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c常用App推荐:印象笔记、OneNote、熊掌记 哪个笔记App更适合文字工作者?

出于工作原因,从2014年开始从事文字工作至今,笔者每天都在跟文字打交道,每天都是在写稿、审稿、翻译、分发。并且是以纯文字形式的笔记为主。办公设备陆续换了好几次,笔记App也陆续尝试了多款,比如印象笔记、有道云笔记、OneNote、熊掌记、讯飞语记等等。

在本文中,笔者将从自身工作角度,重点来对比一下用户群体较大且评价较好的印象笔记、OneNote、熊掌记这三款笔记App。只是给大家一个参考,建议大家也多尝试一些,说不定会发现更适合你的笔记工具和方式。

顺便说一下,如果你更习惯使用iPad等平板电脑,以手写的形式来记笔记,喜欢勾勾画画,或者经常要查看和整理各种PDF资料,那这篇文章可能不适合你。建议试试Notability、Squid、GoodNotes之类的App。

首先来说说印象笔记。

笔者从2014年开始使用印象笔记,一直用到现在,中间也用过一段时间的有道云笔记(两者无论是外观布局还是功能都比较像)。但感觉不如印象笔记好用,甚至在使用有道云笔记时遇到过丢失笔记的情况。

2018年6月,印象笔记宣布脱离Evernote,成为独立公司。并逐渐开始针对国内用户的使用习惯进行一些更本地化的优化,在功能越来越丰富的同时,也显得有些臃肿。

如今的印象笔记,不仅可以用来记录文字内容,还可以创建思维导图、桌面便签、Markdown笔记、音频笔记等多种形式的笔记。也可以在笔记中添加录音、图片、附件和素材库中的内容(素材库可以统一管理图片、文档、音频等文件)。

印象笔记吸引笔者的功能在于如下几点:

1、桌面便签功能很实用,可以停留在桌面的任何位置,点击可以继续输入或修改内容,不仅可以输入文字,还可以快速截屏、添加录音,或者设置待办事项复选框,用作待办事项管理工具。

2、能以单独的窗口打开某篇笔记(在某篇笔记上右击,以新窗口打开笔记),这样就可以只显示这篇笔记,不会显示窗口左侧的内容,在写作过程中可以避免分心。

3、笔记的分类管理简单便捷,只有笔记本-笔记两级,虽然层级比较少,但个人认为这种类似文件夹结构的分类方式很简洁明了。如果需要更多层级,可以用标签功能,在标签下继续创建下一级标签,理论上是没有层级数量限制的。

4、可以一键简化格式,或者一键设置为纯文本。我们在网上搜集的资料大多带有格式或图片,简化格式之后,原本复杂的排版瞬间就清楚了。能让你更加专注于内容本身,也有利于整合不同来源的内容。

5、可以在笔记中添加链接,选中文字,链接到另一篇笔记,就可以在相关的笔记之间快速跳转。

6、配合浏览器扩展“印象笔记·剪藏”,可以快捷地收藏网上的文章,可以选择保存网页正文、整个页面、网址、页面截屏等等,无需担心来不及看的文章被平台删除。目前在Safari、Chrome和Edge浏览器中均可安装此扩展(名为印象笔记·剪藏或Evernote Web Clipper)。而在移动端,也可以在微信和微博中实现类似的操作。

7、印象笔记覆盖了全平台,无论是安卓、iOS、macOS、Windows都能通吃,还有可以直接在浏览器中运行的网页版。且同步速度很快,使用这么长时间还没有遇到过同步失败或需要手动同步的时候。

需要注意的是,印象笔记免费账户只能支持2台设备同步,对于很多用户来说可能还是不够用。可以选择订阅标准账户、高级账户和专业账户。标准账户对只需要处理文字的用户来说也够用了,当然如果还有其他需求的话,那就升级高级账户或专业账户。

高级账户和专业账户相比标准账户,增加了更多的OCR、PDF文件的搜索和标记、节点更多的思维导图等功能。还能查看笔记历史,查看和导出笔记的历史版本,查看推荐的相关内容,找到曾经写过的有关的笔记。 具体选哪种账户,这要看大家的使用需求了。

接下来说说OneNote。

OneNote是微软推出的笔记工具,与印象笔记相比,OneNote在记笔记时更加灵活一些,更像是传统的纸质笔记本,可以在任意区域直接输入文字,查看时就是一块一块的内容。不仅如此,OneNote还可以设置纸张颜色、纸张样式,就像纸质笔记本一样,很适合在平板电脑上配合手写笔来写写画画。

目前OneNote的版本有些混乱。在Windows平台,有OneNote 2016、UWP版本(Windows 10系统自带)和订阅Office 365之后才能获得的OneNote三个版本。从2020年3月开始,安装Office 365或Office 2019时,OneNote桌面应用将与Word、PowerPoint和Excel桌面应用一起安装。

如果你使用的是macOS,可以直接从App Store中下载OneNote。如果没有下载的话,在安装Office 365时,会自动安装OneNote。移动版覆盖了安卓和iOS平台,同时还有网页版,但可能是网络原因吧,笔者一直都没能尝试成功。

OneNote相比印象笔记的优点在于分级更明确、更丰富。可以创建多个笔记本,每个笔记本下可以创建分区组、分区,分区下可以创建页面,页面下还可以创建子页面。如果你需要更细致的分类,OneNote是个不错的选择。

为了便于收集资料,OneNote也可以在浏览器中安装类似印象笔记·剪藏的浏览器扩展,名为OneNote Web Clipper。是的,名字也很像,使用体验也基本一致。可以帮你把想要收藏的内容保存到笔记本中,无需担心被删除。

使用一段时间之后,有一个小问题让笔者感觉很别扭,如果想把OneNote笔记中的内容复制粘贴到微信里,就会变成一张图片。但粘贴到Word文档里是正常的,写完的文章想要分发到头条号等平台,也是可以直接粘贴为文本的。所以,这是微信的原因吗?

OneNote广受诟病的不足之处在于同步功能不够给力。笔者最近就经常遇到各种同步错误。比如在电脑端修改之后经常只是本地保存,或者提示已离线保存、已脱机保存,不能同步到云端,切换网络也同样如此,很是麻烦。笔者最近一次从印象笔记导入OneNote的部分内容,在手机端查看总会与电脑端不同步。 不知道是不是笔者的网络环境问题。

印象笔记和OneNote二者相比,各有各的优势和不足。如果你的日常工作以文字内容(比如写文章)为主,那印象笔记更加适合你。 如果你需要使用平板电脑来记笔记,并且经常使用手写笔,那OneNote更为合适。

小结一下,印象笔记和OneNote虽然功能丰富,能满足多样化的使用需求,但总给人以臃肿的感觉。虽然并没有影响运行速度,但就像我们P图一样,有时候用美图秀秀能搞定的事,就没必要打开Photoshop了。

接下来笔者就来说说这款足够简洁,但却并不简单的笔记工具:熊掌记(Bear)。

首先在界面上,熊掌记相比另外两款要简洁得多。分为标签、笔记、编辑器三栏,如果你还想要更简洁的话,可以选择只显示笔记和编辑器,甚至只显示编辑器。

熊掌记无法设置笔记本或者分区,而是用标签来分类的。只需笔记中有用两个#括起来的汉字,这些字就可以成为标签,自动在窗口左侧显示。点击标签可以查看使用这一标签的所有笔记。一篇笔记中可以有多个标签,还可以创建子标签来丰富层级。

除了这些之外,可以以新窗口打开笔记,只显示这篇笔记的内容,让原本就很简洁的页面更加简洁纯粹,便于专注书写 。

但是熊掌记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如果不付费的话,是不能跨设备同步的。即使是登陆了同一Apple ID的笔记本和手机,也不能同步。也就是说,如果不付费,只能当做纯本地的笔记App来使用(还不如macOS自带的备忘录)。

而且,熊掌记并没有覆盖全平台,目前还没有安卓版和Windows版,只能在Mac、iPhone、iPad等苹果设备上使用。如果脱离了苹果设备就无法使用了。希望开发团队能够考虑下广大安卓和Windows用户,或者推出一个网页版也行啊。

综合上文,对于笔者这种频繁使用纯文本形式来撰写内容的文字工作者来说,印象笔记和熊掌记更加合适。大家也可以多尝试几款笔记App,短时间的使用可能无法发现其优势,使用一段时间之后,你就会发现哪款更适合你。

如果你还在纠结从哪款App开始,不妨尝试下印象笔记,印象笔记中记录的内容可以导出为.enex格式,并导入到OneNote和熊掌记中,如果你用了一段时间之后发现印象笔记并不适合你,想转投另外两家阵营也是很简单的。

个人认为比较好的组合是,用印象笔记或OneNote(二选一),配合浏览器扩展,来帮助收集和整理资料,建立自己的知识库;用熊掌记来专注写作。 如果看到这篇文章的你有啥更好的推荐,欢迎留言、讨论。

最初发布于2020年4月13日

NASA:HoloLens 2混合现实技术助力载人登月计划

工程师们正将混合现实技术这种强大的工具,用于NASA载人登月的Artemis计划。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是NASA猎户座宇宙飞船的主承包商,正在使用MR技术来提升Artemis II宇宙飞船的制造效率,这是猎户座飞船的第一个载人任务。

Mary Lakaszcyck是一名技术人员,服务于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分包商ASRC Federal Data Solutions。她戴着HoloLens 2,将胶带贴在猎户座乘员模块适配器上安装部件的位置。这项工作是在高架舱内进行的,地点位于佛罗里达州NASA肯尼迪航天中心的行动和检测中心。

在组装复杂硬件,比如载人进入外层空间的宇宙飞船时,该技术提供了独特的功能,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动态工作环境。以前在二维屏幕上,人们是通过文本或模型来展示工作步骤的;但是当佩戴HoloLens 2时,这些指令能以三维立体的形式出现,并且映射在宇宙飞船的物理实体上。

“老实说,这个设备是多么有用、多省时和多有趣,我很难用语言充分表达。” Lakaszcyck说,“有些工作过去至少要花1周的时间,或者8到12个班次,而现在1个班次内就能完成。”

Lakaszcyck还表示,通过这个设备,她可以准确地看到在宇宙飞船里摆放物品的位置,放置的方向,以及它们的参考编号,使得这个过程前所未有的高效。

AR/MR技术并不是一时之风。它们是洛克希德·马丁公司项目团队为猎户座飞船投入飞行准备的常用工具。该公司已经于2017年开始使用这项技术。

“我们在猎户座飞船的制造中使用了MR技术,用于Artemis I号的飞行任务,”Shelley Peterson说,她是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混合现实和混合现实方面的专家。“与传统方法相比,混合现实技术正帮助我们突破界限,以更快的速度完成任务。”

NASA乘员模块适配器的组装、集成和测试负责人Carlos Garcia对猎户座制造工作感到满意,他对MR技术在点击联结件(click bonds)上的省时效果感到满意。点击联结件是一种紧固件,可以将几英里长的线束固定在航天器结构上。

“在乘员模块适配器的制造工作中,使用该技术来定位安全带上的‘点击联结件’,相当于节省了三周的时间,” Garcia说。

MR设备佩戴者将在猎户座飞船上放置几个关键的航天部件,包括乘员模块和Artemis II号中要用到的隔热板。他们还将使用混合现实工作指令,以完成飞船乘员座椅的组装。

“在四个场所中,我们通过使用混合现实完成航天器制造,工作时间要比传统方法减少90%。例如,一项通常需要8小时的工作,现在可以在45分钟之内完成,”Peterson说,“如果单看紧固件的话,一艘猎户座宇宙飞船有57000个以上的线束紧固件。每个紧固件上节省出来的时间汇总起来就很可观了!”

Peterson说,使用混合现实的工作指令后,几乎无需解释说明,工人就可以立即理解手上的任务。

微软制造的HoloLens 2是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所用设备的第二次迭代。该公司使用Scope AR公司开发的混合现实软件平台WorkLink为设备构建内容。

“我从未想过自己会亲手建造进入外层空间的宇宙飞船,” Lakaszcyck说,“我已经设计了三种不同的运载工具,包括当前即将载人升空的Artemis II。现在我是Artemis的一员,这不仅有着不可替代的兴奋感,更是一种责任感。”

在Artemis计划里,NASA将先把一个女性送达月球上,之后是一个男性。猎户座飞船将通过Space Launch System火箭发射出去,把机组人员运送到太空,提供紧急中止能力,在太空旅行中为机组人员提供供给,并能从外层空间安全重返。NASA将在月球上建立可持续的前哨站,并运用获得的知识将宇航员送往火星。

最初发布于2020年4月10日

原文链接:https://www.nasa.gov/feature/using-augmented-reality-to-prepare-orion-hardware-for-artemis-ii-crewed-mission

基于华为河图Cyberverse技术构建 华为AR地图率先上线P40系列

4月8日,在华为P40系列国内发布会期间,华为不仅发布了P40、P40 Pro和P40 Pro+三款全新旗舰手机,备受关注的华为河图(Cyberverse)也正式亮相。基于华为河图Cyberverse技术构建的华为AR地图已上线华为应用商店,目前仅支持P40系列机型。

华为AR地图首批开放的体验区域包括敦煌莫高窟世界文化遗产和南京外滩观光商业区,用户可以在这两个区域感受全新的AR体验。具体包括:AR实景导航、全息信息显示、虚拟融合的拍照、丰富多彩的虚拟活动。

实景AR导航:抬起手机就能识别出当前位置,确定目标点,发起导航后,可以直观的在实时图像上呈现导航指引。

全息信息显示:当您定位成功,环视周围世界时,会看到各类信息标牌,点击可以获取更详细的介绍。

虚拟融合的拍照:您会在真实空间中发现穿越自河图世界的飞天仙女或神兽,也可以在伙伴的帮助下,与虚拟角色合影。

丰富多彩的虚拟活动:在虚拟融合的世界中,可以参与精彩的虚拟活动。

根据发布会期间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的介绍,华为AR地图目前实现了厘米级3D地图(每平方公里40亿三维信息点,1:1还原真实世界)、高精度空间计算(实时比对上亿图像信息,见景定位)、AI 3D物体识别(毫米级精确融合3D影像)、虚实光影追踪(真实与虚拟世界无缝融合)。

敦煌研究院此次采用华为河图平台将敦煌学研究的成果、数字敦煌高精度壁画图像和洞窟三维模型制作的虚拟数字内容与真实的莫高窟实景实时融合在一起,既实现了景区的实景导览,又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洞窟数字体验方式。参观者在现场参观时,既有参观真实洞窟的体验,又可清晰地欣赏到精美的石窟壁画彩塑艺术。

此外,该技术还可将敦煌壁画中九色鹿、飞天等丰富的文化元素,栩栩如生地呈现在参观者周围,与其近距离互动,进一步增强参观者对敦煌艺术的体验感、亲近感。

华为河图Cyberverse融合了AR功能,又不仅仅局于AR功能。华为Fellow Cyberverse总工程师、Camera总工程师罗巍曾表示,华为河图的初级定义应该为“地球级的,和现实无缝融合的,自主演进的数字世界”。华为河图Cyberverse将以“开启数字新世界”的理念为用户提供服务。

根据罗巍之前分享的内容,河图Cyberverse在结构上分为Physical Layer物理世界层、Vivid Layer物理世界的数字印象、Semantic Layer语义层、GIS Layer地理信息层、Data Layer数据层、Communication Layer通讯层、UGC Layer用户产生的内容层、Content Layer内容层。

河图Cyberverse具备4大核心能力:全场景空间计算、超高精地图HDMAP、强场景理解、沉浸式渲染。

首先是全场景空间计算,华为的空间计算是全场景的、全天候的,河图Cyberverse可以做到室内、室外、白天、晚上,不同的光照都可以提供空间计算定位定姿能力。河图Cyberverse结合了华为的GPS,室内的WiFi定位,以及VPS定位和SLAM定位,所有的技术组成了华为的空间计算能力。河图Cyberverse可以做到厘米级和一度以内的定姿。

其次是超高精地图HDMAP生产能力,河图Cyberverse结合了卫星的卫片到飞机的航片,到无人机的航片,以及到高精度的激光扫描数据,一直到用户上传的众包数据,可以把所有的数据整合起来,利用自动生产流水线将其生产成河图Cyberverse。而且POI信息都自动标注在三维空间里。

第三是强场景理解,这得益于AI技术,河图Cyberverse可以认识植物、认识动物、认识人,一直到认识建筑、商品,让搭载河图Cyberverse的设备更好的理解它所处的环境。

第四是沉浸式渲染,河图Cyberverse在端侧可以提供高精度的光照估计、实时深度估计、优化的功耗通路,保证河图Cyberverse的服务跑得尽量的长。在5G时代,在强大带宽的支持下,可以在云端实现光线的实时追踪,ray tracing的渲染技术可以让大家的体验更具沉浸感。

罗巍在微博表示,华为AR地图将在5月底覆盖上海内环120平方公里。今年底覆盖一线城市,100+顶级博物馆景区,1000家顶级商圈。

最初发布于2020年4月8日

在最早的文字诞生地 虚拟现实正在保护和重现历史遗迹

大约3300年前,港口城市乌加里特(Ugarit)是一个充满活力的中心城市,位于连接埃及与小亚细亚的陆路网络上,并在东部的波斯和印度与西部的希腊和塞浦路斯之间,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这座城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并且最早的文字(楔形文字)和文字书写系统是在公元前14世纪开始在那里出现的。

今天,乌加里特是叙利亚西北部的一个青铜时代考古遗址,最初于1929年开始发掘,它可以告诉我们很多过去的事。保护历史遗迹需要我们了解它的历史,了解如何保存和恢复现存的内容。我们在虚拟现实和重建方面的工作可以帮助实现这两个目标。

尽管只发掘了乌加里特的30%,但已经发现的地区为该城市的结构提供了线索。这些建筑包括王宫,大型房屋,陵墓,圣所,公共建筑和寺庙。乌加里特的黄金时代在公元前14至12世纪之间,已经发掘的废墟表明该市发生了有趣的政治、社会和经济演变。

统治者所在地区发现了政治体系发达、防御结构复杂且宫殿结构合理的证据。平民所在的地区则揭示了有关乌加里特人民的日常生活及其对死者的尊敬等重要信息。但是,由于暴露了90多年且仅进行了极少的维修工作,这些建筑遗迹正处于损毁状态,甚至还在恶化。

近年来,人们开始使用虚拟技术作为保护方法,来记录历史遗迹并提供教育机会。这样可以防止可能会损坏遗迹的错误的保护方式。

增强现实可以将重建的建筑投射到考古遗址上,例如比利时的中世纪村庄Ename。在其他地方,虚拟重建项目生成了一些3D纹理模型,比如威尼斯总督宫的“ Sala dello Scrutinio”。

我们使用了计算机辅助设计模型来测试Ugarit的保护方案,并研究可能的保护措施对遗址的影响。这些研究导致了设计概念和材料的变化,以更好地达成保护的目的。

发掘过程揭示了一条重要的“神圣之路”,该路线将皇宫与Baal神庙的主圣殿连接起来,并经过乌加里特的公共区域。研究人员认为,国王会经过这条神圣的道路,在圣殿里进行宗教祭祀活动。

该路线包含了很多有形的重要元素,例如宫殿、房屋和寺庙的遗迹。但是,目前的保护策略还打算重现这条路线的无形部分,比如巨大的防御工事,神庙的规模以及经过神圣之路的体验,而所有这些都很难从现存的废墟中获得。

虚拟重建是评估这些建议并判断其保护遗址的能力,以及揭示无形的部分(例如街道的氛围)的有效工具,这些已经随着时间流逝了。我们已经开发了虚拟游览,为在实际提案实施之前在现场进行展示创造了机会。

这些虚拟游览包括该站点的一个区域,该区域在历史上曾经是广场和酒馆。这里的保护方法包括建立一个社交和娱乐中心。这将使广场的城市环境和小酒馆昏暗而舒适的内部环境得以重现。

这些虚拟游览活动为保护提案的第二阶段,即设计阶段提供了可靠的证据。但是,叙利亚的政治局势使磋商进程搁浅。

这种政治局势也意味着目前无法参观乌加里特-世界上成百上千的考古遗址都有这种区域。因此,虚拟重建还有另一个目的:它们使感兴趣的人们可以瞥见这座迷人的城市,并为全世界的人们提供了一个提高对历史遗址文化重要性的认识的机会。

最初发布于2020年4月1日

原文链接:https://theconversation.com/virtual-reality-can-bring-ancient-cities-back-to-life-and-improve-conservation-130664

写给像我一样的Mac新手:用MacBook Pro办公这半年

从高中时频繁光顾网吧到去年,我一直用的Windows系统的电脑,用了15年。这期间陆续入手了多台笔记本、台式机,还在电脑城里学了一年多的维修。硬件和Windows系统的常见问题基本都遇到过。后来由于工作需要,换掉了沉重的游戏本儿,入手了我的第一台MacBook Pro。

目前使用的这台2019款MacBook Pro 13英寸,是官网512GB版本,未定制,去年10月从某东购入。到现在,作为我的主力办公设备已经有半年左右时间。日常工作使用最频繁的是微信和Word、Excel、PPT三件套,偶尔PS,基本没有考验设备性能的用途。

这半年里遇到了各种奇奇怪怪的问题。又找回了当年拥有第一台笔记本后的状态:不停地发现新问题,尝试各种方法来解决问题。当然也没少找售后。
所以这篇文章也是对入手MacBook Pro之后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的总结。写给像我一样的Mac新手。

Part 1

先来说说这段时间发现的一些问题,这些让人头疼的小毛病(当然其中有些根本不是硬件或系统问题,只是和Windows不一样而已)甚至一度让我觉得这东西并没有Windows系统的电脑好用。前后陆续求助了多次官方客服,也预约过天才吧,后来终于找到了解决办法。

第一个问题,是开盖之后不能正常唤醒,鼠标指针变成转动的菊花。相信很多人在将系统更新至10.15 Catalina之后,就一直遇到这种问题。同时,还有一系列的“并发症”。

比如在重启进入系统之后,无线网络连接突然出问题,Mac版微信可以正常使用,但浏览器打不开网页;比如风扇狂转像是要起飞,电量狂掉,一个小时能耗完;比如机身温度飙升,尤其是Touch Bar附近温度极高。

我尝试了网上可以找到的各种方法,比如重置SMC,重置NVRAM,但都是在短时间内有效,几天之后问题又重复出现。后来在官方客服的指导下,终于有了真正管用的解决办法:

打开“活动监视器”,查看占用CPU最高的进程,如果其中有“TextInputMenuAgent”、“distnoted”和“loginwindow”,并且占用CPU超高,就选中并强制退出这三个进程。风扇狂转和电量狂掉的情况立刻就会停止。

之后下载并安装搜狗输入法(或者其他第三方输入法),在系统偏好设置-键盘-输入法中删除系统自带输入法,只留下搜狗输入法和“ABC”,并重启笔记本,即可解决上述这些问题。

在解决这一问题之后,终于实现了传说中的MacBook Pro的使用体验,开盖自动唤醒,合盖自动休眠,不用关机,也不用担心机器发烫、电量猛降。

第二个问题,在合盖状态下笔记本会被自动唤醒,或者在放一段时间不用之后,打开发现电量下降明显。

这可能是笔记本被使用蓝牙的设备或使用WiFi的App唤醒了,解决办法如下:

系统偏好设置-蓝牙-高级,取消“允许蓝牙设备唤醒这台电脑”。有段时间在用蓝牙鼠标,下班带着笔记本回家发现路上笔记本一直是热的,到家之后发现电量掉了不少。后来才注意到蓝牙鼠标没有关。

系统偏好设置-节能-电源适配器,取消“唤醒以供WiFi网络访问”。

调整这两项设置之后,就不会再出现合盖状态下被自动唤醒的问题了。

第三个问题,屏幕色温自动变化,忽冷忽热。

尤其是像我这样经常需要面对Word文档的用户来说,这一问题十分明显。解决办法也很简单,在系统偏好设置-显示器中,关闭“原彩显示”即可。

原彩显示可以自动调整显示屏,以在不同环境光线条件下保持色彩显示一致。可能对于经常需要处理图片和视频的用户来说是一个有用的功能。但对于我这种长时间看各类文档的用户来说就有点别扭了,可能是由于我的工位附近光线变化比较频繁?

Part 2

接下来说说优点,轻便易携带就不说了,这里主要说一说macOS相比Windows系统的优点。

首先,MacBook Pro的触控板做这么大是有原因的,这块超大的触控板的确很好用,让你从此告别鼠标。各种多点触控手势能搞定几乎所有的操作需求,除非需要精准度更高的操作。具体有哪些多点触控手势,大家可以在苹果官网查询到。

第二个优点是MacBook Pro与其他苹果设备的高效协同,比如用“隔空投送”和iPhone互传文件,比如快速连接并使用AirPods Pro耳机,比如能实现跨设备任务接续的“接力”功能。

而在将macOS更新到10.15 Catalina之后,还可以使用“随航”功能联动iPad。只要你的笔记本和iPad使用同一个Apple ID登陆,并都开启WiFi、蓝牙和接力功能,就可以把iPad用作笔记本的第二个显示屏,可以扩展或“复制”笔记本的桌面。或者把iPad用作笔记本的输入设备,在笔记本上的App中使用Apple Pencil绘图。相当于把iPad变成了显示器或数位板。相信设计人员会很喜欢这个功能。

当然了,并不是所有的iPad都支持随航功能,根据苹果官方网站介绍,iPad Pro所有机型、iPad(第6代)或更新机型、iPad Mini(第5代)、iPad Air(第3代)可以支持随航功能。

你会发现,通过这些设备之间的高效协同,苹果牢牢地把用户圈在这个生态圈里,用过之后就再也回不去了。

接下来是macOS的一些人性化的小功能点,比如可以便捷地实现全屏,让工作更专注;比如“访达”的分栏显示,让文件目录更直观;比如窗口拼贴,可以快速实现左右分屏;比如设置屏幕的四个“触发角”,鼠标指针指向屏幕角落就可以快速触发某个功能;这些小功能还在陆续探索中。

对了,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优点,MacBook Pro的电池续航能力的确很强,我日常需要处理大量文字内容,偶尔简单地处理图片,很少进行其他工作任务。在不连接电源的情况下使用七八个钟头之后,还能有三分之一左右的电量。这样的续航能力真是惊到我了。

如果你经常关注笔记本行业的新动态就会发现,MacBook Pro和macOS的这些优势,正在被各大厂商效仿。高分辨率和高色域的屏幕,大容量的电池,类似的外观设计,都陆续出现在了联想、华为等厂商的产品身上。虽然生态优势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学”来的,但我还是希望能有更多厂商把这些优秀的特性用到自己产品身上,让更多用户都能享受更好的产品使用体验。

Part 3

在这部分,我来说一些在我日常办公场景下发现的MacBook Pro和macOS的缺点:

先说硬件方面,2019款MacBook Pro采用的是备受争议的蝶式键盘,打字时虽然手感还不错,但声音的确有点大,而且还总是担心会遇到故障。2019年底推出的16英寸MacBook Pro和2020年3月推出的MacBook Air都将键盘换回了剪刀式,看来苹果自己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然后是接口,我手上这款MacBook Pro只有四个雷雳3接口和一个耳机接口,没有传统的USB-A接口。使用起来的确是不方便,经常需要使用转接口。毕竟Type-C接口的U盘、移动硬盘等存储设备目前还未普及。雷雳3接口的优势暂时还没有发现,可能是我还没用到吧。这个以后再琢磨琢磨。

说完硬件说软件。在macOS下,办公软件的使用体验稍微差一些。尤其是Ofiice 365,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在PPT中内嵌的文档无法打开,无法另存;比如PPT的页面无法右键快速切换幻灯片版式;比如经常会弹出不明所以的要求权限的窗口等等,希望这些小问题能随着后续更新得到解决。

然后,NTFS格式的移动硬盘在macOS下只能读取,不能写入。对这一问题我的解决办法是,将移动硬盘格式化为exFAT格式,就能Windows和macOS通吃了。但是涉及到格式化操作,需要先把其中的文件转移出来。个人建议转换为exFAT格式,一劳永逸。

还有,由于macOS系统的原因,无法使用公司的基于IE浏览器的考勤系统,我的工位还一直放着一台Windows笔记本用于填考勤,当然其他只能在IE浏览器中运行的网站也都无法正常使用了,比如一些银行的网银安全控件。

最后一点就是游戏比较少,虽然可以安装macOS版Steam,但游戏库中支持macOS的游戏并不多。很多大作是只有Windows版的。而且,还需要连接鼠标或手柄才能玩。由于MacBook Pro的硬件配置并不是多高,在玩游戏时还会遇到发热量过大,机身温度飙升的问题。所以这半年就没再玩过端游了,一心扑在了Switch上。

先到这里吧,最近在找各种好玩的、实用的App以及MacBook Pro配件,后面再给大家分享。

最初发布于2020年3月29日

腾讯游戏与华为成立联合创新实验室探索VR/AR等前沿技术

在3月27日的华为开发者大会(HDC.Cloud)期间,腾讯游戏与华为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共同宣布成立联合创新实验室。双方将充分利用华为鲲鹏处理器强大算力,联合构建GameMatrix移动云游戏平台,并在游戏引擎、前沿技术(AI/VR/AR)等游戏领域进行技术探索和创新实践。

据了解,GameMatrix前身为云游戏服务平台CMatrix。在去年8月,隶属腾讯互娱公共研发运营体系下的云游戏服务平台CMatrix宣布进行品牌升级,启用全新商标Tencent GameMatrix,将原先代表云服务的“C”替换成游戏的英文单词“Game”,意指更加聚焦游戏,赋能行业。

腾讯游戏与华为本次签约合作的主要内容包括:

移动云游戏:成立GameMatrix移动云游戏联合专项,借助华为领先的ARM服务器技术和网络技术,构建行业领先、高质量和低成本的移动云游戏解决方案。

游戏引擎:成立游戏引擎联合开发专项,针对游戏引擎特性、渲染和功耗进行优化,并对芯片新特性和调试工具联合开发,打造和提供下一代游戏体验。

前沿技术:基于AI/VR/AR等前沿技术合作,聚焦于游戏场景下的前沿技术应用和性能提升,打造更多的游戏新玩法。

华为表示,凭借鲲鹏920处理器的澎湃算力,华为将帮助腾讯构建超大规模云游戏渲染和编码集群,为玩家带来卓越顺畅的游戏体验。

根据腾讯之前的介绍,腾讯GameMatrix通过安卓容器的方式,在国内多个城市部署了移动云游戏集群,提供了即点即玩的云游戏服务。云游戏特点在于用户无需下载,游戏告别繁琐更新,同时不会占用用户手机的任何存储空间。

最初发布于2020年3月27日

华为MatePad Pro平板上手体验:影音娱乐轻度办公两不误

华为在去年11月推出了旗舰平板电脑MatePad Pro,配备了麒麟990旗舰芯片、2K屏幕,还能搭配键盘和手写笔,吸引了不少用户关注。笔者也在前段时间入手了一台。本篇文章就来来谈一谈入手MatePad Pro以来的使用感受。

建议大家,如果想要购买的话,先去线下店体验一下,毕竟每个人的使用需求和习惯都不一样。

首先,来说说外观设计

MatePad Pro的配色和材质可以说是沿袭了Mate30系列手机,尤其是青山黛、丹霞橙两款素皮版,后盖材质和配色均与手机相同(此外还有玻纤版,具备夜阑灰和贝母白两款配色),这两款配色的Mate30系列手机在线上线下都十分热门。笔者手上这台MatePad Pro是素皮版,青山黛配色。

由于采用了素皮材质,拿在手上不会打滑,也不会成为“指纹收集器”。后盖给人感觉十分细腻、有质感,比其他品牌的金属后盖手感要好很多。

华为MatePad Pro正面屏幕是10.8英寸的打孔屏,美中不足之处在于开孔有点大。不过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出现遮挡按钮的现象(游戏没测过,不喜欢拿平板玩手游)。而且边框的确很窄,官方数据四个边框等宽,仅有4.9mm,比iPad Pro的边框还要窄一些。

现在我们对手机的边框要求越来越高,恨不得没有边框,自然是想要更好的视觉体验。MatePad Pro在平板上做到了这一点,实际使用时也能明显感受到视野十分开阔。可以预见的是,后续其他品牌的平板电脑也会跟进这一趋势。

第二,充电快速,续航够用

MatePad Pro标配了20W快充,同时还支持40W超级快充。也就是说用P30、Mate30、nova5/nova6等手机的充电器就可以实现更快的充电速度。电池容量达到了7250mAh,亲测续航能力还是很不错的,足够日常使用一整天。当然了,要在系统设置-通知中关闭一些不必要的应用推送通知。在这里空谈续航达到多少多少小时没有什么意义,毕竟每个人使用的应用都不一样。

MatePad Pro还支持反向无线充电,可以给其他支持无线充电的设备充电,比如手机、耳机等等。虽然这一功能刚刚在手机上推出时,也有人质疑其实用性,但如今众多手机厂商都在自家产品上加入了反向充电功能,应该说“方向没错”吧。

第三,平行视界和智慧分屏功能很实用

安卓应用的横屏使用体验一直不好。由于大多应用都是基于手机开发的,虽然平板也能安装,但基本就是手机端应用UI放大,要么仍然需要竖屏使用,图片也会比较模糊。要么就是窗口左右两侧留白,浪费了这块10.8英寸的高清屏幕。MatePad Pro的平行视界和智慧分屏功能就解决了这一问题。

平行视界能实现同一应用的分屏显示,支持该功能的应用,无需额外的设置,就可以在左侧屏幕显示一级页面,右侧屏幕显示二级页面。甚至还可以在购物应用里显示两个商品详情页(在查看一款商品的详情时,点击页面中的另一个商品链接即可实现),这样比价是不是更方便了?

智慧分屏功能可以在MatePad Pro的屏幕上同时打开两个应用窗口。在横屏状态下,在屏幕右侧边缘可以拖出来应用Dock,支持智慧分屏的应用就会显示在这里(也可以自己添加最近安装的新应用)。点选其中两个应用拖到屏幕上,就可以实现左右分屏,而且还能以悬浮窗的形式,再打开第三款应用。这样一来平板的大屏幕就能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在办公、学习等场景下,智慧分屏还是很实用的。

还有能实现手机和平板之间协同操作的多屏协同功能,这里仅限华为和荣耀的部分机型。官方介绍说连接之后可以在平板和手机之间拖拽传文件,还可以用平板电脑操作手机APP,由于笔者没有华为手机,所以这一功能还没有做测试,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去线下店体验一把。

第四,再来看看键盘和手写笔

如今很多平板类产品都能通过键盘、手写笔等配件实现更多功能,比如微软的Surface系列,苹果的iPad系列,搭配键盘、手写笔能进一步丰富输入方式,提升交互的效率。MatePad Pro的磁吸键盘设置了两个不同角度的卡槽,调节时会感受到明显的吸力,一旦固定之后,使用时会比较稳定。并且键盘的键程适中,打字体验连贯不干涩。

MatePad Pro支持电脑模式,在下拉菜单中选择电脑模式并确认即可。电脑模式的界面类似普通PC,并且可以开启多个应用窗口,还可以连接鼠标(越来越像普通电脑了)。再配合磁吸键盘,可以帮忙搞定一些工作任务。

这支手写笔使用体验也可圈可点。首先,可以吸附在MatePad Pro的边框上,自动配对并开始充电。吸力还是比较足的,不用担心会掉下来。设计上,类似普通的六棱绘图铅笔,也很轻便。官方称其具备4096级压感,且支持侧锋书写。实际使用时体验也不错,并没有感觉到有明显的延迟,还是很跟手的。

支持手写笔的应用,可以从应用市场的平板专区-手写笔专区中下载,虽然和iPad支持手写笔的应用比起来还少一些,质量也有待提升,但相信随着用户量的上升和应用适配的开展,手写笔专区的应用会越来越丰富。笔者推荐其中的Autodesk SketchBook,和系统预装的Nebo。前者是功能比较完善的绘图工具,后者可以把手写体文字转换为印刷体,很实用。

第五,影音体验效果很不错

MatePad Pro的左右两侧各有两个喇叭,组成了四声道立体声,观影时音效很不错。同时还具备五个麦克风,官方表示能实现五米的远场拾音,这一功能还没有测试过。从音频方面的硬件来看,基本上和苹果的iPad Pro 2018处在同一级别。

屏幕素质是决定观影质量很重要的一环,MatePad Pro的屏幕分辨率达到了2560*1600,覆盖了96%的NTSC色域,支持DCI-P3广色域,画质细腻,色彩表现也十分准确。再配合上述的四声道立体声,影音体验效果很不错。

总之,就是以较低的价格实现了接近iPad的使用体验,在笔者来看,至少可以与iPad Air一较高下。iPad Pro就不对比了,尤其是刚刚上线的2020款,毕竟一分钱一分货。

如果你想要用平板电脑获得高质量的影音体验,丰富自己的娱乐形式,同时还希望它能处理一些紧急的工作需求,搞定轻度办公任务,那么华为MatePad Pro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最初发布于2020年3月21日

人社部等三部门联合发布虚拟现实工程技术人员等16个新职业

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与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统计局联合向社会发布了16个新职业,这是自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颁布以来发布的第二批新职业。

其中包括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人员、工业互联网工程技术人员、虚拟现实工程技术人员、连锁经营管理师、供应链管理师、网约配送员、人工智能训练师、电气电子产品环保检测员、全媒体运营师、健康照护师、呼吸治疗师、出生缺陷防控咨询师、康复辅助技术咨询师、无人机装调检修工、铁路综合维修工和装配式建筑施工员等。

其中,虚拟现实工程技术人员的职业定义和主要工作任务规定如下:
定义:使用虚拟现实引擎及相关工具,进行虚拟现实产品的策划、设计、编码、测试、维护和服务的工程技术人员。
主要工作任务:
1.虚拟现实软件产品策划、场景设计、界面设计、模型制作、程序开发、系统测试;
2.设计、开发、集成、测试虚拟现实硬件系统;
3.研究、应用虚拟现实体系架构、技术和标准;
4.管理、监控、维护并保障虚拟现实产品的稳定和安全运行;
5.提供虚拟现实技术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培训和技术支持服务。

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人员的职业定义和主要工作任务规定如下:
定义:从事智能制造相关技术的研究、开发,对智能制造装备、生产线进行设计、安装、调试、管控和应用的工程技术人员。
主要工作任务:
1.分析、研究、开发智能制造相关技术;
2.研究、设计、开发智能制造装备、生产线;
3.研究、开发、应用智能制造虚拟仿真技术;
4.设计、操作、应用智能检测系统;
5.设计、开发、应用智能生产管控系统;
6.安装、调试、部署智能制造装备、生产线;
7.操作、应用工业软件进行数字化设计与制造;
8.操作、编程、应用智能制造装备、生产线进行智能加工;
9.提供智能制造相关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新兴技术的应用和人们需求的提升,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虚拟现实与人工智能便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新行业。且在智能制造行业中,虚拟仿真技术也正在日益得到重视。“虚拟现实工程技术人员”和“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人员”列入新职业名录,相信会对虚拟现实行业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

下一步,在新职业发布和应用方面,有关部门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完善新职业发布制度。及时向社会发布新职业,动态调整职业分类,健全职业分类体系。二是健全职业技能标准体系。对已有标准修订完善,加大对急需紧缺职业和新职业的标准开发力度。三是全面推动培养评价工作。适应市场需求,引导人才培养培训与新职业及相应标准开发紧密对接,提高劳动者的职业能力和就业能力,促进劳动者就业创业和职业发展。

其他14个新职业的职业定义和主要工作任务可查看人社部网站。

最初发布于2020年3月3日

用于训练、作战与维护 美军正寻求更先进的VR/AR头显设备

有专家表示,商业领域推动的技术提升有望带来更先进的虚拟和增强现实头显,以解决当今与美军使用的头显相关的许多问题。

虚拟现实(VR)使用户沉浸在一个由计算机生成的环境中,例如VR游戏。增强现实(AR)可以将数据或其他用数字化手段创建的图像叠加到现实世界的视场上,例如电视观众在观看足球或棒球比赛时看到的黄色或橙色的区框。

美军的官员们指出,通过提供使用数字化手段创建的敌军或其他在实际战斗中可能遇到的环境因素,VR和AR头显可以改善军队为对抗先进的对手进行的高科技战争的训练方式。

市场分析公司Frost&Sullivan的航空、国防和安全分析部门副总裁Michael Blades说:“商业领域也是所有游戏玩家都将使用这些设备的地方。他们将进行修改、更新和升级,以跟上该市场中的竞争对手的步伐,这将提升国防领域用户的能力。因此,国防领域将最终从商业市场的竞争中获胜,因为他们将获得更好的训练能力。”

美国空军的飞行员培训计划(Pilot Training Next)就是一个例子,该计划旨在提高飞行员培训的效率,并加快学员们的学习进度。虚拟现实头显的使用为学生们提供了更多磨练技能的机会。

美国空军教育与训练司令部(Air Force Education and Training Command,简称AETC)第24分部的运营官Robert Knapp中校说,在传统的飞行员训练结构中,学生都是从一些纸质出版物或带有培训文件的iPad开始。

“他们从那些培训手段起步,之后会使用一个极其昂贵的传统的模拟器,在那里他们可以进行全方位的飞行训练,”他说道。“那些昂贵的模拟器的问题在于,它们的数量太少了,而且学生进入模拟器的次数也很有限。”

现在,参加Pilot Training Next培训计划的学生可以坐在椅子上,戴上HTC Vive Pro等商业设备进行练习。

VR头显为美国空军的飞行员提供了更多接触模拟技术的机会。

“我们可以填补阅读书本或iPad上的内容与使用一些较便宜的市售设备进行高保真模拟训练之间的差距,”Knapp说。

但他指出,如今的头显有一些缺点。

“当你使用超高分辨率的头显时,视野会变窄,”他解释说。“要获得更大的视野,你需要使用较低分辨率的头显。”

“但是理想情况下,技术研发将会继续,我们将拥有超宽的视野、超高分辨率和非常高的帧率,因此不会出现抖动,”他补充说。“我们现在还没到这一步。”

但是,参考游戏行业技术的发展速度,美国空军可能会在不久的将来拥有它们所需的VR头显。

“我们对这些设备在接下来的几年中的发展趋势感到非常兴奋,因为我确实认为我们离极高保真度的头显并不遥远,到时候,任何人戴上头显都会沉浸在更像真实世界的虚拟环境中,”AETC的助理运营总监Maj.Eric Jones说。

CAE的防御和安全业务技术负责人Phil Perey说,新上市的头显比以前的系统具有更好的保真度。CAE将虚拟和增强现实头显整合到了它为军方客户(包括后勤机组人员)提供的培训解决方案中。

新的Varjo XR-1具有足够清晰的分辨率,用户可以清楚地读取仪表面板的信息,这是以前的头显所不具备的功能。他指出。

Perey预计VR和AR头显技术将继续发展。

“以后将有必要给这些头显做减重处理,”他说到。但是,这不是唯一的需求。

“他们可能会因为现有的视野而减小应用范围,但是当他们试图将视野扩展到更大时,他们的应用范围也将扩大,”他说道。“我们将看到设备重量的下降,可能会看到设备外形逐渐变大,以涵盖更大的水平视野。”

Perey说,他已经尝试了一些将于2020年上市的下一代头显,并且对它们的大体积和较轻的重量都印象深刻。他说,其中之一“几乎是羽毛般的轻盈”。

减轻系统重量可以减轻用户所承受的压力和不适感。

“有一些有前景的制造技术将使这些设备的重量减轻很多,”Perey说。“这将成为人们戴上这些设备,并持续佩戴数小时的重要因素。”

新的电池和更小的计算机也可以帮助减小头显的体积和重量。

微软公司服务美国陆军部门的主管Mark Valentine表示,重点是提升与头显相关的电池技术。他指出,材料科学的进步带来了更小的外形尺寸和更长的电池寿命。

“对电池电量的研究,以及提高电池效率是目前的关键技术之一,”他说道。

微软正在向美国陆军提供其HoloLens2增强现实头显的修改版,以用于集成视觉增强系统(Integrated Visual Augmentation System,简称IVAS)项目,该项目包括抬头显示器。美国陆军希望将这些设备用于训练目的,并向战场上的部队提供更好的态势感知和数据访问能力。

HoloLens系统具备透明的镜片,Valentine指出。

“我可以看到现实世界,同时还可以获取数据和信息,并以固定在环境中的3D全息图的形式显示出来,”他说道。“HoloLens本质上是戴在头上的Windows 10计算机,但并不是通过屏幕来显示的。现在,它是通往现实世界的混合现实传送门。”

Valentine拒绝具体讨论IVAS项目的细节,但他指出,微软认为HoloLens技术有多种潜在用途,包括用于战斗准备。

“现在,如果我是一名陆军士兵,并且要训练夺取一座建筑物,我会遇到一些敌方部队,会遇到一些突然出现的目标,诸如此类。然后我便冲入建筑物并用真正的武器射击,“他说。但是在混合现实世界中,可以用全息图来模拟敌军。

头显也可用于帮助设备维护人员。

“比如,我们可以看到工具箱,设备本身可以在智能边缘进行人工智能识别,打开工具箱,确定下一步维修所需的工具,然后就会为我突出显示这个工具,”他解释说。“我拿起工具,看着飞机,然后,维修清单中的下一步就会以全息图的形式显示出来。”

Valentine指出,与上一代HoloLens相比相比,HoloLens 2具有更小的外形尺寸和更大的视野。该公司还将计算部分从设备的正面移至后面的垫子上,以使佩戴者感到更舒适。

困扰VR和AR头显的另一个问题是用户的操作与模拟环境中相应的变化之间的延迟。美国国家训练与模拟协会(National Training and Simulation Association,简称NTSA)会长James Robb指出,这不仅降低了模拟训练的效率,而且还可能导致晕动症。NTSA是美国国防工业协会(National Defense Industrial Association)的附属机构。

然而,新兴的5G无线技术可能会改变这方面的游戏规则,Robb说。预计5G网络的速度将是4G的20倍。

“5G的延迟应该很小,”他说道。“每当你需要将模拟训练内容从服务器传输到头显时,传输过程中都会有所延迟。因此,只要你提高架构的效率,将无线架构合理地直接用于高速计算机上,就可以减少该问题。”

Blades说,这种技术是未来的潮流。

他说:“这项技术将朝着使一切无线化,并且眼镜本身具有大量计算能力的方向发展,”他说道。“我们已经有了5G。因此,我确定在任何头显与它们所连接的设备(无论是PC还是其他头显或其他设备)之间的延迟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五角大楼即将启动一项5G计划,其中包括将该技术整合到军事任务计划中,以及在训练领域的虚拟和真实环境中进行训练。

Robb还期望下一代头显在训练场景中能够具有更强的数据收集能力和更强的利用AI的能力。

“在这种情况下,机器将在确定你的工作方式并帮助提升表现方面进行很多工作。从帮助你提供决策选项,到提供信息,或者帮助你获得正确的可视化效果,它将无所不包,”他说道。“支持人员越聪明,用户从中获得的好处就越多。”

美国陆军作战能力发展司令部(Combat Capabilities Development Command)模拟和培训技术中心主任Matthew Clarke表示,他不太担心VR技术的改进。

他在最近一次与记者会面时说:“VR行业会采取行动,因为这与游戏行业有关,而游戏业务正在增长。”

他指出,增强现实是一个更大的问题。

“这是因为你正在尝试将真实世界与虚拟世界融合在一起,并且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他解释说。“例如,如果你没有将这两个世界进行绝对的对齐,那么,当你在使用时会产生偏离,但我们不能有这种偏差。”

“因此,我在AR中要面临的具体挑战是对齐、跟踪、动态遮挡,”他补充道。

美国陆军希望有一个可以从AR过渡到VR的套件,因此军方可以“从中获得双重收益”,他指出。

同时,美国陆军还想要具备功能更强的被动型传感器的头显。

“美国陆军讨厌主动型传感器,因为敌人可以检测到它们,”他说道。“我们需要被动型传感器。如今,被动型传感器存在的问题是无法获得距离信息,无法获得范围能力,这是我们进行单元训练所需要的。”

Clarke还设想了一个AR技术看起来与今天完全不同的世界。

“我们将不用佩戴头显,而是佩戴增强现实隐形眼镜,”他说道。“对我来说,这就是未来,摆脱处理过程,将人体产生的能量转换为电源,你无需携带额外的电池。”

Blades表示,在未来,AR技术的进步可能不需要用户佩戴任何的头显设备。

“这些设备很多都是显示了某物的3D外观,”他指出。“如果这只是由某种视频产生的,你不需要眼镜就可以在面前显示一个3D物体呢?增强现实的有趣之处在于,其中一些应用程序,甚至可能不需要眼镜就能体验。”

最初发布于2020年1月8日

原文链接:https://www.nationaldefensemagazine.org/articles/2019/11/27/pentagon-eyeing-more-advanced-virtual-augmented-reality-headwear

美国空军希望尝试VR/AR 但受限于“中国制造”?

美国空军希望进军在商业市场蓬勃发展的的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技术领域,但他们遇到了一个问题:许多产品都有来自中国的部件,限制了它们被美军用于作战环境中的能力。

“我们可以使用不是中国制造的AR(增强现实)解决方案吗?我认为这对我们不利。”空军作战训练基础设施部门主管Gerard Ryan上周二在跨军种/行业培训、模拟和教育会议的小组讨论中说。

“我认为安全政策方面不会通过。虽然有些讽刺,但这是事实。如果我们要使用游戏引擎,我们要确保它不是我们不喜欢的国家开发的。”他补充道。

美国空军正在通过Pilot Training Next(简称PTN)计划接触虚拟现实技术,该计划旨在使飞行员更快、更经济地进行基本飞行员培训。虽然PTN计划目前被认为是一项实验,在限定的时间内只有少数飞行员参加,但美国空军已经表明,它可以通过HTC Vive虚拟现实头显和飞行模拟软件来补充在T-6教练机上进行的真实的飞行训练,来将现有训练时间缩短数月。

像飞行员基础训练这样非机密的环境是美国空军使用当前市场上增强显示和虚拟现实设备的理想场所。但是对于战斗机和轰炸机飞行员,或任何处理加密信息的操作员都将使用的设备,美国空军必须确保该设备的任何部件都不是中国制造的,或者没有任何其他国家的实体可以插入用于数据收集的技术。

美国空军已经开始与供应商谈论其担忧,Ryan说。他们希望这些公司可以检查其供应链,不再购买中国的零件。

“我已经与一些行业人士进行了交谈。一家较小的公司表示,他们找到了一套美国制造的头显。我当时的反应就是:“太好了,你是第一个这样告诉我的人。也是到目前为止唯一的一个。”

另一个挑战是在可能限制蓝牙和Wi-Fi使用的机密环境中连接商业设备。

“我已经与一家找到了解决方案的公司进行了交谈。他们有一台背包电脑。因此,它是直接连接到头显的,”Ryan说。“不幸的是,这样做可能更昂贵。要找到零件可能更具挑战性。”

美国空军空战司令部作战副主任David Nyikos说,当将增强现实或虚拟现实系统进入加密环境时,它们可能不够灵活,无法快速重新配置以适应不同的训练场景。

“AR/VR非常酷,”他在座谈会上说。“但是现在你需要它进一步发展,需要对其进行重新编程,以适应我们想要进行的任何任务演练。比如,或许今晚你就会和来自空军特种作战司令部(AFSOC)的人员一起训练,或者与一些挪威特种部队(SOF)人员一起训练,又或者与一些阿富汗人一起训练。但我们现在还没有这种系统。”

最初发布于2019年12月13日

原文链接:https://www.defensenews.com/digital-show-dailies/itsec/2019/12/06/wanted-virtual-reality-headsets-that-arent-made-in-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