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全家桶的生态互联好用吗?

入手Apple Watch到现在已经有半年的时间,加上已有的iPhone 12、MacBook Pro(2019款)、iPad 6(2018款)、AirPods Pro,基本凑齐了苹果全家桶。苹果设备之间的互联体验一直为人称道,也是众多厂商“致敬”的重点,这篇文章我来结合日常生活和工作,说说这些设备间的生态互联体验如何。可能有些功能我还没有发掘出来,欢迎大家补充。

苹果官网将这些设备间的互联功能称之为“连续互通”,包含了随航功能、自动解锁、“连续互通”相机、接力、智能热点、iPhone蜂窝网络通话、短信/彩信、通用剪贴板、隔空投送、速绘和标记连续互通等。对我来说,有些的确很有用,有些就可以说是鸡肋了。接下来我会挨个展开说一说,再说一些AirPods Pro和Apple Watch相关的互联体验。

需要注意,想要使用这些功能的条件是,所有的设备都放在彼此附近,登录了同一个Apple ID和iCloud、都打开了蓝牙、Wi-Fi并在设置中打开了接力功能。

1、随航功能

随航功能主要是指Mac电脑和iPad之间的协同,可以将iPad作为Mac电脑的另一个显示屏。并且有“扩展”和“镜像”两种模式,前者功能较多,比如可以在电脑和平板上操作不同的App;后者只能复制电脑屏幕的内容,可以在给别人展示屏幕内容的时候使用。

之前我在看网课时尝试过这种形式,电脑屏幕播放课程视频,平板屏幕打开Notability用手写笔记录重点。但其实平板端也有Notability,还用随航功能,有些多此一举了,毕竟Notability可以通过iCloud即时同步。

不可否认,对于喜欢绘画的朋友们来说,随航是个不错的功能,可以拿iPad当画板,也能让iPad的利用率再提升一些。我手上这台iPad已经用了两年多了,基本都是用它看视频,玩游戏的话这块屏幕还是有点大了,而且比较重。而且我也不习惯同时看两个屏幕,尝试了几次之后就放弃了,甚至还在小黄鱼上出掉了手写笔。

2、自动解锁

自动解锁可以说是感知最明显、真正一用就回不去、但又经常间歇性不好用的功能。

iPhone系统版本在iOS 14.5以上,Apple Watch系统版本在watchOS 7.4以上,可以在戴口罩时用Apple Watch帮助解锁iPhone。前提是Apple Watch必须在附近、佩戴中、已经解锁,并且设置了密码,然后在iPhone的设置——面容ID与密码中开启此功能。

以往都会因为戴着口罩,面容ID无法识别,还要等着密码界面的出现。有了这个功能之后,的确比以前方便了很多,戴口罩时,拿起手机便会快速解锁,不用像以前那样需要输入密码。但是这一功能有些过于灵敏了,比如有时只是想看个时间,手表一震动,手机解锁了,有时甚至抬手就能解锁。当然这也不能怪手机,毕竟它也不知道你拿起手机是要干啥。

而且这一功能还会时不时的就失灵。在等着手表帮助解锁手机时,迟迟无法解锁,在你快要放弃,想要输入密码时,又自动解锁了手机。希望后续的系统更新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不止Apple Watch能解锁iPhone,iPhone也能反过来解锁Apple Watch。比如早上刚刚戴上手表,还没有输入密码解锁手表时,先解锁了手机,就可以自动解锁手表,无需输入密码,也很方便。

Apple Watch还可以帮助解锁Mac电脑。在Mac电脑需要输入密码或验证触控ID时,用Apple Watch就可以操作,比如无需输入密码或触控ID就可以解锁电脑。不过在重启之后,或者几天不用之后,是无法用Apple Watch直接解锁Mac电脑的,只能用密码或触控ID,或许是出于安全考虑?

这里我有一个建议,用手表解锁电脑和手机时,手表的震动着实有些大,希望后续可以优化,或者增加一个设置选项,可以自定义震动强度。

3、“连续互通”相机

在写文章时如果需要插入手机拍摄的图片,一般我们都会先用手机拍照,然后把照片传到电脑上,再插入到文档里。iPhone和Mac电脑之间的“连续互通相机”功能可以简化这一过程。

比如在备忘录或者Mac电脑自带的办公三件套(Pages文稿、Numbers表格和Keynote讲演)中,甚至在桌面上,都可以直接调用iPhone的摄像头实现拍照和扫描文档,扫描文档功能尤其实用。当然如果这一功能可以直接集成到相机App,打开相机App就可以直接扫描文档就更好了。

微软的办公三件套如果也能使用连续互动相机,也会方便不少,但目前还不支持。

4、接力

在手机上编辑了一半的文档,可以在电脑上继续编辑,手机上已经打开的App会出现在电脑的程序坞里,并且图标上会有个小角标显示当前正在用什么设备查看,点击就可以打开并继续工作进度了。

比如,我正在iPhone的备忘录里写这篇文章,Mac电脑的程序坞就会出现备忘录图标,点击就可以直接打开这篇文章继续写。手机、电脑、平板之间都可以实现接力,甚至是手表也能和电脑进行接力。

不过,除了苹果自己的App之外,支持该功能的第三方App还很有限,希望能有更多的开发者跟进。

5、智能热点

这个功能主要用在iPhone和Mac电脑之间,Mac电脑可以非常便捷地连接iPhone手机热点(当然要登陆同一个Apple ID)。最近公司网络状况奇差,在Wi-Fi的“个人热点”里点击就可以连接自己手机的热点,无需输入密码,非常方便。

但是不知道为啥,连接手机热点一段时间后,电脑的网络又会自动跳到公司的Wi-Fi,难道这也是Big Sur的BUG吗?

6、电话

这个功能可以让你用Mac电脑、iPad和Apple Watch接打电话。即使是不支持蜂窝数据的Apple Watch,只要是在手机的连接范围内,也可以接打电话,实测音量和清晰度都还不错。比如下班回家手机在充电,来电话了就可以在手表上接,不用担心错过电话,还是挺方便的。

与之类似的还有短信和彩信功能,也可以在手表上查看,不过现在短信已经很少使用了,基本都是各种促销和垃圾信息,挺烦的。

顺便问一下,最近我的电脑经常会在来电话时没有任何提示,这个原因我还在排查,有人遇到过这个问题吗?

7、通用剪贴板

通用剪贴板功能可以实现在电脑上复制文字或图片,在手机上粘贴,反之亦然。这也是日常工作时比较实用的一个功能。而且据苹果官网的介绍,还可以在两台Mac系统的电脑之间复制粘贴文件,当然你要先有两台Mac。

8、隔空投送

如果用非苹果设备,我们想把手机上的文件发到电脑上,或者想把自己电脑上的文件发给别人,一般都是用聊天工具,比如QQ微信等。隔空投送功能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通过隔空投送,iPhone上的文件可以快速发到Mac电脑上,临近的两台Mac电脑之间发送文件也非常快,而且没有文件大小的限制。

9、速绘和标记连续互通

这个功能比较适合有Apple Pencil和iPad的用户,也可以用手指在iPhone上绘制标记,标记的内容会直接出现在Mac电脑端。工作内容所限,我没怎么用过这个功能,不做评论。

10、AirPods Pro相关互联体验

AirPods Pro可以便捷的与苹果设备连接,而且还有自动切换设备的功能。苹果官网介绍,这个功能可以使音频在iPhone、Apple Watch、iPad和Mac之间无缝切换。

实际使用一段时间后发现,设备间的切换还有一些BUG。比如我在接听微信语音通话时,拿出耳机便会自动连接电脑,但我想用手机接听,就得在手机端连接耳机。这时如果电脑端微信收到消息,耳机就会自动连接回电脑。简单说就是会跳来跳去,现在我都是要先关闭电脑的蓝牙,然后再戴上耳机,接听微信语音通话。希望后续苹果能优化这种连接逻辑。

11、Apple Watch相关互联体验

前面已经说过自动解锁、电话等与Apple Watch相关的互联功能了,最后再说说Apple Watch和iPhone的消息同步。

手机端的一些通知会同步到手表上,避免错过重要的消息。比如短信、微信、支付宝等等App的通知。如果手机熄屏放在旁边,有新通知了会优先在Apple Watch上提示。手机不在手边时,也不用担心会错过重要消息(前提是不能离太远)。这个功能还存在一些适配上的问题,有些手机端App的通知不会显示在手表上。

写了这么多,相信大家对苹果设备的生态互联体验已经有了一些了解。如果你还有HomePod等苹果产品的话,还会有一些本文中没有提到的互联玩法。

目前华为等厂商也在朝这个方向努力,甚至有些功能更加优秀,比如华为手机和华为笔记本之间的多屏协同,还有华为手机与智慧屏、平板与智慧屏之间的便捷投屏、畅连通话的跨屏流转等等。这些功能虽然解决了一些痛点,但归根结底,都是在构筑厂商自己的生态壁垒,对其他品牌产品的支持十分有限。

这对于用户来说到底是好是坏,还有待观察。问题来了,你会为了这些生态互联功能而购买更多苹果产品吗?

最初发布于2021年9月6日

华为MatePad Pro平板上手体验:影音娱乐轻度办公两不误

华为在去年11月推出了旗舰平板电脑MatePad Pro,配备了麒麟990旗舰芯片、2K屏幕,还能搭配键盘和手写笔,吸引了不少用户关注。笔者也在前段时间入手了一台。本篇文章就来来谈一谈入手MatePad Pro以来的使用感受。

建议大家,如果想要购买的话,先去线下店体验一下,毕竟每个人的使用需求和习惯都不一样。

首先,来说说外观设计

MatePad Pro的配色和材质可以说是沿袭了Mate30系列手机,尤其是青山黛、丹霞橙两款素皮版,后盖材质和配色均与手机相同(此外还有玻纤版,具备夜阑灰和贝母白两款配色),这两款配色的Mate30系列手机在线上线下都十分热门。笔者手上这台MatePad Pro是素皮版,青山黛配色。

由于采用了素皮材质,拿在手上不会打滑,也不会成为“指纹收集器”。后盖给人感觉十分细腻、有质感,比其他品牌的金属后盖手感要好很多。

华为MatePad Pro正面屏幕是10.8英寸的打孔屏,美中不足之处在于开孔有点大。不过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出现遮挡按钮的现象(游戏没测过,不喜欢拿平板玩手游)。而且边框的确很窄,官方数据四个边框等宽,仅有4.9mm,比iPad Pro的边框还要窄一些。

现在我们对手机的边框要求越来越高,恨不得没有边框,自然是想要更好的视觉体验。MatePad Pro在平板上做到了这一点,实际使用时也能明显感受到视野十分开阔。可以预见的是,后续其他品牌的平板电脑也会跟进这一趋势。

第二,充电快速,续航够用

MatePad Pro标配了20W快充,同时还支持40W超级快充。也就是说用P30、Mate30、nova5/nova6等手机的充电器就可以实现更快的充电速度。电池容量达到了7250mAh,亲测续航能力还是很不错的,足够日常使用一整天。当然了,要在系统设置-通知中关闭一些不必要的应用推送通知。在这里空谈续航达到多少多少小时没有什么意义,毕竟每个人使用的应用都不一样。

MatePad Pro还支持反向无线充电,可以给其他支持无线充电的设备充电,比如手机、耳机等等。虽然这一功能刚刚在手机上推出时,也有人质疑其实用性,但如今众多手机厂商都在自家产品上加入了反向充电功能,应该说“方向没错”吧。

第三,平行视界和智慧分屏功能很实用

安卓应用的横屏使用体验一直不好。由于大多应用都是基于手机开发的,虽然平板也能安装,但基本就是手机端应用UI放大,要么仍然需要竖屏使用,图片也会比较模糊。要么就是窗口左右两侧留白,浪费了这块10.8英寸的高清屏幕。MatePad Pro的平行视界和智慧分屏功能就解决了这一问题。

平行视界能实现同一应用的分屏显示,支持该功能的应用,无需额外的设置,就可以在左侧屏幕显示一级页面,右侧屏幕显示二级页面。甚至还可以在购物应用里显示两个商品详情页(在查看一款商品的详情时,点击页面中的另一个商品链接即可实现),这样比价是不是更方便了?

智慧分屏功能可以在MatePad Pro的屏幕上同时打开两个应用窗口。在横屏状态下,在屏幕右侧边缘可以拖出来应用Dock,支持智慧分屏的应用就会显示在这里(也可以自己添加最近安装的新应用)。点选其中两个应用拖到屏幕上,就可以实现左右分屏,而且还能以悬浮窗的形式,再打开第三款应用。这样一来平板的大屏幕就能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在办公、学习等场景下,智慧分屏还是很实用的。

还有能实现手机和平板之间协同操作的多屏协同功能,这里仅限华为和荣耀的部分机型。官方介绍说连接之后可以在平板和手机之间拖拽传文件,还可以用平板电脑操作手机APP,由于笔者没有华为手机,所以这一功能还没有做测试,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去线下店体验一把。

第四,再来看看键盘和手写笔

如今很多平板类产品都能通过键盘、手写笔等配件实现更多功能,比如微软的Surface系列,苹果的iPad系列,搭配键盘、手写笔能进一步丰富输入方式,提升交互的效率。MatePad Pro的磁吸键盘设置了两个不同角度的卡槽,调节时会感受到明显的吸力,一旦固定之后,使用时会比较稳定。并且键盘的键程适中,打字体验连贯不干涩。

MatePad Pro支持电脑模式,在下拉菜单中选择电脑模式并确认即可。电脑模式的界面类似普通PC,并且可以开启多个应用窗口,还可以连接鼠标(越来越像普通电脑了)。再配合磁吸键盘,可以帮忙搞定一些工作任务。

这支手写笔使用体验也可圈可点。首先,可以吸附在MatePad Pro的边框上,自动配对并开始充电。吸力还是比较足的,不用担心会掉下来。设计上,类似普通的六棱绘图铅笔,也很轻便。官方称其具备4096级压感,且支持侧锋书写。实际使用时体验也不错,并没有感觉到有明显的延迟,还是很跟手的。

支持手写笔的应用,可以从应用市场的平板专区-手写笔专区中下载,虽然和iPad支持手写笔的应用比起来还少一些,质量也有待提升,但相信随着用户量的上升和应用适配的开展,手写笔专区的应用会越来越丰富。笔者推荐其中的Autodesk SketchBook,和系统预装的Nebo。前者是功能比较完善的绘图工具,后者可以把手写体文字转换为印刷体,很实用。

第五,影音体验效果很不错

MatePad Pro的左右两侧各有两个喇叭,组成了四声道立体声,观影时音效很不错。同时还具备五个麦克风,官方表示能实现五米的远场拾音,这一功能还没有测试过。从音频方面的硬件来看,基本上和苹果的iPad Pro 2018处在同一级别。

屏幕素质是决定观影质量很重要的一环,MatePad Pro的屏幕分辨率达到了2560*1600,覆盖了96%的NTSC色域,支持DCI-P3广色域,画质细腻,色彩表现也十分准确。再配合上述的四声道立体声,影音体验效果很不错。

总之,就是以较低的价格实现了接近iPad的使用体验,在笔者来看,至少可以与iPad Air一较高下。iPad Pro就不对比了,尤其是刚刚上线的2020款,毕竟一分钱一分货。

如果你想要用平板电脑获得高质量的影音体验,丰富自己的娱乐形式,同时还希望它能处理一些紧急的工作需求,搞定轻度办公任务,那么华为MatePad Pro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最初发布于2020年3月21日

Adobe Max大会见闻:增强现实将成为创作者的新机遇

Adobe的年度Max会议是一年一度的最大规模的创意专业人士聚会,这些人的艺术、摄影和图形设计技能可以改善我们每天看到的图像和阅读的材料。在本周的活动中,Adobe正在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将增强现实作为创作者的新机遇。尽管该技术只正在洛杉矶会议中心展览区的一个安静角落里,努力寻求人们的关注。

在活动开始之前,Adobe表示其最大的AR新闻将与Aero有关,这是一个iPad应用程序,旨在简化新手创作者开发AR体验的过程。活动中的展台引导游客使用该应用程序识别真实空间的表面,并以正确的尺寸和正确的位置放置3D模型,将其与环境无缝融合,以便可以在iPad上从多个角度查看它,就像它是真实的一样。

在Aero的主要演示中,用户看到了最基本的AR体验类型,多年来,我们已经以手持形式看到了AR体验,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Pokemon Go之类的游戏。尽管Adobe的目的是向创作者展示他们如何将自己开发的3D资产带到混合现实空间中,并用于营销目的。有人认为,Aero将帮助品牌创建更多应用程序,比如今年早些时候测试的Jack Daniel的AR Experience,它使用动画3D资产和画外音将这家公司的任何威士忌酒瓶变成了弹出式故事书。

幸运的是,Adobe并没有坚持完全枯燥的演示。尽管您必须在洛杉矶会议中心展览区的最深处寻找它,但该公司还利用Aero进行了一次名为Terminator Max Experience的演示,它利用了刚发行的电影Terminator:Dark Fate的资产。与会者将获得包含一系列提示的列表,然后跟随它们来体验AR场景,在这个场景中,虚拟终结者会从满是瓦砾的场景中的能量泡泡中出现。

作为驱动该体验的相机和3D合成引擎,安装了Aero的iPad将数字资产与场景中的实际人物和物体融合在一起,从而实现了这样的场景。尽管展位上没有任何内容说明最终用户将如何以这种方式使用Aero或Aero创建的应用程序,但这意味着创作者们可以为用户创建电影级的3D体验,然后将其部署到特定位置,或提供可下载的应用程序,以用于营销目的。

Adobe将一台计算机连接到运行Aero的iPad上,以录制Terminator Max Experience视频,并承诺将其通过电子邮件发送给与会者。

在展区中专门展示AR的区域实际上是3D和AR体验的共享空间,大多数演示都专注于各种早已亮相且普遍应用的3D内容,而优质的AR只是轻描淡写。例如,英伟达(Nvidia)展示了在笔记本电脑上运行的RTX Studio图形技术,说明现在即使是便携式计算机也可以在3D场景中光线追踪逼真的反射和阴影。

RTX-caliber光线追踪何时才会进入移动设备?由于渲染技术的高速处理要求,Nvidia表示,当前唯一可行的解决方案是使用GeForce Now将完全由服务器渲染的场景流式传输到移动设备的屏幕,或使用移动设备来渲染场景,同时服务器将渲染的反射流进行合成。但由于存在延迟,可能难以实时同步。

HP在展区里炫耀着Project Captis,该项目搭建于Z by HP阵列,是为创意专业人士设计的使用测光法将真实的纹理和对象转换成数字内容的预生产3D材料扫描工具。这套硬件和软件的组合目前尚未公布定价,通过将多个4K摄像机放置在一个大盒子中,可以从多个角度捕获物体的高精度细节。目前仍是创作者进行测试的试点。

Project Captis产生的扫描结果可用于将一种材料的纹理应用于另一种材料,例如制作一双具有皮革外观的3D打印太阳镜,或一双具有编织的复杂网眼纹理的运动鞋。像3D和AR展区中的许多其他演示一样,这种扫描技术具有明显的潜力,可以为未来的AR应用创建超级逼真的资产。

Max大会上发布的最有趣的产品之一(但不属于3D和AR领域)是Adobe Photoshop Camera,现已以Beta形式提供给少数用户。Adobe表示,该摄影应用程序将完全免费提供给iOS和Android用户,而无需Creative Cloud订阅或应用程序内购买。用户将能够从大量艺术家开发的Photoshop滤镜中进行选择,这些滤镜可实时应用于相机输入,并在拍摄时添加静态或动画图像。

Photoshop Camera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滤镜是如何工作的。Adobe使用基于云的Sensei AI实时扫描相机输入的某些类型的内容(例如天空,脸部或食物),然后选择性地将静止或动画滤镜应用于AI识别的对象。比如在上面的图像中,AI可以识别风景图像,将其从白天转换为夜晚(带有移动的月亮)或添加日式的朝阳覆盖层。另一个示例显示了该应用程序通过适当的调整色温和对比度,自动调整食物照片。

我并不认为我们需要另一个照片滤镜应用程序,或者Photoshop Camera将以某种方式取代Android或iOS设备内建的相机应用程序。但是,正如您看到的技术一样,使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来实时增强摄影技术显然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其中包含的识别技术是强大的,在正确的艺术家手中,结果可能是强大的。

Max大会明显缺少任何可穿戴的AR硬件,至少当我环顾四周时,我找不到它。尽管展厅中散布了一些VR头显,但几乎所有显示的东西都在计算机或平板电脑的屏幕上进行了展示,这表明Adobe和相关供应商仍在等待可用的AR头显。因此,3D和AR展区严格来说只是一个是2D展区。

Adobe Max是一个相当大型的展览,毫无疑问,AR既不是活动的主要的重点,也不是次要的焦点,Aero和相关内容在主题演讲和展区中只占很小的一部分。也就是说,很明显,创意人员已开始为不远的未来做准备,很快,混合现实将成为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消费级应用程序和专业应用程序。这个阶段的挑战是要让AR从小型演示和营销过程中的小把戏变成消费者实际想要使用的实用的应用程序。我推测这将在2020年开始发生,这可能是由于价格合理的硬件和更多的开发者对其感兴趣共同推动的。

最初发布于2019年11月8日

原文链接:https://venturebeat.com/2019/11/05/at-adobe-max-augmented-reality-is-fighting-its-way-out-of-the-corner/

苹果与谷歌的AR平台之争刚刚开始 但谷歌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

在上周的WWDC 2017开发者大会期间,终于等到了苹果在AR领域真正的行动:苹果推出了名为ARKit的平台,并且表示,这一平台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AR平台。是不是世界最大我们不知道,但至少在与另一家巨头谷歌进行对比时,可以发现,苹果在AR领域的进展已经领先谷歌一大步。

苹果ARKit的优势所在

我们先来看看苹果的ARKit。据本次开发者大会提供的信息,ARKit可以让开发者们利用来自于相机和传感器的详细数据,将数字对象投射到3D空间。通过现场的演示可以看出,苹果的ARKit在算法和优化上下足了功夫,效果应该说超过了现有的手机端AR应用。

并且,ARKit平台提供了“世界跟踪”功能,这项功能依赖于一项视觉惯性测距的技术。使用iPhone或iPad的摄像头和运动传感器,ARKit可以在周围环境中找到一些点,当手机移动时,ARKit仍然能够追踪它们。它不会创建一个3D模型,但它可以将物体“钉在”某一个点,然后改变物体的尺度和视角。它也可以在环境中找到一个平面,让用户把虚拟物体放在地板或者桌子上。

另外,ARKit可以改善现有AR应用程序的各个元素,例如强大的物体缩放功能。苹果公司表示,ARKit的运行仅占用了手机CPU的一小部分,可以减少AR所带来的资源消耗。ARKit不会改变iPhone或iPad的基本跟踪功能,它只是让更多的开发人员可以使用,并且不再需要构建自己的跟踪和映像系统。

天猫互动技术专家蒋佳忆认为,最近一年,国内国外几乎所有SDK公司都在基于单目做SLAM算法的研发,然而除了Vuforia以外,并没有哪家拿出来可以服众的单目SLAM算法SDK,或多或少的,各家都有自己存在的问题。

而苹果展示的ARKit效果足以超过所有其他玩家,并且,这还是iOS原生算法。这就意味着所有APP不需要集成任何SDK就可以具备目前市面上最好的AR能力,可以说对大部分SDK都是致命的打击。

谷歌Tango平台新进展

谷歌在今年的I/O 2017开发者大会上也展示了Tango平台的全新进展。根据之前的报道,谷歌的AR平台Tango能通过手机摄像头和处理器配合,将现实世界和虚拟图像无缝融合。

具体来说,Tango平台融合了Motion Tracking运动追踪技术、Area Learning场景学习技术和Depth Perception深度感知技术,结合一系列的摄像头、传感器和芯片,能实时为用户周围的环境进行3D建模。在去年年底,首款搭载谷歌Tango平台的智能手机,联想Phab 2 Pro也已经开售。

而在今年,谷歌进一步推出了室内定位服务VPS(Visual Positioning Service),它可以在没有卫星信号的室内精准定位,结合Google Map精确检测周围的环境和位置,当用户位于室内时,能提供类似GPS的导航体验。这意味着Tango平台可以实现更多的AR应用场景,例如,提供AR指引,帮助寻找目标商品等等。

并且据I/O 2017大会现场消息,集成VPS技术的第二代Tango设备将在今年夏天推出,比如华硕的ZenFone AR,估计发布会也就这两天了。

在实际应用方面,目前,Tango技术已经应用到谷歌的学校和教育项目Google Expeditions中,宜家即将推出的应用程序还可以让顾客可以直接在App上把虚拟家具置于家中。

ARKit和Tango各有优缺点

从上文可以了解到,谷歌Tango平台已经有了一些实际应用场景,但当说到设备时,谷歌可就尴尬了。

谷歌Tango平台发布已经一年有余,但目前市面仅有联想的Phab 2 Pro一款手机,再加上即将发布的华硕ZenFone AR,是的,只有这两款。由于Tango平台对硬件配置有明确要求,并且目前适配Tango平台的内容匮乏,导致Tango手机出货量少得可怜,且价格偏高(比如联想Phab 2 Pro国行版售价高达3999元,除了Tango技术加持之外,没有任何亮点)。毕竟谷歌不能指望手机厂商在低端机型上搭载复杂且昂贵的Tango摄像头模组。

而苹果ARKit发布一瞬间几乎覆盖所有的iOS设备,首先在用户基数上,谷歌就无法与苹果相比。谷歌无法强推Tango平台,让用户更换手中的安卓机,而且这还会加剧安卓平台的碎片化。碎片化问题,可能会抵消谷歌在AR技术方面的优势。

如此看来,苹果称ARKit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AR平台”,这话恐怕不假,毕竟它可以直接应用在市面上海量的iOS设备上。苹果公司软件工程部高级副总裁Craig Federighi认为:”一旦将软硬件整合在一起,苹果便可以使每一部iPhone和iPad成为AR平台,届时世界最大的AR平台将会形成。”

当然,ARKit也是一个能力有限的平台,至少和Tango平台相比还有一些劣势。

比如,Tango设备相比iOS设备有更多的摄像头,可以接收广角图像和深度数据,而且在过去的几年中,它开发出非常精确的跟踪功能。你用它扫描一个房间时,Tango可以立即构建一个相应的3D模型。对于苹果来说,这需要在iOS设备上安装一个单独的外围设备。

此外,苹果似乎并不打算像谷歌一样,让AR与互联网搜索功能联动起来。开发者可以使用苹果的机器学习框架来识别场景中的对象,但它不会让Siri像Google Assistant那样自动翻译标语。

巨头之争给行业带来的影响

毫无疑问,双方在AR领域的新动作,会让苹果与谷歌形成更严峻的竞争。谷歌的AR产品为基于手机平台的增强现实技术设定了很高的标准。苹果加入市场竞争,会对称霸已久的Tango平台造成一定威胁,最明显的就是降低了AR的开发和使用门槛。

这对于行业的发展也来说是一件大好事。巨头入局本来就容易吸引话题,带动更多的公司加入潮流中来。而简化AR的开发和使用,也可以快速教育用户,毕竟不是所有的用户都会去购买AR眼镜,而在手机上使用AR应用则要容易的多。当用户习惯于使用AR,并且想要更高质量的AR体验的时候,如今只能面向B端用户的AR眼镜或许就会进入C端。

再来看AR应用的开发商,由于技术不够成熟,之前开发AR应用时,接入SDK的学习成本和风险都比较高,再加上代表性的AR游戏《口袋妖怪GO》后期下滑得厉害,导致开发商动力不足。而在苹果发布ARKit之后,开发商们就不一定还能淡定的观望了。就算是跟风,应用开发者们也会尝试在游戏里加入部分AR的元素,这一点很值得期待。

如此看来,苹果此举能够大幅加速整个AR行业的发展。

反观谷歌,如上文所述,Tango技术对手机硬件的硬性要求,是市面上符合这一标准的机型极少,现有的大批安卓机无法接触这一技术,反而让Facebook之流轻而易举地占领了AR这一重要阵地。笔者有点纳闷的是,谷歌在VR方面的发展策略是比较适合市场现状的,先用价格低廉的Cardboard教育市场,再用高质量的Daydream逐步提升。为何在AR领域却不使用这种策略,一上来就要做高端呢?

最初发布于2017年6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