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将为心理健康领域带来变革!牛津大学临床心理学教授如是说

我们离提供给每个需要心理治疗的患者及时的帮助还有很长的距离,但是通过使用VR技术,我们或许即将迎来一场变革。

在目前的科技界,没有几个话题的热度能够超过VR。虽然这一技术已经存在数十年,但直到现在,VR才通过Oculus Rift、HTC Vive和可以连接手机的移动VR头显进入消费电子产品领域。但是VR不只是技术领域的游戏改变着,它还将改变我们解决心理健康问题的方法。

在不久之前,谈论心理问题还是一个禁忌,而目前这些问题的存在已经不是秘密。比如,我们知道每四个人中就有一个会在生命过程中的某个阶段经历心理健康问题。这个病痛的分支不是只有少数人才有的,其在社会经济学方面的影响也是非常深远的。在英国,处于工作年龄的成年人存在健康问题的,有一半是心理方面的问题。每年,英国用在心理疾病方面的财政支出能够达到2800万英镑–这还不包括英国全民医疗服务的支出。

既然问题如此严重,我们是如何应对的呢?以研究基金为例,心理健康问题研究仅使用了5%的医疗研究基金,13%的英国全民医疗服务基金。虽然从2007年开始,在Improving Access to Psychological Therapies项目的帮助下,治疗手段正在逐渐增多,但我们距离给每个需要治疗的人及时的治疗,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并且这种治疗方法是非常关键的。在某种程度上,心理咨询和辅导是更加高效的,但是只有在呈现给患者引发心理问题的场景,并且让他们直接去学习、感受和表现的更具建设性时,才能产生最强大的改变。这就意味着患者走出心理咨询室,进入了真正的世界,而治疗过程更像是一个私人的治疗师,或者说一个教练。但不幸的是,这种情形还很少出现:即使咨询师们能够意识到这种强烈的需求,他们的时间也是非常贵的。

现实情况是非常不乐观的,这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并且无法提供给这些心理疾病患者最佳的治疗。终于,借助已经出现了近半个世纪的技术,我们处在了一次重大突破的边缘。

MIT在上世纪60年代就最先研究了VR技术,并且其中的基础元素到现在也没有太大改变–一台电脑生成一张图片,一个显示系统呈现出感知信息,以及一个跟踪器能够反馈用户的位置和方向,以对图像进行更新–但最新的内容是复杂性和新技术的易得性。

由于像Facebook这样的大公司对VR技术的大量投入(他们在2014年以20亿美元收购了Oculus),这项技术已经在游戏领域崭露头角。那么这项技术能够给心理健康领域带来什么呢?

答案在于,VR在创作强大的模拟环境时有着非凡的力量,比如模拟出引发心理问题的环境。这样一来,我们就不需要心理治疗师来协助病患回到特定的环境,比如喧闹的商场,或者爬上一栋高楼。那些基本不可能为了治疗心理问题就搭建的环境也可以通过点击鼠标来完成,比如飞行,或者是引发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事件。对于许多心理问题来说非常有效的现场咨询,也可以直接传送到咨询室中,模拟环境可以调节难度,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重复。

VR还有另外一个巨大的优势。这是很容易理解的,面对一个难以接受的场景–虽然是治疗过程的一部分–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不愉快的。但由于VR并不是真实的,它会逐渐消失。我们可以在VR中做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情愿的事。并且,虽然由电脑生成的环境是人工的,我们的思想和身体也会给出真实的反应,就像它们是真的一样。这就意味着我们在VR中学到的东西会转换到真实世界中。

那么,VR和心理治疗到底如何结合呢?我们已经见到了使用VR去评估、理解和面对心理问题的一些研究。最早的案例出现在大约25年前,那时,设备的造价和复杂程度以及编程难度意味着这项研究仅仅属于非常小的专家团体和研究中心。之后发布了285项研究内容,这些研究内容中大部分都聚焦于使用VR来治疗焦虑症,以及特定的恐惧症、社交恐惧症和创伤后应激障碍。治疗结果是非常鼓舞人心的–VR是一个经过验证的提供迅速且持久的改善的治疗方法。

那么,其他类型的心理失调呢?目前还只能说有潜力。我们目前对于精神病中经常出现的被害妄想症的研究也提到,VR有着巨大的价值,但是我们还需要更多的研究。只有两个试点研究项目使用VR来检测抑郁症,当然这也是最常见的心理疾病之一。我们都知道,这项技术在触发酗酒和烟瘾时非常有效,但是没有人真正在一次VR治疗中进行测试。类似的,因为VR能够改变我们了解自己身体的方式,它能够极大地帮助治疗进食障碍问题(比如曾有这样一项研究,让厌食症病人用很短的时间去体验一个身体质量系数正常的人的身体,在此之后,厌食症病人就会较少的过高评价自己的体重)。但截至目前,针对进食障碍的系统化的VR治疗研究还没有出现。

焦虑症除外,在早期就已经使用VR对其进行了研究。我们可以看到,这项研究的潜力是巨大的,不仅是用于治疗,还需要用于评估。这样一来就无需依赖于病患能够回忆的想法和感受,VR还可以让临床医生们进行大规模的测试。而且,或许很快我们就可以在自己舒适又安全的家中使用VR来改善我们的心理健康状况。目前的VR治疗手段需要经过培训的医师来主导,未来的VR治疗手段或许能够由一个虚拟的医师来提供,让数量远超现在的病患能够获得最佳的心理治疗。

想要达到这种程度的话,需要有效的战略引导和投入。在硬件方面,VR在心理治疗中或许比脑部扫描仪更加重要。目前,位于牛津大学的心理健康研究团队是英国唯一具有完整的VR治疗手段的团队。

不仅虚拟治疗的心理学部分要适当,VR体验内容也必须要达到标准。很多所谓的VR距离革命性的沉浸式技术还有好几条街的距离。当VR被适当运用时,它对于用户来说将会是一个惊人的体验。虚拟的治疗手段就会像是目前最棒的电脑游戏那样激动人心,如果它们还能让我们回来寻求更多内容的话。

我们绝不能忘记VR极少会让我们模拟现实场景–它允许我们创建在真实世界中可能不会发生的场景。我们在几年前曾经做过这样的事,我们在一个VR环境中改变了人的可感知的高度,并且跟踪了这对他们的自负感的影响。VR治疗手段必须专注于开发这项技术难以置信的强大能力。

当然,更稀松平常但却依然非常重要的是,VR治疗手段必须经过严格的临床测试。

我们还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但是最终的益处会是惊人的。很多人都说VR是一项正在寻找目标的技术。但在心理健康领域,它已经找到了用武之地。

最初发布于2017年3月24日

原文链接:https://www.theguardian.com/science/blog/2017/mar/22/why-virtual-reality-could-be-a-mental-health-gamechanger

虚拟现实技术有效助力肢体康复训练 但我们还需要谨慎些

技术的进步正在持续改变着医学领域的未来,但是曾经被认为是游戏玩家专属的VR设备,是否会成为肢体康复领域的下一个前沿呢?

Rohan O’Reilly是南威尔士纽卡斯尔的一位运动康复治疗师,他已经在尝试选择性的使用一些包含VR设备的治疗手段,来帮助他的病人们做肢体康复训练。

“听他们讲述自己遭遇大面积创伤的经过,以及他们从遭遇事故到治疗的过程中遇到的事,让我有了很多思考,”O’Reilly说道。

“他们其中的大部分人都认为治疗过程是非常乏味的,并且非常不舒适,也没有任何的激励性。所以我们认为,我们需要让治疗过程感觉好一点。”

“现在,激动人心的新技术正在不断涌现,但却不是所有人都知晓。很幸运我们能生活在这样一个年代。虚拟现实就是这样的一种技术,毫无疑问它将会改变游戏行业。这是一个现象级的技术,VR作为一个平台,可以把人们放进他们想要进入的环境中。”

虚拟现实让治疗过程更有趣

O’Reilly表示,虚拟现实可以用一种非传统的方法来帮助病人进行肢体康复训练。

“治疗过程是融入情感的,”他说道。“如果你的康复训练刚好遇到这样一种情景,比如你需要捡起一个无生命的物体,你和这个物体也没有任何的情感联系,然后不断重复….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他们会认为这没有问题,我可以重复一会儿这样的动作,但是,他们很快就会感觉枯燥。”

“但如果你把一个人放进虚拟现实中,其中所有的画面都会让他们联想到自己喜欢的事物,他们就会接受这种治疗。”

“我们只是简单的创作出一种环境,病人们可以在其中探索自己的能力。”

病人们会发现自己健康状况大有好转

在大概四年前,Angus McConnell遭遇了一场事故,彻底改变了他的生活。他在顺着纽卡斯尔的一条山路向下骑行时遭遇了车祸。

“我撞在了挡风玻璃上,倒在了路上,最后导致我脊椎损伤–这是C7级的完全残疾,”McConnell说道。

“这种伤痛一直在纠缠着我。”McConnell也曾在传统的医院进行了康复训练,但他还在寻求其他的治疗手段。

“随着伤痛的延续,你会想要确定是否应该忽略这些无法工作的肢体部位,或者是否要让他们恢复正常,”他说道。

McConnell说,他在经过肢体康复训练之后,已经有了大幅的改善。

“最初我们从增强肌肉开始,希望神经信号也能够恢复正常,”他说道。“我可以感觉出来身体的变化,电极刺激身体的部位时,神经也会有明显反应。”

“在电极刺激的帮助下,我现在已经能够站起来了,在两年前,这是我不敢想象的。”

学术研究称VR是有效的,但是人们应该谨慎对待

纽斯卡尔大学的中风研究者Coralie English副教授认为,人们应该以一种谨慎的态度对待肢体康复训练。

“有相当多的证据证明,虚拟现实在恢复中风病人的肢体功能上是有效的,”她说道。

“这种康复手段对于那些已经有过活动的病人来说是有用的。但目前没有任何证据证明,如果你根本不能动,在VR中尝试运动的话会引起任何功能的恢复。”

“必须要确保的是,病人正在锻炼他们需要恢复的功能,并且这还需要由医疗方面的专家进行严格而透彻的评估。”

最初发布于2017年4月5日

原文链接:

一家之言:目前的移动VR阻碍了虚拟现实行业的发展

当现在的VR设备首次出现时,我们希望移动VR能够以非常快的速度取得进步。然而现状却是,移动VR的改变非常小,在某种程度上,这种缓慢的进步会拖慢VR在整体上成为主流的步伐。

为了证明我们的观点,我们只需要看看三星Gear VR和它唯一的真正的竞争对手,谷歌Daydream View。这两款头显是目前移动VR领域的代表性产品,虽然我们在一开始的确有几个理由对其感到兴奋,但这些设备的缺陷和缓慢的步伐让我们的热情逐渐冷却。

我们先从Gear VR开始谈起。这是三星和Oculus合作打造的VR头显。Oculus(在2014年被Facebook收购)正是PC VR头显Rift的开发商,这或许是世界上最著名的VR头显了。在CES 2015期间,Oculus的产品副总裁Nate Mitchell告诉我们,可以期待一场Rift和Gear VR之间的游戏,Gear VR不久就会跟上Oculus Rift原型产品的步伐。

即使我们是按照字面意思来理解这句话,这一预言也言之过早了。直到现在我们才迎来第三个消费者版本的Gear VR,虽然增加了一个控制器(提示:毫无疑问地与Daydream的控制器基本一样),我们还是看到了和最初发售的版本几乎一致的Gear VR体验。除了在视场角、连接方式和颜色方面的小变化之外,基本上没有什么大变化。

同样的问题还存在于内容库的整体质量方面。虽然在过去的几年间一些好的作品已经添加到了内容库中,我们看到的Oculus Store中增加的大多数内容质量还是很低的,其中的移动版和街机类游戏也基本没有用到VR这个新媒介的能力和特性。许多我们非常喜爱的体验自从发售之初就已经存在,或者有些是设备发售之后很快就已经上线了。

当然了,开发者们为移动VR开发游戏时,必须要面对消费者们的期待:Oculus Rift的用户在面对价格为30-40美元的游戏时也不会退缩,但是大部分人不会为移动VR游戏花这么多钱。不过,我们认为这一障碍能够被真正惊艳的移动VR头显克服掉。

再来看谷歌Daydream平台的内容库,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可以用“贫乏”来概括。这款头显完全不用考虑去兼容那么多的安卓手机,目前只有六款手机能够支持Daydream平台:Pixel、Pixel XL、Moto Z、华硕ZenFone AR、华为Mate 9和中兴Axon 7。并且很明显,移动VR对于大多数手机厂商来说也不是优先的方向。

我们的确很欣赏Daydream View的一些小细节,比如柔软的表面材质,和易于安装手机的特性。而然,它的控制器–以及三星Gear VR的控制器–突出了移动VR的不足之处,而不是尝试着去靠近PC VR头显的控制器。

例如,为什么只有一个运动控制器?想要真正在游戏中模拟双手,你需要两个控制器(比如Oculus Touch)。所以,现在的设备被限制只能提供Wii一样的游戏体验,也就是指向某处并点击。这对于最近推出的头显上设有的触摸板来说是一个进步,但距离类似Oculus Rift和HTC Vive这样的在游戏中“有一双手”的体验还有非常大的差距。

并且,我们会在最近的某个时间在移动VR设备上看到位置跟踪(头显能够跟踪你在空间中的动作,而非仅仅转动头部)吗?如果没有这种技术,当你移动时,虚拟世界也会跟着你移动,而非在虚拟世界中移动–这并不是向新用户介绍VR的最具沉浸感的方式。

除了不能留给人们深刻印象的硬件和软件开发之外,移动VR还有一个让人很烦恼的问题:即使你有一台移动VR头显,并且你找到了一款你喜欢的游戏,长时间佩戴引发的不适和固定视角的显示也会让你想要远离它。这可能是位置跟踪技术能够解决的最大的问题。

这种中等质量的体验的长期问题在于,他们无法让消费者们对高端VR体验产生兴趣。移动VR设备的定位是负担得起的入门级的产品,以探索VR的可能性。但是我们被逼迫着让移动VR体验足够吸引人,以鼓励人们花费上千美元去购买基于PC的VR设备。目前甚至连手机行业都缺乏这种激情,因为目前还极少有旗舰手机急于让自己的产品支持Daydream平台。

移动VR目前距离PC VR体验还很远,甚至这二者极少有关联。如果移动VR想要进入大众消费市场,它们需要取得长足的进步。否则,它们会吓退那些想要探索VR技术潜能的消费者。

最初发布于2017年4月1日

原文链接:http://newatlas.com/mobile-vr-not-good-enough/48703/

新款三星Gear 360相机上手体验:VR内容需要先上量?

近日三星在纽约举办了新品发布会,在本次发布会期间,三星发布了一系列新产品,包括Galaxy S8和S8+手机,以及全新的Gear VR头显和Gear 360相机。实际上,在发布会期间,三星给每一位与会嘉宾一台Gear 360相机,并在同一时间记录下了新品发布的场面。

在此之前,有关这款相机的传言已经满天飞了,并且现在看来,这些传言也基本都是真的。去年发布的旧款Gear 360是三星首次尝试360°相机产品,由于产品问题过多,基本上无法用“成功”来形容旧款相机。然而,这个全新的Gear 360看起来能够减少人们对上一代产品的抱怨。

首先,新款Gear 360比老款要更小巧。由于镜头更加靠近,让拼接效果也变得更好了,并且也更便于携带。新款Gear 360的外形相比上一代产品,在工效学设计上也更加科学。不再需要三脚架来支撑,这样一来在拍摄时底部被遮挡的画面也更小。老款相机虽然能够借助三脚架自行站立,但会遮挡大片的下方内容。新款Gear 360也有内置的电池,但不再是可拆卸的。然后,用于充电的USB端口也被移动到了侧方,由Micro-USB换成了USB Type-C。新款相机还把录制按钮从相机顶部移到了相机底部,这是用户通常手持的地方。从我们的经验来看,这可能会引起一些误触,不过相比把录制按钮放在相机顶部,已经不那么让人恼火了。有了这种新的设计,你可以使用任何的三脚架来支撑Gear 360,并且几乎任何的安装方式都可以。

用户对于旧款Gear 360最大的抱怨在于,它仅仅支持三星最新的手机产品。而这次发布的新版本则基本上脱离了三星的设备,允许你使用其他安卓设备,甚至是iOS设备,因为它是通过蓝牙和Wi-Fi来连接的。新款相机支持蓝牙4.1标准和802.11 a/b/g/n/ac Wi-Fi,并且最大支持256GB的MicroSD存储卡,双倍于旧款相机,这应该足够使用了。三星在发布会现场提供了一张32GB的存储卡,可以支持拍摄超过2小时的4K画质视频、1万张1500万像素的照片,三小时的1/2缩时摄影,三小时的五分钟视频循环,或者是超过1万张HDR照片。

同时,视频的分辨率也从3840*1920/30FPS提升到了4096*2048/24FPS,这也表明我们不会看到图像质量上太大的提升。谈到图像质量,新款Gear 360只能以1500万像素的分辨率捕捉360°照片,而非3000万像素。这可能暗示着较小的840万像素的传感器与上一代产品的1500万像素传感器截然不同。视频的拍摄格式为MP4格式,使用了H.265编码,基本与上一代产品相同。

新款的Gear 360支持的视频拍摄格式:4096*2048/24FPS、2880*1440/30FPS、2560*1280/60FPS、1920*960/30FPS、1440*720/120FPS。

三星还把电池容量从1350mAh降到了1160mAh,这也是为什么新的相机尺寸更小的原因之一,并且由于使用了较小的传感器,也降低了电量消耗。

总之,新款Gear 360使用起来更加舒适,并且解决了老款相机最大的问题,那就是兼容性。三星已经意识到,他们需要用户生产尽量多的内容来让人们产生对VR和360°内容的需求。如果没有足够的内容,VR是无法继续存活的,并且我们认为,2017款的Gear 360是三星走出的正确的一步。

我们现在仍然在等待官方定价,但我真诚的希望,价格能够低于299美元。因为像是Insta360 Air这样的产品价格仅为129美元,而Insta360 Nano则只需199美元。必须承认,这些产品并不能拍摄4K画质的内容,但是价格上占据很大优势。价格对于市场普及来说是一个重要因素,花费349美元来购买一台仅支持三星手机的相机,是会让很多人心生厌恶的。至于支持新款Gear 360的APP,目前还处在公测阶段,旧版的APP也不支持新款的Gear 360(是的,我们已经试过了)。

最初发布于2017年4月1日

原文链接:https://uploadvr.com/samsung-gear-360-2017-first-impressions/

福布斯:增强现实将会改变音乐行业的四种方式

在2016年,流媒体被认为是音乐行业的拯救者。在经过了差不多20年之后,音乐行业第一次看到了收益的增长,这要感谢像是Apple Music和Spotify这样的服务。是的,流媒体已经让音乐变得从未如此容易接触到,但是如果我们真的想要“拯救”这个行业的话,我们需要使用数字技术手段提供给音乐迷们迷人而又感人的体验。这里就要提到增强现实技术了。

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些统计数据,证明千禧一代更喜欢体验性质的内容,比如根据Harris提供的调查报告,78%接受调查的人表示他们更希望花钱去体验或者参加活动,这一意愿更甚于获得一件具体的物品。另外还有72%接受调查的人表示他们会接下来的一年话更多钱在体验上,而非实际的物品。这可不只是带来回忆,或者自拍的照片。“体验”需要有真实的价值。

作为对比,我们可以看看娱乐行业的另一个大板块:电影。电影工作室们在3D技术上下了大赌注,以期将音乐迷们拉回电影院。虽然重要的大制作都获得了不菲的收益,但根据每个美国人购买的电影票来计算,2016年仍然是从上世纪20年代以来最差的年份。越来越少的人在支付更多的钱来购买通货膨胀般的电影票。3D技术的新鲜感正在逐渐消退,因为这种体验并不能称得上是具有变革性的。

现在,我们必须要面对音乐行业的现状。唱片公司和营销公司在面对数字时代的年轻人时也十分头疼,他们缺乏吸引这些人的方法。而AR,是一种把数字信息叠加到真实世界中的技术,并且大多通过移动设备进行。虚拟现实与之不同,它是完全沉浸式的。AR就有着真实的价值–苹果的CEO Tim Cook认为,它的潜力就像iPhone一样大。

最为流行和最主流的AR应用案例应该是《Pokemon Go》和Snapchat。前者掀起了千禧一代的怀旧风,在顶峰时期每天都能带来1000万美元的营收。而Snap Inc.则跟随了不幸的Google Glass的脚步,发布了Snapchat Spectacles。这是一款太阳镜与相机的组合产品,CNet将其描述为“世界上最火热的AR的推动者”。

音乐行业有着与增强现实技术牵手的潜力。在经过十余年的数字音乐营销和发行之后,我从我的经验中总结道,这种机会不会经常出现。音乐迷们对这种技术已经有了足够的准备和熟悉程度,我们只需要确保自己不错过这个机会。

以下是AR技术将会永久改变音乐行业的四种方式。

音乐视频

在2010年,Rihanna和David Guetta与百事立体脆合作,为其作品《Who’s That Chick》的MV创作了一段AR体验。YouTube在2016年向音乐行业支付了10亿美元之巨,吸引音乐迷去观看音乐视频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有价值过。AR技术可以赋予音乐家们把音乐视频带给音乐迷们的能力,甚至可以让音乐迷成为MV的一部分。想象一下这样一个世界,用户在观看MV时虽然在使用手机或者特殊的眼镜,但艺术家就仿佛在音乐迷面前表演一样。

音乐营销

AR在营销领域已经有了被证实的成功案例。举个例子,一家位于纽约的餐厅通过策略性地利用《Pokemon Go》,营收增加了75%。Inc.com曾经指出,AR可以为人和虚拟世界搭建桥梁。虽然从技术角度来说是非常吸引人的,但对于音乐迷来说是很难与虚拟世界产生联系的。设想一下这样的场景,粉丝们可以从一位艺术家即将发布的专辑中“猎取”到独家的内容,就像玩《Pokemon Go》一样。创意不仅具有口碑价值,还有公共关系方面的价值。如果你是第一个这么干的,那人们都会讨论这件事。

音乐教育

培训和教育下一代音乐知识也会深受增强现实的影响。实际上,这种影响已经在发生了:一家日本的公司已经开发了一款全息应用,可以教用户学习弹钢琴。AR是一个工具,可以帮助音乐行业有意义并且有感情地连接年轻的音乐迷。音乐行业最有影响力的人物能够成为最大的教育者,通过体验和把强化转换为参与,来传授其经验。比如Elton John就在通过全息来教上百万的学生弹钢琴,歌手Sia也曾以这种形式展示了歌曲创作过程,就呈现在你的面前。

音乐体验

AR技术改变真实的音乐体验,比如演唱会和其他活动方面的潜力是无限的。正如我之前提到的那样,AR有着把演唱会带到粉丝们自己的环境中的潜力。或者更好的是,想象一下如果全部的音乐迷都能够使用AR技术,来体验一个AR版的全新的演唱会的场景。想象一下歌词在空中飞舞,或者在歌手现场演唱时,自己就置身于最喜爱的MV之中,将会是怎样一种体验?

最终,没有任何一种技术能够“拯救”音乐行业。然而,增强现实有着革新音乐行业的潜力。歌曲识别应用Shazam刚刚发布了全球首个增强现实品牌营销解决方案。作为一个技术开发者和数字音乐营销从业人士,我还是能够分辨什么是趋势,什么能从根本上改变粉丝与艺术家联系的方式。

增强现实不会只是一时热闹。我们需要开始理解,如何使用AR技术来创作出这样的体验,能够给予音乐迷们想要的东西,而不仅仅是用怎样的标签才能卖出更多的唱片。

最初发布于2017年4月11日

原文链接:https://www.forbes.com/sites/forbesagencycouncil/2017/03/30/four-ways-augmented-reality-could-change-the-music-industry/

Meta 2 AR头显上手体验 视场角和分辨率哪个更重要?

上次我体验Meta的AR头显还是在一次非公开的活动中,并且不允许拍照。在SVVR期间,当我再次体验时才允许拍照。这是与上次体验的产品不同的新产品,Meta的技术在这段时间取得了大幅进步。

根据展位工作人员的介绍,这次我体验的产品是Meta 2的最终版,并且将会以945美元的价格对外销售。

这次展示的版本与原型机最大的区别在于其跟踪技术。这款头显使用了inside-out位置跟踪方案,而非依赖外置的第三方摄像头。跟踪方案曾是Meta 2最大的弱点,所以在本次体验中我也特别关心这一问题是否得到了解决,简而言之,Meta解决了这个问题。

不过,Meta 2并不能完美地进行跟踪。当你在移动面前渲染出的虚拟物体时,偶尔会有间断、抖动或者失灵的情况发生。而当你尝试进行手部的互动时,这些问题会更加明显。在我体验期间,我有机会用手与一系列的物体进行互动,包括具有可塑性的方块、汽车模型、地球和大脑。在上次体验这款设备时,我已经见到了这些内容,因而可以明显看到交互效果的改善。但这个经过改进的设备的位置跟踪和近感探测仍然不够完美。

AR应用领域虽然还很年轻,但微软HoloLens已经在其中占据一席之地。任何一款想要进入这一领域的头显都会面临这样的问题“它与微软HoloLens相比有哪些优势/劣势/不同之处”。Meta 2也不例外,我们来看一下。

Meta 2拥有比HoloLens更大的视场角。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显示技术的不同。而更大视场角的代价,则是相比HoloLens要更低一些的图像分辨率。分辨率上的差异还是很明显的,但就目前的AR体验而言,我个人更倾向于选择更大的视场角,而非分辨率的提升。

HoloLens的inside-out跟踪技术被视为是行业的标准。Meta 2虽然也使用了这一技术,但与HoloLens相比却缺乏稳定性。

最后,或许最重要的是,Meta 2是一款仍然需要通过线缆连接的头显,与之相比,微软HoloLens是完全无线的。而Meta 2的用户则需要连接一台高端PC。这条线缆或许可以帮助Meta 2达成更大的视场角,但却为符合人们需求的AR应用场景增加了障碍。

虽然目前Meta 2已经面向消费者开放预订,但Meta仍然表示这款AR头显主要面向开发者,就像当年的Oculus DK1一样。目前Meta 2已经开始出货,Meta希望能在年底前能够满足所有的订单。

最初发布于2017年4月11日

原文链接:https://uploadvr.com/meta-2-hands-ar-svvr/

变革VR行业?谷歌Chrome浏览器能否胜任

谷歌在上周发布了最新版本的Chrome浏览器,作为备受欢迎的网页浏览器,将会支持在网页中运行VR内容,让用户在任何设备上观看VR内容,并且是跨平台的。

为了达成更具沉浸感的体验,用户可以使用Daydream-ready设备来观看WebVR内容,比如谷歌的Pixel手机。如果手上没有Daydream头显或者兼容的设备,也可以观看这些内容,不过是以360度的形式,就像谷歌街景一样。

从目前来看,仅有少数几个网站提供VR内容,然而,谷歌正在和开发者们合作来扩充这一数量。这家公司还宣布他将会把WebVR开放给其他VR头显,比如Cardboard和Oculus Rift。

WebVR在最近获得了大量的关注,因为Facebook旗下的Oculus和三星Gear VR在最近几个月内都增加了WebVR支持。这是因为WebVR有多平台优势,不仅是对于消费者,对于开发者们也是一件好事,这会对平台起到极大帮助。

WebVR也让消费者们更加容易接受VR。WebVR相比那些价格高昂的PC VR头显和主机驱动的VR头显来说要更易得,比如HTC Vive和PSVR。这种VR体验在网页和头显中都能够获得,这样一来也扩大了内容基数。

WebVR还可以刺激更多的开发者来创作更多的VR内容。比如对浏览器APP的支持可以引导开发者们,他们对于这一领域“一开始是拒绝的”。直到他们对这项技术的演化进行评估之后才会进入这一领域。随着不同的VR平台之间竞争日渐激烈,想要吸引最佳的VR体验,其关键就在于有越来越多的开发者来创建内容。

网页应用还有一个优势,会让潜在的用户更加简单地接触新的VR内容,而无需下载和存储在手机上。由于VR内容的复杂性,它对于手机存储和电量都会造成较大损耗。而通过网络接触这些内容,至少会解决这两个问题,用户可以从网上将这些内容串流到手机上。

更广泛的VR内容被接收可以让这项技术吸引更多的企业,来开发的新的方法以接触用户。目前,VR可能最适合游戏和观看视频,但是,它同样有大量的机会来进入其他移动应用领域。比如教育、会议和医疗等等。并且, 虽然这项技术目前还相当不成熟,早期的研究已经表明,VR视频内容天生的沉浸感会带来更好的参与感以及情感反馈,这对于其中展示的广告来说也是很有效的。随着用户群体逐渐扩大,想要接触到目标消费者的话,结合VR视频会使其营销策略更完整。

虚拟现实市场在2016年获得了显著的进步。

像是Oculus Rift和HTC Vive这样的新VR头衔来到市场,并且已经获得了大量的消费群体,同时VR内容也在不断更近,比如像《Batman: Arkham VR》和《Chair In A Room 》这样的作品也在不断扩大用户群体。

同时,行业内的会议和展会也将更多的开发者、投资者和内容生产商聚到一起,进一步促进了这一新领域的发展。

谷歌将会凭借Chrome浏览器数以亿计的用户群体,让更多的用户接触到VR这个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还太新的概念,结合其他VR技术厂商的加入,WebVR将带给人们更多的惊喜。

最初发布于2017年2月15日

原文链接:http://www.businessinsider.com/google-chrome-webvr-2017-2

移动VR的平台之争 三星和谷歌该何去何从?

在我们大家都在关注索尼、Oculus或HTC在去年的VR头显销量如何时,谷歌和Facebook却在进行着一场无声的关于平台的战争。这场战争最终聚焦于移动VR将成为VR用户体量的驱动力上。Facebook的目标是,尽量把VR设备的价格降到最低,以发展VR社交体验。而谷歌的目标则是让更多的合作伙伴来生产Daydream头显,这样,他们就可以出货尽量多的VR设备,甚至达到像安卓如今的体量。这两家公司都希望有尽量多的头显使用他们的软件,因为最大的市场通常也就意味着最多的开发者参与。

谷歌的Daydream目前仅能使用自家的Pixel等极少数手机,而三星的Gear VR则是由三星旗下的一系列高端机型来驱动的,比如去年发布的S7和Note7。随着在CES期间话说发布Zenfone AR,这一局面将会发生变化。今年,我希望能够看到至少6款支持Daydream的手机,而支持三星Gear VR的产品,估计只有2到4款。需要注意的是,三星Gear VR的软件是由Facebook旗下的Oculus提供的,也就是说三星在这方面的成功与Facebook是分不开的。

在过去的几个月里,我同时在测试谷歌的Daydream和三星的Gear VR。这是我对这两个平台及其硬件的一些观点。

首先来说说安装。这两款设备的使用都很简便。然而,我认为谷歌在安装和使用过程上要更胜一筹,这也是谷歌账户集成的结果。如果你想要从Oculus商店上购买应用的话,你必须创建一个额外的账号,使用该账号进行购买。而对于谷歌来说,由于谷歌账户的完整性,购买应用是非常快捷的,同时这也意味着谷歌能够像更新你的其他APP那样,便捷地更新Daydream中的应用。

说到硬件,三星Gear VR仅能支持三星旗下的高端手机。但是三星的设计并不能防止漏光问题,而这一问题在Daydream上是不存在的,使用Gear VR时,你甚至偶尔会看到微尘飘进来。同样,当在测试Daydream View头显时,很多人都在无意间碰到了暴露在外面的手机的电源键。为了舒适起见,这两款设备在佩戴时都很舒适,Gear VR更加适合长时间佩戴,Daydream则更加灵活。即使是三岁的孩子也能够进行安装,这也正符合谷歌想要将其推向学校的计划。Daydream头显明显胜过Gear VR的地方在于其蓝牙手柄。虽然反应稍有迟缓,但仍然增进了沉浸感,而头显右侧的触摸板是做不到这一点的。这是一种稍好的使用体验,但仍然有改进的空间。

两款设备都有移动VR设备的通病,那就是在使用时间长了之后会过热。毕竟手机在散热的设计上是有限的,无法完全排出来自手机内部芯片的热量,尤其是在CPU满速运算,提供VR体验时产生的热量。一旦热量飙升,这两款头显都开始变得反应迟钝,甚至还会引起晕动症。这是我目前体验过的移动VR设备的最大问题,也是我更加提倡一体式VR设备,即将运算和显示单元都整合在头显中的设备的原因。因为这样的头显只会用于一种目的,同时还可以用于混合现实和增强现实内容,来填补移动VR和PC VR之间的空缺。这样的头显能够更好地控制热量,并且有更好的电池表现。我们可以见到中国一些公司推出此类产品,希望能够在美国也有更多此类产品。我认为,谷歌和Facebook应该努力解决散热问题,不然移动VR的体验时长不会超过30分钟。

Daydream在内容方面的努力是有目共睹的,这一平台的内容正在追赶Gear VR平台。比如,最近经常可以看到Daydream平台又迎来新应用的消息,同时还有像Zenfone AR这样的新手机发布。如果谷歌能够在今年年底之前,在内容数量上追上Gear VR的话,我一点也不会觉得奇怪。Daydream是非常谷歌的一次VR方面的尝试,并且我认为,谷歌的目标是要有尽量多的能够运行高端VR内容的手机出现,并且价格也公道。而Facebook在VR方面最近也有新的生力军,那就是他们雇用了来自小米的Hugo Barra。他曾经在谷歌担任副总裁,在安卓系统生态和移动设备市场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

感谢Daydream平台的发布,我期待着2017年能够见证移动VR的崛起。三星和Facebook已经在Gear VR上付出了很多的努力,并且有着目前最大的市场份额,该平台的内容质量也相当高。我现在还无法确定他们会怎样与谷歌Daydream抢占市场份额,除非他们能够获得更多的合作伙伴。而且,三星也是Daydream平台的合作伙伴之一,同时还是Gear VR的唯一合作伙伴,这是一个很尴尬的局面,三星必须决定未来支持哪个平台。当然,最好是能够同时支持Daydream和Oculus平台,但我不确定Facebook是否允许三星这样做。

最初发布于2017年2月13日

原文链接:http://www.forbes.com/sites/moorinsights/2017/02/09/the-future-of-virtual-reality-mobile-vr-platforms-in-a-battle/

麻省理工学生团队用VR进行老年痴呆症早期诊断

虚拟现实在游戏领域的发展可谓是蒸蒸日上,但是一个由MIT的学生组成的初创团队却在研究一个完全不同的领域,他们将虚拟现实技术用于老年人的卫生保健。

在最近举行的MIT斯隆研究奖的卫生保健创新奖评选中,Rendever凭借其虚拟现实项目获得了25000美元的大奖。他们开发了一个VR平台,可以帮助居住在养老院的老人们虚拟地探索世界。该平台同时还提供了认知治疗和运动跟踪数据,可以帮助进行老年痴呆症的早期诊断。

“我们使用虚拟现实技术改善老年人的生活,你不会感到孤独,不会变得抑郁,并且可以保持快乐和健康的情绪,”Rendever的联合创始人和CEO Dennis Lally说道。他是MIT斯隆管理学院的学生,正是他和同班同学Reed Hayes一起发起了这个项目。

在该团队的演示中,Rendever称其系统包括多个VR头显,定制的软件和一台平板电脑。通过软件可以同步头显的数据,不同的用户可以在虚拟世界中聚集到一起,比如观看儿时的家,欣赏异国情调,体育比赛,或者是亲属的婚礼等等。这些头显可以由看护人员通过平板电脑来同步控制。其中所有的内容是由Rendever基于从互联网发掘的2000GB内容而定制的。

该系统除了可以提供社交工具之外,在回忆疗法方面的效果也是加倍的好。其中包含了讨论过去的经历–使用照片、熟悉的物件和音乐等等来配合治疗–或者虚拟的线索。

根据一项测试研究,Rendever的系统将马萨诸塞州布鲁克戴尔老年社区全体居民的快乐指数提升了40%,Lally说道。这个初创团队正在和MIT AgeLab合作来验证这些数据。

Rendever还希望使用虚拟现实内容来帮助诊断老年痴呆症,这在目前还依赖于定性研究和专家的诊断。“我们正在开发一个数据驱动的诊断方案,”Lally说道。

用户需要经过一系列的真实生活场景的模拟,比如做饭、完成一系列的任务等等,在此过程中,Rendever的软件每分钟会收集上千的数据点,这些数据包含运动、反应时间以及执行功能。所有这些都可以帮助及早诊断痴呆症病情,并且帮助测量治疗的效果。

“我们可以非常精确地跟踪用户在空间中的移动,以及他们所做的事情,”Rendever的COO对媒体表示。“我们还开发了一个机器学习模型,目前正在被训练帮助分辨有痴呆症早期症状的人的表现和正常人的表现。”

Rendever获得的奖金将会帮助他们继续进行研究和开发,他们很快将进行第二次测试。Hayes认为他们的团队能够获胜,取决于他们填补了一个医学上的空白领域。“每个人都有父母或者爷爷奶奶,在他们不能离开家的时候,能做的事少之又少,”Hayes 说道。“我们创建的解决方案可以让他们以有趣的方式来重新体验这个世界,成为探索者。我们正在把这些新体验带给丧失了探索能力的人们。”

最初发布于2017年3月2日

原文链接:http://news.mit.edu/2017/virtual-reality-elderly-sloan-health-care-innovations-prize-0224

我们体验了HTC Vive Focus一体机 有点失望 但值得期待

11月14日上午,HTC Vive在北京新云南皇冠假日酒店举行VIVE开发者峰会,正式公布了备受期待的VR一体机产品:HTC Vive Focus。

HTC Vive官方网站对这款头显的介绍相当简单,仅有采用高通骁龙835处理器和AMOLED屏幕,定位方式为inside-out等内容,但更详细的参数,比如重量,视场角等等均未公布,笔者猜测HTC可能会在明年的CES或MWC展会期间公布详细参数和售价、发售时间等消息。

在开发者峰会现场,HTC Vive中国区总裁汪丛青表示,Vive Focus具备四大特点:Compiling自在沉浸、Comfort佩戴舒适、Convenient携带方便、Content内容丰富。他用这四个“C”概括了Vive Focus一体机的主要特点,那么实际表现如何呢?

笔者在现场的体验区上手体验了这款设备,总体来说,有点失望,或许HTC这次是太着急了,毕竟国内有些厂商的一体机产品无论是硬件设计还是内容体验都已经比较成熟。

接下来笔者来谈一谈体验Vive Focus的感受,纯主观体验,仅供参考。

1、Vive Focus一体机的重量较高,上手掂了掂,重量估计在500克左右,比预期的要重一些。个人感觉重量300-400克是比较合适的。不过得益于其头戴方案设计,佩戴时并无明显的压迫感。

2、头戴部分的设计略显复杂,头顶的带子和后方的调节机构共同担负了头显前方的重量,使得佩戴的体验较为舒适,但如此复杂的头戴设计方案,尤其是后方的调节机构和皮质衬垫,是不是也让整体重量更大了呢?

3、笔者通过询问现场工作人员得知,Vive Focus一体机的续航时间大概2小时左右,现场供体验的设备也有一些正在充电。在笔者看来,这样的续航时间还是稍短了些,延长一倍的续航时间比较理想。

4、Vive Focus一体机附带的3DOF手柄轻便顺手,使用两节电池作为电源,导致手柄重量集中在后方,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指针跑偏的情况,需要手动校准,总之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5、头显的贴面部位采用的是皮质材料,虽然易于清理,但不吸汗也不透气,体验过程中产生的水汽也不容易排出,不适合长时间体验。很明显,这并不适合现场播放的宣传片中的一些场景,比如戴着头显蹬单车。

6、内部空间较大,对戴眼镜的用户比较友好,像笔者所佩戴的镜框较宽的眼镜也能轻松佩戴和摘下,且在佩戴之后额头部位贴合较好,但鼻部仍然有漏光现象。

6、Vive Focus一体机采用Inside-out定位,可能是现场提供的内容所限,并没有展现其优势,双摄像头的定位技术应该是来自高通骁龙835平台的VR一体机参考设计。

7、采用AMOLED屏幕,分辨率大概在2.5K,菲涅尔透镜,画面比Vive要清晰细致一些。

以上就是笔者在体验之后的部分主观感受,总结一下,是有点失望的,这款VR一体机在整机重量、续航时间和手柄配件方面还有待提升,当然了,毕竟开发者峰会期间展示的只是开发机,或许在明年推出的正式版机型会有大量的改进和提升,还是很值得期待的。

说些题外话,与这次开发者峰会真正的重点相比,Vive Focus一体机只是一个小配角。HTC Vive在峰会期间推出了名为Wave VR的开放平台。该平台集开发工具与配套服务于一身,旨在助力第三方合作伙伴简化移动VR内容开发流程,优化高性能设备的使用体验。这就使得开发者们得以基于统一的开发平台和应用商店进行跨硬件的内容开发和发行,相信此举可以帮助解决目前已经出现的移动VR市场碎片化问题。Wave VR SDK提供开放接口,兼容多种移动VR头显设备和配件,并以Viveport应用商店作为通用的内容平台。

在开发者峰会现场,HTC也充分展示了其诚意,联手爱奇艺、暴风魔镜、小鸟看看、小派科技、创维酷开、海信聚好看、创通联达、亿境虚拟、IDEALENS虚拟世界、努比亚、360手机以及广达电脑等硬件合作伙伴,未来其新产品将会整合Wave VR及对应的Viveport开放内容平台。HTC这样笼络已有的VR一体机厂商,对于目前移动VR内容匮乏的市场现状来说显然是件好事,与这些厂商相比,HTC进入时间较晚,但凭借品牌认知度和Vive已有的影响力,相信这一合作形式能够产生一些积极影响。

最初发布于2017年11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