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全家桶的生态互联好用吗?

入手Apple Watch到现在已经有半年的时间,加上已有的iPhone 12、MacBook Pro(2019款)、iPad 6(2018款)、AirPods Pro,基本凑齐了苹果全家桶。苹果设备之间的互联体验一直为人称道,也是众多厂商“致敬”的重点,这篇文章我来结合日常生活和工作,说说这些设备间的生态互联体验如何。可能有些功能我还没有发掘出来,欢迎大家补充。

苹果官网将这些设备间的互联功能称之为“连续互通”,包含了随航功能、自动解锁、“连续互通”相机、接力、智能热点、iPhone蜂窝网络通话、短信/彩信、通用剪贴板、隔空投送、速绘和标记连续互通等。对我来说,有些的确很有用,有些就可以说是鸡肋了。接下来我会挨个展开说一说,再说一些AirPods Pro和Apple Watch相关的互联体验。

需要注意,想要使用这些功能的条件是,所有的设备都放在彼此附近,登录了同一个Apple ID和iCloud、都打开了蓝牙、Wi-Fi并在设置中打开了接力功能。

1、随航功能

随航功能主要是指Mac电脑和iPad之间的协同,可以将iPad作为Mac电脑的另一个显示屏。并且有“扩展”和“镜像”两种模式,前者功能较多,比如可以在电脑和平板上操作不同的App;后者只能复制电脑屏幕的内容,可以在给别人展示屏幕内容的时候使用。

之前我在看网课时尝试过这种形式,电脑屏幕播放课程视频,平板屏幕打开Notability用手写笔记录重点。但其实平板端也有Notability,还用随航功能,有些多此一举了,毕竟Notability可以通过iCloud即时同步。

不可否认,对于喜欢绘画的朋友们来说,随航是个不错的功能,可以拿iPad当画板,也能让iPad的利用率再提升一些。我手上这台iPad已经用了两年多了,基本都是用它看视频,玩游戏的话这块屏幕还是有点大了,而且比较重。而且我也不习惯同时看两个屏幕,尝试了几次之后就放弃了,甚至还在小黄鱼上出掉了手写笔。

2、自动解锁

自动解锁可以说是感知最明显、真正一用就回不去、但又经常间歇性不好用的功能。

iPhone系统版本在iOS 14.5以上,Apple Watch系统版本在watchOS 7.4以上,可以在戴口罩时用Apple Watch帮助解锁iPhone。前提是Apple Watch必须在附近、佩戴中、已经解锁,并且设置了密码,然后在iPhone的设置——面容ID与密码中开启此功能。

以往都会因为戴着口罩,面容ID无法识别,还要等着密码界面的出现。有了这个功能之后,的确比以前方便了很多,戴口罩时,拿起手机便会快速解锁,不用像以前那样需要输入密码。但是这一功能有些过于灵敏了,比如有时只是想看个时间,手表一震动,手机解锁了,有时甚至抬手就能解锁。当然这也不能怪手机,毕竟它也不知道你拿起手机是要干啥。

而且这一功能还会时不时的就失灵。在等着手表帮助解锁手机时,迟迟无法解锁,在你快要放弃,想要输入密码时,又自动解锁了手机。希望后续的系统更新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不止Apple Watch能解锁iPhone,iPhone也能反过来解锁Apple Watch。比如早上刚刚戴上手表,还没有输入密码解锁手表时,先解锁了手机,就可以自动解锁手表,无需输入密码,也很方便。

Apple Watch还可以帮助解锁Mac电脑。在Mac电脑需要输入密码或验证触控ID时,用Apple Watch就可以操作,比如无需输入密码或触控ID就可以解锁电脑。不过在重启之后,或者几天不用之后,是无法用Apple Watch直接解锁Mac电脑的,只能用密码或触控ID,或许是出于安全考虑?

这里我有一个建议,用手表解锁电脑和手机时,手表的震动着实有些大,希望后续可以优化,或者增加一个设置选项,可以自定义震动强度。

3、“连续互通”相机

在写文章时如果需要插入手机拍摄的图片,一般我们都会先用手机拍照,然后把照片传到电脑上,再插入到文档里。iPhone和Mac电脑之间的“连续互通相机”功能可以简化这一过程。

比如在备忘录或者Mac电脑自带的办公三件套(Pages文稿、Numbers表格和Keynote讲演)中,甚至在桌面上,都可以直接调用iPhone的摄像头实现拍照和扫描文档,扫描文档功能尤其实用。当然如果这一功能可以直接集成到相机App,打开相机App就可以直接扫描文档就更好了。

微软的办公三件套如果也能使用连续互动相机,也会方便不少,但目前还不支持。

4、接力

在手机上编辑了一半的文档,可以在电脑上继续编辑,手机上已经打开的App会出现在电脑的程序坞里,并且图标上会有个小角标显示当前正在用什么设备查看,点击就可以打开并继续工作进度了。

比如,我正在iPhone的备忘录里写这篇文章,Mac电脑的程序坞就会出现备忘录图标,点击就可以直接打开这篇文章继续写。手机、电脑、平板之间都可以实现接力,甚至是手表也能和电脑进行接力。

不过,除了苹果自己的App之外,支持该功能的第三方App还很有限,希望能有更多的开发者跟进。

5、智能热点

这个功能主要用在iPhone和Mac电脑之间,Mac电脑可以非常便捷地连接iPhone手机热点(当然要登陆同一个Apple ID)。最近公司网络状况奇差,在Wi-Fi的“个人热点”里点击就可以连接自己手机的热点,无需输入密码,非常方便。

但是不知道为啥,连接手机热点一段时间后,电脑的网络又会自动跳到公司的Wi-Fi,难道这也是Big Sur的BUG吗?

6、电话

这个功能可以让你用Mac电脑、iPad和Apple Watch接打电话。即使是不支持蜂窝数据的Apple Watch,只要是在手机的连接范围内,也可以接打电话,实测音量和清晰度都还不错。比如下班回家手机在充电,来电话了就可以在手表上接,不用担心错过电话,还是挺方便的。

与之类似的还有短信和彩信功能,也可以在手表上查看,不过现在短信已经很少使用了,基本都是各种促销和垃圾信息,挺烦的。

顺便问一下,最近我的电脑经常会在来电话时没有任何提示,这个原因我还在排查,有人遇到过这个问题吗?

7、通用剪贴板

通用剪贴板功能可以实现在电脑上复制文字或图片,在手机上粘贴,反之亦然。这也是日常工作时比较实用的一个功能。而且据苹果官网的介绍,还可以在两台Mac系统的电脑之间复制粘贴文件,当然你要先有两台Mac。

8、隔空投送

如果用非苹果设备,我们想把手机上的文件发到电脑上,或者想把自己电脑上的文件发给别人,一般都是用聊天工具,比如QQ微信等。隔空投送功能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通过隔空投送,iPhone上的文件可以快速发到Mac电脑上,临近的两台Mac电脑之间发送文件也非常快,而且没有文件大小的限制。

9、速绘和标记连续互通

这个功能比较适合有Apple Pencil和iPad的用户,也可以用手指在iPhone上绘制标记,标记的内容会直接出现在Mac电脑端。工作内容所限,我没怎么用过这个功能,不做评论。

10、AirPods Pro相关互联体验

AirPods Pro可以便捷的与苹果设备连接,而且还有自动切换设备的功能。苹果官网介绍,这个功能可以使音频在iPhone、Apple Watch、iPad和Mac之间无缝切换。

实际使用一段时间后发现,设备间的切换还有一些BUG。比如我在接听微信语音通话时,拿出耳机便会自动连接电脑,但我想用手机接听,就得在手机端连接耳机。这时如果电脑端微信收到消息,耳机就会自动连接回电脑。简单说就是会跳来跳去,现在我都是要先关闭电脑的蓝牙,然后再戴上耳机,接听微信语音通话。希望后续苹果能优化这种连接逻辑。

11、Apple Watch相关互联体验

前面已经说过自动解锁、电话等与Apple Watch相关的互联功能了,最后再说说Apple Watch和iPhone的消息同步。

手机端的一些通知会同步到手表上,避免错过重要的消息。比如短信、微信、支付宝等等App的通知。如果手机熄屏放在旁边,有新通知了会优先在Apple Watch上提示。手机不在手边时,也不用担心会错过重要消息(前提是不能离太远)。这个功能还存在一些适配上的问题,有些手机端App的通知不会显示在手表上。

写了这么多,相信大家对苹果设备的生态互联体验已经有了一些了解。如果你还有HomePod等苹果产品的话,还会有一些本文中没有提到的互联玩法。

目前华为等厂商也在朝这个方向努力,甚至有些功能更加优秀,比如华为手机和华为笔记本之间的多屏协同,还有华为手机与智慧屏、平板与智慧屏之间的便捷投屏、畅连通话的跨屏流转等等。这些功能虽然解决了一些痛点,但归根结底,都是在构筑厂商自己的生态壁垒,对其他品牌产品的支持十分有限。

这对于用户来说到底是好是坏,还有待观察。问题来了,你会为了这些生态互联功能而购买更多苹果产品吗?

最初发布于2021年9月6日

从iPhone Xs 换到iPhone 12,有哪些提升?

我在2019年3月从京东购入iPhone Xs,使用至今将近两年。其实这款手机的运行流畅度、屏幕显示效果和拍照效果都是很不错的,但实在无法忍受影响正常使用的信号问题。于是在近日从京东购入一台iPhone 12。

为啥没买iPhone 12 Pro呢?我觉得好像我根本用不到那些Pro才有的功能,比如ProRAW和LiDAR(当然也是因为同样容量要再加2000块钱,感觉有些贵了)。

经过十来天的日常使用,我来总结一下这次换机之后的一些感受。这篇文章既是对比iPhone Xs和iPhone 12,同时也是为了给同样饱受Xs信号问题折磨的朋友们一个参考。

说明一下,我虽然是重度手机用户,但最依赖的其实是微信、资讯APP和几款游戏,对手机影像相关功能的使用频率较低,因而并未做大量测试,仅是谈谈日常使用感受。

首先来看看这两台手机在主要参数上的一些差异:

iPhone Xs主要参数:
上市时间:2018年9月
芯片:A12
重量:177克
厚度:7.7mm
屏幕:超视网膜高清显示屏、5.8英寸、2436*1125、458ppi
前置摄像头:700万像素
后置摄像头:1200万像素广角+1200万像素长焦

iPhone 12主要参数:
上市时间:2020年10月
芯片:A14
重量:162克
厚度:7.4mm
屏幕:超视网膜XDR显示屏、6.1英寸、2532*1170、460ppi
前置摄像头:1200万像素
后置摄像头:1200万像素广角+1200万像素超广角

接下来我按照上述参数对比的顺序来说说这次换机之后的使用感受,和与之前使用iPhone Xs时的不同之处。

1、芯片由A12升级为A14,这一点在日常使用中没有明显感知,搭载A12芯片的iPhone Xs其实在退役时无论是日常使用还是玩游戏都十分流畅。我也没有对iPhone 12进行跑分测试,个人认为意义不大,日常重度使用也完全没有遇到任何流畅性方面的问题;

2、iPhone 12的外观尺寸相比iPhone Xs略有提升,屏幕也大了0.3英寸(也就是很窄的一小条,日常使用没有明显感知),但厚度和重量都略有下降,更加轻薄一些。手感方面,由于iPhone 12采用了直角中框,能感觉到有些硌手,即使是在装上保护壳之后。中框具备磨砂质感,较为不易沾染指纹。后盖仍然是玻璃盖板,中框和后盖之间没有了iPhone Xs那种越看越纠结的大缝隙。

这里要提一下,除了更便宜一些之外,轻薄也是iPhone 12相比iPhone 12 Pro的优势。iPhone 12 Pro重量187克,厚度7.4mm,不锈钢中框容易沾染指纹,后置摄像头凸出更加明显。与之相比,iPhone 12轻了25克,磨砂中框不易沾染指纹,后置摄像头凸出较少,手感更好一些。虽然配置和功能并没有那么Pro,对于追求轻薄的用户来说显然是iPhone 12更合适。

3、屏幕方面,由“超视网膜高清显示屏”升级到了“超视网膜XDR显示屏”,最大亮度保持一致,对比度有所提升,屏幕分辨率和精细度也略有提升。至于在日常使用观感上的差异,没有发现。

前两代入门级iPhone(iPhone XR和iPhone 11)由于屏幕边框比较宽而备受诟病,到了iPhone 12这代,全系配备了超视网膜XDR显示屏,告别了LCD屏幕,同时可以跑马的宽边框也消失了。

4、前置摄像头由700万像素升级到了1200万像素,对于除了健康码和跟家人视频聊天之外从不自拍的我来说,也没有啥影响。

5、再来看后置摄像头,iPhone Xs后置双摄像头(广角+长焦),iPhone 12后置双摄像头(广角+超广角)。由于iPhone 12没有长焦镜头,也就没有二倍光学变焦,数码变焦也由10倍降低至5倍。但是有超广角模式和夜景模式,有得必有失。如果既想要长焦又想要超广角,那还是入手iPhone 12 Pro吧(或者入手iPhone 12 Pro Max,最大2.5倍光学变焦,15倍数码变焦)。

二倍变焦便于构图,也能省去拍照后裁剪的工作量。实测iPhone 12的二倍数码变焦和iPhone Xs的二倍光学变焦的差异还是很明显的。两台手机均使用二倍变焦拍摄同一场景时,iPhone 12照片画面会有一些涂抹感,iPhone Xs照片画面仍然保持了足够的精细度(下图左侧为iPhone Xs拍摄,右侧为iPhone 12拍摄,显示比例均为图片实际大小)。而且iPhone Xs可以快速切换至二倍光学变焦,iPhone 12还需要双指操作才可以。

至于夜景拍摄,iPhone Xs只有在环境亮度较高的情况下才可以拍摄比较清晰的夜景照片,但画面存在大量噪点,画面整体效果也与实际观感有明显差异。iPhone 12拍摄夜景可以通过3秒长曝光的方式进行,相比iPhone Xs拍摄的夜景照片会更加清晰,噪点有明显改观。但经常会有惨不忍睹的鬼影现象,比如下面这张图。这种现象自iPhone 11开始便已存在,没想到时隔一年之后的iPhone 12系列竟然还没有修复这一问题。

相比iPhone Xs,iPhone 12的相机还加入了场景检测和镜头校正功能。场景检测功能会使用智能图像识别,自动改善各种场景的照片。在拍照过程中能感受到照片在拍摄时会有一个轻微的停顿,应该就是在进行针对性的优化。镜头校正则可以校正前置和超广角摄像头的镜头扭曲(毕竟iPhone Xs根本没有超广角镜头)。

6、接下来说说信号方面的差异,这也是换手机之后感觉差异最明显的地方。作为饱受iPhone Xs信号问题折磨的用户,我这次换机就是希望iPhone 12能够有所改善。我使用的是联通卡,从这段时间的使用情况来看,iPhone 12的信号有明显改善。以我每天上下班通勤路线(地铁十号线国贸至石榴庄站)来看,以往使用iPhone Xs时,这些站点信号极差甚至根本没有信号,微信消息无法接收和发送,在线听歌会中断,微博无法看到图片和视频,哔哩哔哩漫画APP也无法正常加载下一页。本来通勤路上就靠这些来打发时间,都不能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就只有打开Kindle了。在换用iPhone 12之后,上述这些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虽然有个别站点仍然十分缓慢,但我已经很心满意足了。

其实这代iPhone相比前代最大的升级应该是支持5G网络,在其他手机厂商都已推出多款5G机型,甚至不再更新4G产品线的时候,苹果终于也跟上了大家的步伐。笔者在联通客服三番五次的热心关怀和安利下,也没有换5G套餐,所以也没有进行5G相关的测试。但在有5G信号覆盖的地方,屏幕右上角便会显示5G。此外,iPhone 12系列还支持WiFi 6。

我发现,说完上述几点之后竟然没有其他可说的了,看来近年来iPhone的历代更新真的是乏善可陈了,与安卓手机堪称“突飞猛进”的迭代相比,iPhone近年来的更新颇有种“挤牙膏”的感觉。现在的iPhone是不是除了iOS的流畅使用体验、海量优秀APP和与其他苹果产品间的协同之外,没有其他可以胜过各大品牌安卓旗舰的地方了?

最后再说说两台iPhone的数据迁移,将新旧两台手机放在一起就可以快速进行数据迁移(或者说是复制)。在将iPhone Xs数据迁移至iPhone 12的过程中我发现,不仅是旧手机的APP可以在新手机上重新安装(全部都是从App Store下载的最新版本),甚至连APP图标的位置都可以完全复制到新手机上,应用数据也能全部复制到新手机上,也包括微信聊天记录。由于工作原因,微信聊天记录应该是我这台iPhone Xs上最宝贵的数据了。

并且,新手机上的APP基本都无需重新登录便可直接使用。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在iPhone 12上重新录了面容ID,开启了面容ID登录或支付的APP都需要重新登录。

iPhone 12使用至今两周有余,暂时还没有发现这两台手机之间有其他的明显区别。不过,单单解决一个信号问题,就足以让这次换新有价值了,毕竟这才是一台手机最“本分”的功能。

最初发布于2021年1月19日

iOS 14测试版深度体验:更透明的隐私设置和全新的APP资源库

苹果在6月首次以线上的形式举办了WWDC大会,正如往年的WWDC大会一样,例行更新了iOS、macOS等操作系统。iOS 14的众多新功能相信让很多人都跃跃欲试,笔者也是其中之一。于是下载了测试版的描述文件,在自己的主力机(iPhone Xs)上安装了iOS 14测试版。

笔者在7月8日更新至Developer Beta 2,之后陆续更新了Public Beta 3和Public Beta 4等版本。特别提示各位读者,测试版系统可能存在一些缺陷,需要谨慎一些,提前做好重要文件的备份。

经过这一个多月(从7月8日开始至本文发布)的体验,笔者发现iOS 14 Beta版相比iOS 13的主要变化有如下这些:

隐私/权限方面

1、在有程序使用摄像头(包括前置和后置)和麦克风时,屏幕右上角信号标志上方会有提示,官方称其为“摄录指示器”。比如在微信视频过程中(涉及视频),信号标志上方会显示小绿点;在电话过程中(涉及录音),信号标志上方会显示小黄点。这种极简的提示方式,相信会让用户更安心一些吧。笔者发现,在百度地图App运行时也会出现这种提示,可见它一直在调用麦克风……

2、系统会提示哪些App在读取剪贴板,比如我在微信聊天窗口中复制了一个网址,再打开Chrome浏览器,便会提示Chrome复制自剪贴板,打开能够读取剪贴板的App均有此提示。当不同App之间跳转时也会出现此提示,比如在饿了么点外卖,使用支付宝支付时便会有此提示。

3、在打开一些App时会收到这种提示:“XXX想要查找并连接到本地网络上的设备,此App将可发现和连接到您所用网络上的设备。”原因在于隐私设置中新增了“本地网络”,有些App会请求查找本地网络中的设备并与之通信。笔者安装的App比较多,涉及本地网络的App有外卖App、新闻资讯App和视频App、音乐App。笔者猜测,这些App是可以与iPad或HomePod进行连接?

4、当有App需要使用照片时,可以选择只允许访问选中的照片,比如你需要上传一张照片作为头像,可以只给App读取这张照片的权限。以前都会直接允许访问所有照片,在更新到iOS 14之后,可以进入设置-隐私-照片中修改具体每个App的照片权限。也就是说,我们可以不再将整个图库开放给App。

5、隐私-定位服务中的位置权限管理更加清晰,可以仅允许App使用大致位置,而非之前默认的精确位置。比如资讯App、视频App、音乐App,完全没有必要给到精确位置,毕竟它们获取用户的位置信息大多是为了更精准地投放广告。

App方面

1、新增“翻译”App,可以输入文本进行翻译,也可以输入语音进行翻译。在设置-翻译中打开“On-device mode”,可以使用设备端翻译,即离线翻译;横向时可以开启交谈模式,翻译对话内容。

2、原本只能在负一屏显示的屏幕小组件现在可选择不同的尺寸(小中大三种尺寸),并且可以拖动到应用列表里,外观也有一些调整。

3、新增App Clip功能,类似小程序,但目前还没有可用的App可供测试,需要等开发者们跟进(这一设置入口在Beta 4中消失了)。

4、最显著的变化,要数App资源库了,笔者来详细说一下这个新功能。

滑动到最右一屏即可查看App资源库,它将手机上安装的App进行了自动分类,手机自带的App同样会参与分类。注意,分类文件夹的名称是不能修改的。

目前的分类有建议(只显示四款建议的App)、最新添加(最近安装的一些App,但不知道何时能从最近添加中消失)、社交(社交App,如微信、微博、小红书等App)、参考与阅读(新闻、资讯、天气、阅读等App)、生活方式(购物、出行、外卖等App)、创意(修图、拍照等App)、实用工具(浏览器、快递等App)、娱乐(视频、音乐、直播等App)、效率(银行、办公、笔记等App)、健康与健身(健身类App)、游戏(游戏类App)和其他(目前这里只有“反馈助理”一款App)。

在不打开分类文件夹时,点击其中较大的图标(也就是最近经常使用的App),会直接打开App,点击较小的图标,会打开文件夹。App资源库中的图标大小和顺序会根据使用频率自动调整,且文件夹的顺序也会根据使用频率自动调整。

另外,在App资源库界面下拉,可以看到按照字母顺序排列的所有App,可以搜索,也可以按字母顺序快速找到想用的App。

这样一来你经常使用的App就一目了然了,再也不用在主屏幕上频繁滚动以查找App了。现在手机存储空间越来越大,对很多用户来说安装数十款App已经是常事,那些不常用,但每次使用时都需要重新安装的App,可以不必删除了。

但是同时会产生一个新问题:我需要用的App究竟属于哪一类呢?从目前来看,有些App并不会按照我们自己的想象来归类。比如App Store被归类到了“娱乐”文件夹,百度知道被归类到了“生活方式”文件夹。而且,也不能按照自己的喜好来调整分类。

5、在主界面长按某个App进行移除(注意是移除不是删除)操作时,会再次提示你是要从主屏幕移除(Beta 4的提示文字变成了“移至App资源库”),还是删除。如果从主屏幕移除的话,这个App仍然是存在的,虽然主屏幕里没有,但在App资源库中可以找到它。

那么,移除图标后的第三方App,要怎样找回在主屏幕的图标呢?可以在App资源库中找到它,长按即可弹出菜单,重新添加到主屏幕。还可以在设置-主屏幕中设置新下载的App是添加到主屏幕和资源库,还是仅添加到资源库。

我们可以将常用的App放在主屏幕,移除不常用的App图标,在App资源库中也可以突出显示常用App。这样就可以快速、高效地找到常用App,并且减少频繁翻页查找App对时间的浪费。

其他新功能

1、App Store中每个App的详情页,集中展示App的评分、适用年龄、排行情况、开发者、语言和大小,一目了然。

2、相机App新增快录视频和连拍快照功能,按住快门可录制快速视频,向左拖动快门可拍摄连拍快照(貌似是iPhone11首先发布的功能)。而且照片有正方形/4:3/16:9三种比例可选。

3、新增“画中画”功能,视频能够以悬浮窗口的形式播放,在播放视频过程中如果切换到其他应用,视频窗口会悬浮在最前,并且可以随意拖动位置。目前测试,在谷歌浏览器中播放的部分视频可以支持悬浮窗,B站等第三方App尚不支持此功能。

4、使用手机过程中如果来了电话,不再像以前那样霸占全屏,而是以小窗口的形式出现在屏幕顶部,可以直接接听或拒接。

5、Siri不再是全屏,而是以一个图标的形式出现在屏幕下方居中的位置,至于Siri有没有像官方宣称的“更聪明”,暂时还没发现。

6、设置-辅助功能-触控,最下面可以设置“轻点背面”两下或三下可以执行的快捷操作,比如调低音量、调高音量、截屏、静音、锁屏、Siri等等。这个功能藏的比较深。实测在通过这种方式截屏时会有比较明显的延迟,不如音量上和电源键一起按的速度快,甚至有时手指放在手机背面不动,都能自动截图,希望可以改进。

7、新增NFC功能开关,如果确实用不到的话可以关闭NFC功能。

以上就是笔者在使用过程中发现的一些新变化,还有一些细微的修改,比如图标的改动,但这对使用体验几乎没有影响。

上述这些功能的更新,使iOS更加透明、更加人性化。清晰、细致且可把控的隐私设置,让用户的隐私信息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而针对目前越来越普遍的安装App数量日渐增多的趋势,iOS也在做出一些颇具实用性的改变。还有就是安卓系统很早便具备的小组件、画中画等功能,终于来到了iOS系统,也进一步提升了iOS的易用性。

提示:如果遇到部分App闪退等小Bug,可以尝试先清一下后台任务,或者重启一下手机。

虽然暂未发现什么大的Bug,且经过四个Beta版的迭代,iOS 14正逐步趋于稳定,但毕竟现在仍然是Beta版,不建议大家在自己的主力机上使用这一版本。如果确实想要尝试,请先做好备份。正式版本预计会在今年秋季上线,也很快了,不想折腾的可以再等等。

最初发布于2020年8月12日

苹果与谷歌的AR平台之争刚刚开始 但谷歌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

在上周的WWDC 2017开发者大会期间,终于等到了苹果在AR领域真正的行动:苹果推出了名为ARKit的平台,并且表示,这一平台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AR平台。是不是世界最大我们不知道,但至少在与另一家巨头谷歌进行对比时,可以发现,苹果在AR领域的进展已经领先谷歌一大步。

苹果ARKit的优势所在

我们先来看看苹果的ARKit。据本次开发者大会提供的信息,ARKit可以让开发者们利用来自于相机和传感器的详细数据,将数字对象投射到3D空间。通过现场的演示可以看出,苹果的ARKit在算法和优化上下足了功夫,效果应该说超过了现有的手机端AR应用。

并且,ARKit平台提供了“世界跟踪”功能,这项功能依赖于一项视觉惯性测距的技术。使用iPhone或iPad的摄像头和运动传感器,ARKit可以在周围环境中找到一些点,当手机移动时,ARKit仍然能够追踪它们。它不会创建一个3D模型,但它可以将物体“钉在”某一个点,然后改变物体的尺度和视角。它也可以在环境中找到一个平面,让用户把虚拟物体放在地板或者桌子上。

另外,ARKit可以改善现有AR应用程序的各个元素,例如强大的物体缩放功能。苹果公司表示,ARKit的运行仅占用了手机CPU的一小部分,可以减少AR所带来的资源消耗。ARKit不会改变iPhone或iPad的基本跟踪功能,它只是让更多的开发人员可以使用,并且不再需要构建自己的跟踪和映像系统。

天猫互动技术专家蒋佳忆认为,最近一年,国内国外几乎所有SDK公司都在基于单目做SLAM算法的研发,然而除了Vuforia以外,并没有哪家拿出来可以服众的单目SLAM算法SDK,或多或少的,各家都有自己存在的问题。

而苹果展示的ARKit效果足以超过所有其他玩家,并且,这还是iOS原生算法。这就意味着所有APP不需要集成任何SDK就可以具备目前市面上最好的AR能力,可以说对大部分SDK都是致命的打击。

谷歌Tango平台新进展

谷歌在今年的I/O 2017开发者大会上也展示了Tango平台的全新进展。根据之前的报道,谷歌的AR平台Tango能通过手机摄像头和处理器配合,将现实世界和虚拟图像无缝融合。

具体来说,Tango平台融合了Motion Tracking运动追踪技术、Area Learning场景学习技术和Depth Perception深度感知技术,结合一系列的摄像头、传感器和芯片,能实时为用户周围的环境进行3D建模。在去年年底,首款搭载谷歌Tango平台的智能手机,联想Phab 2 Pro也已经开售。

而在今年,谷歌进一步推出了室内定位服务VPS(Visual Positioning Service),它可以在没有卫星信号的室内精准定位,结合Google Map精确检测周围的环境和位置,当用户位于室内时,能提供类似GPS的导航体验。这意味着Tango平台可以实现更多的AR应用场景,例如,提供AR指引,帮助寻找目标商品等等。

并且据I/O 2017大会现场消息,集成VPS技术的第二代Tango设备将在今年夏天推出,比如华硕的ZenFone AR,估计发布会也就这两天了。

在实际应用方面,目前,Tango技术已经应用到谷歌的学校和教育项目Google Expeditions中,宜家即将推出的应用程序还可以让顾客可以直接在App上把虚拟家具置于家中。

ARKit和Tango各有优缺点

从上文可以了解到,谷歌Tango平台已经有了一些实际应用场景,但当说到设备时,谷歌可就尴尬了。

谷歌Tango平台发布已经一年有余,但目前市面仅有联想的Phab 2 Pro一款手机,再加上即将发布的华硕ZenFone AR,是的,只有这两款。由于Tango平台对硬件配置有明确要求,并且目前适配Tango平台的内容匮乏,导致Tango手机出货量少得可怜,且价格偏高(比如联想Phab 2 Pro国行版售价高达3999元,除了Tango技术加持之外,没有任何亮点)。毕竟谷歌不能指望手机厂商在低端机型上搭载复杂且昂贵的Tango摄像头模组。

而苹果ARKit发布一瞬间几乎覆盖所有的iOS设备,首先在用户基数上,谷歌就无法与苹果相比。谷歌无法强推Tango平台,让用户更换手中的安卓机,而且这还会加剧安卓平台的碎片化。碎片化问题,可能会抵消谷歌在AR技术方面的优势。

如此看来,苹果称ARKit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AR平台”,这话恐怕不假,毕竟它可以直接应用在市面上海量的iOS设备上。苹果公司软件工程部高级副总裁Craig Federighi认为:”一旦将软硬件整合在一起,苹果便可以使每一部iPhone和iPad成为AR平台,届时世界最大的AR平台将会形成。”

当然,ARKit也是一个能力有限的平台,至少和Tango平台相比还有一些劣势。

比如,Tango设备相比iOS设备有更多的摄像头,可以接收广角图像和深度数据,而且在过去的几年中,它开发出非常精确的跟踪功能。你用它扫描一个房间时,Tango可以立即构建一个相应的3D模型。对于苹果来说,这需要在iOS设备上安装一个单独的外围设备。

此外,苹果似乎并不打算像谷歌一样,让AR与互联网搜索功能联动起来。开发者可以使用苹果的机器学习框架来识别场景中的对象,但它不会让Siri像Google Assistant那样自动翻译标语。

巨头之争给行业带来的影响

毫无疑问,双方在AR领域的新动作,会让苹果与谷歌形成更严峻的竞争。谷歌的AR产品为基于手机平台的增强现实技术设定了很高的标准。苹果加入市场竞争,会对称霸已久的Tango平台造成一定威胁,最明显的就是降低了AR的开发和使用门槛。

这对于行业的发展也来说是一件大好事。巨头入局本来就容易吸引话题,带动更多的公司加入潮流中来。而简化AR的开发和使用,也可以快速教育用户,毕竟不是所有的用户都会去购买AR眼镜,而在手机上使用AR应用则要容易的多。当用户习惯于使用AR,并且想要更高质量的AR体验的时候,如今只能面向B端用户的AR眼镜或许就会进入C端。

再来看AR应用的开发商,由于技术不够成熟,之前开发AR应用时,接入SDK的学习成本和风险都比较高,再加上代表性的AR游戏《口袋妖怪GO》后期下滑得厉害,导致开发商动力不足。而在苹果发布ARKit之后,开发商们就不一定还能淡定的观望了。就算是跟风,应用开发者们也会尝试在游戏里加入部分AR的元素,这一点很值得期待。

如此看来,苹果此举能够大幅加速整个AR行业的发展。

反观谷歌,如上文所述,Tango技术对手机硬件的硬性要求,是市面上符合这一标准的机型极少,现有的大批安卓机无法接触这一技术,反而让Facebook之流轻而易举地占领了AR这一重要阵地。笔者有点纳闷的是,谷歌在VR方面的发展策略是比较适合市场现状的,先用价格低廉的Cardboard教育市场,再用高质量的Daydream逐步提升。为何在AR领域却不使用这种策略,一上来就要做高端呢?

最初发布于2017年6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