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喻国明:技术逻辑驱动下VR发展的价值空间和判断标准

近日,由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和人民网共同主办的第三届中国VR/AR创作大赛“金铎奖”开幕式期间,长江学者、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喻国明做了题为《技术逻辑驱动下VR发展的价值空间和判断标准》的主题演讲。

笔者受邀参加了本次开幕式,并为大家整理了本次演讲的主要内容如下:

感谢主办方举办的此次活动,我就《技术逻辑驱动下VR发展的价值空间和判断标准》来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如何判断VR发展未来的价值空间,应该怎么去看呢?我认为,影响中国全面发展的三个基本维度是政府规制、市场发展和技术革新,无论是发展的机遇,还是发展的困难或危机,都是源自于上述三个维度的变化和发展,这是关系中国全面发展的动因的基本框架,我从这三个维度上来做一个分析。

首先,从政府规制的维度上看,网络已经成为并且越来越成为社会生活展开的基础设施。网络政务、网络消费、网络社交、网络就业,越来越多的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在网上展开,因此也就顺理成章成为政府规制、关注和施政的重中之重。习近平总书记说,群众在哪里,我们的工作就到哪里。现在群众都上网了,我们的工作重心也就更多地转移到了网上。而网络的社会性连接的数量和质量,是决定将线下生活在多大程度上搬到线上的关键所在。VR作为一种连接的技术形态,比包括微信在内的任何一种连接网络具有更宽、更密、更深、更厚的社会连接性。它不但能够很好地连接人与人、人与信息、人与物,形成与环境对象物连为一体的沉浸式传播的巨大优势,实现场景分享、角色控制等种种新的人类实践性连接的自由度的扩张,而且还可以连接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使人的生命展开形式不仅限于现实维度,还可以在多条虚拟维度上展开,并且提供虚拟维度与现实维度的交互与叠加,成为人类生命的新的存在形式。

其次,从市场发展的维度上来看,我们已经进入到了互联网发展的下半场,过去20年是互联网发展的第一阶段,即互联网发展的上半场。上半场就是连接一切的网络化过程,它追求的是网络效益价值。而所谓的网络效益是指一个网络的价值和使用人数的平方成正比的价值效应关系,换句话说,使用的人越多,这个网络的价值就越大,这本质上就是一种规模经济的模式。在这一发展路径的竞争当中,BAT等巨型平台型企业成为本轮竞争的优胜者,但是,随着规模经济进入发展的天花板,追求规模以赢得效益变得越来越难,规模扩张的成本越来越大,效益产出越来越小,以至于成为“规模不经济”。因此,必须要实现发展的转型,这就是互联网发展的下半场所开启的全新时代,其实质就是要将互联网发展上半场所形成的的较为粗放的价值有限的网络化连接进一步细化、加厚以及加宽,让越来越多的线下生活和社会实践能够搬到线上来更好地实现,使网络的价值越来越丰厚。

如何构成网络价值的日益丰厚呢?这就需要实现网络的协同效应。而协同效应的本质是一种全社会范围之内的多角色多层次,数据引导智能匹配的社会化协同所创造价值的全新范式,它不同于以往的相对封闭性,大规模、标准化,流水线式的价值生产范式,协同效应的价值范式要求我们有这样三种变化:

第一,信息的分享从串联走向并联,即分布式并列处理海量数据和信息,在海量的人群范围之内实现实时的互动与协同,这是互联网发展下半场对信息的社会节奏与沟通范式上所带来的真正的范式改变。

第二,从一个相对封闭的供应链体系走向未来的开放协同的分工协作体系,它追求的是一种实时动态的全局优化,以及实现个性化低成本快速响应等维度上的全新价值组合,是传统时代无法满足的长尾需要,是利基市场的有效展开形式。

第三,从传统的自我管控模式走向一个更为高效快捷的社会化协同模式,建立共享的基础设施,以便使更多的人与社会主体能够用社会化协同的方式来创造更多更大的价值。所有这一切的实现都有赖于对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充分开发和利用。而VR技术所构造起来的新兴连接平台,即未来媒体,无疑是比现在任何一种连接平台更具有技术升维,平台升维的新型媒体平台的性质。

因此我们说,VR是一种具有巨大发展空间和价值主张的一种未来媒体。

接下来从技术上革新维度上分析,我们看到随着一系列的技术进步,尤其是5G技术试验的展开,对VR技术带来的技术瓶颈的突破,使VR技术越来越成熟,越来越脱颖而出。而人工智能方面,其发展其实有三个基本的要素,一个是大数据,一个是算法, 一个是计算力,这是人工智能的技术要素,但是它的落地的媒介形式最重要的一个表现就是VR。

我们都知道,5G技术不仅仅是更快的速度,更大程度上是给我们带来技术展开的一种新平台,比如在2G时代我们在互联网上用的文字传输,到3G时代我们就可以方便地进行图片的传输,而到了4G时代,直播和视频分享就已经非常自由非常方便了。而5G带来的更高的传输速度,不但能够使我们未来的硬盘趋于越来越无用,并且所有用户端的应用软件都由于云计算和云服务而趋于市场完全萎缩,而受益最大的实际上就是需要更高速度,更多的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涌入的VR技术。VR技术在5G技术催生之下,一定能够进入到一个新的境界。

我们中国人讲,要成就一件大事,要讲天时地利人和,从这三度维度上考核VR技术,以及在这三个维度延伸的趋势的把握方面,我们都看到了其高速成长的可能性。所以我们这次有机会和业内人士与学术界共同开始VR发展的新的开端,我们觉得特别开心,而且我们对这样的合作寄予更高的期望,希望它能够有助于我们社会的进步,有助于我们老百姓的幸福生活,这就是我们开展这个工作的初衷。

以上为长江学者、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喻国明的演讲内容。

据了解,第三届中国VR/AR创作大赛由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和人民网共同主办,由北京师范大学、人民日报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北京市新闻出版广电局作为业务指导单位。本次大赛赛期为4-11月,共设置12个主竞赛单元,分别为:寻访·北京三个文化带单元、见证·一带一路单元、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单元、记录·四有好老师单元、峨眉故事单元、VR娱乐、旅游、影视、动漫、新闻、纪录片、AR交互等。

入围本次大赛的作品将在人民网、人民视频客户端、爱奇艺、暴风影音等众多平台上展出,同时与VeeR VR,为参赛作品创造良好的国际展示机会。人民视频客户端将为大赛设置专题栏目,可实现参赛作品的实时上传、一键式渠道分发、手机实时在线播放等效果。人民视频客户端将为大赛设置专题栏目,可实现参赛作品的实时上传、一键式渠道分发、手机实时在线播放等效果。

最初发布于2018年6月6日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