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c端vivo办公套件使用体验

前段时间入手了vivo X100 Ultra,趁正在熟悉新手机,我也使用了一段时间的vivo办公套件,给大家分享一下这款App的使用体验。说明一下,电脑是2024款MacBook Air,M3芯片,以下体验内容可能并不是很深入,仅供参考。

vivo办公套件整合了原子笔记(含笔记、待办、文档)、日历、相册、远控PC四大模块,并且实现了一些类似Mac和iPhone之间的互联功能,接下来一个一个说吧。

一、原子笔记

通过vivo办公套件,可以在电脑上同步查看并添加、修改原子笔记、待办、文档。

1、原子笔记

原子笔记功能中规中矩,除了一般的笔记应用都具备的分文件夹管理、格式设置、插入图片/表格之外,还支持插入录音、音频,以及查看笔记字数(苹果的备忘录一直都不支持)。在最近的新版本中,原子笔记还支持了图片转文字、录音转文本(记录会议发言、AI总结重点)等功能。

单独提一下原子笔记的AI写作功能“小V写作”,该功能可以对已有文字进行续写、润色、改写等等,也可以直接输入指令,或者创作指定类型的内容,比如朋友圈文案、小红书文案等。在笔记页面双击command键就可以调出小V写作,也可以在选中文字后的右键菜单里使用小V写作进行修改。目前小V写作还是免费的,手机端叫“AI创作”。

其实已经有很多工具有类似功能,比如WPS、腾讯文档、印象笔记,还有做的比较早的Notion。不过我个人不太习惯直接用AI输出内容,即使要用AI,也是用豆包、ChatGPT之类给文章初稿润色。

在用原子笔记写了几篇笔记后,我发现了它的几个问题,希望后续可以改进:
1)遇到了“冲突笔记”问题,提示多端冲突,但并未告知该如何处理,也不提示我到底是哪儿冲突了。在手机和电脑端都登录一次之后这个提示就自动消失了,并且自动创建了一个新的笔记,内容基本一致,但却出现了修改未能同步的情况。对于一款能够多端同步的笔记应用来说,这是一个很要命的问题;
2)在笔记间切换时,会自动跳回到笔记的最开头,不会记忆上次查看时的位置;
3)需要在设置-笔记中才能找到已经删除的文档,个人觉得不如直接放在主界面的笔记文件夹下用着方便;
4)在不同的设备上记录的文字内容,字体大小偶尔会不一样,我手机端和电脑端设置中的默认字号都是14号,但有部分文字内容不知道为啥变成了16号;
5)不支持导入笔记,通过其他App记录的笔记内容不能导入到vivo办公套件里,如果只有几条还好说,但数量多了想要迁移过来就非常麻烦。

2、待办

接下来说待办。可以添加事项,设置提醒时间、重复频率、提醒方式等。我在用iPhone时一直在待办事项App中记录重要事项,并且设置了定时提醒,有些是每个月提醒一次(比如还信用卡),有些三个月提醒一次(比如交房租),有些则是一年提醒一次(比如居住证签注),但原子笔记这个待办好像不能三个月提醒一次,还是有持续优化的空间。在待办中添加的事项也会同步到OriginOS的日历中,并且可以在vivo办公套件的日历中查看。

3、文档

再简单说下文档。在电脑端、手机端都可以新建文档,电脑端可以导入本地文档,手机端可以导入其它应用中的文档,比如在微信中接收到比较重要的文档,可以选择用vivo文档打开,就会直接保存到vivo的文档里,方便集中管理。并且可以对文档进行一些编辑操作,比如转图片、转格式、修改文档内容等等。这里支持的文件类型包括PDF、DOC、XLS、PPT和TXT,日常办公基本够用了。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电脑端上传和新建的文档会直接同步到手机端,但手机端上传和新建的文档默认不会同步到电脑端,需要在设置中将自动同步的文档范围改为“全部文档”。并且这些文档会占用云存储空间,如果确实有需求可以购买。

二、日历

如上文所说,待办事项会自动添加到日历中,并且实现手机和电脑端的同步。另外还可以在电脑上添加日程、设置类型、添加备注等,并且会自动同步到手机端的日历上,便于我们记录重要的工作生活相关事项。

三、相册

vivo办公套件支持查看和管理手机端相册,可以直接从电脑往手机上导入照片和视频,可以删除照片、查看已删除的照片,但不像Mac端的“照片”App那样有丰富的编辑功能。

个人建议查看相册时的照片显示比例可以再丰富一些,只有三个档位,照片要么太大要么太小,建议再增加一两个档位。另外,电脑端相册跟手机端的同步好像有点问题,比如我手机端显示有9300+照片,电脑端显示只有8200多张,手机端相册的设置中已经开启了自动同步照片功能,且两端均显示同步成功,两个数字相差的1000张去哪儿了?我只有“相机”一个相册,已经允许同步,问题到底出在哪儿?

对了,如果你想在电脑端查看手机拍摄的所有视频的话,记得在设置中打开“同步200MB以上的视频”开关,默认是关闭的,可能是为了节省云存储空间?

四、远控PC

按照该功能模块界面的描述,它可以用vivo手机或平板远程控制电脑,输入设备代码和临时密码就可以了。当然需要先在电脑端开启屏幕录制、辅助功能、麦克风、完全磁盘访问的权限,并在手机和平板端安装“vivo远控PC”App。

但是,远控PC功能只支持vivo X Fold折叠屏手机和vivo平板,vivo X100、X200系列直板手机是不支持的,故未测试。

五、连接手机

另外,Mac端的vivo办公套件可以连接手机,在登录相同的vivo账号,连接到同一个无线网络且解锁亮屏时,手机和电脑即可自动连接。可以实现通知接力、浏览器链接接力、图片接力、原子笔记接力、管理和备份手机端文件、手机投屏至电脑等操作,和iPhone与Mac的互联功能类似,但也有一些创新。

其中通知接力功能,可以将手机端的通知同步到电脑上,这样在工作时可以根据通知内容决定要不要拿起手机,也能提高一些工作的专注度。

建立连接后,在笔记中添加图片和视频时,也可以直接用手机拍照、扫描,直接添加手机中的照片和视频,还是非常方便的。

手机投屏至电脑类似华为的多屏协同,可以把手机端的文件拖拽到电脑、用电脑编辑手机端“文件管理”内的文件等等,开启投屏之后即使手机端熄屏也能在电脑上继续操作。

六、蓝心小V接入DeepSeek-R1

点击vivo办公套件界面右上角的蓝色图标可以启动蓝心小V直接对话。在最近的更新中,电脑端蓝心小V也接入了DeepSeek-R1,支持深度思考、联网搜索、查看引用链接,对话内容可以直接复制、插入到当前笔记、保存为新笔记,有需要的朋友们可以试试。

最后我还想说,希望vivo能把云服务功能整合进来,让保存和查看文件都更方便一些。

对上面这些内容,大家如果有疑问的可以评论或留言,毕竟我用这款手机的时间还不够长。也真心希望vivo办公套件能够修正其中的问题,越来越好用。

最初发布于2025年4月10日

Mac常用App推荐:Notion及Notion AI

之所以要推荐Notion,要从ChatGPT的火爆说起。在ChatGPT大火之后,国内外一众互联网公司都快速推出了类似的大模型产品,比如百度的文心一言、阿里的通义千问等等。不过经过我和同事们的实际测试,在我们的日常工作场景下,还是ChatGPT能力最强。美中不足的是ChatGPT无论是注册、付费开通Plus还是日常使用都很复杂,给使用增添了一些难度。

对于经常需要写作的打工人来说,内嵌在笔记工具中的AI,可能会比网页版的ChatGPT更加实用,比如我今天要说的Notion,和它集成的Notion AI。

同步、记录、收藏、分享、协作

先来说说Notion作为一款笔记App的基本功能。Notion可以在多设备间自动同步笔记内容(不像熊掌记,要先订阅才能自动同步,且Notion的同步不依赖iCloud),已经覆盖了Android、iOS、Windows、macOS四大平台,用起来很方便。而且也可以直接在Notion.so网页里使用,界面、操作方式都和App高度一致。

Notion在记录方面的功能很丰富,可以在页面中添加页面、文本、表格、代码、图像、视频、音频、文件等等等等。而且Notion内置了一些模板,比如项目管理、任务、日记、读书清单等,一个App就能搞定多种需求。

Notion貌似没有按文件夹给笔记分类的功能,只能页面里再套页面。与之相比,苹果备忘录可以文件夹里套文件夹,也可以用“智能文件夹”按标签分类,这两种分类方式更符合我的使用习惯。像熊掌记那种纯按标签分类的方式实在是用不惯,在用了一段时间后我就把笔记都转到苹果备忘录了。

然后说说收藏功能,Safari和Chrome(以及Edge)可以安装Notion Web Clipper插件,收藏的网址默认会自动归类到My links中,部分链接可以自动获取网页正文。如果是在手机浏览器上看到喜欢的内容想要收藏的话,可以选择分享——更多——Notion,效果和Notion Web Clipper是一样的。这里也对比一下熊掌记,安装熊掌记App后会自动给Safari安装扩展,点击就能直接保存到熊掌记,图文、链接全都会保存到笔记中。

关于分享和协作,点击笔记右上方的Share可以创建分享链接,分享给他人,并设置是否允许修改、评论、复制等权限。即使没有安装Notion,分享链接的内容也可以在网页里查看。如果想要保存下来,可以点击Duplicate复制到自己的Notion里。

想要更丰富的团队协作功能,需要升级Plus Plan及以上的订阅计划,就可以创建群组并且邀请成员加入,订阅计划有点复杂,下文会详谈。

重点说说Notion AI

Notion开发团队在原本的笔记功能基础上,深度集成了AI能力,也就是Notion AI。貌似Notion AI的AI能力来自于GPT-3.5。使用Notion AI无需搭梯子,点开就能直接用,而且速度非常快。

先来说一下Notion AI的使用方法,首先你可以用Notion AI进行从零到一的内容创作。新建空白页面后,点击“Start writing with AI”,或者在标题下方按空格,就可以开始Draft with AI。它可生成多种体裁的内容,比如脑暴创意、博客文章、社交媒体文案、论文、待办事项、营销邮件、工作描述等等,甚至还能写诗?

其次,你可以用Notion AI帮你修改内容,比如在自己写完一段内容之后,可以选中它并用AI续写、改正拼写和语法错误、对上文作总结、扩写、缩写、改变语言风格,在多种语言之间翻译,等等。

第三,可以让Notion AI帮你搜集资料,新建页面后直接输入问题并回车即可,比如你可以用它快速了解一部小说讲述了怎样的故事。

建议大家多多尝试各种prompt,发掘Notion AI的能力。虽然它生成的内容大概率无法直接使用,但可以给到新思路、新灵感,或者帮忙提炼要点、翻译等等,帮你跳过初稿阶段,提高一点点内容的生产效率。

据另一个深度使用Notion AI的同事说,用Notion AI写稿子会从现有的笔记中摘取信息。相当于你自己建立了一个知识库,这个知识库就会成为Notion AI的写作素材。

最近Notion AI更新了一个Q&A功能,目前还处在Beta阶段,在任何一个页面右下角点击星号就能使用。Q&A功能可以Notion工作空间中的现有笔记中查找和提取信息来回答问题,但无法从网络或者任何其它外部源获取信息。

Notion AI美中不足的地方也盘点一下。首先,在新页面中问完第一个问题,或者说让它写完第一段内容之后,后面的内容都会受前面内容的影响。如果问另一个问题,有时会这样提示:很抱歉,我无法回答你的问题,因为它与文档内容无关。请提供与文档相关的指示,我将尽力提供帮助。

其次,如果问了一个问题,Notion AI在给出答案之后就看不到问题了,只剩答案,毕竟Notion AI不是问答型的AI。

第三,在记录的过程中只要一断行,就会出现Press ’space’ for AI, ‘/’ for commands…的灰色文字提示,想要专心记录的时候,这种提示会有一点点分心。

多到略显复杂的订阅计划

Notion的电脑端目前有Free Plan、Plus Plan、Business Plan、Enterprise Plan四个订阅计划,第一个免费,基本功能没有什么限制,主要是限制了历史记录时间和可邀请的游客数量。如果需要更长时间的历史记录、更多的文件上传空间和更多的游客/协作成员数量,可以选择后三种订阅计划,订阅价格分别是每月10美元、18美元、25美元。

Notion的苹果手机端还有一个名为Personal Pro的订阅计划,权益比在网页中订阅Plus Plan还要更多一些,订阅价格是人民币每月35元,每年323元,相比之下,在手机端订阅性价比稍微高一点(但还是挺贵的我觉得)。

还没有完,Notion AI是需要单独订阅的,免费试用20次(20轮对话)之后就需要付费,费用方面,按年订阅每月8美元,按月订阅每月10美元,而且貌似只能在电脑上订阅,苹果手机端没有找到单独订阅Notion AI的入口。实测使用招行VISA卡就可以订阅,比订阅ChatGPT要简单太多了。

这么多种订阅计划着实有些复杂。简单说,如果对协作者数量和历史记录时间没有太大需求的话,用免费版再加上Notion AI,就已经足够了。其他功能可以在使用过程中看看会不会用到,再决定是否订阅。

总结

Notion本身是一款不错的笔记App,在有了Notion AI加持后,能力更加全面。建议大家先拿网页版试一试,如果感觉确实比较符合自己的需求,再考虑是否订阅。

当然Notion也有一点点体验不太好的地方,比如Notion界面全英文,再比如导入功能不支持直接导入苹果备忘录。我有近千条的笔记都在苹果备忘录里,要转移阵地还是有点费劲。

如果你更习惯于只用图片+文字来记笔记的话,可能苹果备忘录或者熊掌记会更适合你。Notion界面看似简洁,但它大而全,内嵌了非常多的功能,难免会让人感觉有些臃肿。

而且如果网络不是很稳定的话,分享链接打开的速度会很慢,甚至Notion App偶尔还会掉线,影响使用。

最后,对于笔记类工具App,我一直以来都认为笔记内容本身才是最重要的,找到一款适合自己的笔记App后就不要频繁更换。而且笔记内容分散在多个App里,实际用起来也会比较麻烦。

不定期更新App推荐及使用心得,欢迎关注。

最初发布于2023年12月6日