而且手柄的键位和操作方式与Vive手柄基本一致,这样也能够降低内容适配上的阻力。

此外,在发布会期间小派科技的负责人曾表示,小派8K也预留了inside-out定位模块的扩展接口。随着微软MR头显系列产品上市,以及一众VR一体机产品纷纷采用inside-out定位,这种更加便利的定位方式也已经成为了一股潮流。

最后我们再来谈谈其应用场景。

很多人都说,要将VR头显设备推向普通消费者,产品一定要便宜,安装一定要简便。但小派并没有跟随这一趋势,而是从高端差异化产品入手。那除了一些极客用户之外,这款设备在B端市场是否会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从目前来看,虽然HTC Vive已经占领了大量的市场份额,但大朋E3等后来者凭借略超出Vive的表现和较低的价格,正在蚕食B端市场。或许将其用在观影等纯体验的应用场景中,小派8K还能凭借超高分辨率和炫酷的造型吸引一些用户。

或许小派8K可以参考下StarVR的市场策略。在ChinaJoy展会期间,StarVR的营销人员表示,StarVR不会面向普通消费者,而是打造整套的线下体验方案,直接面向B端客户。比如VR影院、主题乐园、线下展览等等。

根据外媒之前的报道,除了小派8K之外,还有一款更高端的Pimax 8K X和更加实用的Pimax 5K正在开发中。Pimax 8K X是专为硬核玩家设计的,需要至少一块GTX 1080Ti,或许还需要用到SLI配置,或者是下一代的Nvidia Volta,并且这款头显可能会用到两个DP接口,每个接口用来驱动一个4K显示面板,图像质量会明显比Pimax 8K要更好。而Pimax 5K则使用了与Pimax 8K相同的设计,屏幕是两块2560*1440的CLPL面板。即便如此,也比目前主流的HTC Vive和Oculus Rift要高出很多了。

在发布会期间,小派表示还会为8K头显增加更多功能模块,以实现眼动跟踪、无线传输、手势识别甚至是气味模拟等功能,这对一家创业公司来说,是充满雄心的计划,但对笔者而言,能够看到这样高分辨率、大视场角的VR头显进入市场,就已经非常满足了。

最初发布于2017年12月27日

大厂强势入局 创业团队持续迭代 VR一体机将在2018年集中爆发

首批消费级VR头显设备进入市场已经有了差不多两年的时间,但要成为主流,还需要努力。阻碍其成为主流有很多的原因。其中有一个就是,目前的VR设备还需要连接到某个外部的计算设备,比如高端PC,或者智能手机,或者游戏主机。

而在2018年,这一市场状况将会随着多款VR一体机设备的发布而改变。准备好进入VR的2.0时代吧,我们认为,只有这样的革命才能帮助那些分析机构实现之前的预期:2026年VR行业的规模将达到380亿美元。

虽然虚拟现实这个概念早已经存在了几十年,但直到谷歌在2014年年中发布了Cardboard,才开启了消费级VR的时代。之后在2015年11月,随着三星Gear VR这款需要新款三星手机的VR设备的发布,VR又开始了新一轮的猛攻。

之后的2016年,VR行业迎来了充分的发展,Oculus Rift和HTC Vive这样的高端头显进入市场,但它们都需要连接到高端PC,即使是中端的索尼PSVR,也需要连接到PS4游戏主机。如此高的成本,并不是所有用户都能承受的。即使是移动VR头显,比如谷歌在2016年推出的Daydream View,也需要使用谷歌自家的Pixel系列手机。

在上述的这些产品中,VR设备都需要额外的处理能力,因为运行VR应用会有很大的计算量。而在两年前还没有比较合适的方式来将价格适中的计算单元集成到VR头显中。

如今,计算机系统变得越来越小、价格越来越低,越来越高效,VR也不例外。虽然目前的VR一体机设备给人一种“体验质量和手机VR眼镜并没什么区别”的印象,但它们对于推动VR进入主流市场,成为主流的消费级技术将产生巨大的助力。尤其是在国内市场,大朋、IDEALENS、酷开、爱奇艺、Pico、小宅、暴风魔镜等等厂商都已经将VR一体机推向市场。

接下来,我们看看2018年将会有哪些新的VR一体机进入市场,它们又能给VR行业带来哪些改变。

Oculus Go

在去年10月的Oculus Connect大会期间,Facebook旗下的Oculus公布了Oculus Go这款VR一体机,并称其将会在2018年上市。这款设备可以支持为三星Gear VR平台开发的内容,售价为199美元,可以说这是一个比较合理的价格了,毕竟需要配合三星的高端手机才能运行的Gear VR,也需要100多美元才能买到。

Oculus Go并不能提供位置跟踪,也就是说你虽然能获得360°的视野,但只能处在你所看到的内容的中心。不过将其用作入门级的VR设备还是很不错的,尤其是对那些没有合适的高端手机的用户,比如使用iPhone的用户。多方消息称Oculus Go的国内版本将会与小米合作,或许很快就会有产品亮相了。

Oculus Santa Cruz

除了Oculus Go这款“入门级”VR一体机,Oculus还在开发另一款代号为Santa Cruz的产品,这款VR一体机是提供位置跟踪功能的,有了这台VR头显,用户可以在3D的虚拟环境中四处走动,同时这款设备支持6DOF,这就意味着它能够支持更多类型的应用。

在2016年Oculus Connect大会期间,这家公司首次展示了初步的原型机,与Oculus Rift头显的外观类似,但在头显后方还有一个计算部件。而在2017年的展示中则有了一些新变化,新的原型机有着更加圆滑的工业设计,并且看不到之前的计算部件了。据外媒称,体验时就像Rift一样,同样支持Oculus的手部控制器Touch。但与Rift相比,除了没有烦人的线缆之外,也不用与PC连接,便利性大幅提升。

在Connect大会期间,Facebook的CEO扎克伯格承诺,开发者们将会在2018年拿到Santa Cruz的开发机,或许这意味着消费者们在2019年之前都拿不到这款VR一体机,同样其价格也无法得知。不过,能够到达开发者们的手中,也是其进入市场之前的重要一步。

Google Daydream

在2017年5月的谷歌I/O开发者大会期间,谷歌宣布将会推出基于Daydream VR平台的VR一体机,着实让VR爱好者们兴奋了一把。当时的消息称谷歌将会和HTC、联想一起打造具备位置跟踪功能和6DOF的VR一体机,基于谷歌的WorldSense系统。

不幸的是,谷歌和HTC在最近宣布他们搁置了开发Daydream VR一体机的计划,谷歌将会和联想一起打造Daydream VR一体机,虽然目前还没有发布日期或售价的信息,但或许在2018年,我们能看到这款设备进入市场。

HTC Vive Focus

HTC虽然没有与谷歌合作打造基于Daydream的VR头显,但仍然发布了一款VR一体机。在上个月,HTC在北京公布了Vive Focus的售价和发售渠道、出货日期等信息,魅力白版售价3999元,电眼蓝版售价4299元,并在去年双12正式开启预售,今年1月开始出货。但可能这款设备仅仅面向中国市场,目前并不知道这款设备是否会推出面向北美或欧洲市场的版本。

在内容方面,HTC在VDC大会期间推出了Vive Wave平台,大群的开发者们已经在为Vive Focus开发内容,而此举也将有利于缓解日益严重的移动VR碎片化问题。

除了上面这四款VR一体机之外,Pico在近期发布的Pico Neo CV以及IDEALENS近期发布的IDEALENS K3也很值得关注,前者主打头部和手部双6DOF跟踪,后者则针对教育场景深度优化,主打B端市场。国内创业团队虽然比国外大厂较早进军VR一体机,但面对大厂在品牌认知和供应链等方面的优势,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细分市场或许是更好的出路。

越来越多的VR一体机设备进入市场,可以确定的是,更多的可选设备不仅会带来性能的提升,更会促进价格的下降,使其更容易被消费者接受。

诚然,VR还面临着无数的挑战需要克服,才能成为真正主流的消费级技术,比如更多的内容,更低的价格,更轻的重量等等,但一体化的VR头显已经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并且对于使用这种设备的用户来说,也会很乐意接受这种进步。

最初发布于2018年1月2日

Oculus Go终于开售 除了让VR成为主流 Facebook还有更大的野心

Facebook的CEO Mark Zuckerberg曾经说道,希望能让十亿人用上虚拟现实。

在北京时间今天凌晨,Facebook在F8大会首日正式发布了被寄予厚望,能够让VR成为主流,或者说,至少是让Facebook进入正确的发展方向的Oculus Go VR头显。

这是该公司首款独立的VR头显设备,或者换个大家比较熟悉的名字,VR一体机。Oculus Go最初在去年10月宣布,其售价仅为199美元起。不过真正让Facebook的高管们感到兴奋的,是其易用性。与Oculus旗下其他的VR头显不同,Oculus Go并不需要高端的智能手机,比如三星Gear VR,或者是昂贵的高端电脑,比如Oculus Rift。Oculus Go也没有像Rift那样的线缆。

总之,你只需要把它从盒子里拿出来,并且戴上它,即可获得VR体验。

“你无需担心安装过程会有多么复杂,这是我们认为现有的具备最高易用性的VR头显,”Oculus的高管Hugo Barra在今年1月对媒体这样说道。“对我们来说,独立的VR头显是让尽可能多的人获得VR体验的一个关键的产品分类。”

这款头显的外观设计的确很棒,外媒在几天之前进行了上手体验,Oculus Go只需简单地拿起头显即可体验,无需连接线缆或者插入智能手机,的确非常方便。Oculus Go同时还有内建于头带内的扬声器,所以你也不需要使用耳机。(注意,如果音量足够大的话,你周围的人也有可能会听到你在观看或体验的内容。)

Oculus Go是Oculus最近的一次想要把VR带入主流市场的尝试,虽然价格实惠且简单易用的VR头显只是让这个行业快速增长的一部分。除了硬件之外,Oculus还在软件上继续发力。

“我认为,我们所看到的VR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有关其带来的孤立感的争议,当你沉浸在VR世界时,你会与周围世界和其他人失去联系,”Barra在今年1月的媒体专访中表示。“但从我们的角度来说,这是恰恰相反的。”

Facebook也正在尝试解决这一问题。作为F8大会首日主题演讲的一部分,该公司还公布了一个新版本的Oculus Rooms,在其中,用户们能够共度在虚拟世界中的时光,无论是玩纸牌游戏,看电影还是仅仅聊天。

Oculus也希望用户们能够在虚拟现实中花时间看电视,在今年5月,Oculus将会发布一个全新的应用,名为Oculus TV,该应用的功能就像是你家中的机顶盒那样,其中包含Netflix、Hulu和Showtime。另一个新的应用,名为Oculus Venues,可以让人们在虚拟现实中观看演唱会或体育赛事的直播。

“我们的目标在于让用户获得沉浸式的直播内容,还可以在其中加入虚拟的观众,你可以与他们一同分享你感兴趣的内容,并且一同观看,”Oculus的一位产品经理Madhu Muthukumar说道。

Facebook和Oculus当然有很多的理由想要让虚拟现实成为主流。Zuckerberg认为,虚拟现实将会成为智能手机那样重要的平台,它将会成为一个让人们接触娱乐内容,并且与他们关心的人们获取联系的平台。Oculus则给了Facebook一个机会,使其能够获得虚拟现实这个新平台上的硬件和软件,而这些,正是Facebook在智能手机换代过程中所错过的机遇。

这是Zuckerberg在Facebook最近的一次营收电话会议中所提到的:

“我们正在大举投入虚拟现实领域,因为坦白讲,我们没能够及时成为一家硬件公司,但我们是一家操作系统公司。并且我们认为,我们需要为自己增添大量不同的‘肌肉’,以获得足够的竞争力,可以在这一领域获得成功,并塑造这个新领域。”

”到目前为止,我觉得,我们运营这家公司的一个最大的遗憾就是,我们并没有像我们能够做到的那样改变智能手机平台发展的过程,因为智能手机是和Facebook早期一同开始发展的。我的意思是,iOS和安卓,基本都是在2007年左右开始起步的,我们那时还是一家非常小的公司,所以我们当时所做的事还很微不足道。但是现在,我认为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世界,在其中,我认为的方式是,人们真的应该处在我们所设计的技术的中央。“

也就是说,Oculus给了Facebook一个机会来控制一切,而无需受另一家公司的硬件或操作系统的支配。

当然,另一个让Facebook十分在意Oculus的原因是,Facebook还希望当初的收购能够物有所值。Facebook花在Oculus身上的钱已经超过了30亿美元,并且从收购至今,毫无疑问Facebook已经又向Oculus投入了成百上千万美元的资金,从财务角度来说,让虚拟现实成为主流也是Facebook必须要做的。

Oculus Go目前已经正式开售,售价为199美元起,你可以在Oculus官方网站购买。Oculus与中国的智能手机厂商小米合作的小米VR一体机也即将开售。这款备受关注的VR头显能否让Facebook梦想成真,或许还需要时间来证明。

最初发布于2018年5月2日

原文链接:https://www.recode.net/2018/5/1/17305254/oculus-go-virtual-reality-headset-on-sale-how-to-buy

HTC终于升级了Vive头显 这对于Oculus意味着什么

Vive Pro是一款很有吸引力且实现无线化的VR头显,这对于Oculus的Santa Cruz原型机的未来意味着什么呢?

HTC在刚刚过去的CES期间发布了Vive Pro,这是一款相比原版Vive分辨率更高的VR头显,并且包含了内建的耳机和一个无线适配器,以提供无线VR体验。HTC以此在高端VR市场树立了新的旗帜。这是HTC和其合作伙伴Valve共同走出的很自然的一步,Vive Pro的新特性也使产品的生命周期得以延长。

当然了,这些新特性中的任何一个都无法单独革新目前的VR市场。但叠加在一起,它们将会显著地影响HTC主要的竞争对手,Facebook旗下的Oculus。

HTC和Valve自从新一轮的VR热开始以来,就一直在和Oculus及其产品Rift竞争。在最近这几年,这两个平台都在奋力争夺高端市场的份额,而这一市场,则是为了迎合那些高端游戏PC玩家们。

但在经过这几年后,Oculus多样化了自己的产品线。Oculus和三星合作,发布了价格低廉的、配合手机使用的Gear VR,并且这一产品的发布甚至早于Oculus Rift消费者版。在去年的Connect大会期间,这家公司又公布了一款类似Gear VR但却更独立的产品,名为Oculus Go,以及一款代号为Santa Cruz的原型机,这是一款功能齐全的头显,并且不需要额外的定位系统。

Vive Pro的出现则带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如果HTC压倒性地专注于高端VR市场,Oculus更加丰富的产品策略是否会分散其市场占有率?如果Santa Cruz上市了,Oculus将会有四款消费级头显,这种市场策略有些难以理解。Oculus Go和Gear VR是比较相似的,但从我们了解到的信息来看,Santa Cruz更像是处于较为低端的移动VR和高端的有线VR头显,如Rift和Vive之间的产品。

Oculus并没有把Santa Cruz当做是Rift的继承者,而是将其作为一个居中的设备,位于具备精确的手部和头部跟踪的Rift和可以自由移动的Oculus Go一体机之间。

Oculus的主管Hugo Barra称,用户将会获得“与Rift非常相似的使用体验”,但无需所有那些复杂的安装过程,在身体的移动方面也少了很多限制。另外,Santa Cruz还使用了类似Oculus Touch的运动控制器,但无需使用外部摄像头对其进行定位,所以你不需要Rift配套的摄像头或Vive配套的光塔这类设备。

在Connect大会期间,Hugo Barra对媒体表示,Oculus并不会提高某一个平台的优先级,并且他也不是多担心碎片化问题。他说,就目前而言,那些想要最高端游戏体验的玩家可以继续使用电脑来驱动Rift头显,而想要更低价格设备的用户可以选择三星Gear VR或Oculus Go。Santa Cruz则位于二者之间。

“当然了,最终,我们希望每款产品都具有完整的位置跟踪,以及手部定位,这很明显是我们未来的目标,”Barra说道。“但是,在移动VR内容领域,还有太多惊艳的创意可以实现,所以我们也会在这一领域加倍下注。”

这可能是一个明智的长线战略打法,但Vive Pro带来的威胁则使其变得更复杂了。

Vive Pro仍然需要一台PC来驱动,也需要那些并不方便的定位跟踪系统,但是无需线缆且在质量上没有损耗的房间规模VR体验也正是Santa Cruz的核心特性之一。如果Oculus发布一款新的Rift来直接对抗Vive Pro,开发者们或许就没有任何理由为Santa Cruz这样的设备来开发游戏或应用。

Vive Pro并不会必然地威胁到Oculus的整体地位。“是否会有硬件参数上的竞赛?当然会一直有,那么HTC在这次是否领先了?是的,”行业分析和研究机构Gartner的分析师Brian Blau说。“但我并不认为这意味着竞争的局面发生了实际的大幅变化。虽然HTC目前暂时领先了,但你必须知道Oculus是会回应的。到今年年底,我们或许就会看到相反的局面。”

但Santa Cruz的未来并没有多么明晰。到目前为止,HTC还在专注于推动大型高质量VR游戏和行业应用,也就是高端PC用户所占据的市场份额。这家公司暂停了基于谷歌Daydream的VR一体机的开发,并且虽然HTC发布了一款名为Vive Focus的VR一体机,但这款设备目前仅面向中国市场。

而在发布Vive Pro之后,HTC又令人信服地增强了Vive作为VR游戏默认平台的地位。Oculus在Rift独占游戏上花费了Facebook大量的资金,但如果HTC让Vive对高端游戏足够具有吸引力的话,开发者们或许会认为,Facebook给的这些钱并不值得他们去限制潜在的玩家。

Oculus当然也知道无线VR头显的重要性,毕竟这可以提升游戏、影视或社交的体验质量,但Oculus并未向人们展示出其在VR无线化方面的计划。而与此同时,HTC则更加专注于由PC驱动的VR头显,这将会让Oculus面临艰难的抉择:我们该往哪儿投钱?是不是该补充一些新的开发者了?

“与其分散注意力,我认为对Oculus来说很重要的一点是,对不同的产品采取差异化的策略。对于所有的VR头显来说,共同的目标当然是无线化,但除此之外,我认为Oculus面临的挑战是要展示出其不同的高端产品间的差异,”行业分析和研究机构NPD Group的分析师Ben Arnold说。“谁能成功,很大一部分取决于内容的质量,我认为硬件也会有影响,但随着这些平台逐渐成熟,平台会变成牵制因素。消费者们会决定哪款硬件对他们来说是最好的。”

Facebook当然不缺钱,Oculus也会在某个平台成功进入主流市场之前持续开发不同的VR头显。目前并没有一款头显赢得了VR平台之间的战争,并且我们也不知道这是否会吸引那些会花费大量的钱来购买硬件产品主要的游戏玩家,或者是那些只需要低端VR头显,来观看视频和使用其他应用的用户。

我们也不知道消费者版的Santa Cruz会长什么样。Oculus或许不会再将其有线和无线的VR头显产品线混在一起,比如说推出另一个版本的Santa Cruz,可以选择是否连接PC,或者说一款具备无线适配器和inside-out定位的Rift,这会让Vive Pro新增的便利性更具优势。

VR是一个具备强大潜力的媒介,并且没有比每年的CES展会更能看出未来趋势的了,在展会期间我们可以看到这项技术是如何进入到新的、激动人心的领域。但是从现在来看,VR还仍然是一个很小的市场。随着HTC推出Vive Pro,Oculus或许需要选择,是继续探索未来的广阔市场,还是先抓住目前最大的用户群体。

最初发布于2018年1月15日

原文链接:https://www.theverge.com/2018/1/10/16874096/htc-vive-pro-oculus-vr-rift-santa-cruz-virtual-reality-market-ces-2018

160多年前的”VR眼镜”带给今天的VR工程师们新的灵感

来自维多利亚时代的立体眼镜正在启发今天的VR工程师们,即使拿到现在,这些立体图片也可以使用谷歌Cardboard来观看。而这款立体眼镜,诞生于160多年前。

上图就是诞生于19世纪的古老的立体镜,或者说是3D查看器。其中的立体照片卡展示了位于宾夕法尼亚州的Raymond Kill瀑布。

VR/AR行业里一个广为流传的说法是,一些世界级的工程师正在探索如何让一头鲸鱼看起来就像是从你的房间地板里跳出来一样。创作这种虚拟的奇幻世界貌似会有一个大市场,比如开发VR游戏,或者增强现实应用。

但是摄影公司Getty Images正在和像谷歌这样的公司合作,在发明于160余年前的技术中找到了新的灵感。

在19世纪,伦敦的Stereoscopic公司开发了一款形似头显的设备,可以使用它来观看从不同角度拍摄的两张照片,这可以说是第一代的VR设备了。

“当时的摄影技术还很低下,”Getty Images的VR和沉浸内容总监、编辑内容高级总监Anthony Holland Parkin说道。“它提供了一种沉浸式的体验,最吸引我的是,它和今天的谷歌Cardboard是非常相似的,可以说它是谷歌Cardboard非常早期的一个先驱。这些来自那个年代的图片是非常早的娱乐内容,并且在当时也极为流行。其中最流行的图片之一是尼亚加拉大瀑布的走钢丝表演,售出了大概10万份。”

在1851年将近3个月的时间里,巴黎和纽约大约售出了25万台立体镜。

现在看来,你会认为这种设备是比较粗糙的,甚至有点像那种一次性的3D眼镜,或者View-Master之类的玩具。但是Parkin说,这种设备与现代的VR头显的共同点远超你的想象。

“目前还有大概15000台这种设备,能够保存到现在,可以说是非常珍贵的。我们还可以在VR头显中观看这些内容,比如可以使用谷歌Cardboard,让这些图片重获生机,”Parkin说道。“实际上我正在创作全新的视频版本,但我所使用的是最新的技术,来创作同样的体验。”

可观看的内容也多种多样,比如伦敦斯特兰德区的沉浸式视图,或者会冒出来一个鬼魂的恐怖体验。

“我喜欢的是,这张图所拍到的斯特兰德区会把你带到那个年代。这是一个保存那个年代的记忆的方法,并且这种场景是无法重建的,”Parkin说道。

从16世纪开始,手绘图就被用在立体技术中,直到20世纪60年代,计算机科学家们才能够创建大部分目前所使用的虚拟现实技术的框架。但是除了国防工业的承包商,或者迪士尼和任天堂这样的大企业之外,很少有企业能够有这种技术资源,来推动内容和设备的进步。

“经过这么多年,我们见证了这项技术的进步。迪士尼很早就拍摄过360°视频,可以带着你环游美国,观看起来是十分震撼的。”

Lucas工作室将2012年视作转折点,在这一年Oculus的创始人Palmer Luckey将电池、半导体元件和手机屏幕等组件组合在一起,创作出了新的虚拟现实体验,并且比以前的VR头显要更加易用,且价格低廉。

Parkin说,下一个阶段的虚拟现实设备将会提供更大范围的移动能力,用户可以在其中自由走动,并且感受到他们触摸的物体。但是像Getty Images这样的公司正在研究更加简单的技术,来让人们接触到VR。比如与谷歌合作VR180这种全新的VR视频格式。

正如其名字,VR180这种“半全景”格式意味着,当你戴上VR头显时,能看到的只有180度的半幅全景画面。相比传统的360°全景视频,其优势在于更容易拍摄、剪辑和传播,而用户的接受程度也会更高。

“现在,我们已经有了非常高质量的视觉体验设备,有着很大的屏幕,能够提供多媒体体验,”Parkin说。“移动技术的发展,加上简单易用的内容,让任何人都可以接触VR。”

最初发布于2018年1月30日

原文链接:https://www.cnbc.com/2018/01/28/getty-google-examine-vr-history-with-london-stereoscopic-compan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