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悉见科技CEO刘洋:用AR解决体验和效率两大问题 重点打磨AR云服务

提到AR眼镜,大家会很自然地想到谷歌于2012年发布的Project Glass,这款充满科幻风格的产品可以通过声音控制拍照、视频通话或者提供导航,处理文字信息和邮件等等。但在2015年年初,谷歌还是停止了这一项目的ToC业务。究其原因,除了硬件性能的低下和差强人意的佩戴体验之外,更重要的是缺乏应用场景,对消费者来说这是一个不存在刚需的产品。

不过可以确定的是,AR眼镜目前在B端市场有其应用的空间,这也是国内众多AR眼镜厂商努力的方向,悉见科技便是其中之一。笔者近日前往悉见科技,对其CEO刘洋进行了专访。在刘洋看来,目前AR眼镜还需要三年左右的时间才能进入C端市场,在此之前,可以先从提升行业体验和效率等方面着手,开发B端市场,并且重点介绍了悉见科技在AR云服务方面的工作。

一代产品解决用户体验问题 二代产品解决效率问题

在专访一开始,当然要首先体验并了解悉见的AR眼镜。刘洋表示,悉见科技从一开始就在坚持面向B端这一方向,坚定地认为AR要落地到行业里面去。

在产品方面,悉见科技的第一代AR眼镜X1S重点解决用户体验问题,意在给B端用户提供较好的体验,并且在去年实现了量产。与其他厂商大多采用分体式方案不同,这款重量仅为166克的AR眼镜采用一体化设计,搭载三星Exynos 8890处理器,分辨率达到了1080P*2,视场角为45°。”这是我们目前市面上能够做到45°视场角,整体重量控制在166克且真正量产出货的唯一一款双目一体机,也让我们很有成就感。”刘洋表示。

第一代AR眼镜量产之后,悉见科技开始快马加鞭地研发第二代产品。刘洋表示,悉见科技的二代产品计划在6月份发布,9月份量产。但与一代产品的不同的是,二代产品将会应用在完全不同的方向,因而在产品设计思路上也有所不同。

刘洋向笔者介绍说,悉见科技的第一代产品解决的是体验问题,可以让B2B2C的业务模式在小场景中拥有较好的体验,比如应用在博物馆,艺术馆,商场营销,教育培训等领域。而二代产品则专注于解决效率问题,比如工业、警用、安防等场景,并采用分体式设计。“这些领域对产品的外观要求不是太苛刻,而且对价格也不是那么敏感。二代产品的头戴部分可以做到50克以内,并且采用光波导方案,外观和我们戴的近视眼镜已经差不多了,同时配合一个强大的处理设备,真正做到解放双手,实现对效率的大幅提升。”

重点打磨AR云 研究多人在同一场景的AR交互

除了硬件之外,悉见科技在视觉智能核心技术组件及云服务方面也有了非常重大的突破。刘洋向笔者介绍说,悉见科技的AR云是国内最先能够做到多人在同一个场景里互动的技术。通过把虚拟世界注册到真实场景里,获取唯一真实的世界坐标系,能够提供很有意思的体验,给不同行业带来的想象力也是非常可观的。

据刘洋介绍,悉见科技从2017年年初就开始朝AR云的方向努力,当众多的AR开发商还停留在理解图像,把虚拟对象注册到图像上的时候,悉见科技已经可以在一个很大的场景下做空间的理解和追踪。刘洋表示,悉见科技在感知和计算部分是非常擅长的,并且会沿着这个方向一直深耕下去。

在刘洋看来,AR云不是给某个识别图指定坐标信息,而是要理解场景并进行全局定位,比基于识别图的AR要难很多。目前常见的AR都是要扫图片,苹果的ARKit和谷歌的ARCore已经可以让大家把虚拟的东西放在平面上,这已经比基于图片的追踪更进一步,能够追踪小范围的空间。而AR云要比这个再进一步,它能记住这个空间,根据摄像头捕捉到的视频流,在移动的时候也能获取空间结构信息,同时用这些信息跟AR云中的空间位置信息进行匹配并获取数据,呈现给用户。“我们对场景进行理解以后,还能够做到真实和虚拟之间的相互遮挡碰撞,你将会看到很多很有意思的场景。”刘洋说。

至于其应用场景,刘洋认为,结合AR云,可以实现很多有意思的应用体验,比如可以把某一个街道布置成打僵尸的场景,僵尸会从地底下或者门里面爬出来,所有人可以同时攻击僵尸,这种多人互动的AR体验是其他的开发工具所无法实现的。

目前主推AR解决方案在四个业务方向的应用

既然目前AR眼镜主要面向B端市场,那么都有哪些B端领域可以应用AR眼镜呢?刘洋向笔者介绍了如下几个应用场景。

首先是文旅娱乐,这也是悉见科技一开始的切入点。以景区为例,刘洋认为,游客们之所以要去景区?是因为景区里的场景对他有吸引力,这里看重的是其资源稀缺性。而悉见科技可以把这个资源稀缺性进行二次创作,形成一个游客以前看不到或者看不懂的东西,在使用AR眼镜或手机时可以看到,可以看懂。比如说已经被烧成废墟的圆明园部分景观,用户可以戴着AR眼镜看到圆明园的原貌,甚至可以叠加一些更有深度的内容。而在娱乐领域,《Pokemon Go》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代表,将此类产品结合AR云,将会有一个非常大的突破,可以让多人在一个空间里面做虚实结合的多设备的互动。“我们可以理解成是把景区里的体验放大到全域,现在也有一些优秀的IP在找我们做这方面的合作。”刘洋表示。

第二个大的应用场景是教育培训,从K12教育到高等教育到职业培训教育,都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应用AR技术。比如在医疗培训中,需要培训学生解剖尸体,但上手解剖真正的尸体其成本是很高的,如果利用AR技术来实现多人互动,并且可以重复练习,培训时会更方便,成本也会更低。此外在工业领域的维修培训,也有存在刚需的场景。

第三个应用场景是营销零售,使用手机App扫描包装或商标即可看到商品广告的案例可谓屡见不鲜。但在刘洋看来,这是一种碎片化的体验,而基于AR云可以实现更加有趣且完整的体验。比如在商场里面,可以通过AR云技术,让五层的商家在一层放置吉祥物,用户在一层通过手机可以获取包含这个吉祥物的视觉导航,带着顾客走进店里,在路上还可以放一些隐藏的线索,比如说优惠券或红包,进一步增加消费的可能性。“顾客只要举起手机,通过AR云来理解这个场景并从云端加载安置在这个场景中的虚拟内容,并且可以做到多人互动,这在营销场景中能带来更多的可能。”

第四个应用场景,也是悉见科技第二代产品的主推方向,便是解决效率问题,这也是目前很多AR公司所认为的刚需场景。通过第二代AR眼镜,悉见科技也将进军安防、警用、工业等等需要解决效率问题的场景。“在这些场景中,我们需要解放双手,需要更高的视觉智能,去帮我们记录以前需要人来记录的一些信息,并且把远程信息叠加到具体工作场景中。”刘洋这样介绍了第二代产品在今后的具体应用。

虽然以现在AR眼镜的状况,想要面向C端市场还很困难,但笔者认为,在上述这几个应用场景中,以现有的设备和现有的技术,已经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B端客户解决问题。

内容方面,便捷的UGC工具和PGC工具都要具备

无论是VR还是AR,目前都面临着优质内容的缺乏,这也是制约VR和AR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那么悉见科技是怎样看待这一问题的呢?

刘洋以目前的从社交平台为例,阐述了UGC内容生产工具的重要性。“一开始大家是通过博客或者微博,用文字来进行交流,当手机相机逐渐成熟,大家就开始拍图片,图片就成了社交的主要载体。而当抖音和快手这样的App已经可以让每一个消费者都能生成非常漂亮的短视频的时候,短视频就成了社交的主流载体。与之类似,AR要想成为主流的社交载体,消费级的内容生产工具是必不可少的。”据笔者了解,悉见科技目前也正在研发此类产品,相信会在不久之后面世。

除了让普通用户生产内容的UGC工具之外,在PGC工具方面,目前由供应商来根据案例需求定制内容的效率是比较低的。悉见科技希望在一些领域有更加自动化的内容生成工具,解决目前优质内容供不应求的问题。除此之外,刘洋认为,有了高效能的内容生产工具,还需要有一个标杆,要引导开发者,告诉他们往哪个方向去开发内容。这方面还需要广大的AR从业者们共同努力。

写在最后

如上文所说,除了新的AR眼镜产品,悉见科技目前正在重点研发AR云。“我们认为,AR不只是把一个虚拟的东西叠加到现实上,更重要的是我们能够通过AR的交互方式,把真实的场景和过程进行数字化,同时把数字的内容实现可交互化,这是以后AR眼镜成为消费级的产品的时候,承载它能够实现的价值的很重要的一环。”刘洋对AR云的未来充满信心。而在应用场景上,悉见科技一直在上述几个应用场景中深耕,刘洋认为,通过这些努力,行业的需求也会跟悉见科技的技术形成一个非常快的反馈闭环。

当问及悉见科技的公司定位时,刘洋表示,悉见科技的定位是一家视觉智能技术加行业数据的人工智能公司。“悉见,即洞悉所见,就是要赋能于人,解决人看的问题。我们现在有最内层的核心技术,外层是软件加硬件加云服务的产品形态。在为行业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我们也很重视数据方面的收集,通过数据收集逐步增进我们的人工智能算法。当这个行业to C的一些关键问题解决之后,我们也会往to C的服务迁移。最终我们希望每个人都能拥有像钢铁侠战甲般的技术,让大家可以洞悉所见。”刘洋这样总结道。

最初发布于2018年6月1日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喻国明:技术逻辑驱动下VR发展的价值空间和判断标准

近日,由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和人民网共同主办的第三届中国VR/AR创作大赛“金铎奖”开幕式期间,长江学者、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喻国明做了题为《技术逻辑驱动下VR发展的价值空间和判断标准》的主题演讲。

笔者受邀参加了本次开幕式,并为大家整理了本次演讲的主要内容如下:

感谢主办方举办的此次活动,我就《技术逻辑驱动下VR发展的价值空间和判断标准》来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如何判断VR发展未来的价值空间,应该怎么去看呢?我认为,影响中国全面发展的三个基本维度是政府规制、市场发展和技术革新,无论是发展的机遇,还是发展的困难或危机,都是源自于上述三个维度的变化和发展,这是关系中国全面发展的动因的基本框架,我从这三个维度上来做一个分析。

首先,从政府规制的维度上看,网络已经成为并且越来越成为社会生活展开的基础设施。网络政务、网络消费、网络社交、网络就业,越来越多的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在网上展开,因此也就顺理成章成为政府规制、关注和施政的重中之重。习近平总书记说,群众在哪里,我们的工作就到哪里。现在群众都上网了,我们的工作重心也就更多地转移到了网上。而网络的社会性连接的数量和质量,是决定将线下生活在多大程度上搬到线上的关键所在。VR作为一种连接的技术形态,比包括微信在内的任何一种连接网络具有更宽、更密、更深、更厚的社会连接性。它不但能够很好地连接人与人、人与信息、人与物,形成与环境对象物连为一体的沉浸式传播的巨大优势,实现场景分享、角色控制等种种新的人类实践性连接的自由度的扩张,而且还可以连接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使人的生命展开形式不仅限于现实维度,还可以在多条虚拟维度上展开,并且提供虚拟维度与现实维度的交互与叠加,成为人类生命的新的存在形式。

其次,从市场发展的维度上来看,我们已经进入到了互联网发展的下半场,过去20年是互联网发展的第一阶段,即互联网发展的上半场。上半场就是连接一切的网络化过程,它追求的是网络效益价值。而所谓的网络效益是指一个网络的价值和使用人数的平方成正比的价值效应关系,换句话说,使用的人越多,这个网络的价值就越大,这本质上就是一种规模经济的模式。在这一发展路径的竞争当中,BAT等巨型平台型企业成为本轮竞争的优胜者,但是,随着规模经济进入发展的天花板,追求规模以赢得效益变得越来越难,规模扩张的成本越来越大,效益产出越来越小,以至于成为“规模不经济”。因此,必须要实现发展的转型,这就是互联网发展的下半场所开启的全新时代,其实质就是要将互联网发展上半场所形成的的较为粗放的价值有限的网络化连接进一步细化、加厚以及加宽,让越来越多的线下生活和社会实践能够搬到线上来更好地实现,使网络的价值越来越丰厚。

如何构成网络价值的日益丰厚呢?这就需要实现网络的协同效应。而协同效应的本质是一种全社会范围之内的多角色多层次,数据引导智能匹配的社会化协同所创造价值的全新范式,它不同于以往的相对封闭性,大规模、标准化,流水线式的价值生产范式,协同效应的价值范式要求我们有这样三种变化:

第一,信息的分享从串联走向并联,即分布式并列处理海量数据和信息,在海量的人群范围之内实现实时的互动与协同,这是互联网发展下半场对信息的社会节奏与沟通范式上所带来的真正的范式改变。

第二,从一个相对封闭的供应链体系走向未来的开放协同的分工协作体系,它追求的是一种实时动态的全局优化,以及实现个性化低成本快速响应等维度上的全新价值组合,是传统时代无法满足的长尾需要,是利基市场的有效展开形式。

第三,从传统的自我管控模式走向一个更为高效快捷的社会化协同模式,建立共享的基础设施,以便使更多的人与社会主体能够用社会化协同的方式来创造更多更大的价值。所有这一切的实现都有赖于对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充分开发和利用。而VR技术所构造起来的新兴连接平台,即未来媒体,无疑是比现在任何一种连接平台更具有技术升维,平台升维的新型媒体平台的性质。

因此我们说,VR是一种具有巨大发展空间和价值主张的一种未来媒体。

接下来从技术上革新维度上分析,我们看到随着一系列的技术进步,尤其是5G技术试验的展开,对VR技术带来的技术瓶颈的突破,使VR技术越来越成熟,越来越脱颖而出。而人工智能方面,其发展其实有三个基本的要素,一个是大数据,一个是算法, 一个是计算力,这是人工智能的技术要素,但是它的落地的媒介形式最重要的一个表现就是VR。

我们都知道,5G技术不仅仅是更快的速度,更大程度上是给我们带来技术展开的一种新平台,比如在2G时代我们在互联网上用的文字传输,到3G时代我们就可以方便地进行图片的传输,而到了4G时代,直播和视频分享就已经非常自由非常方便了。而5G带来的更高的传输速度,不但能够使我们未来的硬盘趋于越来越无用,并且所有用户端的应用软件都由于云计算和云服务而趋于市场完全萎缩,而受益最大的实际上就是需要更高速度,更多的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涌入的VR技术。VR技术在5G技术催生之下,一定能够进入到一个新的境界。

我们中国人讲,要成就一件大事,要讲天时地利人和,从这三度维度上考核VR技术,以及在这三个维度延伸的趋势的把握方面,我们都看到了其高速成长的可能性。所以我们这次有机会和业内人士与学术界共同开始VR发展的新的开端,我们觉得特别开心,而且我们对这样的合作寄予更高的期望,希望它能够有助于我们社会的进步,有助于我们老百姓的幸福生活,这就是我们开展这个工作的初衷。

以上为长江学者、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喻国明的演讲内容。

据了解,第三届中国VR/AR创作大赛由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和人民网共同主办,由北京师范大学、人民日报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北京市新闻出版广电局作为业务指导单位。本次大赛赛期为4-11月,共设置12个主竞赛单元,分别为:寻访·北京三个文化带单元、见证·一带一路单元、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单元、记录·四有好老师单元、峨眉故事单元、VR娱乐、旅游、影视、动漫、新闻、纪录片、AR交互等。

入围本次大赛的作品将在人民网、人民视频客户端、爱奇艺、暴风影音等众多平台上展出,同时与VeeR VR,为参赛作品创造良好的国际展示机会。人民视频客户端将为大赛设置专题栏目,可实现参赛作品的实时上传、一键式渠道分发、手机实时在线播放等效果。人民视频客户端将为大赛设置专题栏目,可实现参赛作品的实时上传、一键式渠道分发、手机实时在线播放等效果。

最初发布于2018年6月6日

华为AR/VR产品线副总裁赵学知:为用户提供极致VR体验 为生态合作伙伴提供优质服务

6月22日至23日,以“开放&创新”为主题的华为终端·全球合作伙伴及开发者大会在北京举行。在本次大会期间,华为正式发布全场景生态战略,宣布全面推行耀星计划,设立DigiX创新工作室,通过芯端云开放平台,赋能合作伙伴,真正为用户带来更美好的数字生活。

在6月23日的VR/AR分论坛期间,华为AR/VR产品线总裁李腾跃正式发布了VR SDK 2.0和AR Engine 1.0,并宣布将会面向所有开发者开放。之后,华为AR/VR产品线副总裁赵学知对HUAWEI VR 2头显产品和华为对VR开发者的支持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

华为曾在2016年4月的P9手机发布会期间发布了一款类似三星Gear VR的VR头显,需要配合华为旗下的高端手机使用。这款VR头显是华为发布的首款VR硬件,并且是首款兼容谷歌Daydream标准的VR头显。

而在去年10月的华为Mate 10系列手机发布会期间,又正式推出了HUAWEI VR 2。与前者不同,华为VR 2配有独立的显示屏,并且华为与IMAX和DTS公司合作,意在为用户提供极致的观影体验。

从用户体验角度出发 推出HUAWEI VR 2

华为VR产品的研发团队认为,VR头显一定要在显示上达到极致,这是给用户提供极致体验的基础。所以,团队在显示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同时不在其中设置计算单元,而是可以连接手机或电脑,甚至还可以用IPTV的机顶盒。这样还方便了对设备重量的控制。目前,华为VR 2已经可以支持华为旗下的旗舰手机,如Mate 10系列,P20系列,连接电脑时可以支持Steam平台的部分内容。

在显示方面,华为选择了京东方的Fast-LCD屏幕,单眼分辨率为1440*1600,双眼分辨率达到了3K,大幅减少了VR头显的纱窗效应。同时采用了特殊的光学镜片来提高PPD(Pixel Per Degree)。另外,Fast-LCD屏幕的刷新率比较高,能够减少动态模糊和眩晕感,它在90帧的刷新率下结合global illumination,在快速运动的物体的呈现上,也不会有明显的拖影和变形。华为在这里进行做了大量的实验和技术优化。

华为VR 2的屏幕亮度达到了180nit,视场角为100°,同时华为与IMAX合作,能够模拟出标准IMAX影厅22m*16m的幕布,并且给用户提供“皇帝位”的观影体验(即IMAX影厅中的最佳观赏位置),同时,还引入了一些IMAX专供的高质量影片内容。在音效方面,华为与DTS合作,用户可以享受到专业的5.1声道音频体验。

当用户将手机与华为VR 2连接时,可以把手机上的所有内容直接投到VR屏幕上,当用户戴着华为VR 2头显的时候,可以观看手机里的一些内容,比如已经下载的电影,手机上的所有应用等等。赵学知表示,这一功能未来还可以延伸到AR眼镜,甚至可以延伸到任何的可穿戴显示屏上。

而将华为VR 2通过DP接口连接到电脑时,用户就可以有更广的选择余地,比如体验Steam平台的部分游戏内容,甚至还可以连接赛车游戏的座椅。同时,华为VR 2有一个开放式的USB接口,可以接入第三方配件。比如在华为开发者大会现场,展示了使用NOLO VR定位套件的华为VR 2头显,可以为其带来6DOF的定位和交互,《Tilt Brush》等优质的PC VR内容均可进行体验。

开放生态,吸引优质内容,服务开发者

在这方面,赵学知表示,华为将VR/AR定义为下一代的终端,同时也是一个私人的可穿戴平台。华为正在做很多的技术储备,也在与开发者和合作伙伴一起来做研究。他希望能够有更多的技术向公司,如从事手势识别、眼球跟踪或者特殊模组研发的公司和内容开发商,以及将VR用在教育、游戏、艺术等领域的从业者们能够加入华为VR的生态。

在内容的分发上,VR应用可以通过华为的VR应用市场来下载和管理,在今年1月份,已经支持付费下载,而在VR内的3D场景免密支付功能也将会在今年7月份正式上线。赵学知表示,华为推出这样完整的支付方式,意在帮助更多的开发者变现。

同时,华为还有自己独立的视频平台,目前已经采购了大量的优秀影片,现在也在扩充VR影片库。华为有专门的基金来进行优质视频内容的采购,也希望有更多的视频内容方向的合作伙伴加入其中。

此外,借助华为广泛的线下渠道和参展机会,华为也会同步展示和推荐优质的VR和AR内容及应用。

赵学知表示:“我们的目标就是跟开发者一起,能够吸引更多的用户,让用户有更长的使用时间。我们有专门的开发样机,开发者可以申请,同时也会提供VR SDK、交流论坛和各种资源给开发者。并且,会和优秀的合作伙伴一起来推广。“

推动VR标准统一 探索云化VR

当谈及开放生态时,赵学知还提到了目前仍然较为混乱的VR硬件标准问题。在这方面,华为是OpenXR的创始会员之一(创始会员还包括AMD、苹果、ARM、谷歌、三星、高通等等),正在积极推进OpenXR标准的成熟化,希望通过一个标准的接口,把不同厂商的硬件进行适配,推动整个产业的蓬勃发展。

此外,华为还发起成立了一个Cloud VR/AR特别兴趣组,这个兴趣组以云化VR/AR为主要方向。“我们认为现在的VR头显重量还是太重,我们需要更轻量化的,更高分辨率的头显,华为要把头显优化好,让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用户能够接受它,使用它。下一个技术就是怎么能够把一些高分辨率的渲染放在云端,通过5G和无线等方式,把高质量的内容呈现在高分辨率的VR头显上,这是我们的一个宗旨,我们会跟合作伙伴一起来推动这样的解决方案的成熟。”赵学知说道。

在本次演讲的最后,赵学知还表达了对VR产业的长期看好。他表示:“虽然在最近有一些合作伙伴提前离场,但我们也看到一些新的合作伙伴在进入VR/AR领域,坚持下来的合作伙伴都是对VR/AR有坚定信念,同时也有一定本事的公司,无论是在技术上还是在内容上。我觉得能够真正走下去的合作伙伴都是有远见而且有实力的公司,我们希望大家一起把VR/AR产业推向成熟。”

最初发布于2018年6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