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c常用App推荐:印象笔记、OneNote、熊掌记 哪个笔记App更适合文字工作者?

出于工作原因,从2014年开始从事文字工作至今,笔者每天都在跟文字打交道,每天都是在写稿、审稿、翻译、分发。并且是以纯文字形式的笔记为主。办公设备陆续换了好几次,笔记App也陆续尝试了多款,比如印象笔记、有道云笔记、OneNote、熊掌记、讯飞语记等等。

在本文中,笔者将从自身工作角度,重点来对比一下用户群体较大且评价较好的印象笔记、OneNote、熊掌记这三款笔记App。只是给大家一个参考,建议大家也多尝试一些,说不定会发现更适合你的笔记工具和方式。

顺便说一下,如果你更习惯使用iPad等平板电脑,以手写的形式来记笔记,喜欢勾勾画画,或者经常要查看和整理各种PDF资料,那这篇文章可能不适合你。建议试试Notability、Squid、GoodNotes之类的App。

首先来说说印象笔记。

笔者从2014年开始使用印象笔记,一直用到现在,中间也用过一段时间的有道云笔记(两者无论是外观布局还是功能都比较像)。但感觉不如印象笔记好用,甚至在使用有道云笔记时遇到过丢失笔记的情况。

2018年6月,印象笔记宣布脱离Evernote,成为独立公司。并逐渐开始针对国内用户的使用习惯进行一些更本地化的优化,在功能越来越丰富的同时,也显得有些臃肿。

如今的印象笔记,不仅可以用来记录文字内容,还可以创建思维导图、桌面便签、Markdown笔记、音频笔记等多种形式的笔记。也可以在笔记中添加录音、图片、附件和素材库中的内容(素材库可以统一管理图片、文档、音频等文件)。

印象笔记吸引笔者的功能在于如下几点:

1、桌面便签功能很实用,可以停留在桌面的任何位置,点击可以继续输入或修改内容,不仅可以输入文字,还可以快速截屏、添加录音,或者设置待办事项复选框,用作待办事项管理工具。

2、能以单独的窗口打开某篇笔记(在某篇笔记上右击,以新窗口打开笔记),这样就可以只显示这篇笔记,不会显示窗口左侧的内容,在写作过程中可以避免分心。

3、笔记的分类管理简单便捷,只有笔记本-笔记两级,虽然层级比较少,但个人认为这种类似文件夹结构的分类方式很简洁明了。如果需要更多层级,可以用标签功能,在标签下继续创建下一级标签,理论上是没有层级数量限制的。

4、可以一键简化格式,或者一键设置为纯文本。我们在网上搜集的资料大多带有格式或图片,简化格式之后,原本复杂的排版瞬间就清楚了。能让你更加专注于内容本身,也有利于整合不同来源的内容。

5、可以在笔记中添加链接,选中文字,链接到另一篇笔记,就可以在相关的笔记之间快速跳转。

6、配合浏览器扩展“印象笔记·剪藏”,可以快捷地收藏网上的文章,可以选择保存网页正文、整个页面、网址、页面截屏等等,无需担心来不及看的文章被平台删除。目前在Safari、Chrome和Edge浏览器中均可安装此扩展(名为印象笔记·剪藏或Evernote Web Clipper)。而在移动端,也可以在微信和微博中实现类似的操作。

7、印象笔记覆盖了全平台,无论是安卓、iOS、macOS、Windows都能通吃,还有可以直接在浏览器中运行的网页版。且同步速度很快,使用这么长时间还没有遇到过同步失败或需要手动同步的时候。

需要注意的是,印象笔记免费账户只能支持2台设备同步,对于很多用户来说可能还是不够用。可以选择订阅标准账户、高级账户和专业账户。标准账户对只需要处理文字的用户来说也够用了,当然如果还有其他需求的话,那就升级高级账户或专业账户。

高级账户和专业账户相比标准账户,增加了更多的OCR、PDF文件的搜索和标记、节点更多的思维导图等功能。还能查看笔记历史,查看和导出笔记的历史版本,查看推荐的相关内容,找到曾经写过的有关的笔记。 具体选哪种账户,这要看大家的使用需求了。

接下来说说OneNote。

OneNote是微软推出的笔记工具,与印象笔记相比,OneNote在记笔记时更加灵活一些,更像是传统的纸质笔记本,可以在任意区域直接输入文字,查看时就是一块一块的内容。不仅如此,OneNote还可以设置纸张颜色、纸张样式,就像纸质笔记本一样,很适合在平板电脑上配合手写笔来写写画画。

目前OneNote的版本有些混乱。在Windows平台,有OneNote 2016、UWP版本(Windows 10系统自带)和订阅Office 365之后才能获得的OneNote三个版本。从2020年3月开始,安装Office 365或Office 2019时,OneNote桌面应用将与Word、PowerPoint和Excel桌面应用一起安装。

如果你使用的是macOS,可以直接从App Store中下载OneNote。如果没有下载的话,在安装Office 365时,会自动安装OneNote。移动版覆盖了安卓和iOS平台,同时还有网页版,但可能是网络原因吧,笔者一直都没能尝试成功。

OneNote相比印象笔记的优点在于分级更明确、更丰富。可以创建多个笔记本,每个笔记本下可以创建分区组、分区,分区下可以创建页面,页面下还可以创建子页面。如果你需要更细致的分类,OneNote是个不错的选择。

为了便于收集资料,OneNote也可以在浏览器中安装类似印象笔记·剪藏的浏览器扩展,名为OneNote Web Clipper。是的,名字也很像,使用体验也基本一致。可以帮你把想要收藏的内容保存到笔记本中,无需担心被删除。

使用一段时间之后,有一个小问题让笔者感觉很别扭,如果想把OneNote笔记中的内容复制粘贴到微信里,就会变成一张图片。但粘贴到Word文档里是正常的,写完的文章想要分发到头条号等平台,也是可以直接粘贴为文本的。所以,这是微信的原因吗?

OneNote广受诟病的不足之处在于同步功能不够给力。笔者最近就经常遇到各种同步错误。比如在电脑端修改之后经常只是本地保存,或者提示已离线保存、已脱机保存,不能同步到云端,切换网络也同样如此,很是麻烦。笔者最近一次从印象笔记导入OneNote的部分内容,在手机端查看总会与电脑端不同步。 不知道是不是笔者的网络环境问题。

印象笔记和OneNote二者相比,各有各的优势和不足。如果你的日常工作以文字内容(比如写文章)为主,那印象笔记更加适合你。 如果你需要使用平板电脑来记笔记,并且经常使用手写笔,那OneNote更为合适。

小结一下,印象笔记和OneNote虽然功能丰富,能满足多样化的使用需求,但总给人以臃肿的感觉。虽然并没有影响运行速度,但就像我们P图一样,有时候用美图秀秀能搞定的事,就没必要打开Photoshop了。

接下来笔者就来说说这款足够简洁,但却并不简单的笔记工具:熊掌记(Bear)。

首先在界面上,熊掌记相比另外两款要简洁得多。分为标签、笔记、编辑器三栏,如果你还想要更简洁的话,可以选择只显示笔记和编辑器,甚至只显示编辑器。

熊掌记无法设置笔记本或者分区,而是用标签来分类的。只需笔记中有用两个#括起来的汉字,这些字就可以成为标签,自动在窗口左侧显示。点击标签可以查看使用这一标签的所有笔记。一篇笔记中可以有多个标签,还可以创建子标签来丰富层级。

除了这些之外,可以以新窗口打开笔记,只显示这篇笔记的内容,让原本就很简洁的页面更加简洁纯粹,便于专注书写 。

但是熊掌记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如果不付费的话,是不能跨设备同步的。即使是登陆了同一Apple ID的笔记本和手机,也不能同步。也就是说,如果不付费,只能当做纯本地的笔记App来使用(还不如macOS自带的备忘录)。

而且,熊掌记并没有覆盖全平台,目前还没有安卓版和Windows版,只能在Mac、iPhone、iPad等苹果设备上使用。如果脱离了苹果设备就无法使用了。希望开发团队能够考虑下广大安卓和Windows用户,或者推出一个网页版也行啊。

综合上文,对于笔者这种频繁使用纯文本形式来撰写内容的文字工作者来说,印象笔记和熊掌记更加合适。大家也可以多尝试几款笔记App,短时间的使用可能无法发现其优势,使用一段时间之后,你就会发现哪款更适合你。

如果你还在纠结从哪款App开始,不妨尝试下印象笔记,印象笔记中记录的内容可以导出为.enex格式,并导入到OneNote和熊掌记中,如果你用了一段时间之后发现印象笔记并不适合你,想转投另外两家阵营也是很简单的。

个人认为比较好的组合是,用印象笔记或OneNote(二选一),配合浏览器扩展,来帮助收集和整理资料,建立自己的知识库;用熊掌记来专注写作。 如果看到这篇文章的你有啥更好的推荐,欢迎留言、讨论。

最初发布于2020年4月13日

写给像我一样的Mac新手:用MacBook Pro办公这半年

从高中时频繁光顾网吧到去年,我一直用的Windows系统的电脑,用了15年。这期间陆续入手了多台笔记本、台式机,还在电脑城里学了一年多的维修。硬件和Windows系统的常见问题基本都遇到过。后来由于工作需要,换掉了沉重的游戏本儿,入手了我的第一台MacBook Pro。

目前使用的这台2019款MacBook Pro 13英寸,是官网512GB版本,未定制,去年10月从某东购入。到现在,作为我的主力办公设备已经有半年左右时间。日常工作使用最频繁的是微信和Word、Excel、PPT三件套,偶尔PS,基本没有考验设备性能的用途。

这半年里遇到了各种奇奇怪怪的问题。又找回了当年拥有第一台笔记本后的状态:不停地发现新问题,尝试各种方法来解决问题。当然也没少找售后。
所以这篇文章也是对入手MacBook Pro之后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的总结。写给像我一样的Mac新手。

Part 1

先来说说这段时间发现的一些问题,这些让人头疼的小毛病(当然其中有些根本不是硬件或系统问题,只是和Windows不一样而已)甚至一度让我觉得这东西并没有Windows系统的电脑好用。前后陆续求助了多次官方客服,也预约过天才吧,后来终于找到了解决办法。

第一个问题,是开盖之后不能正常唤醒,鼠标指针变成转动的菊花。相信很多人在将系统更新至10.15 Catalina之后,就一直遇到这种问题。同时,还有一系列的“并发症”。

比如在重启进入系统之后,无线网络连接突然出问题,Mac版微信可以正常使用,但浏览器打不开网页;比如风扇狂转像是要起飞,电量狂掉,一个小时能耗完;比如机身温度飙升,尤其是Touch Bar附近温度极高。

我尝试了网上可以找到的各种方法,比如重置SMC,重置NVRAM,但都是在短时间内有效,几天之后问题又重复出现。后来在官方客服的指导下,终于有了真正管用的解决办法:

打开“活动监视器”,查看占用CPU最高的进程,如果其中有“TextInputMenuAgent”、“distnoted”和“loginwindow”,并且占用CPU超高,就选中并强制退出这三个进程。风扇狂转和电量狂掉的情况立刻就会停止。

之后下载并安装搜狗输入法(或者其他第三方输入法),在系统偏好设置-键盘-输入法中删除系统自带输入法,只留下搜狗输入法和“ABC”,并重启笔记本,即可解决上述这些问题。

在解决这一问题之后,终于实现了传说中的MacBook Pro的使用体验,开盖自动唤醒,合盖自动休眠,不用关机,也不用担心机器发烫、电量猛降。

第二个问题,在合盖状态下笔记本会被自动唤醒,或者在放一段时间不用之后,打开发现电量下降明显。

这可能是笔记本被使用蓝牙的设备或使用WiFi的App唤醒了,解决办法如下:

系统偏好设置-蓝牙-高级,取消“允许蓝牙设备唤醒这台电脑”。有段时间在用蓝牙鼠标,下班带着笔记本回家发现路上笔记本一直是热的,到家之后发现电量掉了不少。后来才注意到蓝牙鼠标没有关。

系统偏好设置-节能-电源适配器,取消“唤醒以供WiFi网络访问”。

调整这两项设置之后,就不会再出现合盖状态下被自动唤醒的问题了。

第三个问题,屏幕色温自动变化,忽冷忽热。

尤其是像我这样经常需要面对Word文档的用户来说,这一问题十分明显。解决办法也很简单,在系统偏好设置-显示器中,关闭“原彩显示”即可。

原彩显示可以自动调整显示屏,以在不同环境光线条件下保持色彩显示一致。可能对于经常需要处理图片和视频的用户来说是一个有用的功能。但对于我这种长时间看各类文档的用户来说就有点别扭了,可能是由于我的工位附近光线变化比较频繁?

Part 2

接下来说说优点,轻便易携带就不说了,这里主要说一说macOS相比Windows系统的优点。

首先,MacBook Pro的触控板做这么大是有原因的,这块超大的触控板的确很好用,让你从此告别鼠标。各种多点触控手势能搞定几乎所有的操作需求,除非需要精准度更高的操作。具体有哪些多点触控手势,大家可以在苹果官网查询到。

第二个优点是MacBook Pro与其他苹果设备的高效协同,比如用“隔空投送”和iPhone互传文件,比如快速连接并使用AirPods Pro耳机,比如能实现跨设备任务接续的“接力”功能。

而在将macOS更新到10.15 Catalina之后,还可以使用“随航”功能联动iPad。只要你的笔记本和iPad使用同一个Apple ID登陆,并都开启WiFi、蓝牙和接力功能,就可以把iPad用作笔记本的第二个显示屏,可以扩展或“复制”笔记本的桌面。或者把iPad用作笔记本的输入设备,在笔记本上的App中使用Apple Pencil绘图。相当于把iPad变成了显示器或数位板。相信设计人员会很喜欢这个功能。

当然了,并不是所有的iPad都支持随航功能,根据苹果官方网站介绍,iPad Pro所有机型、iPad(第6代)或更新机型、iPad Mini(第5代)、iPad Air(第3代)可以支持随航功能。

你会发现,通过这些设备之间的高效协同,苹果牢牢地把用户圈在这个生态圈里,用过之后就再也回不去了。

接下来是macOS的一些人性化的小功能点,比如可以便捷地实现全屏,让工作更专注;比如“访达”的分栏显示,让文件目录更直观;比如窗口拼贴,可以快速实现左右分屏;比如设置屏幕的四个“触发角”,鼠标指针指向屏幕角落就可以快速触发某个功能;这些小功能还在陆续探索中。

对了,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优点,MacBook Pro的电池续航能力的确很强,我日常需要处理大量文字内容,偶尔简单地处理图片,很少进行其他工作任务。在不连接电源的情况下使用七八个钟头之后,还能有三分之一左右的电量。这样的续航能力真是惊到我了。

如果你经常关注笔记本行业的新动态就会发现,MacBook Pro和macOS的这些优势,正在被各大厂商效仿。高分辨率和高色域的屏幕,大容量的电池,类似的外观设计,都陆续出现在了联想、华为等厂商的产品身上。虽然生态优势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学”来的,但我还是希望能有更多厂商把这些优秀的特性用到自己产品身上,让更多用户都能享受更好的产品使用体验。

Part 3

在这部分,我来说一些在我日常办公场景下发现的MacBook Pro和macOS的缺点:

先说硬件方面,2019款MacBook Pro采用的是备受争议的蝶式键盘,打字时虽然手感还不错,但声音的确有点大,而且还总是担心会遇到故障。2019年底推出的16英寸MacBook Pro和2020年3月推出的MacBook Air都将键盘换回了剪刀式,看来苹果自己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然后是接口,我手上这款MacBook Pro只有四个雷雳3接口和一个耳机接口,没有传统的USB-A接口。使用起来的确是不方便,经常需要使用转接口。毕竟Type-C接口的U盘、移动硬盘等存储设备目前还未普及。雷雳3接口的优势暂时还没有发现,可能是我还没用到吧。这个以后再琢磨琢磨。

说完硬件说软件。在macOS下,办公软件的使用体验稍微差一些。尤其是Ofiice 365,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在PPT中内嵌的文档无法打开,无法另存;比如PPT的页面无法右键快速切换幻灯片版式;比如经常会弹出不明所以的要求权限的窗口等等,希望这些小问题能随着后续更新得到解决。

然后,NTFS格式的移动硬盘在macOS下只能读取,不能写入。对这一问题我的解决办法是,将移动硬盘格式化为exFAT格式,就能Windows和macOS通吃了。但是涉及到格式化操作,需要先把其中的文件转移出来。个人建议转换为exFAT格式,一劳永逸。

还有,由于macOS系统的原因,无法使用公司的基于IE浏览器的考勤系统,我的工位还一直放着一台Windows笔记本用于填考勤,当然其他只能在IE浏览器中运行的网站也都无法正常使用了,比如一些银行的网银安全控件。

最后一点就是游戏比较少,虽然可以安装macOS版Steam,但游戏库中支持macOS的游戏并不多。很多大作是只有Windows版的。而且,还需要连接鼠标或手柄才能玩。由于MacBook Pro的硬件配置并不是多高,在玩游戏时还会遇到发热量过大,机身温度飙升的问题。所以这半年就没再玩过端游了,一心扑在了Switch上。

先到这里吧,最近在找各种好玩的、实用的App以及MacBook Pro配件,后面再给大家分享。

最初发布于2020年3月29日

华为MatePad Pro平板上手体验:影音娱乐轻度办公两不误

华为在去年11月推出了旗舰平板电脑MatePad Pro,配备了麒麟990旗舰芯片、2K屏幕,还能搭配键盘和手写笔,吸引了不少用户关注。笔者也在前段时间入手了一台。本篇文章就来来谈一谈入手MatePad Pro以来的使用感受。

建议大家,如果想要购买的话,先去线下店体验一下,毕竟每个人的使用需求和习惯都不一样。

首先,来说说外观设计

MatePad Pro的配色和材质可以说是沿袭了Mate30系列手机,尤其是青山黛、丹霞橙两款素皮版,后盖材质和配色均与手机相同(此外还有玻纤版,具备夜阑灰和贝母白两款配色),这两款配色的Mate30系列手机在线上线下都十分热门。笔者手上这台MatePad Pro是素皮版,青山黛配色。

由于采用了素皮材质,拿在手上不会打滑,也不会成为“指纹收集器”。后盖给人感觉十分细腻、有质感,比其他品牌的金属后盖手感要好很多。

华为MatePad Pro正面屏幕是10.8英寸的打孔屏,美中不足之处在于开孔有点大。不过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出现遮挡按钮的现象(游戏没测过,不喜欢拿平板玩手游)。而且边框的确很窄,官方数据四个边框等宽,仅有4.9mm,比iPad Pro的边框还要窄一些。

现在我们对手机的边框要求越来越高,恨不得没有边框,自然是想要更好的视觉体验。MatePad Pro在平板上做到了这一点,实际使用时也能明显感受到视野十分开阔。可以预见的是,后续其他品牌的平板电脑也会跟进这一趋势。

第二,充电快速,续航够用

MatePad Pro标配了20W快充,同时还支持40W超级快充。也就是说用P30、Mate30、nova5/nova6等手机的充电器就可以实现更快的充电速度。电池容量达到了7250mAh,亲测续航能力还是很不错的,足够日常使用一整天。当然了,要在系统设置-通知中关闭一些不必要的应用推送通知。在这里空谈续航达到多少多少小时没有什么意义,毕竟每个人使用的应用都不一样。

MatePad Pro还支持反向无线充电,可以给其他支持无线充电的设备充电,比如手机、耳机等等。虽然这一功能刚刚在手机上推出时,也有人质疑其实用性,但如今众多手机厂商都在自家产品上加入了反向充电功能,应该说“方向没错”吧。

第三,平行视界和智慧分屏功能很实用

安卓应用的横屏使用体验一直不好。由于大多应用都是基于手机开发的,虽然平板也能安装,但基本就是手机端应用UI放大,要么仍然需要竖屏使用,图片也会比较模糊。要么就是窗口左右两侧留白,浪费了这块10.8英寸的高清屏幕。MatePad Pro的平行视界和智慧分屏功能就解决了这一问题。

平行视界能实现同一应用的分屏显示,支持该功能的应用,无需额外的设置,就可以在左侧屏幕显示一级页面,右侧屏幕显示二级页面。甚至还可以在购物应用里显示两个商品详情页(在查看一款商品的详情时,点击页面中的另一个商品链接即可实现),这样比价是不是更方便了?

智慧分屏功能可以在MatePad Pro的屏幕上同时打开两个应用窗口。在横屏状态下,在屏幕右侧边缘可以拖出来应用Dock,支持智慧分屏的应用就会显示在这里(也可以自己添加最近安装的新应用)。点选其中两个应用拖到屏幕上,就可以实现左右分屏,而且还能以悬浮窗的形式,再打开第三款应用。这样一来平板的大屏幕就能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在办公、学习等场景下,智慧分屏还是很实用的。

还有能实现手机和平板之间协同操作的多屏协同功能,这里仅限华为和荣耀的部分机型。官方介绍说连接之后可以在平板和手机之间拖拽传文件,还可以用平板电脑操作手机APP,由于笔者没有华为手机,所以这一功能还没有做测试,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去线下店体验一把。

第四,再来看看键盘和手写笔

如今很多平板类产品都能通过键盘、手写笔等配件实现更多功能,比如微软的Surface系列,苹果的iPad系列,搭配键盘、手写笔能进一步丰富输入方式,提升交互的效率。MatePad Pro的磁吸键盘设置了两个不同角度的卡槽,调节时会感受到明显的吸力,一旦固定之后,使用时会比较稳定。并且键盘的键程适中,打字体验连贯不干涩。

MatePad Pro支持电脑模式,在下拉菜单中选择电脑模式并确认即可。电脑模式的界面类似普通PC,并且可以开启多个应用窗口,还可以连接鼠标(越来越像普通电脑了)。再配合磁吸键盘,可以帮忙搞定一些工作任务。

这支手写笔使用体验也可圈可点。首先,可以吸附在MatePad Pro的边框上,自动配对并开始充电。吸力还是比较足的,不用担心会掉下来。设计上,类似普通的六棱绘图铅笔,也很轻便。官方称其具备4096级压感,且支持侧锋书写。实际使用时体验也不错,并没有感觉到有明显的延迟,还是很跟手的。

支持手写笔的应用,可以从应用市场的平板专区-手写笔专区中下载,虽然和iPad支持手写笔的应用比起来还少一些,质量也有待提升,但相信随着用户量的上升和应用适配的开展,手写笔专区的应用会越来越丰富。笔者推荐其中的Autodesk SketchBook,和系统预装的Nebo。前者是功能比较完善的绘图工具,后者可以把手写体文字转换为印刷体,很实用。

第五,影音体验效果很不错

MatePad Pro的左右两侧各有两个喇叭,组成了四声道立体声,观影时音效很不错。同时还具备五个麦克风,官方表示能实现五米的远场拾音,这一功能还没有测试过。从音频方面的硬件来看,基本上和苹果的iPad Pro 2018处在同一级别。

屏幕素质是决定观影质量很重要的一环,MatePad Pro的屏幕分辨率达到了2560*1600,覆盖了96%的NTSC色域,支持DCI-P3广色域,画质细腻,色彩表现也十分准确。再配合上述的四声道立体声,影音体验效果很不错。

总之,就是以较低的价格实现了接近iPad的使用体验,在笔者来看,至少可以与iPad Air一较高下。iPad Pro就不对比了,尤其是刚刚上线的2020款,毕竟一分钱一分货。

如果你想要用平板电脑获得高质量的影音体验,丰富自己的娱乐形式,同时还希望它能处理一些紧急的工作需求,搞定轻度办公任务,那么华为MatePad Pro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最初发布于2020年3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