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c常用App推荐:快捷分屏工具Magnet

我在日常办公时经常需要分屏操作,比如对比两个文档,或者浏览网页同时记录一些内容,或者同时处理多个任务,在这些场景下分屏是很必要的。但如果每次都去手动调节窗口大小的确比较麻烦。如果你也有类似需求,可以试试Mac上的快捷分屏工具:Magnet。

Magnet可以在Mac端的App Store里可以免费下载,安装之后没有窗口,只有一个常驻菜单栏的小图标。可以通过快捷键快速实现全屏、居中、左右分屏、上下分屏、三个App分屏等等操作,而且可以自定义快捷键。

如果你觉得记快捷键很麻烦,还有更简单的办法,比如把窗口拖到屏幕最顶端,在屏幕上出现一层半透明黑色时松开触控板就能实现全屏。如果需要两个窗口左右分屏,可以把窗口拖到屏幕左右两侧的中间,同样是出现半透明黑色时松开触控板就能实现左右分屏。

Mac端App Store的Magnet介绍页面有详细的操作方法,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去看下。最近的一次更新后Magnet可以在macOS 14 Snonoma上流畅运行,且目前还没有发现任何适配上的问题。

对了,还可以忽略当前活跃的App,点击图标选择“忽略”即可不被分屏,只需再点击一次即可取消限制。

如果你的显示器足够大、分辨率足够高,可以开启三分屏甚至六分屏,充分利用大屏幕的优势。同样可以通过快捷键或拖到屏幕边缘来实现。

总之,Magnet是一款很棒的工具软件,免费无广告、刚需不累赘、方便易操作,有需要的朋友们可以试试看。

不定期更新App推荐及使用心得,欢迎关注。

最初发布于2023年10月12日

Spotify两个月使用体验

使用Spotify至今已两个月有余,分享一下这款号称“全球最大的音乐流媒体服务”的使用体验,简单些,直接放App界面截图和优缺点了,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可以试试。

优点:

1、不订阅也能直接听全部歌曲,且不会有某某专辑单独售卖的情况,比如霉霉新专Speak Now(Taylor’s Version)在网易云音乐售价30元,在Spotify就可以直接听;

2、版权相对比较全,基本你想听的歌曲都能搜到,不用在多个App间跳来跳去(也有极少数例外,比如痛仰的《点石成金》);

3、不会有某个专辑的歌曲不全,部分歌曲被删的情况,Apple Music有些专辑就有这种问题(比如崔健的《一无所有》);

4、没有乱七八糟的广告、社交功能,专注听歌就好了,而且启动速度巨快,几乎不会被杀后台;

5、推荐算法很智能,推荐的歌曲都很符合我的喜好,每日推荐里只有很少几首会跳过,而且有多种多样的推荐歌单可以选择,帮你发现更多可能喜欢的歌曲;

6、不仅有音乐,还有播客、有声书(不过后两者我基本没听过),资源很丰富,不过有声书需要单独付费。

缺点:

1、如果不订阅,半小时会加一次广告,一小时内只能切6次歌,不能下载;

2、如果不订阅,音质会有些差,即使订阅了,在设置中切到超高音质,相比Apple Music还是差了那么一点点(个人感觉);

2、国区App Store无法下载Spotify,需要美区Apple ID,且无法通过App Store直接订阅,无法在App中直接购买有声书(Spotify一直在和苹果打官司,抵制App Store高达30%的抽成);

4、个人订阅Premium的话费用比较高,单用户每月9.99美元,而且一些国内的信用卡是无法订阅的(实测招行VISA双币卡无法订阅);

5、大量中文歌曲没有歌词,有些乐队的名字也是英文或者繁体中文,有那么一丁点的使用门槛。

总之,推荐有一定动手能力且常备梯子的小伙伴们使用。网上有很多美区Apple ID注册方法,注意看发布日期。至于订阅,可以在某宝或某鱼上找Premium Family家庭车,一年100左右就可以搞定,价格太离谱的要谨慎。

不定期更新App推荐及使用心得,欢迎关注。

最初发布于2023年7月20日

休闲玩家带你入坑:Apple Watch 6一年使用感受

苹果在2014年推出了首款Apple Watch,经过多次迭代,在去年9月推出了第七代产品。不过本文的主角是Series 6。购于去年2月。我这款是44mm的GPS版本。之所以没买蜂窝网络版本,是仔细考虑了自己并没有独立使用手表的需求,更多的是配合手机使用。

买手表同时搭配了一条编织单圈表带,这个和Series 6一起推出的新表带真是一言难尽,下文会详细说。

从入手Apple Watch到现在已经有一年的时间了。在这篇文章里,我以一个休闲玩家的角度来分享一下使用感受。扫码配对之类的操作就不说了。提醒一下,篇幅比较长,而且都是一些基础的使用体验分享,给想要入手Apple Watch的朋友们参考。

下文提及的产品功能基于watchOS 8.5和iOS 15.4。如有错误欢迎指正。

一、运动健康

这是智能手表类产品最主要的功能之一,相信也是很多人入手Apple Watch后体验最多的功能。首先来说健康、健身两款App。

Apple Watch和iPhone完成配对之后,手机会自动安装健身App。Apple Watch收集到的所有的运动健康相关数据都会跟iPhone端的健康App和健身App同步。原本手机端的健康App里就有一些比较基础的数据,有了Apple Watch之后,可以看到更加详尽的数据。希望有朝一日这两款App能够合并成一款。

在健身App里可以看到三个主要指标:活动(消耗了多少卡路里)、锻炼(运动时长)、站立(每小时内站立至少1分钟,共有多少个小时完成了此目标)。用三个圆环来展现三个指标的完成进度。可以自行设定并随时更改每天的健身目标。

在持续使用Apple Watch 180天后,可以查看趋势,其中包括多项健身相关数据,并按照“继续加油”、“值得注意”和“需要更多数据”进行分组展现。官方对趋势的解释是:趋势可以比较过去90天和过去365天的健身状况。如果表现持平或更佳,箭头会向上。如果表现有所欠缺,箭头会向下。

Apple Watch每周一会推送上周的健身摘要,并根据上周完成情况推荐下周的健身目标,比如上周完成情况比较好,这周可能会推荐稍微高一点的健身目标。如果上周完成的情况比较差,这周可能会推荐稍微低一些的健身目标。Apple Watch也会根据已完成进度推送提醒(比如超出平时的进度时,或者到晚上了完成量还很少时,或者距离目标非常接近时),鼓励用户完成每天的健身目标。

然后是Apple Watch的各种运动模式(这些功能我用的还很少)。

Apple Watch支持大量的运动模式,而且可以自动检测出可能正在进行的运动模式(当然这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功能了)。比如我日常上下班时地铁站和公司之间这段路,持续步行会超过十分钟,Apple Watch就会提醒我可能正在“户外步行”,是否进行记录。

即使不进行记录,走路的这段时间也会计入“锻炼”时间内。如果进行记录,不仅能在锻炼时长中显示进行了多长路程的户外步行,还可以在手机端查看运动轨迹。但只会显示在进行记录后的运动轨迹,其实在开始有轨迹之前,我已经走了十分钟了。

如果检测到你不走路了(比如上地铁之后),Apple Watch就会提示你是否已经结束此运动,可以直接结束。即使你没有主动点击结束,也会在你安静一段时间之后自动结束,无需纠结。

实测即使不开启任何运动模式,只要你不是一直在躺尸,都会或多或少有运动记录。猜测可能是根据心率波动和卡路里消耗量的变化来判断是否在运动的。

watchOS 7开始,新增了一个“整理放松”模式,如果不方便出门运动,在家里做一些简单的运动也可以记录下来。对于想要每天跑满三个圆环的朋友们来说非常实用。

接下来是Apple Watch的健康监测功能,比较多,我就每个功能一段话来说一下吧。

心率监测:Apple Watch会持续监测心率,每几分钟监测一次。Apple Watch默认会在心率低于40次每分和高于120次每分时进行提示。我最近遇到过两次手表提示心率过高,都是在喝酒之后。

ECG:心电图功能,可以用手指触摸Apple Watch的数码表冠来测心电图。国行版本在前段时间的系统更新后终于可以使用ECG功能了(Apple Watch Series 4、5、6、7都可以)。苹果称其为“移动心电图房颤提示软件”。只需30秒就可以给出心电图结果和结论,还可以在手机上将报告保存成PDF文件。同时可以开启房颤提示,在检测到疑似房颤的心率不齐时会有通知。如果给家中老人买了Apple Watch,这一功能会非常实用。尤其是watchOS现在支持家人共享设置,即使家人没有iPhone也可以配对使用。

血氧饱和度:血氧饱和度用于测量血红细胞中的蛋白质(血红蛋白)内的氧气量。绝大部分人的血氧水平在95%-100%之间。血氧饱和度监测是Apple Watch Series 6新增的功能,主要依赖这代新增的血氧传感器。其实在此之前很多其他品牌的智能手表都已经有了这个功能,甚至一二百块钱的手环都支持连续血氧监测,苹果稍显落后了。

有氧适能:有氧适能测量的是最大摄氧量,也就是身体在锻炼时能够消耗的最大氧气量。最大摄氧量高表明心脏适能和耐久力水平较高。可以说是一个直观展现体能水平的指标。

睡眠监测:Apple Watch可以监测卧床时间和睡眠时间,在使用一段时间之后,会给出近期的睡眠数据,如果想看更详细的睡眠数据,可以安装一些第三方App。你可以在手机端设置目标睡眠时长、就寝时间和起床时间。到设定的就寝时间前半小时,手机会自动切换至勿扰模式,手机端的通知和消息都不会有提示(除非解锁屏幕),手表也会自动切换至助眠模式。早上闹钟响之后会提示当天的天气情况。功能虽然很丰富,但是因为Apple Watch续航较差,如果想用它记录睡眠状况,记得在睡前给手表充电。

环境音量级别:Apple Watch上有可以检测噪音的App,打开之后可以查看附近的环境音量有多强。像我这样天天坐地铁上下班的打工人,在地铁进站时的环境音可以达到80甚至90dB。长时间暴露在这样的环境下会造成听力损伤,降噪耳机这时就可以派上用场。

站立提醒:Apple Watch的站立提醒,可以帮忙减少久坐,对于上班族来说尤其实用。如果一小时的前50分钟保持坐姿,手表就会收到站立提醒,在站起来活动一分钟之后会收到完成的提示。当然这也不是什么新鲜的功能了,现在一二百块钱的手环也具有同样的功能。

上面我只罗列了部分健康监测功能,有了Apple Watch之后,由于能够检测到更多类型、更多维度的健康数据,手机端的健康App数据更丰富了。及时了解这些指标,也能帮助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好及时做出应对。

当然了Apple Watch仅仅是一个辅助工具,并不是专业的医疗设备,检测结果也仅供参考。如果有不适症状,还是早些去医院检查比较好。

这部分最后来说Apple Watch的各种奖章。

其实这算是给用户一个精神上的奖励吧。在首次完成某个运动模式、运动目标,或者连续多日完成,或者在某个特殊的节日完成运动目标,都会有对应的奖章。在一些节日,还会有限量版挑战奖章。就像游戏中的成就一样,激励用户多运动。

二、表盘

手机端Watch App里可以查看并安装不同类型的表盘,不过现在只有官方的表盘可选,苹果尚未开放第三方表盘。

表盘可以实现App直达,并且可以自定义设置,第三方App也是可以直达的。比如点击左上角查看天气,点击右上角选择体能训练模式,点击表盘正中查看当天的健身记录,点击底部测量心率,等等。

如果安装了多款表盘,可以直接在手表上左右滑动切换表盘。还可以选择跟表带比较搭配的表盘,让手表看起来更有时尚感一些。

三、App

Apple Watch上有独立的App Store,但是App数量有限。部分手机端App也有对应的Watch版本,默认会自动安装到Watch App里(可以在手机端Watch App——通用中关闭此功能)。

如果要删除某个App,可以像iOS一样长按图标,选择编辑App,按图标上的x就可以了。

一年用下来,手机上有上百个三方App,安装到手表上的App只有百度地图、航旅纵横、支付宝和Keep。因为在手表这么小的屏幕上,能实现的操作实在有限。手表端支付宝能打开付款码、乘车码、收能量、养小鸡、查收益、查汇率,这已经算是功能比较多的手表端App了。

Apple Watch自带的App里,除了第一部分提到的一些运动健康App之外,值得单拿出来说的,也就只有“正念”了。

watchOS 8中的“正念”包含沉思1分钟和呼吸1分钟,默认会在一天开始时和结束时进行提醒,并且每周一会对上周的使用情况进行回顾。

Apple Watch上对“沉思”是这样描述的:观察脑海中产生的思绪,让它们随着你的每次呼气释放。而呼吸一分钟,则是默认一分钟内进行7次深呼吸,手表会通过振动来帮助你控制吸气、呼气的节奏,是一个不错的放松方式。

四、表带

在买Apple Watch时,我还买了一条与Apple Watch Series 6一同发布的编织单圈表带。买手表时在店里试了试,7号表带有点松,但6号又稍微有点紧。店员建议我用比较小尺寸的表带,因为用一段时间之后也可能会变松一些,于是就选了6号。

戴了两周左右的时间,不仅是日常使用时感觉勒胳膊,在睡觉时如果还戴着,会感觉胳膊有点麻,可能还是太紧了,影响了血液流通?而且在上午和下午也会有一些区别,下午明显感觉表带更紧一些。

实在纠结,于是又花了379购入了一条回环式运动表带,可以自己调节松紧程度,戴起来明显舒服多了。但是回环式运动表带更容易沾染尘土和污渍。

编织单圈表带(779元)比回环式运动表带(379)要贵很多。虽然简洁、好看,但如果尺寸不合适,真的很影响日常使用体验。其他类型的表带我还没有试过,就不评论了。对了,网上有很多第三方的表带可选,会比官方的价格便宜很多。

五、总结

这款不支持蜂窝网络的Apple Watch,就像是一个随身的“手机分身”。戴上它,不用担心会错过手机端的消息,即使手机不在手边(当然要处在连接范围之内),也可以在手表端接听电话,查看App通知,帮助解锁Mac和iPhone。如果是支持eSIM的蜂窝网络版本,还可以脱离手机进行接打电话等操作。入手之后确实感觉比之前方便了一些,但说实话,运动健康功能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

要说Apple Watch有什么缺点的话,续航可以说是一个从初代开始便存在的问题了。日常使用的情况下,电量只能支持1天半左右。为了省电,Apple Watch Series 6的屏幕支持最低1Hz,最高60Hz的刷新率,把对续航的影响降到了最低,但一天一充真的很影响使用体验。如果Apple Watch的续航能到两天,我就心满意足了。

另一个缺点就是,Apple Watch表盘的盖板真的太容易划伤了,从入手到现在,已经有了五处明显的划伤。但我还是不想买保护壳,会影响观感和佩戴。

看到这里,相信你对Apple Watch也有一些了解了。如果你已经有了iPhone或者Mac,可以入手试试。如果你觉得这些功能没有多大用处,那就别“创造需求”,毕竟价格不便宜,而且还有不少别的品牌也推出了智能手表,功能上各有亮点。

以上就是入手Apple Watch一年来的使用体验,希望可以帮到想要了解这款产品的朋友们。

最初发布于2022年3月16日

macOS Big Sur痛苦的升级过程与正式版使用体验

在今年6月苹果的WWDC 2020开发者大会上,苹果公布了将于今年秋季推出macOS最新版本Big Sur的消息,之后很快便面向开发者推出了测试版系统。普通用户也可以通过安装描述文件的形式来体验测试版系统。

只需在苹果官方网站加入Apple Beta版软件计划即可,同样也可以获得iPhone、iPad、Apple Watch等设备的测试版系统描述文件。

笔者从Big Sur的第一个测试版开始使用,一直到近期更新到了正式版。中间经历了十余个版本的折磨,测试版系统的BUG实在是太多了,而且的确影响日常使用。比如Safari浏览器浏览部分网页时出现类似花屏的现象,Microsoft Edge浏览器闪退,邮件、备忘录、照片APP纷纷崩溃,部分APP界面元素错位,等等。于是笔者在正式版系统即将推出时,就删掉了测试版描述文件,静静等待正式版的到来。

从测试版升级到正式版的过程中还有一个小插曲。笔者是从开发者预览版Beta 10直接升级到11.0.1正式版的,在检测到并下载完系统更新之后,重启电脑会停留在灰屏状态(屏幕上只有一个鼠标指针,背景灰色),只能通过在开机时按住Option,选择进入Macintosh HD才能正常进入系统。

之后笔者又尝试恢复macOS,发现只能恢复到Catalina(10.15),这样的话仍然需要通过系统更新才能升级到Big Sur,故而放弃。询问Apple Genius,给到的建议竟然是“过段时间再试,可能近期更新的用户比较多”或者“去更大的店面试试看”。

最终找到了解决办法,在App Store中搜索Big Sur并下载安装,这时会下载Big Sur的完整镜像(12GB+)进行安装,这样需要下载的文件会比在系统偏好设置-软件更新中更新时大很多,安装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小问题,比如提示验证失败,后重试到第四次,终于安装成功。

在此强烈建议大家在安装正式版之前使用时间机器进行备份,如果正式版使用基本正常,继续使用时间机器进行备份,养成定期备份的好习惯。

11.0.1正式版可以说是一个比较稳定的版本了。从更新至今已经有半个多月的时间,基本没有遇到比较严重,影响到日常使用的BUG。并且近日11.1版本也已正式发布,可以正常通过系统偏好设置-系统更新进行更新。

接下来笔者说一下macOS Big Sur(11)相比Catalina(10.15)的主要变化,除了外观上有显著的变化之外,功能上也有一些实用的更新。

1、系统预装App图标几乎全部更改为圆角方形,与iOS的APP图标风格基本一致。在Big Sur正式版发布之后,不少第三方APP也推出了新版本,将图标改成了圆角方形。

3、通知中心的设计类似iOS的负一屏,随着Big Sur正式版的到来,一些第三方App也开始提供小组件。

4、增加了类似iOS的控制中心,可以便捷地管理网络、蓝牙、屏幕亮度、音量、开启勿扰模式等等。

5、Safari浏览器启动页除了个人收藏之外,新增了经常访问的网站、隐私报告和来自其他设备,比如登录同一Apple ID的iPhone上Safari最近的浏览记录。至于官方宣称的提升性能和速度,暂时没有明显的感觉。还有密码安全检测功能,如果你保存的密码已经遭遇数据泄露,或者过于简单,Safari会提示你修改成安全性比较高的密码,这一功能同样也已在iOS上线。

6、新增AirPods设备自动切换功能,比如笔者的AirPods Pro戴上之后直接连上手机,但电脑上会提示附近有AirPods,可以直接点击连接,当电脑端需要播放声音时,会直接通过AirPods Pro来播放。但这个切换体验并不是很好,至少从最近这段时间的体验来看,会经常在电脑和手机之间跳来跳去,稍显混乱。

7、App Store会集中展示评分、适用年龄、排行、开发者、语言、大小等信息。最近更新至11.1之后又新增了APP隐私相关内容,让APP更加透明。

8、系统自带的备忘录、照片、提醒事项、语音备忘录等APP也有一些很实用的功能更新,比如更丰富的照片和视频编辑功能,快速调整备忘录文本格式,语音备忘录的录音优化等等。

其他的一些更新基本上都不影响使用,就不在这里一一列举了。简单来说Big Sur最大的更新在于外观和隐私保护两方面。

外观方面,可以发现macOS和iOS/iPadOS正在采用日趋一致的设计语言,比如图标、控制中心、通知中心等等。笔者总觉得控制中心和通知中心如果是以触摸的形式来操作会更便捷一些,但现有的Mac电脑并不支持触控,或许今后会推出配备触摸屏的Mac电脑?

而在隐私保护方面,苹果也是在尽力做到透明化,并且帮助用户提升密码的安全性。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搭载苹果自研M1芯片的Mac电脑几乎和Big Sur同时面世,Big Sur自然也要针对搭载M1芯片的电脑进行一些优化。同时大量苹果自研APP和第三方APP纷纷开始适配M1芯片,也照顾到了仍然在使用Intel芯片的Mac用户,即使是通用应用(所有的APP在Big Sur里被分为Intel和通用两类)也可以完美运行。笔者的电脑是2019款MacBook Pro 13英寸,无法体验到M1芯片带来的性能和续航提升,后续如果换新的话,再和大家分享使用体验。

从目前来看,即使是最新发布的11.1仍然存在一些BUG,比如在备忘录中无法正常使用“加粗”操作。如果一段文字中既有数字又有字母又有汉字,那就只会有数字被加粗,汉字部分无动于衷。这个BUG基本上从Big Sur第一个测试版持续至今,不知何时才能被修复。

系统更新就是一个漫长的制造BUG、修复BUG的过程,为了不影响搬砖,再次建议大家使用稳定版系统,不要轻易尝试测试版系统,并且要定期使用时间机器进行系统备份。

最初发布于2020年12月18日

创意好,画面棒,交互渣,手机烫 网易首款ARKit游戏体验记

9月20日凌晨,苹果开始了iOS 11正式版的推送。当天,为了体验期待已久的ARKit游戏,笔者更新了手机系统。除了手机耗电速度感人之外,App Store进行的大幅改版也值得关注。在游戏分类中,有着明显的“AR游戏新体验”推荐,但在这里多是使用ARKit开发的Demo性质的AR体验,尝试几个之后也没有发现什么亮点,于是笔者在搜索“AR”时,略过无数个通过ASO手段排上来的与AR无关的App之后,终于遇到了熟悉的网易游戏logo,找到了一款名为《破晓唤龙者:龙魂对决AR》的游戏。

在App Store的介绍中说道,这款双人竞技手游将东方神话故事“双龙戏珠”打造成了一款正义与邪恶对抗的宿命之战手游。至于游戏的背景更是宏大:黑暗之主欲与各时代最黑暗的存在融为一体,而能够操纵龙魂、停驻时间的珑夏,在发现黑暗之主后遭到追杀和囚禁。玩家将解救珑夏,在获得召唤龙魂的强大力量后,一起前往远古时代的东方大陆,阻止黑暗之主的阴谋。

《破晓唤龙者》VR版本已登录Daydream平台

还有一点,就是这款游戏的名字有些眼熟。笔者之前曾经报道,网易首款基于谷歌Daydream平台的移动VR游戏也叫作《破晓唤龙者》。该游戏已于去年年底上线了谷歌Daydream平台,并且还获得了Unity-Vision VR/AR亚洲峰会2016评审团大奖。那么,这款同样名为《破晓唤龙者》的AR游戏表现如何呢?

从目前App Store的评价来看,从9月20日上线至今,该游戏仅收获了15个评分,且评价出乎意料的低。问题主要集中在蹩脚的交互方式和手机发热量猛增,另外还有玩家表示根本不知道怎么玩(不是不知道如何标定地面,而是不知道游戏的玩法)。截至发稿前,评分仍然停留在2.7(满分5分)。并且评论中也多在抱怨游戏的玩法,那么实际玩起来是怎样的呢?用户评论中的问题是否在更新之后还存在呢?笔者带大家来看一看。

登录账号起名字什么的不再赘述,玩家需要先用手机标定平面,并可以适当切换视角,之后就会在手机屏幕中出现一个“水箱”。是的,就是一个水箱,一个可以放大缩小调整视角的水箱。你可以拿着手机围着这个水箱转来转去,甚至可以把手机放在水箱里,捞出来时屏幕上还有水渍,从视觉效果上看,还是很不错的。

在游戏说明中,也用了很大篇幅来介绍画质上下的功夫。比如使用metal技术,使得龙的网格更加细腻,能够清晰地看到龙的细节,让龙魂(龙魂是什么我们下文再说)能真实的呈现在现实空间中,控制龙魂舞动起来也更加灵动。海水效果也结合metal技术,呈现了逼真的出入海水的模糊效果和水花效果,给玩家身临其境的感觉。为了制作逼真的海面和天空云朵,来和现实环境匹配,开发团队尝试了17种水面方案来进行体验,选择了其中效果表现最好的海面进行制作。为了追求水面效果和性能的融合的平衡,开发组花了大量的时间对水面效果进行优化,提升了游戏的运行效率。当然笔者经过实际测试也可以看到,的确如此,游戏画质表现的确很不错。

不过,笔者认为,相比这些宣传语和好画质,作为一款游戏,更重要的应该是玩法,相比好看,玩家更想要的是好玩。这也是这款AR游戏最大的槽点。至少笔者在看完只有一次的教程之后仍然一头雾水,试了几次练习模式,每次都稀里糊涂就失败了。

结合App Store上并不走心的用户评论和Taptap的玩家反馈,这才明白这款游戏真正的玩法:

进入游戏之后界面上有一个虚拟摇杆,不过这个虚拟摇杆并不像王者农药上那样容易操纵。玩家要控制的龙是在三维空间中运动的,默认向前飞,且速度不会变化,而虚拟摇杆的上下左右则对应龙头的朝向,所以玩家需要一直盯着龙头。但是转向延迟超高的虚拟摇杆,加上这样对空间感要求很高的玩法,要想上手并熟悉操作,真的需要先死上几次。

玩家需要控制自己的龙去吃珠子(游戏中称之为“龙魂”),蓝色的龙魂代表普通攻击,蓝色带闪光的龙魂代表闪电,而吃掉红色的龙魂则可以回血。但切不可只顾着吃龙魂,由于地图大小有限制,玩家控制的龙撞到石头上,或者超出地图都会耗血,这一点需要注意。可以说,这样的玩法已经能够难倒一批玩家,更蛋疼的是,好像也没有更好的方案来替代目前的操作方法。建议想要尝试的玩家先在练习模式中多多尝试,再去对战吧。

游戏界面的另外两个按钮则是施放技能的,并且有一定的冷却时间。此外,玩家在战斗中还有可能获取游戏内临时技能,比如冰箭,水枪,炎火,雷电等,可以帮助玩家加强攻击效果。但施放技能的前提是,先搞定基本操作。

另外,正如其他AR应用一样,这款AR游戏也存在耗电量高,手机发热的问题,由于游戏全程都在使用摄像头进行拍摄扫描,这种情况也是难以避免的,只能寄希望于苹果继续对ARKit进行完善,以及开发商们对游戏进行优化了。

最后,我们再来谈一谈目前AR游戏的一些通病,其实并不是只有《破晓唤龙者:龙魂对决AR》存在这一问题。那就是,受限于手机屏幕的大小,在玩游戏时能够看到的画面非常有限,离游戏场景远了吧,不仅看不到对手,连自己都找不到,离游戏场景近了吧,又缺乏对整个战局的把控。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围着游戏场景转着圈地玩。基于ARKit开发的这些游戏,已经不再是之前那些需要识别图的AR应用,无需局限于一张纸甚至是一个小卡片,但由于首先需要选择一个平面,在玩的过程中还是很受限的,这还需要游戏开发商们继续挖掘新的游戏模式,探索新的玩法。

值得注意的是,在9月23日,网易还在App Store上线了一款名为《悠梦(YuME)》的AR游戏,从目前来看,这款AR游戏的评价还是很不错的,截至发稿时的2340个评分,平均得分为4.7。玩家普遍认为这款解谜AR游戏难度适中,玩法新颖,画面精美。网易在手游开发上的实力自然是毋庸置疑的,但对AR这种新的玩法,看来还需要一些时间去打磨,我们期待着《破晓唤龙者:龙魂对决AR》在今后能够解决一些比较集中的问题,在核心玩法上做好优化。

最初发布于2017年9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