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在中国探索VR电影的美国人 对于VR电影有何不同看法?

在12月的一个下午,Kevin Geiger正在进行关于VR中的故事讲述的一次再普通不过的演讲。地点是北京电影学院里一个围的水泄不通的场馆,他鼓励大家都来参与电影制作,无论是导演、演员还是电影行业的任何一个角色,来为VR这个新媒介带来不同的新观念。

作为北京电影学院国际动画与VR研究中心的创始人和特聘教授,Kevin Geiger就处在探索VR电影在中国的前景的最前沿。Kevin Geiger本人也在制作电影,同时还在为北京电影学院数字媒体学院设计新的沉浸式媒体课程。

从2014年Facebook收购Oculus VR开始,中国对VR的兴趣就在与日俱增。这次数额达20亿美元的收购引起了投资者对把低成本VR设备带到中国市场的兴趣。截至2015年年底,就涌现出了100多家头显生产商,其中包括大量的类似谷歌Cardboard和三星Gear VR的设备。

现在,这个行业迎来了硬件之外的新的机会,那就是软件内容,当然还有Kevin Geiger所关注的故事讲述。现在,已经有VR创业团队探索使用VR应用来治疗抑郁症,或者开发VR影视编辑软件,以及VR动画制作软件。

这方面的消费需求也相当旺盛。根据中国电子标准化研究所的数据,中国的VR市场将会在2020年超过79亿美元的规模。这是隶属中国工信部的一个研究所,拥有制定VR行业标准的职权。

中国也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电影市场,根据Deloitte的数据,在2015年全年,中国的电影票房就已经达到了63亿美元的规模。Kevin Geiger认为,如此大的市场,足以让电影行业认真对待故事片。这也是促使他重新启动独立工作室Magic Dumpling的理由(这家工作室是他在2009年和几个中国的合伙人一起创办的)。由于有些敏感的政治题材电影可能会遇到种种限制,Kevin Geiger表示他的目标是创作出可以让人们了解到现实社会的VR娱乐内容,并且给观众以思考的空间。这对于疲于发掘枯燥的历史题材的中国电影人来说,也是一个新的选择。

Kevin Geiger和他在Magic Dumpling的伙伴们曾经开发了受中国文化启发的动画形象,其中包括Tofu Boy,在情绪波动时会改变表情的一个淘气的孩子,以及两个石狮子,名为Stoney和Rocky。这些形象在2012年Kevin Geiger加入这家公司时被迪士尼收购了(他在2015年离开了这一职位)。

Kevin Geiger是一个谦逊的俄亥俄州人,他的经历证明,他对技术革新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在从大学的绘画专业毕业之后,Kevin Geiger意识到,电脑生成的图像将会接管手绘动画,因而他开始学习编程。并且在1995至2007年间在迪士尼从事动画工作,在参与了《幻想曲2000》和《恐龙》这两部电影的制作之后,他成了《四眼天鸡》这个迪士尼首部3D动画作品的电脑图形顾问。

在2008年,他受邀在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讲授课程时,Kevin Geiger看到他的生活与很多电影中出现的场景有些类似,他并没有想到会从事这一行业。用他自己的话来说,看到VR在中国迅速起飞,也是促使他长期在中国工作的催化剂,也是一次新事业的尝试。

根据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影视艺术学院老师Eric Hanson的说法,中国的消费者们对VR的快速接受也给予了Kevin Geiger更好的机会来在中国推动VR事业,美国市场是无法与之相比的。这位老师同时还在加利福尼亚的xRez工作室开发VR内容。

为了启动北京电影学院新设立的VR中心,Kevin Geiger提出了多个新项目,已在充分利用VR的能力来让用户直接进入到故事中。在VR中,观众不像传统影院中那样全程只盯着一个方向,电影制作人们必须了解如何在观众们观看与故事发生地相反的方向时,还能继续讲述这个故事。Kevin Geiger的解决办法是允许观众探索电影,但是会构建一种方法,在故事的关键点把观众拉回到故事场景中,也就是观众们为了继续观看电影所必须了解的场景。

他首批项目中就有一个正在筹划的VR短片,名叫《Four Dishes and a Soup》。其故事线很简单–一个外国人和他的中国女朋友的家人们共进晚餐–提供了中国人比较关注的适应外国人习惯的一个探讨,同时还保持统一性。在今年的早些时候,开始写剧本之前,他将会和演员们一起与一个中国家庭共进晚餐,使用一台全景相机,以外国人的视角来记录演员们的即兴表演。

其他正在计划中的项目相对于他们的专业来说要更加传统一些,比如其中有一个项目准备创作一个VR体验,可以让国外的游客们在兵马俑之间行走,并且了解其中的故事。

他在中国工作时,Kevin Geiger热衷于分享他的专业知识,并且在于中国学生互动时尽量避免散播其西方哲学。

当然他也发现了一些文化上的差异,其中有些需要敏感对待,因为可能会影响到他的VR事业。比如说,西方的编剧可能(就像Calder Willingham和Buck Henry在电影《毕业生》中所做的那样)会让男主角在女主角准备嫁给另一个男人的时候,冲进教堂并且当着整个大厅的陌生人们表达他的爱意,而中国的编剧则可能让男主角去挑战要和女主角结婚的男人,但男主角不会表达他的真实感受。

同时,还有商业模式上的差异。西方的惯例是,如果电影没有完成的话,需要用保险来补偿投资人,但是中国的制片人们会认为这并不必要。Kevin Geiger说。

他在中国完成的早期的VR影视作品并不是完整长度的电影,而是短片、商业导向的片段,比如广告和推销用的视频。

在中国,VR体验店正在以敏锐的商业思维提供着射击游戏和电影短片,每个人的消费大概在7美元左右。Secret Location工作室的监制Eric Shamlin认为,这些将会是推广可探索的内容的场地。这家工作室在多伦多和洛杉矶设有办公室,并且凭借其创作的VR体验获得了2015年的艾美奖。Eric Shamlin本人也曾在中国旅行,来探索潜在的商业合作。

想要让真正的VR大片席卷中国的电影市场可能还需要一些时间,部分原因是投资者们进入VR电影领域是比较困难的,同时还因为电影制作人们还在寻求可使用的叙事语言。Eddie Lou表示。他是Sandman Studios工作室的创始人,这家位于北京的初创团队主攻VR动画形象创作。“大家都在尝试,”Eddie Lou说。“但这是一个非常激动人心的过程。”

最初发布于2017年1月11日

原文链接:https://www.technologyreview.com/s/603218/the-man-selling-virtual-reality-to-china/

威尼斯电影节最佳VR体验奖正式揭晓 这是一部怎样的作品?

笔者得知,第74届威尼斯电影节公布了获奖名单,中国台湾新媒体艺术家黄心健、美国前卫音乐教母Laurie Anderson共同创作的VR作品《沙中的房间》喜获最佳VR体验奖。

威尼斯电影节今年首度开设VR电影竞赛单元,三部中国VR动画作品入围竞选,分别是《拾梦老人》、《Free Whale》和《窗》。另外HTC Vive和Jaunt中国联合出品,由中国台湾导演蔡明亮执导的VR电影《家在若兰寺》也成功入围。

黄心健领奖致词时表示,拍摄VR对他而言是很特别的学习经验,他也感谢今年2月才过世的父亲、妈妈、家人和太太、台湾国立政治大学以及HTC等支持,才能顺利完成创作。

黄心健在Facebook上表示,制作《沙中的房间》期间,父亲病危送入加护病房,直待他从美返台的隔日过世,他想将荣誉和这部片子献给父亲,“感恩他在天上的保佑。”

这次黄心健和全球21件作品一同入围的VR作品在15至17世纪的特别隔离区Lazzaretto Vecchio小岛上放映,采预约制看展,奥斯卡作曲家本龙一也到场观看《沙中的房间》。

《沙中的房间(La Camera Inssabiata)》源自《未来剧场》,《未来剧场》是一个从2016年初开始的一个跨国合作计划,黄心健表示其有幸与多年好友,也是跨界传奇艺术家Laurie Anderson合作,发展建构于VR的作品。期间经过台北与纽约之间的往返,无数次的skype线上会议,密集的fast prototype快速概念制作后,两个VR的作品逐渐成形:一个是《沙中的房间》另一个则是《高处》。

《沙中的房间》是一个庞大的虚拟空间,有如巨大的记忆迷宫。参访者可以有如身在梦中一般,在其中自由飞行,里面有八个独特的房间,像是如同星云旋转的文字银河,或是参访者的声音会凝结成为声音的雕塑,画作逐渐转化为文字,消散于空气之中…这些独特的互动房间,将抽象的符号转化为具像、可以互动的实体,让参访者探索文字与记忆的连结。

黄心健进一步表示与Laurie合作,永远是一个充满挑战与学习的过程。如果说新媒体艺术是在探讨科技媒材在艺术上的使用,那Laurie的声音、音乐与叙述的故事,可以被称为“灵魂的素材”,裡面充满了对于生命的感动,让其有着发自灵魂深处的颤动;并有幸可以成为第一个使用这媒材应用于VR之中。

据了解,黄心健现任台湾国立政治大学传播学院数位内容硕士学程专任教授,1988年台大机械工程系毕业后赴美,在芝加哥伊利诺理工学院取得设计硕士与博士候选人资格后,曾担任美国SONY及SEGA等电脑娱乐公司艺术总监,期间多次获得多媒体设计大奖。并参与过台北故宫未来博物馆、上海世博会台北馆、台北101公共艺术等,并参与歌手周杰伦、周华健、李宗盛等演唱会视觉创作。

最初发布于2017年9月10日

在影院观看《拾梦老人》和《窗》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2017年的威尼斯电影节首次设立了VR电影竞赛单元,而这第一年就有五部华语VR电影入围。其中包括Pinta工作室的《拾梦老人》、Sandman工作室的《自游》、蔡明亮执导的《家在兰若寺》、黄心健和外国导演合作的《沙中的房间》以及邵晴执导的《窗》。

其中《拾梦老人》已经在9月份上线了国内各大VR内容平台。这部片长约12分钟的影片讲述了一个梦想循环的故事,主人公是捡垃圾的老头和一只可爱的小狗,在巨大的垃圾场中,日复一日捡拾人们丢弃的梦想,为这些人们带回希望。

而《窗》这部作品就比较神秘了,即使是在入围威尼斯之后,网上也很少见到这部作品及其主创团队的相关信息,目前也没有上线任何的线上平台。

笔者了解到,《窗》是一部关于弱势群体的作品。观众在其中可以看到一个苏醒后的小男孩在梦幻奇境中遨游,他经过狭长的甬道,目睹巨大的鲸鱼,置身壮观的图书馆,直到抵达一片静谧旷野。画面淡出,小男孩原来是一个画中人物,画他的正是一个双腿残疾的小女孩。她坐在轮椅上,头戴VR设备,靠画笔和科技的力量翱翔在窗外世界。

笔者也在Jaunt VR应用中观看了《拾梦老人》。但是在手机端观看时,受限于屏幕分辨率和网络等因素,画面较为模糊。而《窗》目前还没有上线任何线上平台。

近日,笔者来到了位于北京世茂工三广场的艾米1895电影街,体验了《拾梦老人》和《窗》的线下版本。与使用手机App观看相比,线下版本是一种完全不同的体验。

艾米电影街的两个包间已经根据《拾梦老人》和《窗》的主题进行了精心装饰,你可以在《拾梦老人》主题的包间里体验到主人公工作的环境,其中的所有工具都是真实的。伴随着轻松的主题音乐,观众可以预先沉浸到影片的环境中。而《窗》的放映厅中,墙面上也布置了一些影片中的鲸鱼等等与电影主题相关的元素(手机拍摄效果略渣)。

在设备方面,《拾梦老人》使用了HTC Vive头显,当然了影片中并没有互动元素,所以体验者只需坐在沙发上,等着工作人员播放就好了。而《窗》则是使用的三星Gear VR,与HTC Vive相比要更加灵活一些,可以在一个体验厅中同时使用多台设备,供多人观看。

不过笔者还是认为,VR一体机更加适合观影,Gear VR需要搭配三星旗下的高端手机,成本自然要比VR一体机高出许多。而HTC Vive或Oculus Rift这类的PC VR头显则需要高端PC的支持,不仅成本更高,而且占地面积较大,多台设备之间可能形成干扰,进而影响观看体验。当然了,VR一体机还需要搭配影片播控系统,才能实现高效和稳定的VR观影体验,这也是国内很多公司正在努力的方向。

说到实际观看体验,使用HTC Vive头显观看《拾梦老人》时,画面中的很多细节终于得到了体现。相比Jaunt VR平台的版本,使用Vive观看的画面清晰度以及音频表现力要更强。Pinta工作室在影片中综合使用了光线(主人公的手电筒)、声音以及跑来跑去的小狗来引导观众的视线。在观看过程中,虽然笔者有时会想要环顾四周,但为了不错过故事情节,绝大多数时间还是在跟随这些引导元素。整个故事给人一种舒畅的观影体验,可以说是充满了正能量。

再来看《窗》,笔者在影院中见到了《窗》的导演邵晴,除了和他谈谈这部电影相关的话题之外,自然也是要体验一下这部在威尼斯电影节期间备受现场观众好评的作品。现场的工作人员准备好了Gear VR,只需观众进行简单的确认操作即可开始观影。虽然时长仅有6分钟左右,但触动心灵的配乐,以及缓慢推进的画面,甚至还有其中一个场景(杜绝剧透)会带来的失重感,无处不体现着制作者想要表达的人文关怀。正如上文所说,《窗》是一个主题非常温暖的作品,希望大家能够关爱残疾人等弱势群体。

据邵晴介绍,《窗》在制作过程中采用了绿幕+CG的拍摄方式,结合传统的三维制作软件,而非常见的使用Unity或Unreal引擎进行创作。从与邵晴的交谈中也可以看到,他是在以电影的创作方式来创作这部作品。

至于《拾梦老人》和《窗》的更多剧情,在这里就不剧透了。据笔者了解,接下来艾米1985电影街会针对这两部作品发起抢票活动,吸引更多朋友关注好的VR影片作品。之后,这两个包间还会有其他优秀的VR影片上映。并且这种形式的VR影院还会铺向全国,年底之前将会在上海、南京、成都、长沙、西安、郑州等地的艾米电影街中建成。

最初发布于2017年10月17日

北京国际电影节首次设置VR单元 我们在现场观看了这些优秀作品

第八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在近日正式开启,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北京国际电影节首次设置了VR展映单元,汇聚了一些国外优秀的VR影视作品。类似威尼斯电影节VR单元,北京国际电影节VR展映单元设置了VR电影、立式VR和装置VR三个部分,共展映了8部作品,时长在7-17分钟之间。

笔者在近日前往VR展映单元所在的怒澜电影院,观看了这些首次在国内亮相的优秀VR影视作品。据了解,这些作品分别来自英国、美国、美国/中国台湾、美国/伊拉克。

VR电影包含《奇妙的你(Wonderful You VR)》、《太阳女兵(The Sun Ladies VR)、《晚餐聚会(Dinner Party)》、《马格利特(Magritte)》四部。立式交互VR包含《格陵兰在消融(Greenland Melting)、《独囚之后(After Solitary)》、《亲爱的安杰丽卡(Dear Angelica)》三部。VR装置则是在去年威尼斯电影节获得“最佳VR体验奖”的《沙中房间(Chalkroom)》。

笔者与其他观众一同观看了四部VR电影,但由于时间所限,立式交互VR只体验到了《亲爱的安杰丽卡(Dear Angelica)》。VR装置《沙中房间(Chalkroom)》也没能体验到,着实遗憾。

首先笔者来谈一谈这次观看的四部VR电影。

第一部,《奇妙的你(Wonderful You VR)》,导演是John Durrant,时长约17分钟,算是目前较长的VR电影作品了。这是一部讲述了婴儿发育时期视觉、嗅觉、听觉、味觉和触觉各种感官的发育过程的VR电影,通过使用VR这个新的媒介,让每个人都能回到曾经经历,但从无记忆的子宫世界中。

该片全程由奥斯卡表演奖提名者Samantha Morton进行讲述,但遗憾的是没有中文字幕,可能部分读者在观看过程中会有些不爽。不过,在观看时会完全被剧情吸引,在观影结束之后还有意犹未尽之感,生命孕育这个伟大的过程,以VR这种全新的媒介来呈现,颇具震撼力。

第二部是关于反抗ISIS暴行的《太阳女兵(The Sun Ladies VR),导演是Celine Tricart和Christian Stephen,时长约7分钟。故事大概是这样的,ISIS士兵入侵雅兹迪教区,以“种族净化”为目标,杀死所有男性并将女人和女孩当作性奴隶。女主人公曾是一名知名歌手,看到 ISIS的残暴行为之后,走下舞台,换上戎装,集合一群逃脱出来的勇敢女性,成立了一个女性战斗组织,称为The Sun Ladies。她们的共同目标是解救出姐妹们,捍卫人民的荣誉和尊严。

与第一部作品完全由CG制作不同,这是一部融合真人实拍镜头与CG动画的VR纪录片。观众可以身临战场,与雅兹迪女兵们面对面,倾听她们的故事,感受她们不屈的抗争。通过几个简单的镜头,比如在宿舍中擦拭枪械,日常的训练,以及女主人公充满坚定意志的讲述,不仅能够感受到太阳女兵们不屈的斗志,更使笔者对其敬佩有加。

第三部作品是今年的新作,名为《晚餐聚会(Dinner Party)》,导演是Angel Manuel Soto,时长约13分钟。这是一部真人实拍的立体VR悬疑片,故事来源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希尔夫妇所报告的遭遇外星人绑架事件。当希尔夫妇再也回忆不起、并且再也无法解释这一事件的时候,他们寻求了催眠治疗。在一场晚餐聚会上,他们把催眠录音放给朋友们听,催眠呓语与场景对白交替出现,揭示出夫妻二人对于绑架事件全然不同的体验。

该片除了实拍镜头之外,充斥了大量风格化、沉浸感和丰富多样的视觉特效。笔者认为,女主角与男主角在遭遇外星人绑架之后产生了全然不同的反应,无论是惊奇,还是恐惧,也只有通过VR这种媒介,才能够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看完之后甚至有想要亲自经历被外星人绑架的冲动。此外,该片还配有中文字幕,也便于观众们理解剧情。

第四部作品名为《马格利特(Magritte)》完成于去年,导演是John Durrant,时长约7分钟。根据作品介绍,雷内·马格利特,是与达利、米罗齐名的超现实主义艺术家。这部动画建构的3D虚拟空间中,选取了马格利特作品中的重要符号,给观众带来一场穿越马格利特作品序列的视听旅程。

在该作品中,从多重场景到立体错觉,利用VR实现了与艺术家作品主题的巧妙结合。观众可以沉浸在一系列的景观之中,飞越海滩、森林、山脉和天空,探寻并感受马格利特艺术作品中爱与灵感的来源。但对于平时较少接触超现实主义艺术作品的观众来说,可能会有些晦涩难懂。

接下来是立式交互VR,这里与前面四部VR电影不同的是,采用了带有定位系统的Oculus Rift和HTC Vive,不过并没有多少可以互动的地方,仍然是以观看为主。现场提供了三个立式交互VR体验,分别是《格陵兰在消融(Greenland Melting)》、《独囚之后(After Solitary)》和《亲爱的安杰丽卡(Dear Angelica)》。由于时间有限,笔者只体验了《亲爱的安杰丽卡(Dear Angelica)》。

《亲爱的安杰丽卡(Dear Angelica)》导演是Saschka Unseld,时长约13分钟。这是一部由Oculus Studio制作的VR电影作品,在去年获得了艾美奖提名。正是为了完成这部作品,Oculus开发了自己的绘图应用《Quill》。

该作品是完全在VR空间内创作完成的,用全新的沉浸叙事语法来探索记忆,创造出一场绚烂的视觉体验和直入心灵的观赏旅程。女儿在房间中一边给母亲写信,一边回忆起母亲讲述的故事、母亲拍摄过的电影场景,以及母亲与病魔的抗争。梦幻般的画笔与线条,将人物、文字、色彩围绕在观众身边。视线在场景之间自由旋转,生长出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另外两部立式交互VR电影是《格陵兰在消融(Greenland Melting)》和《独囚之后(After Solitary)》。

《格陵兰在消融(Greenland Melting)》导演是Catherine Upin和Nonny de la Peña,时长约13分钟。反映的是由于地球变暖导致的格陵兰冰川加速融化所产生的问题。

2016年9月,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科学家前往格陵兰,以期深入了解导致冰块快速融化的原因。这部作品利用静态摄影测量、动态摄像测量、CGI和360度拍摄来制作,观众可以从多种非常规视角,体验到格陵兰岛的方方面面:观察退却的冰川痕迹,领略惊人的低空飞行风景,从水面上下观察冰川,了解美国航天局的最新研究发现。

《独囚之后(After Solitary)》导演是Cassandra Herrman和Lauren Mucciolo,时长约10分钟,观众可以在身体和情感上都进入平常难以了解的单人监狱。

该片使用了三维扫描等技术,将观众置于逼真的三维扫描的单人监狱中。摄像捕捉出的犯人立体影像,与观众共处一室,讲述单独监禁的悲惨故事,以及对自己的持久影响。据笔者了解,该作品曾获2017美国西南偏南电影节(SXSW)评审团大奖,以及世界VR论坛的最高奖。

至于本次VR展映单元的VR装置《沙中房间(Chalkroom)》,由于时间所限,也没能体验到。由Laurie Anderson和黄心健导演的《沙中房间(Chalkroom)》时长约15分钟,在去年的威尼斯电影节VR竞赛单元中,获得了“最佳VR体验奖”。

在该VR装置中,巨大的黑板是一个象征人类记忆的符号,不断地擦拭覆写中,旧有的记忆残存不去,散落的粉尘就像记忆碎片。 无数的巨型黑板建构了浩瀚的虚拟空间,犹如巨大的记忆迷宫;观众随着劳瑞·安德森的声音导引进入幻梦般的世界,在虚拟现实中自由飞行。抽象符号转化为具象的、可互动的实体,让观众身在其中,探索文字与记忆的连结。

除了立式交互VR和VR装置使用了HTC Vive和Oculus Rift头显之外,四部VR电影使用的头显是来自IDEALENS的K2+ VR一体机。该头显佩戴简便且舒适,并且对眼镜的兼容性较高,即使眼镜框较宽也能轻松佩戴。笔者认为,该设备很适合VR电影这种应用场景。

与之相比,以往常见的VR影视类体验中,尤其是在国外,大多使用三星Gear VR头显,配合三星的手机。但与VR一体机相比,显然后者更合适,毕竟无须担心手机温度上升后对性能的影响,也没有各种通知信息打扰观看。再配合可使用手机或电脑集中控制的播控系统,现场的十余位观众可同时观看同一个内容。相比手机VR眼镜类产品,VR一体机更适用于影视、教育等B端应用场景。

虽然这次展映的作品全部来自国外,国内的VR影视创作者们也有大量的优秀作品,比如在去年入围威尼斯电影节VR竞赛单元的《拾梦老人》、《自游》、《窗》和《家在兰若寺》。VR这种新媒介能够带来的改变,不只是观众的观看视角,更是对影视创作者的一个新挑战,笔者期待着国内能够涌现更多的优秀VR影视作品。

最初发布于2018年4月6日

虚拟现实正在进入韩国主流电影院线

随着虚拟现实在全球范围内被认为是一个可行的电影技术,韩国的电影行业毫不犹豫地加入了这一趋势:电影技术实验室和视觉效果工作室正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激进地开发VR内容,而主要的电影院线也在开发新的技术来展现这种内容。

直到最近,VR内容在影院还很少见,因为大部分的VR内容都是为主题乐园和游戏而设计的。但是现在,韩国正在跟随这种全球的趋势。像是Eugene Chung的VR动画“Arden’s Wake”正在吸引广泛的注意力,并且顶尖的电影节也为VR电影特别设置了竞赛单元。

韩国也已经有了一些值得注意的VR影视项目:在去年,Gina Kim的VR纪录片“Bloodless”入选了威尼斯电影节VR竞赛单元,并且获得了最佳VR故事奖。该片根据一个发生在1992年的真实事件改编,主题是关于一个韩国性工作者被美国士兵谋杀的事件。

而在最近,VR爱情剧“Stay With Me”以沉浸式4DX格式在CJ-CGV院线上映了。该影片由Bryan Ku执导,“Stay With Me”讲述了一个梦想变成一位音乐家,但却很惧怕登上舞台的男孩,以及一个渴望成为一位演员的女孩之间的故事。

“当人们在想到VR时,大多都是想到冒险、动作或者恐怖电影,”Bryan Ku在“Stay With Me”的媒体发布会上说。“我相信,VR最伟大的特性在于,它能够让观众与电影产生情感上的联系,并且爱情剧正是最贴近这一特性的题材,”他说道。

作为世界上首个在VR中拍摄并且以4DX格式来播放的电影作品,“Stay With Me”是从一开始就特别为4DX而设计的,并且是以360°的形式拍摄。从开发阶段开始,CGV院线的特效团队就加入了这一项目。

“用于VR的4DX特效应该与用在其他电影的4DX有所不同,”CGV院线的Yoo Young-gun说道。“只有视觉元素是不足以达成VR应有的效果的,VR是通过将其沉浸式特性最大化,来形成一种全新的故事讲述形式。有了4DX技术,观众们能够触摸、闻到并且感受到这部电影,这也就意味着虚拟现实达到了其字面上所表达的感官体验。”

CJ-CGV的目标是在全球范围内推广4DX VR,通过将VR技术应用到其在全球范围内的500家4DX影院。

“我们正在策划一个VR附加组件包,可以让电影院线展示VR电影,并且将会提供给全球范围内的500家4DX影院,”Yoo说道。

在另一方面,韩国第二大院线Lotte Cinema,在今年早些时候发起了一个专为VR内容而开设的特殊项目。该项目所选择的影片包括Patrick Kwon的“Nine Days”,这是韩国的首个为影院放映而制作的VR电影。

“在这个项目中,我们与三星合作,并且将会使用其头显和手机,但我们如果进行常规的VR放映,代价会更高,”Lotte Cinema的Kang Seung-hyuk说道。“我们需要确定是否有足够多的VR内容,来覆盖成本。”

由于VR仍然处在早期阶段,并且还缺乏一个稳定的市场,大多数VR作品还依赖于支持基金。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和韩国文化产业振兴院、韩国信息产业促进会等机构正在资助VR项目,同时,韩国电影艺术学院也为VR内容制作开设了一个特别的课程。

同时,私营企业也在加大投入。比如韩国领先的视觉效果工作室Dexter Studios正在运营一个数字人类虚拟现实研究实验室,并且正在制作一系列的将于今年在CGV的影院放映VR电影。这家工作室的作品包括科幻动画“From the Earth”和实景恐怖作品“Trapped”。

最初发布于2018年5月11日

原文链接:http://variety.com/2018/biz/news/vr-virtual-reality-gina-kim-1202801584-1202801584/

不再孤独 不再无形 翠贝卡电影节这些VR体验值得关注

人们对虚拟现实(VR)有这样的成见:一个孤独的人,独自坐在一间屋子里,头被一个头盔罩着,独自沉浸在一个乌托邦里。人们在早期对VR的尝试经常会遇到这种陈词滥调。但是在今年的翠贝卡电影节(TFF)的Tribeca Immersive环节中,虚拟现实已经成为一个更有形的且更具社会性的体验。

Tribeca Immersive包含名为Virtual Arcade的VR体验(从4月20日至28日)和360°拍摄的电影展映环节。这二者都在本月的翠贝卡电影节期间举办(4月18日至29日)。这会提供给硬核VR用户一个离开家的借口,因为只有在特定的场地才能体验到这些装置,那就是在翠贝卡电影节的总部。

几乎任何的智能手机都可以转换成一台VR头显,但顶级的VR硬件正在变得更加复杂和精细。在过去的两年里,Tribeca Immersive经历了需要使用运动控制器,以及数码相机来录制用户的动作的阶段。而在今年,随着活动的进一步开展,VR装置中已经在使用气味、温度和物理设备来进行模拟。

翠贝卡电影节的电影和沉浸式体验高级程序员Loren Hammonds指出,在Virtual Arcade中,“我们更喜欢在观众戴上头显之前就提供给他们一种沉浸感。所以我们会给所有的艺术家一个机会,来布置他们的空间,以配合体验内容。这样,观众在戴上头显之前就能够获得沉浸感。”

其中包括一个很有开创性的项目,名叫“Hero”,该体验项目通过把所有的VR设备放到一个背包中解放了用户,可以让用户在一个模拟的叙利亚的家中自由走动。我们与其联合制作人Navid Khonsari进行了交谈,他说,“Hero”会“让VR变得尽可能的沉浸,同时还是一个能够带来真正的触动的体验,带人们去了解在世界的另一个角落是什么样子。”

另一个贴近社会主题,并且仍然推进该技术的应用的VR体验名叫“The Day the World Changed”,该体验重现了日本广岛。该项目的联合制作人Gabo Arora说,这是一个“社交互动VR纪录片”,其中涉及了核武器的问题,并且可以让用户体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广岛被核弹攻击那天的情景。不过它并不是一个消极且孤独的体验,Arora指出,这是一个多个用户可以同时获得VR体验的很稀有的体验。“你会和三个人一起体验,也就是说,完整的概念是在纪录片中体验整部纪录片,并且是和其他人一起,他们在其中也同样是化身的形式,会让你体验到一种全新的关系,让你了解有关历史事件的共享的VR体验会是什么样。”

纽约市民们可以在家的附近体验到几个项目。比如“Fire Escape”会把体验者放到Crown Heights中的一个模拟的火场逃生环境中,但是在Tribeca Immersive中展示的装置会使用真正的火场逃生环境,这样一来,即使用户戴着头显,也会感觉真实可信。

纽约的剧场社区给“objects in mirror AR closer than they appear”带来了灵感。该体验基于一场在纽约戏剧工作室的演出,并且使用了很多剧场风格的美学元素。它还包含了增强现实(AR)特性,可以把数字物体叠加到真实物体上。Graham Sack是该体验的制作人之一,他指出很多的VR电影节“都需要用户二选一,要么戴着头显,要么不戴头显…我们想要创作一些正好处在其对立面的内容。”至于该体验,Sack说道,“该体验有着内部开放式格局,这样人们可以同时与其进行互动,无论是戴着头显还是不戴头显。”

“BattleScar”设定在上世纪70年代,让现代人可以走在大约40年前曼哈顿下东区的街道上。故事内容是一个移民在探索朋克场所,当时朋克还是一种亚文化。由于可互动的特性,用户能够从一个更个人化的角度来体验。“BattleScar”的开发商Atlas V的CEO Fred Volhuer向我们解释道:“从一个创造性的视角来看,VR可以让用户更多地对角色进行定义,并且把用户放在一个在平面屏幕上无法达到的位置。”

另一个人们很难体验到的视角是近距离观看鲨鱼。“Into the Now”是一个关于海洋野生动物的纪录片,但是其导演Michael Muller很快地指出,该纪录片可不仅仅是关于鲨鱼,这是他鼓励人们学习海洋和海洋面临的环境问题的方式。用他的话来说,“人们只会保护他们所爱的东西。”

Penrose Studios在过去的Tribeca Immersive环节已经制作了一些时间较长的VR体验,而在今年他们用作品“Arden’s Wake: Tide’s Fall”宣告回归,该体验时长达到了惊人的30分钟。Penrose Studios的Eugene Chung说道:“当制作叙事VR体验时,永远不要忘记你在为观众制作内容,这是极为重要的。在我们Penrose Studios,我们一直都在考虑观看者的体验,通过这个30分钟的体验,我们正在突破叙事VR内容的局限和边界。”

夹杂在这些比较高大上的体验项目之间,还有一些看上去完全没有头脑的VR体验。来到Virtual Arcade的观众会发现由Owlchemy Labs制作的滑稽的“Vacation Simulator”。Owlchemy Labs的Alex Schwartz因为他们在Tribeca电影节期间展示的那些古怪的游戏而知名。“这与其他的内容完全不同,这是由于设计决定的,”他说道。“在Owlchemy,我们经常会向着与我们的期待相反的方向冲刺…我们正在使用这个没有限制的,令人难以置信的技术来模拟一个充满讽刺性的假期,其中有一群漂浮在空中的机器人。”

更多比较传统的游戏在今年的翠贝卡电影节期间因为其叙事或设计而备受瞩目。在Tribeca Games体验区,我们可以看到即将到来的“古墓丽影:暗影”早期的模样,同时还可以与最近刚刚发布的“战神”的制作者交谈。这两个系列都在最近宣布重启,并且带来了全新的内容。

翠贝卡电影节其中很多体验项目,比如“Arden’s Wake: Tide’s Fall”和“The Day the World Changed”正在Tribeca Immersive中展映。其他使用新硬件和新技术的体验内容也在电影节期间有展示。我们将会持续关注并报道翠贝卡电影节期间的沉浸式体验内容及装置,敬请关注。

最初发布于2018年4月21日

原文链接:http://thevillager.com/2018/04/18/tangible-and-social-virtual-reality-at-tribeca-immers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