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VRCORE:VR内容是国内开发者赶超国外的好机会

虽然“VR元年”早已过去,但如今的VR内容,无论是VR游戏、VR影视还是行业应用,从质和量两方面来看都存在明显不足。优秀内容的缺乏不仅限制了主流VR设备的出货,更是让一些普通消费者对VR敬而远之。如何让更多的开发者进入VR内容开发领域,带来大量的优秀VR内容,就成了推动VR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去年5月4日,首届VRCORE硬核虚拟现实开发者大赛正式启动,从此次大赛中脱颖而出的优秀VR内容备受业界认可。甚至据知情人士透露,一些投资人按照VRCORE开发者大赛的入围名单,一家一家去和开发团队谈投资的事。这项赛事不仅产生了大量的优秀VR内容,并且也在资金支持方面帮助了VR开发团队,使他们有了进一步开发优秀VR内容的动力。

在今年5月4日,新一轮VRCORE硬核虚拟现实开发者大赛正式开启。那么,今年的赛事与去年有何不同?对于国内的开发团队而言,能够从比赛中获取到哪些帮助,未来的VR内容又会有哪些新的发展趋势?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在近日对VRCORE虚拟现实开发者社区的创始人/CEO刘品杉进行了专访。

意在鼓励更多优秀的、新的VR内容涌现

正如本文开头所说,目前的VR内容存在数量和质量两方面的问题,如果将不够优秀的内容如果作为入门体验,对于VR行业也是一种伤害。“为了VR行业的正常发展,我们需要足够多的,足够优秀的VR内容。基于这种想法,VRCORE发起了硬核虚拟现实开发者大赛,意在繁荣行业,鼓励优秀的新VR内容更多地涌现。”当笔者问及举办开发者大赛的初衷时,刘品杉这样说道。

但是,目前很多VR内容开发团队面临这样的问题,他们有创意,有技术,有激情,但缺乏资金和业界资源支持,发展受到了很大限制。“因此,VRCORE希望通过开发者大赛,把更多的优势资源集中起来,给到优秀的作品和优秀的团队,鼓励他们的创作热情。”

并且,VRCORE作为中立第三方的开发者社区,不会限制开发者所使用的设备,以及VR内容的发行渠道。从去年的首届开发者大赛开始,就已经有VR影视,VR游戏和行业VR应用参与比赛,今年也是如此。

多样化的VR内容对于VR行业的意义自然不言而喻,毕竟并不是所有的用户都会为了玩游戏而购买VR设备。笔者认为,适合观赏娱乐的VR影视,以及能够为传统行业带来新思路,新手段的行业VR应用,都是必不可少的。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引起开发者们对VR内容中音频重要性的重视,今年的开发者大赛会有一个特殊的奖项,叫“最佳音效奖”。刘品杉表示,声音是很重要的营造沉浸感和临场感的手段,为了引起开发者的重视,今年的比赛会特意单独设立这样一个奖项。“虽然四个月的开发时间对于VR内容开发团队来说可能有些短,但作为要引领VR内容发展趋势的开发者大赛,有义务提醒开发者注意音频的重要性。”从这里,我们也能看出VRCORE这家开发者社区的担当。

VR内容是国内开发者赶超海外的好机会

当谈及对今年参赛作品的期望时,刘品杉向笔者表示,VR内容(VR游戏)将会是国内开发者赶超海外的好机会,并且对今年参赛的国产作品充满期待。

由于诸多原因,国内外的游戏玩家朋友都有一种偏见,认为中国的游戏作品就是不如海外的好。当然这是能够理解的,毕竟在端游方面,海外先于国内起步。主机游戏方面,国内存在着严重的断层。而在手游方面,虽然国内的手游行业已然很强,但是由于中国的手游生态存在问题,恶性竞争和抄袭现象使其在海外很难得到认可。但与这些领域相比,VR内容还是一个新领域,中国的VR内容与海外的VR内容并没有上述那么大的差距。

在今年3月底,VRCORE携去年开发者大赛的4款获奖作品以及两款社区内的新作前往圣何塞参加SVVR举办展会。在这次展会期间,这些来自国内开发团队的优秀作品受到了国外玩家的认可,获得了很好的反响,并且得到了Road to VR、VRScout等海外科技媒体的关注。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国内VR开发团队的水平,并不逊于国外VR开发团队。

“VRCORE要做的,就是要继续保持中立第三方的姿态,让国内的优秀VR内容在世界上得到认可。”刘品杉坚定地说道。

不过,在今年的开发者大赛中,国内VR开发团队要面对的,将会是来自世界各地的竞争对手。根据笔者之前的报道,在2017年6月23日,VRCORE将在全球七大地区(中国、中国台湾、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加坡和美国)同步启动Global VR Hackathon联动预选赛,之后在8月,将在中国举行全球冠军总决赛。到时会有来自全球的优秀VR开发团队与国内VR开发团队角逐,国内VR开发团队是时候迎难而上了!

行业VR应用应具有“社会示范效应”,开发者应担负社会责任

毫无疑问,VR技术不应仅仅服务于游戏行业,VR真正的普及,还是要依靠与广泛的传统行业的结合才能实现。因而在本次专访中,笔者尤其关注行业VR应用。

在去年的开发者大赛中,获得最佳行业应用的作品,是来自华域数字的《人卫3D系统解剖学》,该VR应用凭借1:1的复原人体结构,严谨扎实的医疗知识做支撑,能够非常有效地帮助医学生熟悉人体结构,练习解剖操作。据刘品杉透露,该应用的开发团队凭借该作品,已经获得了相当高的收益。

至于其成功的原因,刘品杉认为,该作品能够从去年入围的大量行业VR应用作品中脱颖而出,在于其能够满足具体的使用需求,有着非常明确的应用领域,并且对今后的医疗VR应用开发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至于具体的评判标准,刘品杉透露,行业VR应用与VR游戏/影视内容的评比过程有一个明显不同,那就是要考虑其“社会示范效应”。

“如果某一个行业已经充分使用VR,并且大家一窝蜂扎到这个行业里,那就拿不到社会示范效应这个分数。我们需要考虑它会不会让这个行业更繁荣,能不能启发更多的人加入这个领域。行业VR应用跟游戏和影视这种娱乐的不一样,要肩负社会责任。假设,如果今年有一个涉及色情的平台参赛,即使做的再好也不可以,因为它对社会的示范效应是很烂的。”刘品杉这样解释道。

另外,行业VR应用还应该符合具体的诉求,解决具体痛点。也就是说,哪个行业结合VR之后能够大大降低成本,提高生产力,提高工作效率,就可以引入VR。但行业VR应用需要在更多的领域去探索。

继续保持公正独立 助力VR开发者变现

近期有多家VR内容开发商传出融资的消息,让VR开发者们对未来有了更多的期许。而作为开发者社区,VRCORE也有全新的目标。刘品杉对笔者表示,希望能够把这场比赛打造成为国际上广受认可的比赛。今年将会增加评委中海外评委的席位。希望VRCORE能够成为一个国际级别的比赛,而不仅仅是局限于中国。

另外,VRCORE还会为开发出好作品的VR开发团队提供优质资源,比如目前大部分CP的困难就在变现这个问题上,因而从今年起,VRCORE将进军游戏发行,并且已经取得了索尼PlayStation全球发行资质。

“我们每个阶段都要看现在这个时间点开发者需要什么,我们再去做什么。去年开始我们就知道今年开发者们需要的是变现支持,所以我们要做发行,或者对接一些ToB的项目。作为开发者社区,一些有需求的人会找到我们,我们也会和一些机构平台或地方政府合作,尽可能VR开发者们解决变现问题。”

至于未来的发展方向,刘品杉表示,要继续保持VRCORE硬核虚拟现实开发者大赛的公正性和独立性,继续一届一届的踏实做下去,让这一赛事在国际范围内有更强的影响力,从而帮助到国内的开发者。并且会在发行业务上重点发力,希望能够探索一些有价值的方法论,能够进一步帮助优秀的VR开发团队。

写在最后

优秀VR内容对VR行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毫不夸张的说,优秀VR游戏甚至可以带动一款VR头显的热卖,索尼PSVR便是一个例子。但VR不应局限于游戏,行业VR应用的出现,让我们看到了VR的更多可能性,也看到了广阔的发展前景。笔者期待着今年的VRCORE开发者大赛中,能够有更多具有“社会示范效应”的行业VR应用出现,为传统行业带来新的变革,为VR的普及铺平道路。

不过,真正好的商业模式应该能够持续盈利,当问及这一问题时,刘品杉表示目前举办大赛的费用主要来自赞助商的支持,目前也在寻求融资。对于这样一个开发者社区来说,如同国内外许多的开源社区和开发者社群一样,要维持正常运转,一定要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希望VRCORE在今后的发展中,能够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盈利模式,在保持中立第三方的基础上,继续自己的使命。

最初发布于2017年5月27日

专访米谟科技创始人向奕裴:专注全景声和3D音频的”文艺学霸”

上周,笔者参加了由清华x-lab主办的ACT TALK|艺术·创造力·科技讲座系列。在本次主题为“科技创造力之声音艺术的感觉与想象”的课堂期间,清华大学电子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窦维蓓以及清华大学97级校友、前高通音频组主力研发、现米谟科技创始人向奕裴,与清华大学的师生代表一同探讨了音频技术与声音艺术的结合。清华x-lab执行主任毛东辉老师于正式开讲前致辞。

讲座结束之后,笔者就米谟科技的主营业务,VR中的音频技术难点及突破口,以及VR行业发展现状等问题对米谟科技创始人向奕裴进行了专访。或许向奕裴与一般的VR行业从业者不同之处在于,他更推崇科技与艺术的结合。

文艺学霸出身 创办米谟科技 坚持用技术提升艺术

出生于音乐世家的向奕裴,从小学习钢琴和双簧管,在进入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之后,仍然保持着这一习惯。除了担任清华大学交响乐团首席双簧管之外,还在2011年出了一张个人专辑《To The Moments》。在音乐方面的造诣,也是其后来创业的一个基础。之后,向奕裴在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UCSD)跟着实时音频系统专家Miller Puckette做研究,并且顺利获得了电脑音乐和现代数字音频技术博士学位。

“那时我每天都喜欢呆在学校的各个音频实验室,一来是那里确实很安静,易于思考,二是在那里听音乐很棒,而且在一圈一圈的音箱阵列中做声音很是享受。学校的开放学术气氛、各种艺术论坛和音乐会也让我像海绵一样地去感受和学习。”向奕裴说道。

之后向奕裴顺利进入高通,专注研究音频后处理和3D音频。在此期间,他参与了大量的芯片级音频后处理工作,包括应用于几乎所有高通芯片手机的Audio+音效处理组件、HTC M9的手机立体声喇叭、实验性的8音箱环绕阵列、MPEG-H标准组的HOA算法源代码等等。

当笔者与这位“文艺学霸”谈及创办Mint Muse米谟科技的经历时,他认为,创业和做音乐一样,都是先有了想法,再仔细打磨、研究实现的方法。米谟科技团队在很早以前就开始做与声音有关的各种应用,在投入时间专心研究市场与产品后,最终确定方向:专攻空间音频的编辑与制作。

创业初期,向奕裴尝试做了一些音频相关的App,比如白噪声生成器Loopless Relax Sound,通过控制声波频度改变用户听歌体验的Binaural Beats Mint和“可记录当时环境”的水印相机Oiday等。之后注册了米谟科技,在上海和美国加州开展以3D音频和VR音频为主题的产品和内容研发。

“我们坚信,好的声音是需要设计的,软件可以把声音打磨得更美,而好的硬件也可以进一步巩固这些设计。”向奕裴这样说道。据笔者了解,目前米谟科技开发了游戏音频SDK、VR虚拟影院和首创的VR音频工作站等软件产品,以及一款可录制全景声的麦克风,同时也在多声道音箱渲染和3D内容频道方面有所布局。

针对音频编辑师痛点 开发VR版音频编辑工具

近年来,随着VR行业的火热发展,很多公司都大力投入空间音频技术研发。比如Facebook收购了著名的空间音频技术公司Two Big Ears,并发布了Facebook 360空间音频工作站。谷歌、英伟达和Valve也都为VR内容制作者提供了VR音频编辑SDK,但目前3D音频源文件的制作还存在很多限制。

首先,传统的3D音频制作需要使用“人头录音”设备,来录制可以直接使用的3D音频,但价格昂贵且操作复杂。而目前传统的影片拍摄过程中,直接实现3D录音也是不现实的。另一个限制因素在于,目前后期制作3D音频的编辑工具操作过于复杂,需要音频制作者在想象声场空间设置的基础上,手动调节每个节点的坐标数值,依赖这类软件,3D音频制作周期也会变得非常长。

针对这一问题,米谟科技研发了全球首款VR音频工作站《Sound Flare》,并且登陆了Steam平台。通过该应用,剪辑师可以佩戴HTC Vive在VR环境中直观的编辑3D音频,大大缩短3D音频制作周期。

“影片一般是通过拍摄得来,并不像游戏中那样每个物体都有各自的定位信息。为了让剪辑师可以更简单地对声音对象进行所见即所得的编辑,我们认为最好的交互方式是把剪辑师放进VR环境中,再把编辑界面置于其中。这样,对声音对象的位移变化等调整都可以直接在VR环境中操作,由头部转动引起的声音变化也可以实时地在VR环境中得到体现。”向奕裴介绍道。

根据向奕裴的介绍,内容制作者可以戴着VR头显,在所看到的软件界面上直接拖动音频文件,除了调整时长、剪接、调音量等基本功能,通过打点、拖动关键帧等方式,也可以根据发声路径改变声音的远近,让发声的人物和声音效果相符。这样一来,人物的位置信息在声音和画面上都保持了一致,VR视频将真正个人一种“能忘却所佩戴设备的真实空间感”。

“《Sound Flare》编辑器可以说是全球首款可直接在VR界面工作的音频后期处理工具。”向奕裴说,他希望《Sound Flare》不仅为VR内容制作者提供便利,更希望通过其普及,让VR内容领域有新的爆发。

VR内容爆发仍需时日 VR中的音频技术仍需探索

当笔者和向奕裴谈及对目前VR行业的看法时,向奕裴表示,VR在视觉、定位、交互和声音等领域都有极具挑战性的技术应用,最终的结果是给人们一种独特的方式,去体验一个虚拟的真实世界,或者是不可能存在于真实环境、完全被创造出来的虚拟世界,让我们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重新体验和感受。

虽然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我们已经可以轻松拥有沉浸式的视频观看体验了,但VR的音频内容却没有跟上视频的脚步。不管VR在设备和科技上有了怎样的突破,如果音频制作一直处于滞后状态,VR在发展上仍会受到制约。也就是说,VR内容的行业格局将会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VR音频的发展。

目前,米谟科技专注于全景声和3D音频技术的开发,以及在VR中的相关应用。我们期待着米谟科技的产品能够尽快普及,用全景声和3D音频技术为VR内容的制作和传播带来新的突破。

“VR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新行业,声音作为感官的一个重要部分,也需要更好的技术和特别的设计。”向奕裴认为。

最初发布于2017年11月8日

深耕文化遗产+VR 这群VR行业老炮儿用匠心推动文化传承

8月底,在第十五届北京国际图书节数字互动体验展区中,一家公司的展品吸引了大量关注。体验者只需戴上VR头显,拿起手柄进行简单的操作,就能亲自进入西安兵马俑一号坑中,近距离观看兵马俑,还可以参与兵马俑的复原工作,甚至旁边观看的人还能在屏幕上看到体验者在一号坑中的画面。

这已经不是VR兵马俑的首次公开亮相,在今年6月底,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驻芬兰共和国大使馆主办的“感知中国芬兰行-触摸中国VR互动体验展”期间,在场的观众可以亲自体验VR版的中国文化嘉年华。其中就包括兵马俑VR体验,让外国友人大开眼界,不出国门即可亲身感知中国璀璨的历史。

这家公司就是笔者本次专访的虚实空间,据其CEO赵洋透露,在10月初,虚实空间将出席在加拿大渥太华举办的“北京文化周”活动,并且在“中关村科技创新主题日”活动中着重向当地各界人士展示“VR兵马俑”和“VR长城”等精彩纷呈的虚拟现实体验。

在虚实空间这个创业团队的手中,兵马俑、圆明园、长城,一个个传统文化的象征在VR中得以重现,体验者得以沉浸在虚拟环境中,感受中国古代灿烂的文化。笔者在近日专访了虚实空间CEO赵洋,和他聊了聊VR作品开发中的那些事。

深耕文化遗产+VR 以匠心打造优质VR内容

“我们选的是VR+文化,就是为了让大家都可以在VR中对世界文化遗产有一个具体的认知。从教育上来说,家长很希望让孩子真正学一些知识,而在技术上,目前VR的沉浸式交互体验是不可替代的,并且政府也在积极推动。”这些原因正是虚实空间深耕文化遗产+VR的动力所在。目前,虚实空间已经制作了兵马俑、金山岭长城、圆明园海晏堂等VR内容作品,赵洋认为,相比游戏和影视来说,文化遗产相关的VR内容更加有价值,有意义,可持续发展。这些文化遗产永远都不会消失,通过新的方式对其进行展现,可以获得在现实生活中无法获得的体验。

笔者曾经多次体验上文介绍的兵马俑VR版,虚实空间使用虚幻4引擎打造了精细的画面,以及一些操作交互功能,体验者能够很快掌握互动方式,对兵马俑进行修复和复原,在不知不觉中,对兵马俑形成一个较为具体的认知,并且还能走进一号坑,享受一把外国元首的待遇,近距离观察兵马俑的神态。这一产品在今年6月随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前往芬兰进行展出,其代表性和重要意义可见一斑。

在长城项目中,虚实空间在VR中复原了明朝的金山岭长城和戚继光的军营。体验者可以站在金山岭长城的最高点,感受长城的雄浑气魄和金山岭的秀丽风光。还可以进入戚继光的军营,体验“戚家三绝”,指挥鸳鸯阵变阵,配合旗语,士兵们会展示各种阵型变化,另外还可以亲手射箭,射火铳,充分感受明朝所达到的军事技术高峰。据笔者了解,虚实空间还专门邀请了明史专家前来讲解历史场景,开发团队将明史中的传统文化元素与VR技术结合,打造了这样的一部作品。而圆明园海晏堂项目,是虚实空间团队参考史实资料,从模型到材质,从贴图到程序,本着工匠精神开发完成的,体验者可以游历在VR场景中,伴随着悠扬的小提琴曲,感受圆明园最辉煌时期的盛景,同时还能够了解到与十二生肖和时辰相关的文化知识。

以上这些备受赞誉的VR作品,证明了虚实空间团队强大的VR内容开发实力。赵洋向笔者透露,在11月份,虚实空间团队打造的乐山大佛VR体验将会面世。而当我们谈到团队时,正在与我们严肃探讨技术细节的赵洋的兴奋溢于言表。

据赵洋介绍,虚实空间的核心团队都是拥有多年的VR行业从业经验的80、70后,比如两位联合创始人,其艺术总监李志斌有着十多年的3D创作和虚拟现实内容开发经验,而CTO崔磊曾参与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多个大型展示馆的人机交互项目,在VR和新媒体艺术领域也有着十余年的从业经验。

一群虚拟现实行业老炮儿,聚在一起成立了虚实空间这家公司,他们对虚拟现实行业有着独特的理解,更在技术和项目资源方面有足够的积累。另外,团队成员对文化遗产+VR这种产品意义的认同,更提升了团队凝聚力。“跟我时间最长的员工有十年了,我觉得,在一个公司里面跟一个老板混十年很不容易,这是一种信任,我也挺自豪的。“赵洋说道。

为团队造血的B端项目 也要用工匠精神去打磨

笔者注意到,在虚实空间的公司官网上,除了圆明园、长城、兵马俑这些VR内容之外,还有一些汽车展示、工业培训和营销类的VR内容,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B端项目,在谈及这一问题时,赵洋明确表示了自己的看法。

在赵洋看来,目前这个阶段还不能直接面向C端用户,一些B端项目是维持公司日常运转所必需的。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首先目前的VR硬件不完善,使用中的问题很多,体验也不是很好。第二就是价格太贵,动辄几千块钱,老百姓是买不起的。第三就是内容有限。要解决团队的生存问题,肯定要从B端开始。

不过,B端项目的开发也并非易事。为了打磨出足够优秀的产品,首先需要团队对产品的内容有足够的了解。其次,既然是要在VR中高度还原,就要注重品质,要用一种“工匠精神”去打磨,不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

”为了生存接一些B端项目,解决造血问题,这是必须的。但是主流方向不能偏。“很明显,虚实空间的主流方向就是文化遗产+VR。赵洋透露,在乐山大佛VR内容完成之后,虚实空间可能会选郑和下西洋这个题材,与之相关的“一带一路”沿线的内容也都要继续开发,目前正在筹备资料和邀请专家团队。“符合文化遗产保护主题的内容,只要文化价值足够高,我们就会去做。”赵洋说道。

未来规划明晰 继续为传承传统文化而努力

当问及未来的发展规划时,赵洋表示,今后虚实空间仍会专注于文化遗产+VR这一领域。目前这几款作品仍然是以服务线下为主,比如进入博物馆、科技馆这些地方进行展示,或者在景区中设置VR体验区,以分成的形式获利。目前为公司带来盈利的仍然是B端项目,由于虚实空间开发的VR内容质量较高,B端项目资源丰富,可以说是目前VR行业中少见的盈利的公司。

在融资方面,赵洋坦言,虚实空间希望同有文化资源或渠道的资方进行合作沟通,深度嵌入现有的文化产业链条中,从而为产业的生态增加更多科技、趣味和价值。

我们可以看到,这家公司是真正想要持续做文化遗产传承这件有意义、有价值的事。在虚实空间打造的VR作品中,传统文化元素与沉浸式体验的有机结合,为体验者们带来了游戏和影视所无法获得的价值感。秉持工匠精神,对每个作品进行精细打磨,成就了这家创业团队,更是VR行业发展初期值得我们学习的创业典范。

最初发布于2017年9月14日

Vuze即将进入中国市场 打造消费者用得起的专业3D VR相机

近日,笔者采访到了以色列VR相机开发商human·eyes公司CEO Shahar Bin-Nun与该公司的中国区市场总监。经过交谈,我们对该公司的产品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

提起human·eyes,可能大家会比较陌生,但提到由其打造的Vuze系列VR相机,相信大家都会有一些了解。那么除了颇为吸引人的扁平造型之外,其功能和市场定位,是笔者最为关注的。

据Shahar Bin-Nun介绍,Vuze系列并不是一款简单的VR相机,而是包含8个摄像头,能够拍摄4K分辨率3D VR视频的“专业级”VR相机。新款的Vuze+甚至提供了实时拼接和对直播的支持。

在性能和价格中间取得平衡点

众所周知,目前VR视频类内容仍然较为缺乏,尤其是质量较高的3D VR视频。究其原因,高质量的VR视频内容需要高端的拍摄设备和复杂的后期处理过程,而高端拍摄设备的价格居高不下,正是其阻碍因素之一。

目前市面上的专业级VR相机,比如Jaunt One、Yi Halo、OZO等设备的售价均为上万美金甚至更高,但很明显,消费者不会购买这种昂贵的设备。另一方面,价格较低的产品,比如三星和理光的相机,只能拍摄全景视频,但没有3D立体效果,观看体验差强人意。

而Shahar Bin-Nun表示,他们要做的,就是消费者用得起的专业级3D VR相机,在价格和性能中间取得一个平衡点。

在他看来,让消费者创建3D VR视频内容,而非使用电脑制作VR内容,是丰富目前VR内容的一个重要途径。毕竟用电脑制作内容很吃力,成本也很高。Vuze相机就是为此而生的。

专业的产品,亲民的价格

据Shahar Bin-Nun介绍,目前公司已推出了两款产品,分别是售价为799美元的Vuze,和售价为1195美元的Vuze+。这两款产品均包含8个摄像头,能够拍摄4K分辨率的3D VR视频。不同之处在于Vuze+可以实时拼接,支持直播,并且具备IP65级别的防水能力。

另外,仔细观察可以发现,Vuze系列相机与其他VR相机不同的是产品表面并没有散热孔。human·eyes的中国区市场总监表示,Vuze系列相机具备独特的散热系统,虽然没有散热孔,但其内部产生的热量能够快速导出,不会因过热影响设备工作。

最近,Vuze被美国国家地理和NASA选中,即将进入国际空间站,参与“One Strange Rock”项目的拍摄工作,也彰显了其产品的高品质。

“专业的技术,亲民的价格”用这句话来概括Vuze系列相机,可以说是恰如其分。

提供视频分享平台服务

为了鼓励用户拍摄和分享优质的VR视频内容,除了生产相机,human·eyes还提供了一个名为human·eyes Zone的平台。

据了解,无论是使用何种相机拍摄的VR视频,都可以通过简单的几步,在该平台上创建一个VR视频分享网站,个人用户可以用做VR视频资料的发布和分享平台,甚至是直播平台。

目前,human·eyes Zone平台提供两个月的免费试用。另外,还有一些优秀的3D VR视频可以在网站上直接下载,便于用户的体验。

写在最后

在这次交谈的最后,Shahar Bin-Nun在现场为我们演示了Vuze+相机配合其软件Vuze Studio进行实时拼接的过程。操作步骤简单且很容易调节VR视频的方向和视场角,并且无论是拼接速度还是质量,与其他专业级3D VR相机相比也并不逊色。

据human·eyes的中国区市场总监表示,Vuze系列3D VR相机也即将进入中国这个更为广大的市场,但考虑关税等因素,其价格可能会稍高于在国外的售价。

最初发布于2018年3月14日

Unite 2018 | 小米VR/AR产品总监马杰思访谈录

在近日举行的Unite Beijing 2018开发者大会期间,小米VR/AR产品总监马杰思接受了媒体群访。

据笔者了解,马杰思在小米VR/AR任产品总监,负责小米VR/AR软硬件的产品及技术管理、产品运营、内容生态。曾先后在虚拟现实、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内容分发等领域从事产品工作。对VR/AR行业格局和趋势、产品设计与管理、技术原理和边界等问题均有深入了解与经验。曾在美国George Mason University攻读博士,并拥有北大硕士和北航本科学位。

在本次Unite开发者大会的技术专场环节,马杰思做了题为《小米VR一体机与Oculus Go应用深度开发指南》的主题演讲。

小米VR一体机与Oculus Go是小米和Oculus联合推出的全新VR一体机产品。这次演讲为VR开发者介绍了在该硬件平台上打造应用和游戏的最佳实践与技术解析,包括全新的性能优化Features,如固定注视点渲染(Fixed Foveated Rendering),动态节流(Dynamic Throttling) 和72Hz模式等。此外本演讲还介绍了小米Unity SDK和Oculus Mobile Unity SDK、小米VR平台SDK全新的社交功能、VR内支付功能、内容数据管理和推广方式等,帮助VR开发者更好获取用户和用户价值。

记者:根据您的演讲内容可以了解到,小米VR一体机是一款定位C端市场的产品。在您看来,小米为什么在这样的阶段,推出这样一款想打入C端的产品?

马杰思:小米是一家聚焦在消费电子产品的公司,不会去做to B的事情。其实VR这块跟公司大的目标宗旨是一致的。所以,我们做VR,也是用做C端消费电子产品的思路来做的。

记者:我们都知道,Oculus一直在力推VR社交,小米是否会延续他们的理念,在中国推广VR社交?

马杰思:从移动VR应用场景来看,尤其是2C端的VR应用场景来看,社交一定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比如说VR游戏,VR游戏大家都能想到接下来的发展有几个趋势;视频相对来说来说也是比较成熟,在VR领域能够做的相对比较创新的事情,就是怎么把游戏、视频与社交融合起来。所以,在to C的打法上,我们认为VR社交是比较显而易见的一个方向。

记者:您怎样看VRChat这款产品近期的表现?其实这款VR社交应用的主要用户是在PC和移动端,VR端的用户可能不到十分之一。

马杰思:在这款VR社交应用中,VR端的用户小于其他终端的用户。但是VR里面的用户,相当于大V。很多玩法只有用VR才能呈现出来,比如说手部6DOF的交互,用键盘鼠标是玩不到的。所以你会看很多海外热门的直播主,包括YouTube上受欢迎的作品,主要都是VR端的人在玩。这会起到一个反作用,让没有VR的人看到主播,或者说是大V都是在用VR来玩,可能会想着购买VR设备。这种反向带动的作用,我觉得是对的。

记者:在内容方面,小米VR会如何吸引国内的内容,会给开发者提供怎样的帮助?

马杰思:我们会为开发者提供以下几个层面的帮助。

第一个层面,我们与国内开发者一直以来合作都非常紧密,基本上我们都是有技术支持人员贴身与国内开发人员一起工作,包括他们提出的开发当中的问题,平台中的存在的问题,都是有人以非常close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我觉得这是我们给国内提供非常好的一点帮助。而海外开发者,由于他们不用微信,很多时候不能这么直接地给他们提供服务。所以,我们会持续在这一点做好,让开发者在接入平台时,从我们这边获得足够多的技术以及接入方面的支持。

第二个层面,就像我刚才说的,我们会非常专注于to C,我们会帮助优秀的第三方应用在小米的渠道上进行推广。大家知道小米的这些渠道,都是比较有影响力的。所以,能够让开发者通过我们的宣传渠道进行推广,对开发者引入新的流量,获得新的用户,增加日活,都是非常有帮助。比如我们在2017年双旦时与一起来VR有一个联合的推广活动,效果非常明显的。他们在推广期间用户数量是成10倍地增长的,用户的使用时长也翻倍提升,每天用户活跃程度,也比之前增加了很多。

还有,我们这款产品会有一些优化方案,比如说固定注视点渲染、动态频率等,我们在可以帮助国内开发者来充分利用这些性能优化。可能过去他们去上海外的平台,从那边得到支持难度的比较大,比较间接。但我们有本地化的优势,可以更方便地帮助开发者。

记者:是否可以详细介绍下小米VR一体机的VR内支付功能?

马杰思:在2017年年中,我们与支付宝一起联合推出了VR支付的功能。当时还是基于手机VR设备,只要用户安装了当时最新版本的支付宝,在VR里面绑定,当用户绑定支付宝之后,无需摘下头盔,就可以使用应用内支付。比如说第三方VR应用可以设置一些宝箱、抽卡等传统游戏中的营收方式,在VR中点一下,会跳到支付宝VR版界面,一键付款。之前已经绑定支付宝账号,并且免密与安全措施都已经做好,但是检测到有风险时是不会让你一键支付的。在正常情况下会一键支付,回到游戏时会提示支付成功。以前这种支付在VR里面没法做,因为取下头盔之后,再回到游戏就中断了。所以,我们现在跟支付宝一起做,可以无缝的在第三方应用内实现VR支付。

记者:关于VR内容付费怎么样设计,您有什么建议吗?

马杰思:当前来说,来做VR应用内支付,会有很多挑战。一般而言,做应用内支付,首先要有比较广的用户量,在此基础上再做应用内支付,往往才会起到效果。在VR当前用户没有那么大的量的情况下,做应用内支付确实有挑战。之前有一些国内和海外的CP做过这些方面的尝试。我认为大家目前还是在尝试,没有特别明确的结论,什么样的应用内支付方式最好,或者应用内支付和付费下载该选哪个。可能有VR社交等多人的应用,来做应用内支付,会比其他形态好很多。

记者:小米VR一体机与Gear VR类的设备想不,除了不需要插入手机,整体性能提升之外,在游戏体验与交互上,有什么改变?在我看来,现在比较低端的VR一体机不太吸引人,也是因为其中一些游戏没有比较好的交互,不足以吸引用户。

马杰思:我觉得不止是交互的问题,不好玩有很多方面的原因。比如说画面的完成度,在VR当中非常重要。如果是玩手游的话,一些画面简单的游戏,也让人感觉很有趣。但VR是把人沉浸在其中,一旦VR中的画面做的很low,你会觉得整个体验特别不好。这就要求开发者把握好整个VR画面与设备性能方面的平衡。当前在Oculus Go平台上有很多比较高质量的内容,后续我们会引入到国内,能够提升国内在移动端VR内容的整体质量。还有画面、创意、游戏性能、游玩时长等等方面都是很重要的。我觉得可以期待一下。

记者:现在一些VR一体机品牌在做6DOF的产品,小米是否会推出此类产品?

马杰思:我觉得6DOF肯定是VR头显的一个发展方向,这是毋庸置疑的。但主要的问题是在于什么时候,当前市面上已经推出的6DOF的VR一体机,价格普遍较高,而推出此类设备的公司,很大一部分是用来打B端市场,不是主打C端市场。在当前6DOF的VR一体机,硬件品质尤其是内容方面,很难让普通消费者愿意购买这么高价的产品。所以,我觉得6DOF肯定是一个大方向,只要做VR的公司肯定都会认同。但是当前6DOF的VR一体机,我个人感觉对C端用户还是为时尚早,还需要一些时间。

记者:大家对小米VR一体机都抱着很大的希望,希望通过小米的渠道能力,能够把真正面向C端的产品,把整个VR市场带起来。小米内部对于外界的期待,会有怎样的想法?

马杰思:很简单,玩命的干!

在今年年初的CES展会期间,小米与Oculus联合宣布双方将联合推出VR一体机产品:小米VR一体机和Oculus Go。

其中,小米VR一体机是在中国发售的产品版本,2017年10月首次发布的Oculus Go是在中国以外国家发售的产品版本。这两款VR一体机均与高通公司合作,搭载骁龙821芯片。

小米VR一体机和Oculus Go的核心硬件配置完全相同。两款一体机均使用了Fast-Switch屏幕(分辨率为2560*1440)、新一代的光学透镜和全景声近场耳机,屏幕刷新率为72Hz,搭配3DOF手柄(头显也是3DOF)。小米VR一体机采用了Oculus研发的全景声音频技术,一体机直接集成了一对近场耳机,同时配有3.5毫米的耳机插孔。

基于Oculus的底层软件技术,小米VR一体机同时支持小米VR SDK和Oculus Mobile SDK,同时兼容小米VR内容及Oculus平台的VR内容,易于国内和海外开发者将内容带到小米VR一体机上。小米会将Oculus应用商店的热门游戏、视频和应用引入中国,让中国消费者体验到高水准的移动VR精品内容。

5月11日至13日,Unite Beijing 2018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在本次Unite Beijing 2018大会期间,Unity邀请了来自全球的Unity技术达人和行业精英,为大家带来了超过80场主题多元的技术课程,包括让开发者上手实操的Training Day,聚焦Unity次世代技术发展的重磅Keynote,以及干货十足的五大技术分会场。

最初发布于2018年5月15日

虚拟现实正在进入韩国主流电影院线

随着虚拟现实在全球范围内被认为是一个可行的电影技术,韩国的电影行业毫不犹豫地加入了这一趋势:电影技术实验室和视觉效果工作室正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激进地开发VR内容,而主要的电影院线也在开发新的技术来展现这种内容。

直到最近,VR内容在影院还很少见,因为大部分的VR内容都是为主题乐园和游戏而设计的。但是现在,韩国正在跟随这种全球的趋势。像是Eugene Chung的VR动画“Arden’s Wake”正在吸引广泛的注意力,并且顶尖的电影节也为VR电影特别设置了竞赛单元。

韩国也已经有了一些值得注意的VR影视项目:在去年,Gina Kim的VR纪录片“Bloodless”入选了威尼斯电影节VR竞赛单元,并且获得了最佳VR故事奖。该片根据一个发生在1992年的真实事件改编,主题是关于一个韩国性工作者被美国士兵谋杀的事件。

而在最近,VR爱情剧“Stay With Me”以沉浸式4DX格式在CJ-CGV院线上映了。该影片由Bryan Ku执导,“Stay With Me”讲述了一个梦想变成一位音乐家,但却很惧怕登上舞台的男孩,以及一个渴望成为一位演员的女孩之间的故事。

“当人们在想到VR时,大多都是想到冒险、动作或者恐怖电影,”Bryan Ku在“Stay With Me”的媒体发布会上说。“我相信,VR最伟大的特性在于,它能够让观众与电影产生情感上的联系,并且爱情剧正是最贴近这一特性的题材,”他说道。

作为世界上首个在VR中拍摄并且以4DX格式来播放的电影作品,“Stay With Me”是从一开始就特别为4DX而设计的,并且是以360°的形式拍摄。从开发阶段开始,CGV院线的特效团队就加入了这一项目。

“用于VR的4DX特效应该与用在其他电影的4DX有所不同,”CGV院线的Yoo Young-gun说道。“只有视觉元素是不足以达成VR应有的效果的,VR是通过将其沉浸式特性最大化,来形成一种全新的故事讲述形式。有了4DX技术,观众们能够触摸、闻到并且感受到这部电影,这也就意味着虚拟现实达到了其字面上所表达的感官体验。”

CJ-CGV的目标是在全球范围内推广4DX VR,通过将VR技术应用到其在全球范围内的500家4DX影院。

“我们正在策划一个VR附加组件包,可以让电影院线展示VR电影,并且将会提供给全球范围内的500家4DX影院,”Yoo说道。

在另一方面,韩国第二大院线Lotte Cinema,在今年早些时候发起了一个专为VR内容而开设的特殊项目。该项目所选择的影片包括Patrick Kwon的“Nine Days”,这是韩国的首个为影院放映而制作的VR电影。

“在这个项目中,我们与三星合作,并且将会使用其头显和手机,但我们如果进行常规的VR放映,代价会更高,”Lotte Cinema的Kang Seung-hyuk说道。“我们需要确定是否有足够多的VR内容,来覆盖成本。”

由于VR仍然处在早期阶段,并且还缺乏一个稳定的市场,大多数VR作品还依赖于支持基金。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和韩国文化产业振兴院、韩国信息产业促进会等机构正在资助VR项目,同时,韩国电影艺术学院也为VR内容制作开设了一个特别的课程。

同时,私营企业也在加大投入。比如韩国领先的视觉效果工作室Dexter Studios正在运营一个数字人类虚拟现实研究实验室,并且正在制作一系列的将于今年在CGV的影院放映VR电影。这家工作室的作品包括科幻动画“From the Earth”和实景恐怖作品“Trapped”。

最初发布于2018年5月11日

原文链接:http://variety.com/2018/biz/news/vr-virtual-reality-gina-kim-1202801584-1202801584/

军事训练领域寻求一场变革 VR等技术显然还面临挑战

要让军队跟上新科技发展的步伐,一直都是充满挑战且价格昂贵的过程。当然,各国军事部门在寻求改变。根据研究机构的预测,到2022年,会有多达110亿美元的资金投入到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和混合现实培训系统中,而这些新技术正在成为军事培训领域创新的一个主要关注点。

在全球范围内,VR行业的规模一直在快速增长。预计到2021年,全球的VR市场规模将会达到750亿美元。单单是设备方面,到2021年,中国市场对VR设备的需求可能会超过8500万台,超过美国的6800万台的市场规模。随着消费者们驱动新的创意,并且在这一领域持续投入,像是英国、韩国和澳大利亚这样的国家,也开发了一些平台,来将VR战略融入到政府事务中,比如在军事领域。

在此之前,美国国防部一直依赖着现场式的培训,在一个所谓的“合成环境”中模拟真实的战场环境,用电脑控制的模拟器或者化身进行互动。单单是这个合成的数字培训系统,每年就要花费140亿美元。但是随着技术的进步,用于步兵的培训方式也在发生变化。

由于现在有了可以在移动设备上工作,并且还可以配合VR头显的培训课程和模拟器,以及基于云端的共享内容,士兵们现在可以在世界上的任何地方进行培训。这些模拟器可以模拟新的武器,新的军事策略,甚至可以让士兵们练习从飞机上进行高风险的高空跳伞。此外,老兵们还能够沉浸在治疗环境中,帮助他们处理战后的焦虑,或者创伤后应激障碍等心理创伤。

“美国国防部正在研发沉浸式技术,”三星的联邦政府销售事务副总裁Chris Balcik说道。这家电子技术公司也开发用于军事用途的技术和设备。“我们认为,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和混合现实在军事领域有着广阔的用武之地,目前已经用作一种补充手段,出现在了在军事训练中。”

毫无疑问,新技术是一场全球性的军事竞赛。根据2017年的一份关于人工智能在军事领域应用的报告,如果美国想要跟上其竞争对手,比如中国和俄罗斯,那么美国需要快速推进技术方面的创新。

“美国军队要么引领这场革命,要么屈服于已经落后的现状,” 位于弗吉尼亚州的数据科学和分析机构Govini在报告中说道。

该报告指出,美国是否能够成功地变身为军事新技术领域的领导者,将取决于美国国防部认识到AI和其他自动化系统的潜力的速度,以及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全力投入这些相关的技术,比如VR/AR、人工神经网络、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大数据、机器学习、无人系统和机器人,并且为这些技术在战场上找到对应的应用场景。

根据来自IDC的数据,美国仍然是在AI领域投入最高的国家,在2017年这一数字达到了差不多100亿美元的水平。报告人为,中国正在不断地投入这一领域,并且从军事领域的创新中获益。并且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当美国政府还在犹豫时,中国已经开始向美国的创业团队投入资金了。

专家表示,虽然美国已经在将人工智能引入到国防战略中做了一些工作,但美国国防部并没有引领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混合现实等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发展。

“对于虚拟现实来说,基于消费者的业务是其发展的动力,”Booz Allen Hamilton的执行副总裁Young Bang说道,这是一家位于弗吉尼亚的管理和信息技术咨询机构。根据IDC提供的数据,2018年美国在VR领域的投入将会达到64亿美元,作为对比,亚太地区,包括日本在内,将会投入51亿美元,而欧洲、中东和非洲一共会有30亿美元。

虽然政府部门在虚拟现实领域的投入正在逐渐增加,专家表示在军队大规模采用VR之前,仍然有几个挑战需要克服。其中一个障碍是需要确保VR设备足够安全,以保证军事训练内容受到全程保护。政府和技术提供商一直在研究,需要具备多高的安全程度才能将其用在军事部门中。这就拖慢了VR等技术在军事培训领域的应用进度。

“比如你使用自己的声音来进行认证,并且已经输入了自己的PIN码,使用了你的生物识别手段如虹膜识别等等,这样你就使用了三四种认证手段,但这样足够了吗?”Balcik说道。

另一项挑战则是目前的VR设备存在的问题,比如会引发晕动症,会让用户感觉恶心等等。

“由于屏幕刷新率、分辨率等方面的问题,这些设备还有很大的优化空间,”Bang说道。“并且无线设备的电池寿命也是一个限制因素,不过很快就会被克服。”在刷新率方面,会随着新的图形处理芯片的推出得到改善,Bang说道。

开发可用的内容也是一个问题。目前已经可以采用的VR培训内容包括一些简单的任务,比如学习如何穿戴装备。而更复杂的用来模拟军事任务的VR内容开发起来就更难了,尤其是当这内容需要体现多人协同作战,或者模拟复杂的城镇作战环境时。

“现在每个人都在进入这一领域,无论是学术界、终端用户,还是军事部门,”Balcik说道。“这需要很多领域共同发力来驱动内容的进步。”

最初发布于2018年3月28日

原文链接:https://www.usnews.com/news/best-countries/articles/2018-03-20/the-us-military-wants-to-lead-the-innovation-game-in-v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